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凭借着什么拿到了豆瓣9.5高分?

《我们与恶的距离》感人至深的真实呈现

《我们与恶的距离》以杀人犯、被害者家属、加害者家属、媒体和律师等多角度阐释了一场无差别杀人事件背后的纠葛。剧中题材尖锐地揭露了犯罪者的心理、律师的使命、媒体的义务、法律的存在性与落实性等现实性问题,反映了沉重又真实的社会现状、压抑而麻木的人性百态。

《我们与恶的距离》凭借着什么拿到了豆瓣9.5高分?

被害者家属和加害者家属我们到底应该同情谁?他们每个人与"恶"的距离是近还是远?这可能是这部电视剧的灵魂核心问题。

在剧中多个家庭的视角下,我们会发现被害者家属因加害者的暴力行径,受到了永久的无法填补的心灵创伤;加害者家属作为加害者的至亲,理应承担相应的人性上的责任;被害者用其压抑于内心的愤怒与悲痛,对加害者家属进行持续施压;而加害者家属东躲西藏,几乎没有勇气和脸面继续生活。

究其本源,在现实生活中,被害者家属和加害者家属是两个几乎不可能相容的主体,因此影片第九集若作为结局是现实性极强的。但导演在第十集设定了"大团圆式"的结局,其用意则更像是表达了他内心的美好期许。

《我们与恶的距离》凭借着什么拿到了豆瓣9.5高分?

这部电视剧的豆瓣评分为9.5分。在我看来,它当之无愧!

《我们与恶的距离》凭借着什么拿到了豆瓣9.5高分?

在杀人犯的角度,剖析酿成悲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当杀人犯被逮捕后,究竟应该匆匆执行枪决以绝后患?还是平复情绪,在家属亲情纽带的连通下究其原因?

帮助死刑犯辩护的律师王赦在人生的问卷中努力撰写着"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的标准答案。在媒体只对事件的表面进行报道时,王赦律师撑起了探寻事件真相、解决问题根源的大梁。但这也注定是艰辛的、不被人理解的。

在发扬"善"中惩治"恶"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王赦为罪犯做辩护这一行为看似不可理喻,实际上他是在完成他的教化性社会理想。在众人的质疑与不解下,他执意走上了挑战人性的路。的确,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是不应该单单靠杀人来抚慰人心的。

《我们与恶的距离》凭借着什么拿到了豆瓣9.5高分?

对于思觉失调症患者应思聪来说,无意识的犯罪行为只是他的思维偏执。王赦律师也在陈昌的案件中,探索着为精神病患杀人犯的救赎。他将"惩恶扬善"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以理性的头脑和理智的方式"惩恶",以人性的光芒与法律的权威"扬善"。

刑法规定,经法定程序鉴定,完全丧失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对精神病人犯罪的法律规定看似无法被受害者家属以及社会接受,但其体现了对精神病人人权的维护。换句话来说,精神病杀人犯虽然罪不可赦,但也是社会中不受关注的弱势群体。如果将社会上的所有精神病患者都集中管理,也就代表着剥夺了精神病患者的回归正常生活的机会。

精神病患杀人只占社会杀人犯的很少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将可能有反社会的人群与大众隔离,而是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找到犯罪者犯罪的根本原因,从根源上,遏制犯罪。

《我们与恶的距离》凭借着什么拿到了豆瓣9.5高分?

聚焦被害者家属,如何拼凑破碎心灵?

在一场暴力杀人事件背后,被害者家属的心灵创伤是久久不能痊愈的。

作为被害人母亲的宋乔安,日夜遭受着保护儿子不利所造成的噩梦缠身;作为媒体工作者的宋乔安,尝试用繁忙高压的工作淡化她内心的创伤;作为刘昭国妻子的宋乔安,因丈夫的精神出轨以及丧子之痛,面临着严峻的婚姻危机。

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以孩子天彦被李晓明枪杀为导火线而爆发出来,失眠多梦、紧张焦虑、激惹性增高等创伤后应激反应,表现出了被害者的心理失平衡状态。

《我们与恶的距离》凭借着什么拿到了豆瓣9.5高分?

编剧对于剧中宋乔安的塑造,象征了现实中积极的一面。伴随着丈夫不离不弃的陪伴以及妹妹、妹夫的理解帮助,宋乔安成功的走出了持续的低霾,在与丈夫女儿的关系缓和下印证了那句"希望就在云后面"。

在当代社会中,对于受害人及家属的安抚与保护,仍具有漏洞。要求受害人家属证明自己的受害身份这种看似愚蠢的、雪上加霜的行为,在现实中确实存在。

深思,社会中的相应政策应如何既不揭露受害者伤疤,又能直接有效的给予他们帮助呢?社会体制和相关政策的完善永远在路上......

