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著名道教學者陳攖寧先生傳

本文摘自李養正:《當代中國道教》。



中國近代著名道教學者陳攖寧先生傳

一、聰穎勤奮,縻患癆疾

陳攖寧,著名道教學者,養生學家,中國道協第二屆會長。原名元善、志祥,字子修,後因喜讀《莊子》,且好事仙道,乃用“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句(《莊子·大宗師》),改名攖寧。曾道號圓頓子。生於清光緒六年(庚辰公元1880年)十二月。祖籍安徽懷寧縣洪鎮鄉新陳埂,世居安慶蘇家巷。父,陳鏡波先生,為清朝舉人,設學館授徒,以教書為業。先生3歲便受家教課讀儒學經書,14歲便能文能詩。他稟賦聰慧,求學勤奮,在少年時期便已具備了豐實的儒學功底。稍長,曾考秀才,初試,因平日喜讀當時的《時報》、《盛世危言》等書報,受新思潮薰陶,頗不滿清廷朝政腐朽、喪權辱國,故而試文語涉朝政,對清廷有所針砭。這自然與封建科舉之意大相徑庭,且有觸犯帝王尊嚴之過。幸好主考官乃其父執,暗將此份試卷抽去,始免於禍。但主考官囑其父要嚴加管束,免今後遭罪。先生之母聞此震悚致病,而先生亦因之感時世險惡、艱難,心存戒警,這也是後來無意仕途之起因。後由於家庭督促,下科應試,中秀才。旋因清末廢科舉、興學校,才解脫了先生應試功名,以摯“光耀門庭”的束縛。不久洋務大臣左宗棠在安慶開辦安徽高等政法學堂,先生考入就讀,在這裡曾受業於嚴復。先生自幼體質單薄,加之勤奮苦讀,剛及青年便縻患癆疾,當時無醫可治,醫生束手。先生不甘待斃,決心自尋卻病之方以救垂危生命,曾輟儒學而從其叔父學習中醫。經服藥實驗,覺古醫藥對疾效驗不著。因其叔既操中醫,且好事神仙方術,先生亦因之漸漸滋生對古神仙家修養法的興趣,開始讀道書,研習丹法。經親身實驗,身體康復,相信仙學養生法是卻病延齡有奇效的方法,便從醫理、哲理多方面著手深研仙學。他25歲時入安徽高等政法學堂,因讀書勤奮,未及結業而舊疾復發,只得輟學離校。自思生路只有一條,便是訪名師,深煉仙道養生之術。

中國近代著名道教學者陳攖寧先生傳

二、赴滬閱藏,入道掘玄

從8歲起,陳攖寧先生曾尋訪九華山月霞法師、寧波諦閒法師、天童山八指頭陀、常州冶開和尚,感到佛教修養法偏重心性,而忽略於形體,未必能達到祛病長壽的功效;足跡又轉向道教名山勝地,曾參訪蘇州穹窿山、句容茅山、均州武當山、青島嶗山、懷遠塗山、湖州金蓋山,均未遇深丹道之鍊師,悵然而返。尋思與其四處奔波,白費光陰,不如自家閱讀《道藏》,從道教經書中發掘玄珠。聞上海白雲觀貯有此書,便欣然赴滬,借住姐夫喬種珊醫生家,逢初一、十五便往白雲觀求借《道藏》數種經書,取回閱讀。

如是者歷三載,確知《道藏》中養生學資料之寶貴和豐富。他對丹道理論研之更深,實踐勤而有恆,功法精諳,身體恢復康健。1916年先生偕夫人吳彝珠(西醫醫生)在上海民國路自設診所行醫,先生一邊行中醫,一邊繼續研習仙道修養法並從事著述。當時上海醫藥界和道教界,均知先生精於仙道丹法,主張先生宣揚此術以濟世,在1913年7月間,先生在他的學生們的贊助下創辦了《揚善半月刊》,由上海翼化堂出版,倡導和推廣仙道養生法。先生竭力主編這份獨一無二的仙學刊物,無時或怠,他對自己學得和悟得的修養方法和體驗,從不矜為獨得,對友人及學生從不保守。有不少好事仙學修養法者,常向先生請教,他均認真回答,而且把帶有共同性的回答,公開發表於《揚言半月刊》上,使讀者鹹知。此舉破除了道教界歷來對仙道修養法密而不宣的陳規陋習。

公元1937年8月,日寇侵滬,《揚善半月刊》停刊,前後共發行99期。此時人心恐,紛紛逃亡,先生書籍、文稿、衣物蕩然無存,不得已寄居外甥婿張嘉壽(上海浦東中學校長)家,間亦行醫及講學。公元1939年8月,在弟子張竹銘醫師贊助下,先生又創辦了《仙學月報》,共發行30期,1941年因戰爭停刊。1945年夫人彝珠去世,從此先生孑然一身,居處無定,往還於親友、學生之家常代人作世俗應酬文章,或為講解歷史、文學、哲學、醫學、仙學之古籍,實際上等於家庭教師,但不拿薪金,只由學生照顧生活。

