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太監帝國”:一個權勢滔天的宦官劉瑾

Hello,大家好,俗話說宦官當政,國破家亡,一個太監的身份地位能高到什麼程度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樣一位人物,劉瑾,一個一度享有專權的太監。

劉瑾,陝西興平人,原姓談,他屬於成人後自閹入宮。這種人深知世事,壞起來就比一般自幼閹割的宦官壞得多。他在明景帝時代入宮後,認一劉姓太監為義父,故而改姓劉。明武宗當太子時,劉瑾在東宮伏侍,把少爺哄得團團轉,明武宗當皇帝后,很快就對劉瑾加以提拔。

“最大的太監帝國”:一個權勢滔天的宦官劉瑾

明武宗從太子東宮帶入皇宮中的近侍宦官,除劉瑾外,還有張永、谷大用、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等七人,合稱“八虎”。這八位太監都是人精,尤以劉瑾最為狡黠,此人頗通古今,心中常慕王振的為人,人生理想就是學習前輩王公公好榜樣。多麼荒謬,導致明英宗土木堡之敗的王公公,竟然是後來的劉公公稱羨效仿的目標。

劉瑾為了邀寵,天天進獻鷹犬、歌舞、角抵等戲法、玩藝給小皇帝,又常常引誘明武宗“微服”出宮遊玩,可以說是把皇帝教壞的罪魁禍首。

明武宗朱厚照,當時只是個十五、六歲一個少年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然喜歡身邊這些日夕與自己歡歌玩耍的公公,討厭那幾個終日向自己灌輸仁義道德的大學士。明孝宗遺詔中,有要求罷免宦官出監各城門外任的內容,劉瑾均沮之不行。他還勸明武宗下詔,要那些在外監軍的宦官每人上交“萬金”的“承包費”,導引皇帝大興斂財之念。同時,劉瑾又在京城周邊廣置“皇莊”,達三百多所,奪人土地,侵民害物。

“最大的太監帝國”:一個權勢滔天的宦官劉瑾

朝廷官員得知這“八虎”引誘皇上游樂,不顧朝政,內閣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多次進諫,皇上都不聽。尚書張升等各級官員都紛紛上書論諫,皇上也不聽。五官監候楊源借星象有變上書諫言,皇上頗為心動。劉健、謝遷等又連連上書,請求誅殺劉瑾,戶部尚書韓文也率領一幫大臣支持。皇上不得已,便派司禮監太監陳寬、李榮、王嶽到內閣,建議將劉瑾遣到南京居住。尚書許進說:“做得過激會發生變故。”劉健等人正在約韓文等九卿大臣到朝廷伏闕面爭,而吏部尚書焦芳趕緊報告了劉瑾。劉瑾非常害怕,連夜率馬永成等人圍著皇上哭泣,拜倒在地,皇上受到感動。劉瑾隨即說:“陷害奴才等人的是王嶽,王嶽勾結內閣大臣想限制皇上出入,所以先要把他們所忌恨的人除掉,況且飛鷹獵犬何損於國事?如果司禮監任用得人,這幫文官怎敢這樣!”皇上大怒,馬上命劉瑾掌司禮監,馬永成掌東廠,谷大用掌西廠,並連夜收捕王嶽和範亨、徐智,發往南京充軍。第二天早上大臣們來朝見,將要伏闕請願,知道事情已變,於是劉健、謝遷、李東陽都請求辭職。皇上唯獨留下李東陽,而令焦芳入內閣。劉瑾又派人追殺王嶽、範亨於途中,將徐智手臂打斷。這時是正德元年(1506)十月。

“最大的太監帝國”:一個權勢滔天的宦官劉瑾

劉瑾得志後,便藉故將韓文革職,陸珩、林瀚被勒令辭職,趙承慶被削去一半俸祿。南京副都御史陳春,御史陳琳、王良臣,主事王守仁,又因救戴銑等人而被貶職或杖打。劉瑾權勢日益囂張,他吹毛求疵地挑官員們的細微過失,四處派出校尉,遠近偵探,專作威福,把親信宦官派往各邊塞鎮守。在敘大同功時,他提升官校達一千五百六十餘人,還傳聖旨給數百人授予錦衣官。《通鑑纂要》編成,劉瑾誣陷翰林編修官們抄寫不清,使他們都受到了譴責。而後他命文華殿書辦官張駿等人重抄,給予越級升官,張駿由光祿寺卿升為禮部尚書,其他有幾個被授予高級京官,甚至連裝潢工匠雜役之人也得以授官。他創用枷法,給事中吉時,御史王時中,郎中劉繹、張瑋,尚寶卿顧璇,副使姚祥,參議吳廷舉等人,都被抓住小錯,枷到快死了才解下枷鎖,遣去戍邊,其他被枷死的無數。錦衣衛獄中關滿了囚徒。他討厭錦衣衛僉事牟斌善待囚犯,將他杖打併不准他再出來做官,府丞周璽、五官監候楊源被杖打至死。楊源就是當初借星象有變上書諫言,請加罪給劉瑾的那位。劉瑾每次奏事,總是趁皇上正在玩遊戲的時候。皇上心煩他,趕緊揮手讓他走開,說“:我用你幹什麼?別來攪我!”從此劉瑾便獨斷專行,不再彙報皇上。

