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孙蔚如:率领陕军坚守中条山 血战三载终保关中平安

说起抗日战争,大家一定会想起著名的淞沪会战、百团大战、血战台儿庄等等,会想到爱国将领冯玉祥、张自忠、李宗仁等抗战名将,以及在上海和日寇血战的21军,也会想到出川作战的川军。

但是关注陕西抗战史的人们肯定也会注意到这样一支军队,那就是将日寇牢牢挡在潼关外围的陕军,也就是当年杨虎城将军麾下被改编为十九路军后来又被改编为38集团军的一支陕西军团,他们就是在孙蔚如将军率领下的陕西冷娃。


抗战时期的孙蔚如:率领陕军坚守中条山 血战三载终保关中平安

这支陕军东出潼关,越过黄河,在中条山中和来犯日寇僵持三年,最终保卫陕西平安,也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日军占领了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到了1937年11月又相继攻陷太原和南京,此时,西安的行营主任当即决定放弃西安逃跑。然而,日军也是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大西北,就在这个时候,陕军将领孙蔚如主动请缨作战,阻断了日军的西进计划。


抗战时期的孙蔚如:率领陕军坚守中条山 血战三载终保关中平安

孙蔚如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第31军团的总指挥,他曾追随杨虎城将军多年,后来参与发动西安事变,也是陕军抗日主帅。孙蔚如将军是西安灞桥人,在1926年他就参加了“二虎守长安”的战斗,协助杨虎城指挥部队坚守城池。当时他率本部坚守东北城隅,是最接近敌军之处,也承受了最猛烈的攻击。


抗战时期的孙蔚如:率领陕军坚守中条山 血战三载终保关中平安

据说,从1933年开始,孙蔚如在陕南“剿共”前线,就曾以第17路军全权代表身份,与中共红四方面军沟通联系、建立秘密停战关系。其后多次与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徐向前等红军领导人会面。

后来陕军东进中条山就是从陕西大荔朝邑出发的,作为陕军东征誓师大会的发生地,中条山战役后,日军完全占领华北全境,朝邑也成为抗日的最前线,朝邑的大寨子村曾建有抗建公园和纪念碑,丰图义仓也曾是孙蔚如将军的抗战指挥部所在地,至今丰图义仓的城墙上还留有弹痕。


抗战时期的孙蔚如:率领陕军坚守中条山 血战三载终保关中平安

1938年5月,第38军第177师和独立第46、47旅等,从合阳夏阳渡、朝邑大庆关等渡口,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对日作战。东渡前,陕西警备第一旅(46旅),警备第二旅(47旅)在朝邑举行了出征誓师大会。“我为中华生,我为中华死。坚信抗日必胜,誓死抗战到底。我不杀敌,敌必杀我。若要自救,必先杀敌。凡我官兵,共同勉之。”


抗战时期的孙蔚如:率领陕军坚守中条山 血战三载终保关中平安

同年6月下旬,第38军被改编为第31军团,孙蔚如被任命为军团长,7月,第31军团军团部和直属部队教导团及剩余部队,由朝邑经大庆关东渡黄河,到达山西永济(旧称蒲州),积极抗击日寇,其余部队在朝邑、合阳、韩城一带驻守河防,并修筑了两道黄河西岸防线。


抗战时期的孙蔚如:率领陕军坚守中条山 血战三载终保关中平安

中条山横跨临汾、运城、晋城三市,山势狭长,呈东西走向,整个山系长约200多公里,东部较宽,越往西越窄,在朝邑对面的永济处,山势最窄,在朝邑看到的中条山,为中条山最窄处的一个截面,整个中条山,屏蔽着洛阳、潼关和中原大地,拱卫着西安和大西北。陕军坚守中条山,也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增添了浓浓一笔。


抗战时期的孙蔚如:率领陕军坚守中条山 血战三载终保关中平安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囚,杨虎城被迫离陕,17路军另一重要将领冯钦哉叛离,局势危急。孙蔚如将军挑起了陕西的大梁,主持大局,协调各方面关系,尽全力保卫西安事变后逐步形成的一致抗日的局面。


抗战时期的孙蔚如:率领陕军坚守中条山 血战三载终保关中平安

孙蔚如率领着整编后的第四集团军,与八路军密切配合,坚守中条山。近三年的时间里,日军倾十余万兵力,发动了11次大规模的进攻,数百次战役。激烈的战斗常使坚守阵地的第四集团军整营整连伤亡,但日军始终未能越过中条山一步,中条山被侵华日军称为“盲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