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遮拦穆弘为什么进天罡?

最近一直在研究水浒座次,得出不少心得,同时也在研究穆弘。那么在这里就来谈谈我研究穆弘得出的心得。

其实施耐庵排座次三十六天罡压根就不是他编的,而是他用前人名单排的序,施耐庵有着敬畏心,他没有胡乱改动前人的心得。而《水浒传》的取材其实是来源于两个民间画本——《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而我们所熟知的《水浒传》整部书的脉络其实是作者根据《大宋宣和遗事》来的。那么这样就清楚了,两份名单要是分主次的话,前一份是主,后一份是次。而两份话本中都有两份名单,而作者的天罡就是根据这两份名单来的。话不多说,上图:

没遮拦穆弘为什么进天罡?


这张图大家发现什么共同特点没有?两份名单相同的人一共32个,而这32人除了病尉迟孙立以外,其他人都在天罡。

那么现在清楚了,穆弘为什么会在天罡?因为他在前人提供的名单中是两份名单中共有的人物,而共有人物全进了天罡(除了孙立)。这就是思路,作者考虑两份名单全有的人在天罡,这很合理,要是让我们来选,我们也是这么选的。

很多人粗读《水浒传》,粗看座次,并没有仔细深究它的奥秘,导致现在对于许多水浒好汉的定义错误。很多人都认为是先有人物的本领和战绩才有的座次的,因为原著就是按照这个来的。但其实恰恰相反,是先有了座次,作者再根据座次定一个人的实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林教头那么多战功排在关胜后面,朱仝排在鲁智深,武松前面的道理。因为作者是根据座次定实力的,才不会解释那么多。作者认为读者清楚,其实是我们读者不懂而已。

那么问题解决了,穆弘为什么进天罡,就是这个原因。

那么下面阐释一下穆弘身上的质疑。穆弘身上的质疑,无非就是德不配位的问题。古代思想和现代思想有很多想通的地方。现代社会,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有这个证书那个证书,要考取这个证那个证。那古代社会也一样,战绩就好比证书,有一大堆战绩才能证明这个人有实力。天罡不说了,像地煞孙立、宣赞等人拿到的证书都比穆弘多,哪怕就是吕方,郭盛这样的小角色,掏出的证书也比穆弘多得多。反观穆弘呢?可以说一个战绩也没有,可以说掏不出一张能让人信服的证书。就这样简历几乎一片空白的人,却排在一群有一大堆证书的人的前面。那穆弘没有证书是怎么排到那些人前面的呢?难道不知道这个世上还有关系二字。

没错,穆弘能上天罡,靠的是关系。穆弘这个人总让我想到《三国演义》里的一个人——第69回出来的人,叫王必。先不管这个人历史上怎样。就说演义中知道这个人的恐怕都没有知道文鸯的多吧!这个人和穆弘一样,也是一个透明人。但就是这样一个透明人,曹操对待他的态度不一般。怎么不一般?曹操让他掌管御林军马。

御林军是什么样的军队大家都清楚,要知道能掌管御林军的一定要有统兵作战,武艺等多方面出众的能力,因为御林军是一个贴身卫队,那么按照正常思路中,御林军的首领应该是张辽、夏侯惇、曹仁之流的人去担当。然而曹操委任一个透明人王必,想必很多人也有很大疑惑。当然这些质疑的人包括司马懿。而曹操给出的解释是:“王必这个人忠诚,在我众叛亲离的时候对我不离不弃,在我遭受危机的时候救过我的命,所以我给他这个职务。”那么现在清楚了,曹操并不是因为王必能力出众才用他,而是因为他和曹操的关系才上位的。那么这里穆弘也一样,穆弘在宋江落难的时候提供资金,为宋江的第一支私人队伍提供资金支持,并且对宋江忠诚。那么就穆弘这样的表现,给个天罡不过分。同时又让我想到了《三国演义》里的另一个人,叫糜竺。糜竺在刘备军营里地位非常高,甚至超越关张。但你说糜竺那么高地位是因为他能力出众吗?肯定不是,在刘备军营里强过糜竺的人太多太多,但为什么只有糜竺这么高地位?原因很简单,糜竺在刘备初期创业的时候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真正做事的都知道,后期的万两金元远不如初期的一两银,自己单干牛比不上带团队投靠的,点子多远远比不上执行力强,在台前显贵的还真别瞧不起在幕后的奉献的。
所以穆弘又和糜竺一样,因为是和宋江前期创业挂钩的人,所以等宋江功成名就,自然不会亏待这个小老弟,哪怕他什么都不会。

没遮拦穆弘为什么进天罡?


