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本期要讲的,是鄂本笃探访中国以及

左宗棠收复伊犁的故事。

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1-

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记载了一个美丽的东方国度--契丹

而长久以来,西方人都以为契丹和中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直到1596年,罗马教廷收到了传教士利玛窦自中国写来的信件。

利玛窦于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而在这之前,利玛窦经海路到达印度传教,后被推荐传教中国。

经在澳门辗转后,利玛窦又曾居肇庆韶州南昌南京,最终利玛窦得万历皇帝下诏,永居北京

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利玛窦在信中写到:据观察猜测中国很可能就是那个神秘的王国--“契丹”。

为了一探究竟,也为了打通陆路传教东方的道路,罗马教廷和葡萄牙国王选派了精明能干又熟悉中亚的葡萄牙人鄂本笃

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2-

公元1602年,鄂本笃乔装成亚美尼亚商人,从印度出发,随着商队踏入了丝绸之路

他们一路经过今天的巴基斯坦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除了面对恶劣的气候,还会遭遇肆虐的强盗。

他的大部分仆人纷纷离他而去,只有一个叫做依萨克的亚美尼亚仆人始终跟随。

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两年后,鄂本笃到达了塔里木盆地,在这里他得到了关于“契丹”的消息。

一些穆斯林商人说他们曾到过契丹的首都,也就是明朝都城-北京。

除此之外,他们还说道那里有一些传教的神父,而其中一人很可能就是鄂本笃所要寻找的利玛窦。

听到这些消息的鄂本笃很是兴奋,他加快行程,再次上路。

在艰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后,鄂本笃终于来到了嘉峪关下。

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3-

这里是人类建造史上的一大奇迹--明长城的一部分,这个东起山海关,西至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防御工事,成为明朝限制蒙古南下有力的军事堡垒。

明王朝在嘉峪关外共建立了7个卫所,守护着自哈密卫至此1500余里丝绸之路的安全。

而嘉峪关便成了进入中原的唯一关口。

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鄂本笃一行在等待了25天后,经过详细盘查,终于通过关口。

从他离开印度算起,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在这里,鄂本笃终于证明了“契丹”就是中国

然而,此时明王朝因朱元璋定下的对外政策:朝贡海禁。

想要与中国贸易,必须遣使带上贡品“朝贡”,明政府再以“赏赐”的方式收购,而得以进入中国的商人,每六年只有72人。

尽管河西走廊上贸易依旧,但丝绸之路早已不复往日的便利。

鄂本笃想到了已经在北京有了一些名气的利玛窦,于是立即写去信件。

只是鄂本笃并不知道那名信使在途中不幸迷失了方向。

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4-

被困一年后的鄂本笃再次写了一封信。这一次,信件终于顺利到达了利玛窦手中。

传教士们欣喜万分,并立即派修士钟鸣礼前往鄂本笃所在的肃州,也就是今天的酒泉

钟鸣礼到达肃州时,鄂本笃已经入选为可以前往北京的“使臣”,只是他已经为此花光钱财并且身染重病。

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鄂本笃看到利玛窦的回信,泪流满面,在钟鸣礼到达11天后,鄂本笃便去世了。

钟鸣礼将这名来自遥远国度的传教士葬在了肃州城外。


-题外话-

作为元朝之后有载的第一个由陆路来到中国的欧洲人,鄂本笃的旅程,证明了陆上丝绸之路依然存在。​

他的亲身经历,也成为当时明朝统治下丝绸之路贸易的一个缩影。

明朝虽未放弃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但这种自我封闭的消极政策,无疑在削弱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鄂本笃之前的欧洲人都认为东亚大陆西北存在一个契丹。

虽然当时的航海业已有了巨大的进步,但这些航海探险者们没有办法验证这一说法的真伪。

鄂本笃最终没有到达传说中的契丹的首都,但他的艰辛探索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便是传说中的契丹。