“最大的太監帝國”:一個權勢滔天的宦官劉瑾

二年(1507)三月,劉瑾召集群臣,讓他們都跪到金水橋南,然後宣佈奸黨名單。大臣則有大學士劉健、謝遷;尚書則有韓文、楊守隨、張敷華、林瀚;各部屬官則有郎中李夢陽,主事王守仁等,都是海內號稱為忠誠正直的人。他又令六科官員寅時入朝工作,酉時退朝下班,使他們得不到休息,藉以懲罰他們,他下令不要動輒便給文臣誥封,對文官要嚴加約束。寧王朱宸濠圖謀不軌,賄賂劉瑾請求重給護衛。劉瑾給了他,使朱宸濠得以實施造反陰謀。劉瑾不學習,每逢批答章奏文書,都拿回自己家中,與妹夫禮部司務孫聰、華亭奸猾之徒張文冕一起商議決定,辭句都很粗俗冗長,之後焦芳為他潤色,而李東陽唯有點頭而已。

劉瑾利用權勢,肆意貪汙。他勸武宗下令各省庫藏盡輸京師,從中貪汙大量銀兩。他公然受賄索賄,大搞錢權交易。各地官員朝覲至京,都要向他行賄,謂之“見面禮”,動輒白銀千兩,有的高達五千兩。有人為了行賄,只好貸於京師富豪,時人稱為“京債”。凡官員升遷赴任,回京述職,都得給他送禮。此外,他還派親信到地方供職,為其斂財。

“最大的太監帝國”:一個權勢滔天的宦官劉瑾

那時候,劉瑾權傾天下,任意作威作福。有個犯人溺水死了,他便將御史匡翼判罪。他曾向學士吳儼索取賄賂,得不到,又聽信都御史劉宇的讒言,恨御史楊南金,便借考核外官之機上書將兩人中傷,撤了他們的職。授播州土司楊斌為四川按察使,令家奴的夫婿提督山東學政。自公侯勳臣外戚以下,都不敢與他分庭抗禮,每次私下謁見劉瑾,都相繼跪拜。臣民所上的章奏,先具紅皮揭帖投給劉瑾,稱紅本,然後交通政司,稱白本。章奏都稱他為劉太監而不書其名。都察院上奏獄案時,誤寫了劉瑾的名字,劉瑾怒罵他們,都御史率領下屬下跪道歉,這才罷了。他派使者察核邊防倉儲,都御史周南、張鼐、馬中錫、湯全、劉憲,布政使以下官員孫祿、冒政等人,被新罪舊罪一起算,逮入獄中,罰補邊糧,劉憲竟死於獄中。他又檢察鹽稅,杖打巡鹽御史王潤,逮捕前鹽運使寧舉、楊奇等人。檢察內甲字庫時,將尚書王佐以下一百七十三人貶職。他又創罰米法,凡是曾忤逆過他的人,都被罰發米輸邊。原尚書雍泰、馬文升、劉大夏、韓文、許進等數十人都被破家,死了的人還要拘押其妻兒。

這年夏天,科道有匿名信詆譭劉瑾的所作所為,劉瑾假傳聖旨召集百官,讓他們跪到奉天門下,劉瑾站在門口左邊責問群臣,到傍晚時將五品以下官員全部投進監獄。第二天,大學士李東陽出面相救,而劉瑾也稍稍聽說這信是宦官寫的,這才釋放了諸臣。當時東廠、西廠偵緝人員四出,道路上人心惶惶。劉瑾又設立內行廠,它尤為殘酷,借法律細微之處傷人,被害者沒有能保全的。他又把在京客居和傭工的人全部驅逐出去,令寡婦全部再嫁,停殯還不下葬的將其焚燒掉,以致京城紛擾,幾乎釀出禍亂。都給事中許天錫想彈劾劉瑾,卻不勝恐懼,懷裝奏疏,上吊自殺了。