有人说穆弘就这样就能上天罡?没错,就这个理由足够,他是靠关系上位的。梁山也是一个社会,现代社会都有靠关系上位的,凭啥梁山社会就不能有?

至于穆弘的武功方面。这个问题就有意思了,既然穆弘是靠关系上位而不是武功,那穆弘武功是不是天罡级别已经不重要了,哪怕穆弘只有周通的水平,凭他和宋江的关系,该天罡还是天罡。

那么穆弘武功到底处在一个什么参差?这就值得探讨的了。其实看了这么多年评论梁山好汉武功的,没有一个能做到公平公正的?为什么说没做到公平公正?

问大家一个问题,梁山座次是按照武功排的吗?大家肯定都会说不是。既然座次不是按照武功排的,那么座次就不应该成为评判武力的标准。真正的公平应该是抛开座次,把所有人拉到同一起跑线看战绩说话。然而下面不公平的地方就体现出来了,一说到梁山好汉武功,几乎所有人立刻把座次拿出来根据座次来评谁高谁低,这个时候大家又默认座次是按照武功排的。

前面都说了座次不是按照武功排的,但是排武功的时候,又都认为座次是按照武功排的,那么这样就前后自相矛盾。这就好像明明一道题知道正确答案,根据正确答案却推出错误结果。那么这样的武功排名是不是很不公平?那么有些很有实力的好汉,会因为座次之累而被别人低估。

下面就是我最想说的东西。梁山的武功体系,其实是我们这些读者自己设定了两个限定条件:一,天罡每个人就是比地煞强;二,座次是武功决定的。其实这两个限定条件一出来很多人都要被低估。然而这两个条件其实非常霸道,第一个我们都知道天罡确实比地煞强,但这只是整体而不是个体,个体之中没人能保证天罡就强于地煞,地煞就弱于天罡;第二个就更霸道了,强行用座次框定武功。而穆弘就是因为这两个条件而被认为实力非常强悍。

没遮拦穆弘为什么进天罡?


现代很多文章都说穆弘不弱,说他能拖走李逵,还说他是低调的高手等等。还有马幼垣教授写的《三论穆弘》说穆弘本来有很精彩的故事的,只是后面某些原因被删掉了,导致穆弘现在这个样子。可能很有道理,但是马教授的理论脱离原著,似乎又显得苍白无力。

其实这里是我最想说的。穆弘到底在《水浒传》成书之前到底有没有什么民间故事,我们谁也不知道,并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其实这些看似很有道理,其实非常没有道理。为什么那么多人要为穆弘辩解?因为穆弘是天罡。而天罡就要有天罡应有的样子,但穆弘没有,既然没有,但又是天罡星。那只能从别的方面给穆弘强行解释,只能说穆弘原来是有事迹的,只是事迹被删掉了。然后又从历史地位上来提高穆弘进天罡的合理性。那我想说如果穆弘原著真的有出彩的事迹,为什么后来人偏偏删掉他的事迹而不删掉别人的?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穆弘的事迹压根不出彩,对推动情节起不了什么作用;二是作者压根没写他的事迹。

那么可能两种可能性都有,但是可能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一点。

那同时换个思路想想,如果穆弘是地煞星,还会有那么多人替穆弘解释吗?我想不会?原因很简单,他是地煞星,就是地煞星的水平,没有什么好解释的。这就像孙立一样,孙立无论武功,战绩,官职,地位江湖名气,样样都比穆弘高,哪怕是民间独立故事,孙立都有《石头孙立》这样属于自己的独立故事,这更是穆弘没法比的。那么即使这样,为什么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穆弘比孙立强呢?因为孙立是地煞星,穆弘是天罡星,所以穆弘比孙立强。

