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水市哪個地名歷史更悠久?

因疫情在家,微信群裡閒聊,網友韓毅峰問我應山許家井有多少年曆史,一時答不上來,幸有網友雲水禪心及時解圍。他說康熙年間的《應山縣誌》便記載了此井叫做曹家井,曹家世居於此,所以叫曹家井,同治年間仍然叫曹家井,後來姓許的多了,就改姓許家了。

突然想到廣水市內這麼多地名,到底哪個地名歷史更悠久呢?為什麼我以前從來沒注意這個問題呢?廣水市從石器時期就有人居住,那總不能從一萬年前算起吧,既然是地名,起碼古代叫這個名字,現在還叫這個名字,地名中至少有兩個字是一樣的。循著這個思路,我將嘉靖版(嘉靖十九年,1540年)、康熙版(康熙十二年,1673年)、同治版(同治七年,1868年,同治十年刻本)、1990年版《應山縣誌》及《廣水市志》五版及其他資料進行比對,參考現有的行政區劃,試著找出歷史最悠久的那個地名。

廣水市哪個地名歷史更悠久?


廣水市現有行政區劃轄4個街道辦事處和13個鎮,分別為應山街道辦事處、廣水街道辦事處、十里街道辦事處、城郊街道辦事處、武勝關鎮、長嶺鎮、陳巷鎮、楊寨鎮、關廟鎮、餘點鎮、蔡河鎮、吳店鎮、郝店鎮、馬坪鎮、李店鎮、太平鎮、駱店鎮(隨手打的,排名不分先後)。

咱們按倒序排列,5分表示地名最悠久,看看哪個地名能得5分。

不翻書,首先摘掉城郊街道辦事處。“城郊”這個名字,從字面上理解,無論理解為城關鎮郊區還是城區郊區,都是非常年輕的名字。一翻書,果然是這樣,城郊區於1950年設立。這地名太年輕了。回溯嘉靖版《應山縣誌》,離現有城郊街道辦事處管轄範圍最近的為惠化鄉,在治西,領白石、石井、壽山三村,可惜這個名字已經從歷史中消失了。另一個是楊寨鎮,1950年設楊寨鄉,此前沒有找到記載,但如今楊寨鎮大部分在方店,而方店首次出現是在康熙版《應山縣誌》中:方家店,治東五十里(在嘉靖版《應山縣誌》中也有方家店,治北五十里,不知道是筆誤還是後來遷徙),方店不屬於鎮,加0.5分。

建國後才出現:城郊0.5分

建國後出現,但包含歷史地名:楊寨(含方店)1分

翻閱同治版《應山縣誌》,發現居然有8個地名都是從這裡面首次出現的,包括現在的:(1)十里街道辦事處;(2)長嶺鎮;(3)陳巷鎮;(4)關廟鎮;(5)蔡河鎮;(6)吳店鎮;(7)郝店鎮;(8)李店鎮;真是名字太多不得不加上序號。

(1)十里,同治版《應山縣誌》首次出現十里河,康熙版《應山縣誌》中出現八里店,在治東八里,應該是最接近十里的地名了。十里轄寶林是原寶林鄉,因寶林寺得名,算是明初了。含歷史地名寶林2分

廣水市哪個地名歷史更悠久?


(2)長嶺,同上,首次出現,長嶺岡。1.5分

廣水市哪個地名歷史更悠久?


(3)陳巷,同上,首次出現,陳家巷。1.5分

廣水市哪個地名歷史更悠久?


(4)關廟,同上,首次出現,西關帝廟,所轄地龍泉最早在嘉靖十三年(1534年)就有龍泉店。含歷史地名龍泉2分

廣水市哪個地名歷史更悠久?


(5)蔡河,同上,首次出現,蔡家河。嘉靖版《應山縣誌》上記載:麻穰市(注音:這個字讀rang,後來被讀成白字就變成了麻稂lang市,另外還有人讀做麻糧liang市),治北二十五里;半坡店,治北二十里。按現在蔡河鎮還有個大坡的地形和與麻穰市的距離,據此推測古代的半坡店就是蔡河。含歷史地名麻穰市2分

廣水市哪個地名歷史更悠久?


(6)吳店,同上,首次出現,吳家店。雖然吳店有王子山古遺址能追溯到春秋時期,可是這次我們是按地名來排的,王子山古遺址在古代也不叫王子山,是後來才命名的。1.5分

廣水市哪個地名歷史更悠久?


(7)郝店,嚴格來說郝店應該放在前面的,因為郝店歷史上一直叫孟畈店,直到民國時期還叫孟畈店。但是同治版《應山縣誌》上加了一句:郝家橋,在孟畈店,郝姓建。為郝店改名鋪了路。含歷史註解1.8分

廣水市哪個地名歷史更悠久?


(8)李店,同上,首次出現,李店。1.5分

廣水市哪個地名歷史更悠久?


再往上翻就是康熙版《應山縣誌》了,就一個,餘店鎮因駐地餘家店而得名,建鎮於清康熙年間,時為惠化鄉。同治年間分為餘家會、河清會、宋家會。3分

歷史比較悠久的有4個,分別是(1)廣水街道辦事處;(2)馬坪鎮;(3)駱店鎮;(4)太平鎮。

廣水市哪個地名歷史更悠久?


(1)廣水,嘉靖版《應山縣誌》介紹:廣水鎮,在治東五十里,洪武八年立為巡檢司。4分

(2)馬坪,同上,馬坪店,在治西南六十里。4分

(3)駱店,同上,駱家店,俱在治南二十里。4分

(4)太平,同上,太平店,在治東四十里,今廢。注意“今廢”兩字,說明這個地名在嘉靖版縣誌以前就存在過。4.2分

廣水市哪個地名歷史更悠久?


應山街道辦事處,妥妥的歷史悠久,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永陽為應山縣,距今已經一千四百二十二年,5分沒得說。

再往上走,遇到一個難題了,武勝關鎮顯得既年輕又古老。說它年輕,它確實年輕,它是廣水市地名經更改後最年輕的鎮了。(注:2014年有幾個撤鄉換鎮的沒有更名,只是鄉改鎮)。1997年8月,經湖北省政府、省民政廳批准,東篁鎮更名為武勝關鎮。說它古老,它是南北朝時期就有類似的名字了,自北魏中山王元英攻下了直轅關便將其改名為武陽關,這一年是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但直到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武陽關這個名字才始見於記載。武陽關和武勝關,一脈相承,且地名中至少有兩個字是一樣的。武勝關作為關隘,地點一直沒變,武勝關鎮則是由其他名字改稱的,這裡有爭議,暫定4.8分吧。

如此排名,各位網友可還滿意?歡迎吐槽、轉發及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