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開學前政府學校家長應做好哪些工作?(急需實用版,請轉發)

我是歷史小說家、兒童文學家,兒童問題教育專家謝繁,當前新冠疫情後學校和幼兒園面臨復學,作為有三十年教育管理工作經驗的我,就開學前後社會學校和家庭應做些什麼,歸納瞭如下十六條注意事項,供廣大抗疫工作者和師生家長參考使用。

一、開學前一週左右,縣級分管教育、衛生、安全的領導要組織相關局級負責人召開聯席會議,成立新冠疫情學校聯防聯控辦公室。除了發文明確相關單位責任外,應做到分派民警和社區(或村)防疫負責人協管到每所學校(園)。

二、教育局和學校應制作統一的(可網上下載)學生安全入學登記表,內容包括學校、班級、姓名、家庭、身體狀況,並附社區(村)、樓棟、家長蓋章(或簽名)欄,社區統一發放,家長下載填表後,學校憑表接收無病學生。

三、校長應主動聯繫學校所在社區(村),與分派到校的社區防疫負責人和幹警聯繫,聯席碰頭,分別工作,掌握聯繫電話,暢通疫情問題處理渠道。

四、學校開學前,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分工好校門口、食堂、校車、班級、場地器材的監測監管消毒人員及工作。寄宿制學校還應有詳細到分寢分餐分區活動等安排,防止一旦出現疫情集體感染情況發生。

五、購置測溫槍,用於校門口、班級師生體溫檢測。原則上每班一支以上。有條件的可在校門口添置大型紅外線跟人隨測設備。

六、購置消毒液(片)、84、酒精、薰蒸殺菌液及薰蒸器、噴壺、消毒設備,以及應急口罩。

七、專用登記本。校門口出入人員異常情況登記本,疫情期值班日誌,突發情況處置記錄本。每本都應在首頁附上聯繫本校的社區村和幹警姓名電話及教育局專用電話。

八、配置學校食堂食物消毒、食具殺菌,食品留樣設備。聯繫社區村,到上級指定超市或合規門店配送學校食堂食品,並嚴格索證記錄存留。

九、培訓1一2名有防護知識、能緊急情況下接觸病人的非主課老師,並配備幾套防護服,一旦發現病人及時救護。

十、發放分走讀生、接送生、寄宿生三種不同就學方式家庭使用的“告家長書”,告知家長配合學校應做好哪些工作(如學生上學放學不接觸他人、戴口罩、洗手、網絡學習等)

十一、嚴格門衛、食堂師傅、臨時工等人員的防疫教育,檢查其操作規範。無衛生防疫部門新發的健康證不得入校。

十二、入學第一天,學校上好一堂學生抗疫知識大課。

十三、開學後學校應根據實情,做好如下日常管理:入校門測溫,進教室前洗手,口罩噴灑酒精,活動時與他人保持間距,中午分班二次測溫,放學檢查是否戴好口罩。放學後教室寢室及學生活動場地、器材薰蒸(或噴霧)消毒。檢查到位並記錄。

十四、每日由值班老師負責碰頭和收集聯本校的社區(村)防疫負責人、幹警掌握的情況,記錄好,匯同校內情況,整理上報教育局(網絡上報)。

十五、突發情況處理。一旦在校門口發現高溫者或疑似病生,應嚴禁入校並迅速帶離至無人通風區域,由經培訓的老師穿防護服陪同病生,帶該生家長信息,與社區防疫人員、校警一起,共同商議報上級和按規定送就醫。如在校內發現病生,應由專培老師將病生迅速隔離並陪護,心理疏導,上報教育局,等待教育和衛生防疫部門到校處理。上級未答覆前,所有學生不出班不活動,防止交差感染。

十六、學生家長除按社區村和學校要求做好配合外,還應在家中配備消毒、測溫設備,用於學生在家中的防疫及監測。發現孩子生病,應主動報告並隔離,配合做好相關防疫或就醫工作。及時通過班級家長群等,學習、瞭解家校共同防疫知識。

上述十六條,請學校、幼兒園及家長結合實情增減使用。

社會平安、孩子安全是頭等大事,開學如何防控疫情是當務之急。

請您收藏並儘快轉發本文,您的善舉必定有人看到並受益,功德無量。

祈禱吧,疫情下的中國校園,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