这个理由太没道理,但偏偏许多人把他当做真理。

有人可能会说我强行解释,他们也是强行解释,我为什么就不能强行解释?而且我还是能从原著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证明穆弘并非许多人说的那样不弱。

书是人写的,作者的态度代表一切。我们说了没有用,最终决定权还是作者的。来看看作者对穆弘的感觉。

其实很多人看人物座次不看星号,其实星号也很能反应作者对于一个好汉的态度。穆弘星号是天究星,按照古汉语解释,究,究竟,探究的意思。那么作者为什么会给穆弘天究星这个星号呢?恐怕是作者整理前人关于梁山好汉资料的时候,并没有看到穆弘的故事,而作者又不不知道该怎么塑造穆弘,于是给他一个天究星星号。

那么从星号来看,似乎已经能得出一些结论,作者都不知道穆弘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可想而知,在施耐庵收集梁山好汉民间故事的时候穆弘压根什么故事都没有。他只是挂了个名而已,就像地煞的杜迁一样,什么事迹都没有,因此才被边缘。

没遮拦穆弘为什么进天罡?


有人说,作者没找到不代表之前没有。其实我觉得穆弘能有民间独立故事的可能性很小,为啥?就说历史上或者民间穆弘有名不?没有名!一个历史人物能被我们知道就因为他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但是历史上没有任何故事和典故是和穆弘有关的。他的名气没有林冲,鲁智深,李逵,燕青等人大。而很多比穆弘名气大的多的好汉都没有什么民间独立故事,他穆弘凭啥就有呢?

就这么说吧!没有《水浒传》,大家知道穆弘不?不知道!没有《水浒传》大家能知道林冲武松等人不?可以知道。那么瞬间就清楚了,知道穆弘是《水浒传》的功劳,没有《水浒传》穆弘就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无人知晓。

说完这个,再来看作者对穆弘的设定,天罡不是人人都是主角,那么自然有详略之分,而穆弘是详是略?大家肯定说是略。

现在大家想想,在看座次之前,穆弘第一次出场,大家认为他是天罡好汉还是地煞好汉呢?我想再坐的各位没人把他往天罡上想。这就是了,现在很多人说穆弘应该是地煞的原因,作者让读者对穆弘的第一印象就不是个天罡,而是地煞级别的。

再想一想,穆弘长什么样?个子高矮?皮肤黑白?有无胡须?年龄大小?说的出来不?说不出来,为什么说不出来?因为作者没有描写。而我们知道天罡几乎所有人都有外貌描写,唯独穆弘没人说的清楚。而地煞好多龙套角色恰恰和穆弘一样,那是不是一开始作者就把他当地煞好汉描写?

再一次想一想,穆弘用什么兵器?穆弘有没有什么师承?也不知道。哪怕穆弘和许多人一起出来,别人都会有连兵器一起写,唯独到了穆弘只提穆弘不提他的兵器,这是为何?举个例子,祝家庄大战,林冲用枪对祝龙,杨雄用枪对祝彪,石秀和孙立是枪对枪,唯独穆弘出来没有提到他用什么兵器,难道就穆弘搞特殊?

再提到师承,也就是他的武功是怎么来的,像梁山好多好汉都讲过有师傅教,或者是祖传的武功。但是穆弘却什么都没写,没说他武功是怎么来的。很多人都说他出场霸气,但是霸气不代表武功高,梁山好多人出场都很霸气,唯独穆弘的霸气并不是和武功挂钩。作者没写穆弘武功是怎么来的,那多半是自己练的,也就是说他的武功并不是学院派,也并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可以说是完全的野路子,而且穆弘是一个恶霸,也可以说穆弘是街头混混的功夫,

那一个街头混混的本事和一个经过系统军事训练的军人比武功,你们说谁强?又或者一个自己练出的篮球技术和那群受过专业训练的NBA球星比,谁强?这不需要我说吧?用现在思路想想肯定是后者。那么古代也是这样。人家是专业的,穆弘是业余的。

没遮拦穆弘为什么进天罡?


