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府的末路:浅述阿根廷政府在英阿马岛战争前夕外交上的错觉

军政府的末路:浅述阿根廷政府在英阿马岛战争前夕外交上的错觉

马岛地理位置

01、冷战末期阿美外交关系

马岛战争的爆发的实质性原因是英美阿之间产生的外交错觉,但实质上美国政府在这场战争爆发的前后所做出的一系列外交决策实质上是对于泛美主义以及泛大西洋主义的适度权衡以及调整的一个过程。

首先英国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国之一,在冷战背景下,美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不可能打压如此重要的盟国,但是阿根廷也同样是拉美地区美国重要的合作伙伴,阿根廷是美国在南美洲外交政策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在战争爆发之前,美国认为如果马岛回归到阿根廷方,那么大量的英国居民势必会离开岛屿,但是美国对于阿根廷解决岛屿人口以及经济问题上是否能够取得成功持怀疑态度。除了经济问题之外,马岛还关乎到极其重要的战略问题,但是美国在马岛并没有恶心的经济政治利益,但是争端双方都与美国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因此美国在战前不希望看见争端升级,破坏地区和平,因而持中立的态度。

02、里根政府失败的穿梭外交

但在1981年之后阿根廷在南乔治岛登陆之后,无论是里根政府的调停,还是国务卿黑格的穿梭外交(指在英阿双方之间不断进行穿梭,不断向白宫汇报进展,试图促成英阿和平协定谈判)都以失败告终,但是美国一直没有停止放弃限制战事扩大和降低其负面影响的努力以及尝试。但直至阿根廷军队登陆南乔治岛之前,在外交重视程度上马岛问题始终不是一个主要问题。除此之外,在危机的一开始,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就坚定地站在英国方,其个人在美国对英国进行进一步军事援助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军政府的末路:浅述阿根廷政府在英阿马岛战争前夕外交上的错觉

美国总统里根

至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在危机期间的决策作用并不明显的源于可以归咎于里根政府前期并不热衷于外交权力集中,相关文件不是被搁置就是屈指可数,因此里根总统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显著。

但对于美国来说,保持中立实质上是成本最小、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但为什么美国选择了支持英国制裁阿根廷的原因是因为阿根廷武装占领马岛的行为与美国倡导的不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相悖,而且冲突升级之后,美国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取舍,那么在这一点上看起来英国显然对于美国来说更为重要,同时安理会也在马岛被占领之后立即发布了决议,要求其停止行动,美国的站队选择一定上与国际舆论保持了一致。

03、里根政府的抉择

其次,英国政府在这一期间展开了全方位的外交行动,诸如寻求联合国支持,获得国际舆论的同情与理解,其次寻求其他

西方盟国的支持,进而继续加强在南大西洋的军事存在,向阿根廷施压,同时英国在其营造的国际环境下继续对美施压,以寻求全方位的支持英国政策。

但在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便开始积极缓解与阿根廷的关系,实质上是因为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因为损害了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就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地区战略,如果持续支持英国会进一步损害与拉美国家关系,从而给苏联古巴等势力提供介入拉美的机会,这与美国的冷战外交战略方针不符。

军政府的末路:浅述阿根廷政府在英阿马岛战争前夕外交上的错觉

美国时任国务卿黑格

有关于国务卿黑格的穿梭外交是美国兼顾政策的一个体现,但在一开始的外交过程中,就一直在偏向英国的政治意向,虽然黑格一直强调不偏不倚的调节,但是其个人偏好却是偏向英国一方的,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英国的强硬态度,因而国务卿所展开的穿梭外交从一开始便是失败的。

04、冷战末期英阿关系

在世界去殖民化浪潮的推动下,从1965年开始鉴于双方组织私下谈判的计划失败,阿根廷将马岛问题提交至联合国大会,有关马岛主权问题的谈判便就此开始。

但由于马岛居民认为阿根廷的货物进入马岛会损害岛民自身的利益,因而英国方一直在与岛民进行方案的谈判,这却被阿根廷误解为英国方面有意拖延,导致谈判局势进一步恶化。

撒切尔政府上台之后迫于严重的经济压力,压缩政府开支成为了首要任务,其中负责马岛防务的巡洋舰便被削减,阿根廷政府将其解释为英国无力对该地域进行管辖。

1981年英国通过了国籍法,此举导致接近三分之二的马岛居民丧失了英国国籍以及在英国本土定居的机会,阿根廷政府将其理解为英国开始逐步放弃对马岛主权。

这一系列的行为,以及阿根廷政府早已开始评估武力夺回马岛的可能性,阿根廷政府得出了"只要是不流血的突然军事行动,英国就会默认阿根廷在马岛的主权"的结论。

05、英阿外交博弈

然而在外交行动上,主要是英国掌握了绝大多数的主动权,通过在联合国敦促安理会召开会议,强调与美国的再同盟的必要性,成功分化了自身的压力,进而再国际社会上获得了一定的支持度,这也体现了阿根廷前期准备不足,在外交上错失了重要的机会,误判了英国对于马岛的立场。