中國近代著名道教學者陳攖寧先生傳

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1949年上海解放,年近古稀的他,在上海迎接了新社會的到來。1953年,先生由上海去杭州,住學生胡海牙醫師家,為其講授《黃帝內經素問》及《靈樞經》,並研究針灸原理,探討經絡學。同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秘書廳獲悉先生學識淵博,為人方正,推薦於浙江文史館,聘請為文史館館員,並請他在杭州屏風山療養院授靜功療養法。這是先生平生首次出來在政府所轄部門作事,時年已73歲。1956年秋,瀋陽太清宮方丈嶽崇岱等創議成立中國道教協會,先生被邀為籌備委員之一。1957年4月,第一次全國道教徒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儘管先生因胃潰瘍臥病於杭州,未能出席這次會議,但由於他的名聲在道教界影響較大,深受敬重,仍當選為副會長兼秘書長,當時他已77歲。1957年冬,先生來京,住中國道協所在地白雲觀。爾後政治運動頻繁,由於先生歷史清白,且一向對人誠懇平易,為人敦厚慈善,寡言慎行,對黨和政府衷心擁護,所有與先生有交往者,無不由衷敬佩先生,因此從1957至1966年的歷次政治運動,先生均安然度過。在10年中,先生把主要精力用於讀書、著述,潛心治學並培養學生。其間,1958年先生被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吸收為列席委員,1960年任政協委員,參政議政,1961年當選為第二屆中國道協會長。先生曾在全國政協講壇上呼籲開展對道教歷史及學術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當時的人大副委員長、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和國務院宗教局局長何成湘出面,於1961年8月22日在全國政協會議室召開了關於開展對道教學術研究的座談會,出席這次座談會的有李維漢、李德全、何成湘、陳攖寧、陳垣、孟明慧、黎遇航、郭朋、高觀如、李文成、劉厚祜等。不久,中國道協便成立了研究室,由先生親自領導制訂了研究計劃及培養道教知識分子計劃。先生親自指導研究人員收集、整理、分析、綜合道教文獻資料,編輯《歷代道教史資料》,編寫《中國道教史提綱》,提出“在教言教”,按道教本來面貌研究道教的方針。在此期間還興辦了《道協會刊》、道教知識進修班。他自當選為會長後,日以繼夜地讀書和工作,雖已年逾80,仍然精神墨爽,毫無倦怠之意。他鼓勵全國道教徒積極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協助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開展道教學術研究,培養後繼人才,諸方面都作出了顯著成績,中國道協的工作較以往大有聲色。因此他在道教界的聲望也就更為提高。儘管他只是一位研究道教和仙道養生學的學者,由於他精通道教義理及內外丹法,尊重宗教感情,與道教界人士結有深厚友誼,被道教界敬譽有加。先生對道教徒極誠懇,一言一行都從國家政策法規以及道教界合法權益出發,因而深受擁戴。

道教界老人們見道教日漸式微,不免憂心忡忡。而先生卻慧眼卓識,認為道教的形式隨著時代的進化,不能保證它永久不變,但道教的學術為群眾所需要,不但能夠長遠流傳,而且能夠逐漸發展。新中國的道教徒,應愛國愛教,以發揚道教優良傳統為首務一即繼承、研究、發揚道教哲理、修煉丹法、音樂、動靜功等。由於先生能夠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故而心胸坦蕩,無所縈懷,勤奮致學,老當益壯。他常對學生說:解放前無意仕途,可以說一界不入,年近八十,在新社會才正式入道教協會作負責人,想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才能貢獻給道教界,貢獻給社會,以求無負於天,無負於地,無負於人。他對工作認真負責,治學嚴謹細緻,誨人不倦不煩。

中國近代著名道教學者陳攖寧先生傳

四、橫遭厄運,憾然仙逝

無奈當時政治運動一個緊接一個,“階級鬥爭”越搞越緊張,“左”的政治氣溫急劇漲升,到1966年,全社會範圍的政治運動爆發,道教受到衝擊,中國道協被迫停止工作。先生對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大惑不解,內心深為抑鬱、惶恐,足不出戶,噤若寒蟬,自感心力交瘁,不堪忍辱迫生,不久病倒,於1969年5月25日在北京醫院去世,享年89歲。

先生畢業從事治學與著述,有些留傳下來,有些早已散佚。其留存著述之主要者:《揚善半月刊》99期、《仙道月報》30期、《中華仙學》(臺北徐伯英、袁介珪輯錄陳攖寧先生早年著述而成,由臺北真善美社出版)、《道教與養生》(中國道協輯錄、整理陳寧先生論著而成,由北京華文出版社出版)、《史記老子傳問題考證》、《老子第五十章研究》、《南華內外篇分章標旨》、《解道生旨》、《論白虎真經》、《辨楞嚴經十種仙》、《論四庫提要不識道家學術之全體》、《黃庭經講義》、《道教起源》、《太平經的前因與後果》、《靜功療養法》、《讀高鶴年居士名山遊訪記》、《仙與三教之異同》、《論性命》、《最上一乘性命雙修廿四首丹訣串述》、《口訣鉤玄錄》、《與因是子討論先後天神水》、《孫不二內丹功次第詩注》、《靈源大道歌白話註解》、《外丹黃白朮各家序跋》、主編《道教知識類編》、《中國道教史提綱》等。

