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蒙古國士卒死於沙場者,不可勝數!可是,斷頭將軍卻沒幾個


121.

韓札兒、李景昌督促軍民奔向土城,尚有五里之遙,已經聽到土城那邊隱隱約約的戰鼓聲。韓札兒吃了一驚:莫非明軍已經攻城了?

  “駕”、“駕”,蒙古戰士快馬加鞭,全速前進。

  四里、三里、二里……距離越來越近,戰鼓聲越來越響亮!

  曹良臣,大明山西行省平章政事,命人將二十八面大號戰鼓擺上城頭,每面戰鼓配備兩名鼓手,當負責監聽甕聽的戰士向他報告元軍即將抵達時,曹良臣喝令:五十六名鼓手擊鼓!

  “轟”、“轟轟”、“轟轟轟”……

  每二十八響稍稍停頓,一十六名長號喇叭隨之吹響御製軍號!

  接著就是三千刀牌手以手中刀背敲擊盾牌,以雙腳戰靴踩踏大地,高呼吶喊之聲……

  而後,又是二十八面戰鼓齊鳴!長號喇叭吹奏,戰士吶喊——

  如此往復循環!

  這氣勢,真是驚天動地,聲震川嶽!如同風雲匯聚於蒼穹、激光穿越夜空,然後叱吒雷霆,鞭擊大地!

  指教敵軍心膽俱裂、雙股顫慄!

  好一個大明軍威!

我大蒙古國士卒死於沙場者,不可勝數!可是,斷頭將軍卻沒幾個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韓札兒心驚,李景昌膽顫,不由得勒住戰馬,逡巡猶豫,眾蒙古戰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戰馬嘶鳴而駐足,軍兵回首而退縮!

  大明羽林衛指揮使葉升挺槍高呼:“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率先衝入敵陣,羽林衛戰士無不奮勇爭先,刀槍並舉、劍拔弩張,以驅虎豹,以除邪惡!

  曹良臣紅纓在手,指點麾下:“報國為民,就在今日!”他那虎賁戰士風塵翕張,龍精虎猛,絆馬索、囚龍繩,漫天席地,撲向韓、李兵團。

  蒙古兵團身後,陳德、張林、朱明緊緊追趕,不依不饒,天策衛居中,驍騎衛居左,豹韜衛居右,勇不可擋,勢如破竹!

  蒙古兵團頓時土崩,瞬間瓦解!

  中箭墮馬,著槍殞命,斃於溝壑,死於山樑、踐踏為泥、血肉模糊、斷首僵立、截肢呼號、屍積如山、血流成河!

  韓札兒迫不及待,李景昌手足無措,唯有一條道路可走——

  他倆拼死衝出重圍,沿黃河堤岸向北逃逸,他們打算奔向傳說中的黃河浮橋!

  當他們剛剛轉入山樑,氣喘吁吁,左右張望之際,一彪軍馬突然撲出,為首一員明軍大將高呼:“韃子休走!投降免死,抗拒殺無赦!”

  韓札兒嚇了一跳!

  對面明將再說:“某,朱亮祖是也!韃子快快下馬投降,饒爾等不死!”

  哦!

  原來此人正是大明徵南副將軍、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朱亮祖!

  朱亮祖,日後之永嘉侯,原來卻是元朝義軍元帥,早在1356年就已經歸順了朱元璋,現在他是洪武皇帝最後點名支援大將軍徵西的六大將領之一(郭英、朱亮祖、曹良臣、唐勝宗、謝成、袁義)。

  說起朱亮祖,又要提及從前的歲月了!

  以下內容,乃直接引用拙作《大明北伐前傳》之片段“取寧國”——

  寧國縣,其實是個小城市,在應天以南三百里左右。裡面駐有元政府軍,除了當地的軍隊外,長槍元帥謝國璽統率的軍隊也在這裡防衛。他曾經攻擊過吳國公朱元璋的城池,失利而回。

  徐達常遇春奉命帶兵直撲寧國。

  謝國璽出戰,剛剛接觸就撤軍離開了寧國。

  寧國的本土守兵頑強抵禦吳國公軍隊,雖然城池細小,但很堅固,一如常州那樣,易守難攻。

  寧國之所以難攻,還因為這裡有一員驍勇善戰的將軍——朱亮祖!

  朱亮祖,之前曾歸附朱元璋,但得不到賞識和重用,於是又叛投了元政府,在寧國效力。

  徐達常遇春等人意想不到寧國軍隊除了堅守城池之外,還能夠時不時衝出一軍,在城外擊殺一通,殺傷許多將士,並先後有六十多名將佐在陣前被生擒過去,軍士損失竟然高達七千餘人!

  急急查明原因,原來是一個叫朱亮祖的敵將做得好事!

  常遇春勃然大怒,飛身上馬,挺槍出營,他要單挑朱亮祖!

  古人打仗,其實和現代差不多,雙方的主將很少在戰場上見面,更不要說PK了。不過,這次,常遇春真的要與朱亮祖單挑!

