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出生之地,“凿壁偷光”源于匡王村,就在临沂


匡衡出生之地,“凿壁偷光”源于匡王村,就在临沂


匡衡出生之地,“凿壁偷光”源于匡王村,就在临沂


匡衡出生之地,“凿壁偷光”源于匡王村,就在临沂


古时候,有个名叫匡衡的孩子勤奋好学,但苦于家穷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是个有钱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佣工,却不要报酬。主人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元帝时还位至丞相。

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凿壁偷光”的故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伴随着很多孩子成长的故事就源于兰陵县匡王村。

匡衡在百度百科里有这么一段:匡衡所住的村庄叫“匡王村” (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鲁城镇), 匡王村北边的山叫“匡山”。匡衡上学的那个村庄叫“老书房村” 。

正是因为村里出了个匡衡,后来匡衡出生的这个村子便改名匡王村。

石头上留下匡衡母亲的脚印

1958年大修会宝岭水库,最初的匡王村和众多村子一样进行了搬迁。

现在的匡王村由五围子、楼前、大后庄、小后庄、北山口五个村子组成。

匡衡的出生地和曾经的一些遗迹,也随着水库的开发被河水覆盖,但匡衡的那些故事村里人却铭记于心。

匡衡年幼时家里十分贫困,一直靠父亲给人家当长工维持生活。当年的匡王村不大,只有二三十户人家,且三面环山,一面靠水,交通非常不便。

匡衡自幼聪颖好学,勤奋不辍,父亲便把他送到几十里外的西村私塾里上学。

母亲对匡衡特别疼爱,每天清晨早早起床送他上学,直到看不到他的背影,还要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西张望。

放学时,母亲又到那块大石头上翘首西望,迎匡衡回家。

这样天长日久,那块大石头上便留下了匡衡母亲的一双清晰的脚印。

村里的老人讲,修水库之前还见过那快石头,可惜的是当年的保护意识不够,那些遗址都被留在水库底下。

尊师重教之地

匡衡的故事已经久远,但如今对整个乡镇依然产生着影响。匡王村所在的整个鲁城镇都特别注重文化教育,鲁城镇几乎每年都被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乡镇。

整个乡镇从幼儿园到中学都是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来建设的,这里所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接受的都是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教育。

凭借匡王村的匡衡文化,整个鲁城镇有很大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还启动了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匡衡文化园”建设项目。

另外,鲁城境内还有铁矿石、石英石、石灰石、海绿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地质储藏量铁矿石4.2亿吨,石英石6亿吨。

中钢集团山东矿业有限公司、济钢集团石门铁矿有限公司、宝华矿业等18家大型铁矿开采企业纷纷入驻鲁城。

因为这些项目的入驻,村民的收入有了提高,日子也在发生变化。但有关匡衡的故事,他们依然铭记。

记者采访期间,在村里,甚至整个乡镇,随便找个人问问有关匡衡的故事,他们总能为你讲上那么一段。随着“匡衡文化园”的建设,匡衡文化必将还会对这片土地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兰陵县的其它有趣村名儿

兰陵:陵上有兰花

建村于战国初期,为鲁国的城邑。因邑中陵上盛开兰花,故名。后属楚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春申君以荀卿为兰陵令,即此。同时还记载荀卿晚年定居于兰陵,并死于兰陵、葬于兰陵。唐代大诗人李白《客中作》诗赞颂的“兰陵美酒”即此所产。

将军桥村:招兵买马之地

建村于唐朝初年。相传,隋末山东响马史大奈伙同程咬金等,在村东北之“顺王城”招兵买马,为推翻隋朝,建立唐朝立下巨大战功,因有一河阻碍通行,遂修一石桥,取名将军桥。后以桥名村,清朝时,桥重修,立有碑碣。在村东头桥上雕刻石像一尊,高约1.5米,传为史大奈雕像。

为女桥村:父为女修桥一座

建村于万历初年,原名女南村。相传,当时村中有一徐某,因为女儿嫁到燕子河西村,往返不便,父爱女心切,专为女儿修桥一座,立碑桥头为记。村名源此。

可乐庄:这个可乐不能喝

建村于清朝光绪年间。原名马乐圈。后易名可乐圈。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县内村庄重名,又改为此名。

九女山村:九女山下建村

相传,建村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几户人家住河南岸,没有村名。明朝天启年间,入户渐多,聚落向北迁至九女山下,遂以山命名。

考村:原来叫烤村

相传,建村于清朝雍正年间,因有一古墩寺失火,周围树木被烤焦,故名烤村。后演变为考村。

下流井村:不下流

相传,建村于唐朝。原名官庄。因聚落西有一井,每年夏季雨水外溢,明朝永乐年间,易名为流井官庄,后简称流井。因聚落分上、下两处,与上流井对应。

拾钱庄:没钱可拾

相传,建村于清朝初年,先名石田庄,意即“福地”。后谐音为今名。

拾纸房村:村里以造纸为业

据张氏谱碑记载,建村于明朝崇祯年间,村民原以造纸为业,故名村纸坊。后书写为今名。

牧羊沟村:没娘沟

建村于明朝洪武年间。相传,因母子二人讨饭经过此沟,遇大风后失散,故名没娘沟。清朝末年,易为今名。

涌泉村:村内有泉水流出

建村于明朝洪武年间,因聚落西北有泉水汩汩流出,故名。

金山村:青钢利刃,快马飞刀

相传,建村于清朝乾隆年间。一户金姓从尚岩迁至庙山脚下,以打制铁器农具为业,后繁衍成村落。现村中手工生产的镰刀享有“青钢利刃,快马飞刀”之美称,畅销数省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