恭敬肃穆、井井有条:同治皇帝的婚礼什么样?

文|刘瀛璐

婚前礼即纳采、大征。同治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派正副使持节代表皇命给皇后家送去彩礼,同时在府中设纳彩宴。八月十八日,行大征礼,也就是下聘,聘礼承袭前制,十分丰厚,按康熙年间规定,包括:200两黄金、一万两白银,若干金银茶筒、银杯;1000贡缎;20匹骏马等。

在婚前礼和婚成礼期间,皇后的妆奁开始运入紫禁城,“由邸第东阿思哈门走丁字街,进东安门、东华门,由协和门、昭德门、中左门、后左门,进乾清门”,指定的官员沿途指引、照料,按照既定的路线抬入宫内,再由指定的人员接收、安设,做到一切都恭敬肃穆、井井有条。

时间来到大婚之日的前一天,九月十四日,阿鲁特氏想必和每一个即将出阁的女孩一样在府内忙碌地准备着,紫禁城里,热热闹闹的“册立”已经举行起来了。太和殿前陈设卤簿,钦天监官报吉时,皇帝穿礼服乘舆出宫,午门鸣钟鼓;回到太和殿,亲阅册宝,殿下三鸣鞭,文武百官三跪九叩。册封皇后的制敕,金字缀玉板,用了1000多两黄金,“皇后之宝”,也花了1000多两银子。同治皇帝宣布正副使带着玉册金宝,带领陈设在端门、午门外的凤舆出发迎接皇后。到了皇后家,正使传制,皇后父亲三跪九叩;副使捧册宝,阿鲁特氏穿礼服出迎,接册宝,行六肃三跪三拜礼。至此,皇帝与皇后“隔空”完成了订婚仪式,成为名义上的正式夫妻。皇后阿鲁特氏此时正式亮相,在两福晋、八命妇的陪同下,与迎亲队伍一同前往紫禁城与皇帝行大婚之礼。

奉迎,即皇帝遣使替自己迎亲,一柄龙形如意正中写一个“龙”字,放在凤舆中压轿迎娶皇后。这一边,阿鲁特氏穿着绣龙凤长袍、梳双髻头、戴双喜如意头花,手中拿着两个苹果,盖上缎绣龙凤纹盖头,坐进了十六人抬凤舆,正式出阁。迎亲队伍约夜里11点从皇后家出发,40名护军、160名校尉等人随行,凌晨到大清门,一路穿过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到乾清宫前,凤舆向着天喜方位停降好,皇后降舆。由公主、福晋为代表请出龙字金如意,另有福晋接过皇后手中的苹果,把装有珠宝金银的宝瓶递给皇后。按满族传统,新娘要跨越火盆才可迎娶进入夫家之中,所以皇后在乾清宫跨越火盆。之后换乘八人抬孔雀顶轿,沿着御道经过乾清宫与昭仁殿之间的道路,路过交泰殿,礼部负责奉皇后册宝入藏交泰。过了交泰殿,便是坤宁宫,皇后降舆,之前拿过的苹果被放到坤宁宫门口的马鞍下,皇后从此迈过,寓意平平安安。至此,阿鲁特氏历经重重考验,终于走进了坤宁宫东暖阁——她和同治帝的婚房。

恭敬肃穆、井井有条:同治皇帝的婚礼什么样?

《皇后妆奁图》,出自《光绪大婚典礼图册》

龙凤喜床上,皇帝在左,皇后在右。皇后吃一口子孙饽饽,吐出来藏到床褥下,此为“坐帐”。之后皇后换装,重新洁面梳头,穿上朝袍朝褂,意为人妇。再与皇帝行合卺礼,交杯用宴,结发的侍卫夫妇在坤宁宫外屋檐下用满语唱祝歌。合卺之后,意味着帝后正式结为夫妻,可以洞房花烛了。

完成了大婚当日的规定动作,帝后二人仍要共同出席“婚后礼”。九月十六日,帝后同行庙见礼,到景山寿皇殿拜见列圣列后;回宫后,向两宫皇太后行三跪九叩礼;九月十七,皇后到慈宁宫对两宫太后行朝见礼;九月十八,皇帝于太和殿行庆贺礼并颁诏天下,设宴款待皇后亲族。到这里,同治大婚经过多年准备,实际操作三个月,以空前的耗费和烦琐程度荣登清朝大婚礼仪的巅峰。

在坤宁宫东暖阁度过两天的新婚生活后,同治帝便搬去了养心殿,皇后至体顺堂随居,后迁至储秀宫。也是在这两天之内,阿鲁特氏才有机会仔细看看这座承载了她“中宫”荣耀的婚房,她也许不会想到,在坤宁宫东暖阁的两天,是她一生的高光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