我大蒙古國士卒死於沙場者,不可勝數!可是,斷頭將軍卻沒幾個

朱亮祖


  廣州人對朱亮祖比較熟悉,很簡單,越秀山上的鎮海樓(又叫五層樓)就是朱亮祖主持興建的。而且,晚年的朱亮祖就是廣州地區的軍區首長。當然,他也是在這裡獲罪收場的——此乃後話,暫且不表。

  常遇春與朱亮祖單挑,十分激烈,場面精彩度爆表!為了描述這場PK戰,有《古風》一首為證:

  戰鼓齊鳴連號角,

  遇春單挑朱亮祖。

  梅花銀槍驚鬼神,

  飄忽左右走龍蛇。

  疾如閃電似流星,

  千鈞追魂號閻羅。

  豈懼沙場性命拋,

  百勝將軍鬥兇狠。

  來來回回三百合,

  渾身解數遇敵手。

  辰時午時猶未決,

  勝敗仍然無法分!

  直教觀者懸心膽,

  須臾屏息眼睜睜。

  常遇春久戰朱亮祖,無法取勝,正打算用計謀取勝,忽見朱亮祖回馬而去!

  遇春大喜,以為他氣力不濟,於是放馬追趕。

  誰料,剛走了十幾步,朱亮祖猛然回首,一箭射來!

  常遇春急忙閃避!

  誰料朱亮祖之箭太快了,遇春竟然來不及躲避!

  只見他大叫一聲,回馬就走!

  原來,這支箭正好射中常遇春的左臂!遇春只好回馬而走,朱亮祖揮軍掩殺,吳國公部隊大敗而回!

  朱元璋聽聞常遇春受傷,寧國無法攻下,他發火了:小小寧國,竟然如此難下?我來!

  於是,朱元璋親征寧國!

  他親臨戰場後,徐達第一時間把軍情彙報清楚,吳國公朱元璋微微一笑,說:“要擒亮祖,易如反掌。”

  眾人不解。

  元璋說,豈不聞,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乎?諸君待我明日擒亮祖!

  次日,元璋下達命令,共有十員戰將分三批行動。

我大蒙古國士卒死於沙場者,不可勝數!可是,斷頭將軍卻沒幾個

常遇春


  恰好,寧國開城,朱亮祖又來耀武揚威衝擊朱元璋中軍營壘。朱元璋馬上指令眾將出戰。

  第一批,郭英、花雲龍、費聚——倶為二十四將成員——領士卒與朱亮祖部隊冷兵器砍殺。郭英等四將團團圍著亮祖,刀槍並舉,吶喊不已。亮祖毫無懼色,越戰越勇。

  寧國守將連忙派兵增援亮祖。朱元璋第二批戰將吳禎、吳良、周德興、唐勝宗(亦為二十四將成員)又衝上前,截住援兵廝殺。不久,他們換下郭英等人,圍著朱亮祖狠鬥狠殺!

  朱亮祖雖然勇不可擋,但是時間一久,漸漸大汗淋漓,氣喘吁吁,他的坐騎也開始累了。

  第三批,陸仲亨和趙德勝一擁而上,換下吳禎等人。趙德勝,就是生擒張士德那員猛將。本身已經萬夫莫當,如今加上陸仲亨——此亦為二十四將成員,勞累不堪的朱亮祖如何抵擋得了?只好且戰且退,打算退回寧國城。

  可是,趙、陸二人怎肯放過?趙德勝槍槍捅來,迎面門,當胸口,招招奪命;陸仲亨則處處砍馬蹄,劈馬腿!朱亮祖保護了自己,卻防不了馬匹。幾個照面後,手忙腳亂了,終於被砍中了戰馬的左前腿!

  他的馬頓時跪在地上,把朱亮祖整個兒拋了下來!

  朱亮祖連忙站起身,正想繼續搏鬥。

  說時遲,那時快,陸仲亨竟然來了個蒙古人的絕活——套馬索!

  從天而降的油麻繩索一下子套著朱亮祖的脖子!陸仲亨用力一扯,雙腿緊夾馬肚子,他的坐騎飛快向前衝!

  套馬索緊緊勒住朱亮祖的頸項,喉嚨似乎就要斷氣!朱亮祖急忙扔掉武器,雙手死死扯住套索麻繩,用力向外扯,想把繩子拉斷!

  可是,一來,陸仲亨馬匹夠力,奔跑神速。二來,朱亮祖戰鬥了大半日,又渴又累又熱又餓,如何抵擋得住四條腿的馬力?

  終於,他倒在塵土之中!

  朱亮祖只是死死頂著將要勒死他的套馬索,以求一息呼吸!

  塵埃、石塊、草叢、樹幹、土坡、斜坳、水窪……一一拖過!

  朱亮祖,戰甲胃衣全部毀壞,遍體鱗傷,血肉模糊,氣息奄奄!

  最後,陸仲亨把朱亮祖拖進了臭水坑,才收住馬韁。朱亮祖已經處於垂死狀態之中!