“最大的太監帝國”:一個權勢滔天的宦官劉瑾

這時候,內閣焦芳、劉宇,吏部尚書張彩,兵部尚書曹元,錦衣衛指揮楊玉、石文義,都是劉瑾的心腹。他更改舊制,命令天下巡撫入京接受敕令,給他獻賄。延綏巡撫劉宇不到,被逮入獄。宣府巡撫陸完晚到,幾乎得罪,獻賄後,才令他試職理事。都指揮以下請求升遷的,劉瑾片紙書上“某授某官”,交給兵部,兵部即奉命執行,不敢再奏告皇上。邊防將領犯了法,只要獻給賄賂,即可不問,有的反倒獲得升遷。他又派遣黨羽丈量邊塞屯地,責罰和索求都很苛刻。邊防軍不堪忍受,焚燒了公署,鎮守大臣勸解,才平息下來。這年,皇上大赦天下,但劉瑾仍施行嚴刑峻法。刑部尚書劉瞡沒做任何彈劾,劉瑾臭罵他,劉瞡害怕了,便彈劾屬下王尚賓等三人,劉瑾這才高興了。給事中郗夔核實榆林功績,害怕不合劉瑾心意,上吊而死。給事中屈銓、祭酒王雲鳳請求將劉瑾所辦的事編成冊,寫進國家法令。

“最大的太監帝國”:一個權勢滔天的宦官劉瑾

劉瑾原來急於索賄,凡官員入京朝見、出使,對他都有豐厚的貢獻。給事中周鑰辦事回來,因無金自殺。其黨徒張彩說“:如今天下所饋送給您的,並不都是私財。他們往往先在京師借貸,回去後再拿府庫金錢來償還。您何必斂怨恨而遺下禍患呢?”劉瑾贊同他的意見。正好御史歐陽雲等十餘人照老規矩來獻賄,劉瑾全部揭發了他們,使他們都獲了罪。他於是派給事中、御史十四人分道巡察,有關官員都爭相聚斂錢財來填補府庫。派出的人都迎合劉瑾的心意,專務打擊,他們彈劾尚書顧佐、侶鍾、韓文以下數十人。浙江鹽運使楊奇已死,但還拖欠稅額,其孫女竟被出賣。而給事中安奎、潘希曾,御史趙時中、阮吉、張彧、劉子厲,因沒有提出重大彈劾案而被下獄。他又假傳聖旨,抄原都御史錢鉞、禮部侍郎黃景、尚書秦紱的家。凡劉瑾所逮捕的,一家犯罪鄰里都被連坐,有的住河岸上的,便以河對岸的居民連坐。他屢興大獄,人民號哭喊冤,遍滿道路。《孝宗實錄》修成,參預纂修的翰林應當升遷,劉瑾厭惡這些翰林官一向對他不敬,便將侍講吳一鵬等十六人調往南京六部。

劉宇剛上任巡撫時,用萬金向劉瑾行賄,使劉瑾喜不自勝。後來劉宇又先後給了劉瑾幾萬兩銀子,結果一直升遷到兵部尚書的位子上。其他的官員多數是害怕劉瑾對自己打擊報復,於是各地官員進京朝拜述職時總是要向劉瑾行賄,叫做“拜見禮”。少的要上千兩,多的則五千兩。考察地方官時,竟有賄賂二萬兩銀子的。如果升官要立即使用重金“謝”劉瑾,叫做“謝禮”。

御史葛浩原來因為冒犯劉瑾,被杖責後貶為平民,劉瑾收下葛浩仇人的賄賂,找藉口又將葛浩押進京城,處杖三十。

“最大的太監帝國”:一個權勢滔天的宦官劉瑾

正德五年(1510)四月,武宗派都御史楊一清和八虎之一太監張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亂。楊一清平定叛亂後與前來監軍的張永商討除劉大計。叛亂平定之後,太監張永利用獻俘之機,向武宗揭露了劉瑾的罪狀,揭發了劉瑾的十七條大罪。武宗不禁大吃一驚,命令將劉瑾抓捕審問。在李東陽的幫助下,明武宗最終動了殺心。第二天,武宗親自出馬,去抄劉瑾的家。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在劉瑾經常拿著的扇子中也發現了兩把匕首,武宗見狀大怒,終於相信劉瑾謀反的事實,下詔將劉瑾凌遲處死,並廢除劉瑾變法時的一切舉措。

至此,明代宦官的權力完成了其擴張的全部過程,明代宦官終於登上了權力的頂峰。以後魏忠賢的專擅獨斷,不過是這些前輩們的歷史延伸與再現罷了。於是,歷史就上演了這樣一幕諷刺劇:朱元璋最怕宦官專權,但恰恰是這個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宦官最有權勢的時代,被人們恥之為“最大的太監帝國”。

“最大的太監帝國”:一個權勢滔天的宦官劉瑾

一個太監,權勢滔天,也難怪會被後人恥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