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才子周瘦鹃:把一生的热忱奉献给花草树木

自古文人爱花草。《诗经》和《离骚》中,赞美花卉的诗句数不胜数,到了唐诗宋词盛行的时代,歌咏花卉的佳句名篇更是不计其数。

晚唐诗人白居易,不仅喜欢赏花,更喜欢种花,他的五言诗《山石榴花十二韵》中写道:“晔哗复煌煌,花中无比方。艳天宜小院,条短称低廊。本是山头物,今为砌下芳。”南宋诗人陆游喜欢海棠花,他在《海棠歌》中写道:“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桂花:“揉碎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还有更多的文人墨客都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花作品。到了近代,曾被鲁迅盛赞的民国文学大师周瘦鹃,也是爱花之人,他一生对盆景盆栽颇有研究,到了晚年闲居家中时,还记录下了自己的养花心得、各种花的常识、对各种花的体悟等等。

晚清民初才子周瘦鹃:把一生的热忱奉献给花草树木


因为对花的热爱,他写下三百多篇散文

在大部分人眼中,美丽的花儿是造物的奇迹,所以人们用花来表达感情,形容美好的形象和心情。周瘦鹃对花的喜爱就是源于此。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是周瘦鹃在文坛最活跃的时期,他创作了三百多篇散文小品,出版了《花前琐记》《花花草草》《花前续记》《花前新记》以及《行云集》等文集,几年后,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周瘦鹃隐退到苏州研究园林艺术,除了偶尔写几篇约稿以外,大部分精力都耗在花木上面。

周瘦鹃这时期的散文,除了歌颂新生活之外,更多的就是介绍各种花草果木文章。这些文章尽管篇幅不长,只有千余字,但包含的知识量却相当密集,都是以其美学素养构筑出清新的艺术世界。这些描摹花草的散文小品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清新婉约,充满真情实感,将花木的繁荣凋谢与历史变迁和个人际遇联系起来,在介绍花木知识的同时表现自己的情怀。

比如在《我爱菊花》中写道:“我爱菊花,不但爱它的五光十色,多种多样;更爱它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象征我国的民族性格。它和寒霜作斗争,和西风作斗争,还是倔强如故。即使花残了,枝条仍然挺拔,脚芽仍然茁生。古诗人的名句菊残犹有傲霜枝,就给予它很高的赞颂。”在这段话中,周瘦鹃将自己对菊花的喜爱抒发得淋漓尽致,又在其中包含了对民族和祖国的崇敬之情。这种对家国民族的热爱还体现在其他文章中:“我的园子里,本有两株樱花。那株浅红色的早就死了;还有一株白的,却已高出屋檐,春光好时,着花无数。我本来爱花若命,对于花几乎无所不爱,可是经了‘八一三’创巨痛深,对樱花也并没好感。”可以说,周瘦鹃的散文,就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晚清民初才子周瘦鹃:把一生的热忱奉献给花草树木


因为一个女人,他一生挚爱紫罗兰

才子多情种,周瘦鹃对爱的执着令人闻之感叹不已。

1912年,未满18岁的周瘦鹃在一所中学任教,并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文章,有了一些名气。在一次学校联欢会上,一个表演昆曲的漂亮姑娘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一番打听才得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校花周吟萍,一个富家千金。

虽然自己小有名气,贫寒的家境还是让他犹豫。没有什么能阻止年轻的爱情,寝食难安了一段时间后,他鼓起勇气给周吟萍写了一封信,没想到几天后竟然收到了回信,就这样,两个人开始了长达6年的通信。在信中,他们谈文学,聊昆曲,讨论种花养草,就是不提爱情。可是爱情怎么能藏得住呢?他的深情厚谊,周吟萍早就心知肚明,骄傲的姑娘就是不肯开口,只是等待着有朝一日两人会自然地走到一起。

谁知好景不长,周吟萍的家人发现了两人的信件,如临大敌:千金小姐怎么能与一个穷书生谈恋爱!于是迅速给她安排了一桩门当户对的亲事,叫她赶紧嫁人。周吟萍经过一系列的反抗,没有任何收效,只能选择妥协,她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让周瘦鹃来参加自己的婚礼。

婚礼上,周吟萍执意戴着周瘦鹃送给她的真丝手套,暗示周瘦鹃:虽然新郎不是你,但我的心永远属于你。周瘦鹃大病一场,仿佛死掉一回。苏醒之后,他继续给她写信,“每得片纸只字,视为瑰宝。”周吟萍热烈地回应:“想当初,我也曾几次三番地想抵抗,然而总没有效果。后来退一步想,我譬如寄居此间,保持清白,以后慢慢想办法,一年工夫,居然被我挨过了。”

周瘦鹃结婚时,周吟萍也前来参加婚宴,婚宴散场后,周吟萍独自去看了一场《黛玉葬花》,借着林妹妹的遭遇,结结实实哭了一场。多年后,两人分别失去了自己的配偶,周瘦鹃想再续前缘,可周吟萍却拒绝了他,理由是“年华迟暮,不想重堕绮障”。

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历经四十余年之久,周瘦鹃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只为她的西名是紫罗兰,我就把紫罗兰作为她的象征,于是我往年所编的杂志,就定名为《紫罗兰》《紫兰花片》,我的小品集定名为《紫兰芽》《紫兰小谱》,我的苏州园居定名紫兰小筑,我的书室定名为紫罗兰庵,更在园子的一角叠石为台,定名为紫兰台,每当春秋佳日紫罗兰盛开时,我往往痴坐花前,细细领略它的色香。而四十年来牢嵌在心头眼底的那个亭亭倩影,仿佛从花丛中冉冉地涌现出来,给我以无穷的安慰。”