陳攖寧先生住世89年,正是我國近代史上急劇動盪、外患內優接踵而來的時代,也是愛國主義志士圖振興祖國的時代。先生在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勢力的面前,他是一位忠貞的愛國者。他從樸素的民族自尊心出發,把土生土長的道教經籍中包含的古老民族文化傳統視為精粹,力主發揚,並矢志以國粹創造理想太平之國土。他的這種思想感情,在書信、文稿中均多處表露。比如,在《答覆湖南湘鄉劉勖純先生》中說:“現在吾人所需要者,乃民族精神與國家思想,團結一致,竭力禦侮。”在《復武昌佛學院張化聲先生函》中說:“歐美偏重物質科學,殺人利器,層出不窮,可以使都市頃刻成為廢墟,可以使人類立變灰燼。吾華夏良善之民族,與帝國主義侵略國同居一世界內,受難很難倖免。佛教慈悲,徒喚奈何。你藉助於物質科學,殺人止殺,更滋荒謬。只能從道家入手,合精神與物質,同歸一爐以冶之,將來或可以達到自救救他之目的。”(《中華仙學》第532頁)在《答覆北平學院衚衕錢道極先生》中說:“我們自己有祖傳之神仙秘寶,為什麼不探索發掘?況且仙學修養法講現實,追求的是形體長生,卻病延齡,深有深的功效,淺有淺的收益,較其它道門實際,為什麼不發揚國粹?”(《中華仙學第228頁)陳攖寧一生都站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他的著作中表露,他歌頌洪秀全反對帝國主義列強,同情義和團運動的“反帝”,贊成康有為的改良、維新和孫中山的辛亥革命。他反對清廷的腐朽,在考秀才時就因指責清廷而差點遭禍。在抗日戰爭中,痛恨日本侵略者,熱忱支持抗日戰爭,他和夫人吳彝珠都曾在滬為抗日傷兵及難民義診。在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他潔身自重,始終保持一界不入,特別是不入“公”門。在那樣的社會里,可以說是出汙泥而不染。新中國成立後,他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可以振興祖國,只有社會主義可以救中國,因此他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毅然接受人民政府的聘請,入浙江文史館工作,以後並擔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和全國政協委員。先生的生平經歷證明,他是一位愛國的、純潔的、求進步的知識分子。在學術方面,是近代傑出的一位兼通儒、釋、道、醫及養生學的大學者,是近代仙道養生學的泰斗,是科學養生學的啟蒙者,是近代著名的道教學家。他所倡導的仙道養生學,在倡導靜功療養法,為人民療病健身服務,有轉向科學道路的徵象。可惜,“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他在十年動亂中辭世而去。

中國近代著名道教學者陳攖寧先生傳

五、道學典範,名垂不朽

在1989年5月25日,全國政協宗教委員會和中國道教協會在北京白雲觀聯合舉辦了“陳攖寧先生仙逝二十週年紀念會”。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張聲作、國務院宗教局局長任務之、中國道協會長黎遇航、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席宗懷德主教、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安士偉阿訇以及黨政有關單位的負責人、全國各愛國宗教團體的領導人、研究道教學的學者、陳攖寧先生生前友好、學生和親屬近百人出席了紀念會。

黎遇航首先致詞,讚揚陳先生道德高尚、學識淵博,說:“我們今天紀念先生,就是要學習他愛國愛教的思想和治學嚴謹、奮發求知的精神,繼承他的遺志,把道教事業辦好。”

趙樸初副主席在致詞中盛讚陳先生的道德文章。他說:“今天道教中有這麼一位學者,不僅是中國宗教界的幸事,也是中國文化界的幸事。他的去世是我們宗教界的不幸但同時又感到慶幸,慶幸的是,有年輕的一輩人,對陳先生的學問有興趣,願意從事研究。道教蘊藏著大量文化財富,有待於我們開發,西方學者已經注意到了,對中國道教感興趣的人逐漸多起來了,歷史上許多科學技術成就,應該歸功於道教的推動。我們相信中國道教協會諸位道長和諸位學者一定能夠繼承和發揚陳先生的遺志和事業。”

張聲作副部長致詞說:“舉行陳寧先生紀念會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活動,必將產生積極影響。我們今天紀念他,就是要學習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他堅定的政治立場。我希望宗教界的朋友們,能夠以陳先生為榜樣,繼續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繼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大祖國而努力。”

任務之局長致詞說:“陳攖寧先生不僅是一位近代著名道教學者、醫生、中國道教徒愛戴的領導人,而且是一代愛國的知識分子,中國共產黨的忠實朋友。我們紀念陳先生,緬懷他的業跡,就是要全國道教徒和道教研究工作者學習他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和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黨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領導,給予了陳攖寧先生十分中肯的評價。中國道協為紀念先生並緬懷其業跡,整理、出版了他生前的文集《道教與養生》一書,並召開了道教文化研討會,以示隆重紀念和深切懷念。

中國近代著名道教學者陳攖寧先生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