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家族“长禄不长寿”,信风水把墓地选在安阳,却仅活到57岁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中国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人称“袁项城”。他的家族“长禄不长寿” ,为跳出这个“魔咒”以及其它原因,他把墓地选在了400公里外的洹上安阳,却仅仅活到57岁。图为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村的袁世凯故居“袁府”。

袁世凯1859年出生,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图为项城“袁府”内的袁世凯蜡像。

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图为项城“袁府”内的袁世凯蜡像。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总之,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图为安阳袁林内的袁世凯墓。

那么,袁世凯为什么把墓地选在安阳而不是老家项城呢?原因有五:一是袁氏家族男丁,多为短命之人,数位先人均未活过60岁,风水先生说袁家宅地“长禄不长寿”,这是他极力想摆脱的“魔咒”。图为项城的“袁府”。

二是袁世凯做山东巡抚时,他的母亲刘氏病死在天津,灵柩运回项城之后,他的同父异母兄袁世敦以嫡子主持家务,认为刘氏不是正房,坚决不准正门出殡,灵柩也不能埋入祖坟正穴和袁保中合葬。尽管袁世凯颇有权势,但囿于伦理纲常,只能和哥哥争执,甚至跪下哀求,兄弟几个大吵一个月,也没有得到袁世敦的许可。袁世凯最后只得在20里外另购坟地,从此再也不回项城老家。图为项城的“袁府”。


第三,袁世凯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是甲午战争后的天津小站练兵,从此青云直上,于戊戌变法的第二年当上了山东巡抚,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进入了大清朝廷的权力中枢。 1905年、1906年北洋陆军连续两年举行大规模军事会操,其中1906年9月的会操是在彰德举行的,是甲午战争以来北洋军队规模最大的一次亮相,也是袁世凯对自己家底的一次大炫耀,因此其更被朝野以及外国势力看成是大清的支柱。图为项城的“袁府”。

第四,袁世凯小的时候,就知道安阳有个洹上村,相传商朝名相伊尹在朝中遭人诽谤,到洹上村隐居三年,后来商王亲自到洹上村迎他复任。安阳也是袁世凯的远祖汉朝大将军袁绍发祥之地。袁世凯觉得,洹上村对自己来说是一块吉祥宝地。还在天津小站练兵的时候,他就买下了这里的200多亩地,只是没想到很快就派上了用场。图为项城“袁府”内的袁世凯蜡像。

第五,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登天,与袁世凯有矛盾的醇亲王载沣摄政,他发布谕旨解除了袁世凯所有职务,令袁世凯“回籍养疴”。袁世凯在被罢官后,曾经在安阳隐居垂钓,之后清朝又到洹上请袁世凯出山,因此袁世凯就认为洹上是块风水宝地。图为项城“袁府”内的袁世凯蜡像。


1911年6月他在致端方的信中写道:“兄衰病日增,行将就木,牛眠之区,去冬已卜得一段。”据其子袁克文记述,袁世凯自选的墓地在太行山中。他写道:“昔先公居洹时,曾自选窀穸地,在太行山中,邃而高旷,永安之所也。”袁氏后人最后讨论葬于何地时,袁克文提出按其父生前的意愿办,但长子袁克定坚决反对,决定将其葬在彰德府洹上村旁。另有考证,袁世凯临死前曾说过:“扶柩还籍,葬我洹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