还有很多人总说穆弘和李俊,张横一起称霸,并且比他们强,是很厉害的。但是细细想想这样的比较恰当吗?一个旱鸭子和两个水鸭子比陆地本事?难道还会有人觉得水鸭子比旱鸭子陆地本事强?穆弘和李俊等人比,就像男生和女生扳手腕,最后赢了,你觉得这个男生很厉害?穆弘就是这个道理。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上山之前极度嚣张的人为什么到梁山默默无闻了?本性如此不是说改就改的,这只能说明以前穆弘和水鸭子比,自己确实挺厉害,但是上山之后和一群同样是旱鸭子比,像林冲,秦明,花荣等。一比发现自己简直是不值一提,他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所以,他才不愿意出来,才变得默默无闻,看来穆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

那么从上面这些作者对穆弘的描写来看,不是我们觉得穆弘是透明人,而是作者让我们觉得穆弘是透明人。作者从开始就不怎么写穆弘边缘化穆弘,你还会指望后面作者会大写特写穆弘,给穆弘精彩故事?这个概率非常低,

所以我觉得,穆弘并不像大家说的故事被删掉或者有自己的独立故事。而是大概率没有,作者没有写。因为是天罡,所以才从这些方面猜测给穆弘开脱,但实际并没有从作者的角度来看。

从上面来看。虽然现在穆弘是天罡,但是穆弘好多实际描写是地煞描写,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写作功底,那可以这么说虽然作者把穆弘放在天罡,但是在他心里穆弘其实是一个地煞级别的好汉。

其实天罡地煞的人才并不是觉得的,要均衡发展。不可能王者中全是王者,溱潼中全是青铜。就像现在游戏说的一样,王者中有青铜,青铜中有王者,这样的分派才是相对合理的。穆弘就是我们常说的以为他是王者其实是个青铜。

这让我想到《圣斗士星矢》中有黄金十二圣斗士,但是他们中人人都是黄金水平吗?有的打个顶尖级白银圣斗士都很费劲,可以说黄金圣斗士中有的仅仅是白银水平,但毕竟是黄金圣斗士,就会让人觉得他也是黄金水平。

这又让我想到有一款游戏叫《穿越火线枪战王者》里面有好多英雄级武器带V标的,但是有些英雄级武器虽然也带V标,但给人感觉并不像英雄级。像暗夜、剑齿虎、玫瑰精灵等,虽然带了V标,但很多玩家觉得他们还没有顶级平民神器像伯爵、御龙等厉害,并没有人多少人用。同样是英雄级,为什么给人感觉反差这么大?就是因为王者中有青铜青铜中有王者这种设定。但是毕竟那些枪是英雄级,地位就是比那些平民神器高,那些平民神器没成为英雄级也是有运气成分在的。而穆弘也就是这样,他或许连很多地煞科班出身的武将都比不过,也只能欺负欺负那些水平差的,也就是王者中一青铜,但是毕竟天罡地位摆在那里,很多人才会以整体尿性来判断穆弘也是一个天罡高手。

至于穆弘得到八骠职务,那太好解释了,前面说的王必都能靠关系得到一个御林军首领的职务,而穆弘靠关系得到一个八骠有什么问题呢?

没遮拦穆弘为什么进天罡?


最后来说一个我的猜测。很多人说穆弘最应该和孙立换换,让孙立和穆弘去比较并不是我们觉得,而是作者让我们觉得。作者之所以不写穆弘很有可能就是为了用穆弘来衬托孙立,为了补偿孙立,而给孙立许多天罡描述,给穆弘许多地煞描述。可能作者一开始确实考虑过穆弘进地煞,但后来发现穆弘进地煞并不能起到什么关键或者带头作用,所以最后才不考虑穆弘进地煞。要知道穆弘现在排行第24,而《大宋宣和遗事》孙立的排名也是24。是不是很巧?或许一开始作者把孙立放在24位,穆弘放在39位,但后来发现穆弘并不能达到作者心中挑起地煞大梁的作用,成为地煞的门面,于是将孙立和穆弘两人位置颠倒了一下,于是就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孙立39,穆弘24。但其实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孙立天罡,穆弘是地煞。孙立才是取代穆弘的真正八骠。

我感觉穆弘应该感到庆幸,如果不是因为某些原因,孙立那个位置就是自己的了。

这就是最近研究穆弘和座次得出来的心得。

写了这么多,可能有人看不下去,也可能有人不同意,欢迎大家批评和指正。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