鄂本笃死后,他所剩不多的财物连同随身资料被同行人按照习俗瓜分,只有少量完整资料被送到利玛窦手中。

之后的欧洲人对东亚地理终于有了较为精准的认识,发源自古代地图上的古国名称“秦尼”正式成为东亚帝国的统称。

今天英语中的China一词,也由此固定。

但他的不幸遭遇,也证明了丝绸之路的逐渐凋敝。

嘉峪关,见证了这个探险家的潦倒和不幸,而不幸的人远不止这一个。


-5-

时间飞驰,两百年后,公元1842年,曾身居高位的林则徐被流放,他辗转来到嘉峪关下。

他曾以钦差的身份销毁鸦片,最终却成了战争的替罪羊。

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闭关锁国的清政府统治下的河西走廊,早已没有了来往的商旅。

在这里,林则徐意识到已经侵入中亚沙俄势力,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中国西北。

五年流放期满,1850年,林则徐返回故乡福建途中短暂停留长沙

众多仰慕者慕名求见,他唯独接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名叫左宗棠

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左宗棠从百里外的家中赶来,由于太过激动,登船时还不慎落水。

林则徐对这个后辈称赞不已,他讲起自己对于西北的看法,并将收集的资料、地图赠与左宗棠。

一年后,林则徐溘然长逝。左宗棠凭自己的才能不断晋升。


-6-

不久后,沙俄果然趁中亚其他势力入侵北疆时进占伊犁,河西走廊与新疆的联系被切断。

而此时的中国东南海也因日本入侵台湾而局势危急。

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清政府因国防经费的分配问题争论不断。

左宗棠上奏折,力主出兵收复新疆。

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他的主张,得到了军机大臣文祥慈禧太后的支持。

左宗棠调

湘军进驻兰州,并设兰州制造局,仿制枪炮。

他修筑通新疆的道路,并在河西走廊道路两侧种下杨柳和沙枣树,而这里的柳树也被后人称为“左公柳”。

左宗棠用三年时间便收复了除伊犁外新疆的所有失地。


-7-

1880年,68岁的左宗棠命人抬着自己的棺材兵出嘉峪关,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此时西事无可恃之人我断无推卸之理不得不一力承担。”

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沙俄见左宗棠已经抱定拼死一战的决心,不得不通过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归还伊犁。

林则徐的期望,终于在这个后辈身上得以实现。

凯旋的左宗棠,豪情万丈的在嘉峪关上写下了“天下第一雄关”的牌匾。

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1881年,嘉峪关正式通商。


-题外话-

林则徐和左宗棠,是近现代史上绕不开的两个人。

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侵略,但对西方文化及科技,却持开放态度。

他精通英、葡两种语言,并主持编译《四洲志》。

禁烟之举的后果,更像是对“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的诠释。

他因此成为朝廷“罪臣”,遭受5年的流放生活。

他满腔悲愤的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慷慨之词。

可见其虽遭莫大不公,但依然一心报国,不惧艰辛。

他1841年被流放新疆伊犁,五年期满后,林则徐再次被重用,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

1849年,他因病请辞。归乡途中,不幸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林则徐与人谈起与左宗棠的会见,称赞左宗堂为“绝世奇才”。

就在林则徐去世不久,左宗棠应聘出山,开始了他一生的功名。

清史稿》载:“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除了收复新疆外,左宗棠还在科技、文化上推崇洋务,他发展军事工业、新式学堂以及民用工业。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发扬了林则徐的战略及思想。

关于“湘江夜话”,《清稗类钞》中写道,林则徐于舟中手书一联赠左宗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在落款时林自称“愚弟”,称左为“仁兄”。

左宗棠极为感动,晚年犹悬此联于斋壁。

左宗棠晚年还曾回忆说感慨说:“军书旁午,心绪茫然,刁斗严更,枕戈不寐,展卷数行,犹彷佛湘江夜话时也。”


-题外外话-

最后,以左命名的著名菜式--左宗棠鸡,当被问到菜名时,因厨师为湖南人,希望菜名能与湖南有关,便想起了这位老乡,故随口答出“左宗棠鸡”。


本期内容,为《河西走廊》第九集--苍生,另有其他期内容欢迎点击观看,感兴趣的同学欢迎搜索原片观看。

探访“契丹”,收复伊犁-《河西走廊-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