《我们与恶的距离》凭借着什么拿到了豆瓣9.5高分?

加害者家属是否需要负责?能否得到重生?

受害者家属的赔偿和责备、媒体的舆论压力等是加害者遗留给家属的最大难题。

在杀人者被抓获或是枪决后,大多数的加害者家属无法承受高额的赔偿、受害者家属的施压以及媒体的舆论风暴,隐匿世间成为了他们的唯一选择。而这样的选择,也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存在于社会的权利,无法得以重生。

《我们与恶的距离》凭借着什么拿到了豆瓣9.5高分?

在与世隔绝几年之后,剧中的李晓文在母亲的逼迫下更改了名字为李大芝,重新踏入社会。

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李晓明枪决后不久,李大芝也意外暴露了李晓明妹妹的身份,接下来便面临着接二连三、枪林弹雨般的受害者家属指责与媒体舆论的压力。李大芝对她哥哥的行为感到抱歉,但也认为杀人的哥哥与自己家人的生活无直接关系。

她痛斥着"媒体杀人",但却对汹涌的舆论毫无办法。正如李晓明母亲所说:"没有人想用二十年的时间培养一个杀人犯。"杀人犯在毁掉被害者家庭的同时,也摧残着自己家人的生活。

《我们与恶的距离》凭借着什么拿到了豆瓣9.5高分?

在恶性杀人事件发生后,加害者家属在现实社会中是很少受到关注的。当他们隐匿时,人们便忘记了他们的存在,但他们一旦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便会出现突如其来的狂轰乱炸的指责与报复。被害者与加害者家庭之间的矛盾,并不是简单的协商沟通能够解决的。

媒体舆论的真正意义,究竟是恶性竞争还是反映现实

对于某些新闻媒体来说,只要掌握了舆论的导向,获取了独家新闻,就离利益的目标很近。至于事件的前因后果,也会按照观众的口味喜好选择性调查。这样的行为,已经完全偏离了新闻媒体的意义。

《我们与恶的距离》凭借着什么拿到了豆瓣9.5高分?

剧中李大芝的学长,便是无良媒体的代表。为了独家新闻,不惜假装接近李大芝,并跟踪偷拍,从而获取商业价值利益。幼儿园事件中,多家媒体在没有确认孩子安全的情况下,便开始直播盈利,毫无人性可言。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危机最前线》同样是讽刺媒体舆论的影片。为了利益,媒体会千方百计的深挖爆点,会尽全力的去寻找热点事件的有关线索,未辨真伪就盲目争头条,错误的引导了社会公众心态,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我们与恶的距离》凭借着什么拿到了豆瓣9.5高分?

婚姻关系的漏洞,应如何正确认识?

《我们与恶的距离》在反映犯罪题材的尖锐社会问题时,也渗透进了夫妻、情侣的现实感情关系。

剧中最真实的恋爱关系应该就是即将结婚的应思悦与凯子了。凯子口中的“共同面对”只不过是对六年感情无风无浪的承诺。但面对应思聪生病、李大芝身世时,他暴露出来的畏惧与不参与,充分表现出了作为富家子弟的事不关己的歧视态度,也暴露出了人性的真实一面。

《我们与恶的距离》凭借着什么拿到了豆瓣9.5高分?

当王赦律师终日追求自己的伟大社会理想时,也忽视了自己妻女的生活。在儿子早产离世后,背离了自己的初心,选择了做一位"能赚钱的律师"。但最终在妻子的理解与安慰下,获得了勇气,做回了自己。

夫妻、男女朋友之间的相互理解,是维持婚姻与感情关系稳定的定心丸。找到合适的人,合适的交心,那么也会有合适的生活。

《我们与恶的距离》凭借着什么拿到了豆瓣9.5高分?

《我们与恶的距离》直面了现实题材,使观众在纠结中情感明朗,在压抑中豁然开朗。通过几个相关的家庭,串联起了整个故事,巧妙把握事件发展的节奏。

我们与恶的距离,在人们不经意间渐渐靠近,而发自心底的正义与善良,在人们堕入深渊时,努力将其拽回。豆瓣9.5的高评分,它当之无愧!


图|网络


以上为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请多多留言交流!

创作不易,请多多关注转发点赞留言支持,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