但拉美大多数国家依旧深信阿根廷对于马岛主权诉求的正当性,阿根廷可以通过将马岛争端提交至美洲国家组织的方法依靠不记名投票的方式争取外交支持,从而达到在外交上压制英国的目的。

军政府的末路:浅述阿根廷政府在英阿马岛战争前夕外交上的错觉

阿根廷军政府领导人加尔铁里

穿梭外交的过程中,碍于军政府的强硬作风以及不合作的态度,阿根廷一再丧失了许多争取马岛主权的机会,从而给予了英国更大的优势,使得英国分化了阿根廷在拉美所拥有的外交优势。

阿根廷错误评估了英国的一系列行动,甚至对于英国代表在联合国的抗议以及外交上的施压都被军政府当做了是虚张声势的一部分,他们认为马岛是势在必得的,英国已经无力对于这一地区进行管辖,但实质上如果丢失了马岛,那么英国对于其大西洋上的属地的所有权的正统性会受到动摇,但阿根廷军政府的自大使其错失了利益最大化的谈判机会以及最好的收回马岛的时机,进而导致了马岛战争的失败以及后续的军政府倒台

06、欧洲与阿根廷

阿欧关系大体上可以看做是欧拉关系的延伸,是阿根廷在摆脱美国束缚之后的奉行的多元外交政策所导致的。

阿根廷在七十年代的独立性不断增强,逐步放弃了意识形态边疆政策之后转向了多元外交的模式之后,阿根廷首先采取了欧洲选择政策,拉美国家与西欧开展了各领域的合作,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在八十年代初欧共体以及成为了拉美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合作伙伴,在欧洲选择政策的指导下,拉美与西欧关系发展迅速。

军政府的末路:浅述阿根廷政府在英阿马岛战争前夕外交上的错觉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阿根廷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容纳力和购买力都很符合欧洲等国商品输出的需求,而且阿根廷有着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潜力,同时在西欧国家的自身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也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因而提出了"西欧重返拉美"的设想,从而双方在政策与经济上相互互补,形成了一个理想的合作环境。

在军事上,双方关系有着实质性进步的发展,最主要的手段是武器供应,这在国家外交之间占有一定的地位,例如在核能合作方面,阿根廷与西德签订了帮助修建重水反应堆和供应核燃料的协定,这是阿根廷等拉美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一个基础。

但是军事问题是一个敏感话题,是一个需要谨慎和注意的一个层面,这直接涉及的国家的安全问题,所以双方在谈判方面有所保留,但不得不说的在军事合作方面确实有了一个突破,虽然阿根廷等拉美国家摆脱了美国的依赖,但又进一步增强了对西欧的军事依赖,如阿根廷对法国武器的进口,导致了马岛战争后期被经济制裁与武器禁运之后的劣势。

但是阿根廷的产品单一性严重制约了其与西欧国家贸易的扩大,初级产品的传统型出口对于拉美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利,这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与消极方向上的影响。

务实的外交政策与综合国力的逐步增长极大程度的加强了欧洲与阿根廷的联系,使得阿根廷所在的地区成为了第三世界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地区,在欧洲的资金与技术帮助下,阿根廷工业产品生产量有着一定的提高,原油与天然气产量与前期相比也有着很大的提高。

其中西欧的资金与援助是或不可缺的,这对于拉美国家经济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这样的资本引入和依赖导致拉美国家对外资的过度依赖现象。

这样的外交关系是在特殊的国际背景之下展开的,拉美进一步的独立导致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有所下降,这对于两极格局有着一个很大的冲击了,这也使得其趋于平缓发展。

这仅仅是八十年代初期的阿根廷与欧洲的外交关系,在马岛战争期间外交关系有着短暂停滞,但基于两国的有着深厚的外交传统与基调,这并不会影响两国的大外交方针。

军政府的末路:浅述阿根廷政府在英阿马岛战争前夕外交上的错觉

马岛战争油画

07、阿根廷外交决策机制对事件的影响(错觉的代价)

长期以来,阿根廷国内政局摇摆动荡,国内基础政权不牢固导致阿根廷容易受到冲击,同时也连带影响了阿根廷的外交决策机制。

在阿根廷政治建设中,阿根廷军队占有着独特的地位,由于军队职业化并不理想,文官政府没有处理好与军队之间的关系,因而阿根廷的军事骚乱与政变时有发生。

军队团体与政治团体都有着各自的政治诉求,只是军队团体表达诉求的方式更为激烈,因此二战后的阿根廷发生了五次军事政变,规模以及频率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军人当政是阿根廷政府的一大特点,但不稳定成为了军政府的代名词,且碍于阿根廷的政治传统,真正执政的是武官出身的军人们,而马岛战争前夕阿根廷国内的恶性通胀加之军政府执政的首要目的是确保自己政权的稳定,才导致了后续阿根廷在外交层面上出现的种种错觉,这样的错觉导致了阿根廷在马岛战争外交层面上的错误决策,从此,阿根廷失去了收回马岛的良机,撒切尔政府也借此赢得了国家外交声望以及铁娘子的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