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良丨尊古为师,化瓷成桥

陈明良丨尊古为师,化瓷成桥

陈吉题写


陈明良丨尊古为师,化瓷成桥


中国陶瓷历史可追溯至夏商周,素有“中国白”之誉的德化白瓷,历经唐宋,盛于元明,一脉传承至今。北宋时,德化陶瓷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却因瓷窑技术落后而难以实现批量生产,不能满足需求。“窑神”林炳应时而生发明拱窑(即鸡笼窑,为龙窑前身),不仅提高瓷器产量,而且烧制瓷器更加剔透洁白。据记载林炳曾在全国各地建立153条龙窑,德化目前发现宋元古窑址就有40多条,将近三分之一。


陈明良丨尊古为师,化瓷成桥

《文昌帝》 28x16x49cm 陈明良作


德化艺术瓷的历史中泰斗人物当属明代“宗教雕塑艺术第一人”——何朝宗。他的瓷塑作品,吸收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种技法,结合瓷土特性,博取各家之长,形成独具一格的“何派”艺术,推动了佛教民族化、世俗化的进程,对后世瓷雕影响深远。他所塑造的各种古佛神仙,发挥传统雕塑“传神写意”的长处,微妙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富有神韵。他注重外表的衣纹刻划,线条清晰简洁、潇洒多变,柔媚流畅,翻转自然,圆劲有力。塑造的形象既有共同特征,又有不同个性,形神兼备,富有艺术魁力。


陈明良丨尊古为师,化瓷成桥

《梅花香自苦寒来》 27x19x42cm 陈明良作


陈明良父祖辈都是从事陶瓷工作,受益家世熏陶,从小就对陶瓷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悟性。因鼓励德化县陶瓷艺人的孩子传承技艺而发布的“带子学艺”利好政策,当时全县经考试仅招收20人。16岁时他被泉州市陶瓷科学技术研究所录取招收,在研究所里,他跟随民间老艺人陈其泰学习瓷雕,从最基础的炼泥拉坯开始,静心沉淀修行,深得师傅的技艺真传,擅长块面创作,塑性功底强。三年后的第一次独立创作《千手千眼观音系列》,作品达一米多高,被行家誉为“瓷雕奇观、古今独创”,并获1989年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在研究所期间,他的计件工资每月超千元,而多数同事月薪仅两三百元。


陈明良丨尊古为师,化瓷成桥

《醉李白》 20x16x44cm 陈明良作


陈明良对于陶瓷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天赋。在研究所中与其夫人因瓷结缘,因瓷相知相守,1987年携手创办凤池瓷雕厂,他专研瓷雕创作,夫人负责统管瓷雕厂事务,生产作品以仿古创作为主,临摹历代优秀瓷塑大家作品,其中何朝宗便是他的主要模仿创作对象。


陈明良丨尊古为师,化瓷成桥

《北齐神韵覌音 》 23x18x53cm 陈明良作


为了做好仿古瓷器作品,他开始收藏古瓷,学习古瓷历史,研究古瓷精湛的雕塑技艺和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在作品创作当中。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资讯落后,作品图片稀有,陈明良为能一睹何朝宗真迹作品,更好地研习瓷雕作品中蕴含的千年文化,也是费尽苦心。一直到1995年,他才有机会自己收藏一件7公分高的何朝宗真品。有了实物的参考学习,创作出来的仿古瓷何朝宗作品,让人一眼难以辨认真假,堪称传承“何派”技艺的杰出代表,得到业界的认同。


陈明良丨尊古为师,化瓷成桥

《文昌帝君》 32x25x64cm 2017年 陈明良作


他在中央工艺美院陶瓷雕塑设计系进修一年,回来后正所谓“艺高人胆大”,技艺日臻成熟的陈明良勇于创新创作,2007年他尝试将何朝宗作品《文昌帝君》放大到70公分。了解陶瓷的都知道,这不是简单地将作品成倍数复制放大,德化白瓷烧制之难,在于从研制瓷土配方、雕塑、施釉、烧制等一系列环节的完美配合,因瓷土具备一定的收缩比例,瓷塑丰富的造型容易造成各部位受力不均,在烧制过程中出现断裂开裂等情况,尤其是大型瓷器烧制极易变形,其难度据放大倍数成几何级变化增加,故极难把控。这件作品在2007年“历史的对话——德化古今陶瓷艺术展”现代陶瓷精品评选中荣获金奖,并被福建博物院永久收藏。


陈明良丨尊古为师,化瓷成桥

《心中佛》 2009年 陈明良作 获全国第二届陶瓷大地奖金奖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将何朝宗作品模仿达到颠峰时,陈明良并不满足,创新思路如泉涌,甘之若饴。他到清华美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继续进修,灵活运用“何派”技法,尝试创作个人风格作品,逐步摆脱制作仿古瓷,成功研制出“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孩儿红”“珊瑚红”等白瓷瓷种。他偏爱以中国元素作题材进行创新,以传统瓷雕技法表现,创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作品。陈明良认为“传统佛像是神圣威严,不容亵渎的。”在传统佛像创作方面,始终保持严谨、敬重的态度,坚持在传统佛像原来的造型、面貌、风格的基础上,通过改良作品的材质和创作技法,来让作品更加精致完美。


陈明良丨尊古为师,化瓷成桥

《志在书中》 获中国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山花奖、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曾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


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历史记载其明察秋毫、秉性仁厚,受全国各地学子的信仰。在传统造像中,文昌帝君几乎都是端坐高台、手持如意,静听文人学子的祈盼。陈明良以传统文昌帝君造型为形象,作品《志在书中》借鉴青花瓷盘题材,将文昌帝君形象融入当代学者的文人气质,其神情泰然自若,一手握书卷搭在书堆上,一手自然垂下,体态轻松自如,恍若在品味书中经典。陈明良以作品隐喻当代仍然要重视文化历史学习,志当存高远。


陈明良丨尊古为师,化瓷成桥

《日光》 2017年 陈明良作 入选金砖国礼


“通过中国元素,讲中国故事,传承好德化陶瓷文化。”这是陈明良2017年厦门金砖会议上赠予外宾领导的国宾礼瓷《日光》的创意来源。他采用宋代“堆贴工艺”和研究所期间所学的“阴刻阳雕”技法,纳入厦门日光岩、闽南古厝、泉州南音以及中国竹等闽南特色元素,创作出以宋元时期出口的器型如意尊为基础造型的作品,还特地设计了五个节,寓意金砖五国繁荣昌盛、吉祥如意。为了更好向世界推广德化白瓷,陈明良带着他的作品,前往南非、泰国、韩国、法国、荷兰等多个国家举办作品展。曾经,德化白瓷以“中国白”享誉世界,而如今,陈明良以白瓷为文化使者,与世界共享中国的文化魅力。


陈明良丨尊古为师,化瓷成桥

《千手千眼观音》 1983年 陈明良作


对于当代文化艺术传承,收徒方式已从传统谋生拜师学艺,发展到了艺术学院科班毕业拜师,相比传统的需要经过三五年修坯沉淀的学习方式,科班出身的瓷雕艺人显然具备更高的审美需要和更强的艺术创造力,跟随师傅学习更主要的是学习瓷雕技法及师傅的风格理念,师傅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他们解疑答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陈明良对于这种教学模式颇为满意,他计划在他产业园落成后,组织开展“德化瓷艺传授班”,为更多瓷雕艺人解疑答惑,更好地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优秀瓷雕技艺。

陈明良丨尊古为师,化瓷成桥


陈明良丨尊古为师,化瓷成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