在当时那个年代,像周瘦鹃这样公开自己感情的作品,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晚清民初才子周瘦鹃:把一生的热忱奉献给花草树木


因为博学多才,他把散文写得自然幽默

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比较流行叶圣陶、巴金等歌颂时代、呼唤崇高的文风,很少有作家敢于在作品中自由地谈天说地,更没有人能专心致志地写知识小品,像周瘦鹃这种写花花草草、自我情感情怀的文章算是很小众的作品了,然而却以其恬淡的风格引起了读者的追捧。在《花雨缤纷春去了》一文中,他首先介绍了自然节气中春天的来去,以及春去秋来与花事的关系,然后抒情:“春既挽留不住,那么还是让她走吧,好在今年送去了春,明年此时,春还是要来的啊。”这一句“还是要来”,难道只是在谈自然节气吗?而在《咖啡谈屑》中他又写道:“其实咖啡虽苦,加了糖和牛乳,却腴美芳香,兼而有之。相思滋味,有时也会如此;过来人是深知此味的。”这一句“深知此味”,难道只是说咖啡的味道吗?这种看似漫不经心、轻描淡写的讲述中隐含着他对人生的体悟。含蓄而精深的三言两语,言简意丰,少了些毕露的锋芒,多了些深情厚谊,引人深思。

周瘦鹃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在文章中,他旁征博引,而所写之事大多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因此他的文章总是给人亲切自然的感受。

有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叫做《蔷薇开殿春风》,介绍的是蔷薇花,在详细介绍了蔷薇的花期、种类、历史等知识后,又进一步介绍了蔷薇花的美态以及古今文人墨客以蔷薇为题材所创作的文章,加深了人们对蔷薇的美好印象。《杏花春雨江南》这一篇里,他先是介绍了杏花开放的时令,又介绍了春雨时节卖杏花的民俗,评点了李笠翁有关杏花的古典诗词中的荒谬,总共文章不过千把字,却写得有条不紊,头头是道。周瘦鹃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把每一篇科普文都写得津津有味,让人过目不忘,生动的语言也让人读来丝毫不费力气,读后收益很大。

周瘦鹃在文章里讲知识,谈经验,但丝毫没有说教的乏味感,而是用浅显的语言让读者一目了然,他能把平实的知识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出来,既生动又富含诗意。比如《枣》,他说老枣树是“老朋友”,移植的小枣树是老树的儿子,而且儿子还“绰有父风”;又比如《杜鹃枝上杜鹃啼》,“四川的杜鹃到了苏州,也变北腔,懒得说普通话了”;还有《秋兰送满一堂香》,建兰的根被蚂蚁破坏了,是蚂蚁们“在根部的土壤中开辟殖民地”,“要防止这个可恶的侵略者,必须在盆底垫上一个大水盆,使蚁群望洋兴叹,没法飞渡,那么虽欲染指而不可得了”。

1961年,他从自己的三百多篇散文中精选出150篇代表作,找到上海文化出版社,商定以《拈花集》为名结集成册印刷出版,谁知真正出版问世竟然是在22后。

当时,出版社校订打印出了小样,还没等正式出版就经历了文(和谐)革。经过那一场浩劫之后,稿件竟难寻踪迹。出版社资深编辑李中法是周瘦鹃的至交好友,他锲而不舍地不断寻觅了十余年,总算在档案室里堆积如山的稿件中找到了初校稿。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李中法编辑开始着手印刷出版《拈花集》,1983年6月,《拈花集》终于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由此,周瘦鹃的散文作品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

晚清民初才子周瘦鹃:把一生的热忱奉献给花草树木

因为心态平和,他做了一辈子江南种花人

周瘦鹃是典型的江南旧式文人,他的散文每每表现出雅致闲适与清幽淡然的审美品味。在欣赏花木盆景艺术的心态中,他更加关注自身,回到了江南文人一向追求的生活境界中,在《拈花集•盆盎纷陈些子景》中写道:“窗明几净,供上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盆景,朝夕坐对,真可以悦目赏心,而在紧张劳动之后,更可以调剂精神,乐而忘倦。”简短几句话,就把悠然自得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退隐苏州,寄情于园艺盆景艺术当中,他曾说过:“我的盆景,一方面是自出心裁的创作,一方面是取法乎上,仿照古今人的名画来做,这就与临画同一意味,而变做立体的和有生机的东西了。在做山水盆景时,也把古人的山水画作参考,求其有诗情,有画意。”

周瘦鹃一生创作了近千件盆景艺术作品,这些作品被人们如获至宝般当做“无声诗,立体画,凝固的音乐”来欣赏,有些作品还被拍摄成纪录片,并在西方媒体隆重推荐。他的盆景艺术作品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连女儿周全之都说:“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与其说是个作家,不如说是个种花人。”

周瘦鹃爱花成癖,对盆景园艺有着极深的造诣,在他看来,花木是他精神的寄托:“弥天际地只情字,如此钟情世所稀,我怪周郎一枝笔,如何只会写相思。”他把江南文人的“闲”转化为文字,时时刻刻陶冶着自己的情操。

1930年,周瘦鹃回到故乡苏州,把他居住的小庭院当做园林,培育出上千盆的花木盆景。他尤其喜欢培育的梅花,有二百年树龄的白梅,有几十年树龄的红梅,有一盆名叫“鹤舞”的百年梅花,朋友送来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经过周瘦鹃的细心照料,居然起死回生。因为这盆梅花是在干枯的枝干上重新长出了细枝,乍一看就像一只仙鹤在跳舞,于是他为这盆梅花起名为“鹤舞”。

周瘦鹃对园艺的独特审美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劫后余生路未穷,灌园习静爱芳丛。愿君休薄闲花草,万国衣冠拜下风。周瘦鹃用他一生对花木的热爱,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和盆景艺术品,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