  眾軍士把朱亮祖五花大綁,紮成粽子一樣,抬著向吳國公報捷去了。

  吳國公朱元璋叫人帶上戰俘朱亮祖來。朱亮祖已經緩過氣來了,只見他戰衣糜爛,血汗泥汙滿臉滿身。

  元璋問,你之前歸順我,之後又叛逃而去,如今竟為我所擒。有何話可說?

  亮祖答,既為所擒,活我者則效力之,要死則死矣!

  元璋認為他是位壯士,就釋放了他,叫他養好傷則隨軍作戰。亮祖稱謝而去。

  失去了朱亮祖,寧國城哪裡還守得住?

  就在當日,朱元璋拿下了這座小城市。

  ——朱亮祖歸順朱元璋後,四出征戰,不斷建立軍功,最後以徵南副將軍之軍銜征服浙東的方國珍、福建陳友定、廣東何真等軍閥巨頭,並且出兵解放廣西,會戰貴州諸地……總之,大明南征,朱亮祖立下赫赫戰功,此乃另一部說的內容了,當然那書就叫《大明南征》,此處不表。

我大蒙古國士卒死於沙場者,不可勝數!可是,斷頭將軍卻沒幾個

明代單兵火器


  話說,朱亮祖領兵攔住元軍去路,韓札兒人困馬乏,不能再戰,身邊早有裨將也先不哥持刀殺來。朱亮祖舉槍吆喝一聲,左右數十支飛箭騰地發射,也先不哥頓成箭豬一頭!

  “走吧!”

  韓、李二人回頭就跑!

  朱亮祖策馬緊追不捨,要不是時而幾股元兵上前攔截,韓、李二人哪裡逃得出朱亮祖的手掌心!

  沿黃河岸邊向南奔跑了好一會兒,漸漸擺脫了追兵,二人正在慶幸得了性命,不料,韓札兒的坐騎一下子摔倒了!

  常言道:常在河邊走,焉有不溼腳!

  韓札兒的寶馬右前腿一腳踩在浮泥上,疲累不堪的戰馬當場就倒在地上,可憐的韓札兒毫不提防,也摔了下馬!他大叫一聲,喲!右臂骨折了!

  李景昌連忙掉下跳下馬,把他攙扶起來。

  韓札兒痛苦難熬,牙齒把嘴唇都咬破了,他勉強支撐自己的身體,努力控制著自己的情緒——

  忽然間,拔出軍靴裡彆著的匕首,往自家咽喉就是一刀——

  李景昌手急眼快,一把搶了下來,叫道:“老韓!不要輕生!”

  韓札兒大哭:“啊!我哪裡還有面目去見齊王殿下!萬騎出來,只剩下你我二人回去!想我韓札兒從軍二十年,何曾試過今日之敗!唯有一死以謝殿下爺!”

  “不!老韓!你不僅是殿下爺的將軍,還是聖上的僕從!長生天不需要你,大蒙古國需要你!你不能死!”

  李景昌也淚下如雨。

  韓札兒望了望對岸,指著說:“可是,我們哪裡能過這條天上來的黃河!”

  “不怕。”李景昌從自己的馬鞍上取下一件物品,遞給韓札兒。

  “什麼東西?”

  “羊革囊。”

  ——羊革囊,就是羊皮囊。這可是蒙古人的絕技!一隻母羊,挖空了骨肉和內臟,只剩下一套空皮囊,再用針線密密縫好邊緣,只留一孔(通常就是母羊的一隻奶頭)作為氣孔。必要時,對著氣孔吹氣,羊皮囊漸漸鼓起來,繼續吹氣,最後,羊皮囊就成了一支鼓鼓漲漲的充氣母羊!

  說到這裡,不用再說了,它的用途誰都猜的出來——不就是渡江過河嘛!

  李景昌苦笑道:“不瞞老韓你說,這東西我藏了好久,今日終於派上用場了!”

  他用盡氣力,吹漲了羊革囊,就叫韓札兒背向他,隨後用麻繩把羊革囊綁在韓札兒背部,還試了試,扯了扯麻繩,確定捆綁得嚴嚴實實了,就說:“老韓,你用這玩意渡河,萬無一失!回營向齊王殿下報告,要他發兵來破敵吧!”

  “那你呢?”韓札兒剛剛向回頭問清楚。

  李景昌大聲說“國家淪亡,天崩地坼,我大蒙古國士卒死於沙場者,不可勝數!可是,斷頭將軍卻沒幾個!今日,我李景昌就做關中第一個斷頭將軍!”說著,揮淚又說,“三年了,我李景昌從汴梁逃出來後,幾乎每天都是逃跑,到今日已經整整三年了,我不想再做逃跑將軍了!我要和賊人同歸於盡!老韓!記得回報殿下!老韓,記得替我報仇!”

  說完,用力把韓札兒一推——

  韓札兒整個人摔進湍流奔騰的黃河之中!

  李景昌,擦拭乾淨淚水,提槍上馬,喝一聲:“來吧!我李景昌和你們拼了!”說著,向火光中衝去……


我大蒙古國士卒死於沙場者,不可勝數!可是,斷頭將軍卻沒幾個

元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