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丘》:在蒼白絕望的青春裡,保持人生的底色

《奇葩說》第六季的決賽,辯題是這樣的,“終其一生不過是個平凡人,你後悔嗎?”這道辯題表面上是在探討我們是否甘於平凡,但在辯論時,雙方辯手討論最多的,卻是應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如何做到在生命的盡頭,坦然接納那個看上去碌碌無為的自己,做到了然而無憾。

小說《美丘》所寫的正是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太一本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卻同時受到了兩個特別的女生的青睞,一個是人見人愛家境優渥的“公主”麻理,一個是狂熱奔放動不動就和人打架的的“野丫頭”美丘,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與麻理更配的時候,他卻放開了麻理的手,轉而深深被美丘所吸引。

幾乎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他的選擇,但當一些發生在美丘身上的不為認知的事逐漸浮出水面,那些質疑的聲音突然安靜下來,轉而變成了感嘆,感嘆這場在短暫的生命裡演繹的奇蹟。美丘的一生是短暫的,卻也是熾熱的,這份短暫與熾熱給她的人生增添了許多魅力,以至於即使她犯過很多與倫理道德相悖的錯,但在故事的最後,當真相揭露時,所有那些曾對她抱有成見的人,都無法對她再有一丁點的責怪……

《美丘》是石田衣良繼《孤獨小說家》之後的又一感人力作,在《孤獨小說家》裡,他詮釋了什麼是對於理想的熱愛,而在《美丘》這部作品裡,他顯得同樣熱愛生命。

《美丘》:在蒼白絕望的青春裡,保持人生的底色

01

巴西作家卡羅·柯艾略有一部較為小眾的作品,叫做《維羅妮卡決定去死》,這是一部相當吸引人的作品,從書的名字開始就展現了這樣的魅力,它所探討的正是我們每個人都面對的現實問題:日復一日的人生,到底值不值得去過。故事裡的維羅妮卡,一生順遂,事業家庭美滿,卻找不到生活的意義,不惜為此選擇自殺。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週,她才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真正的健全,是保有內心的瘋狂。”而沒有瘋狂過的她,似乎從來都沒有真正的活過。

這正是與《美丘》這部作品最大的契合之處。《美丘》所探討的也是這樣一個課題,如果你的生命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你會做些什麼?這是一道見仁見智的人生問題,但對於美丘來說,她選擇了其中最尋常也最不尋常的答案,那就是去放肆地擁抱愛。

太一最初認識美丘,是在二十二層的空中平臺上,女生張開雙臂,太一以為她要自殺,而她只是在欣賞高處的風景。“圍欄外面能看到更美的天空。”那個時候太一併不知道,美丘的生活其實已經時日無多。

美丘原本只是一個尋常人家的尋常女孩,但在她很小的時候,發生了一場車禍,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不過改變她命運的,並不是車禍本身,而是醫生在給她做手術的時候,使用了違規的可能感染有病毒的器械,那器械深深地植入在她的大腦裡,同時植入的還有瘋牛病的病毒和隨時可能死去的恐懼。

正是因為這份恐懼,助長了美丘內心深處的瘋狂,讓她對於生活有一種分外的珍視感,想要傾盡全力讓每一天過得無悔。所以她放肆地展現著她的魅力和生命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並不在乎為此所付出的那些“人言可畏”的代價。她搶奪好朋友的男朋友,與喜歡的女性發生關係,但她的目的卻一直很單純,只是在想要愛的時候追逐愛,在想要性的時候追逐性。可以說在美丘為數不多的生命日子裡,她都一直站在這“圍欄”的外面,摒棄世俗倫理的約束,站在人生的高處去欣賞曼妙的風景。她是倫理道德中的“背叛者”,但卻在義無反顧地追尋裡,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這正是她用來熱愛生命的方式。

《美丘》:在蒼白絕望的青春裡,保持人生的底色

02

對於一部小說來說,情節是最顯而易見的部分,情節的好與壞,合理與否,深刻與否,往往是讀者在第一眼就能看到的東西。但在情節的背後,更有魔力,更能讓人眼前一亮的,便是它的人物設計。小說作品裡的人物,就如同整部小說的靈魂,能夠讓讀者在忘卻一段故事的時候,依然記得一個名字,一個影子。

少年時讀魯迅,感觸最深的莫過於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形象,從祥林嫂到阿Q,再到孔乙己,當時間線延展到今天,我們可能已經忘卻了每一個故事裡的具體情節,但這些鮮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特色,卻是呼之欲出的,絮絮叨叨,悲悲慼慼,欺軟怕硬,迂腐不堪,這些人物不僅讓我們見證了小說的偉大,更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那個時代的無奈,正是那樣一個時代,才創造了這樣一群人物。

所以說人物的力量是非常偉大的,就如同托爾斯泰在《文學的任務》中所說的,“當藝術的力量從一片混亂中雕出一副人的面貌時,這種力量簡直是不可思議的。”石田衣良就具備這樣不可思議的力量。他的小說作品人物總是用鮮活的形象,鮮明的特色,留在讀者的腦海裡,無法替代。從《孤獨小說家》裡那個偏執的作家,到《美丘》裡這個熱烈的少女,都是石田衣良送給讀者的最好的禮物。

《美丘》這部小說,最吸引人的部分之一,就在於它的人物形象設計。美丘性格熱烈,敢愛敢恨,敢於突破常規的倫理道德的束縛,絲毫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無論是同性還是異性,無論是有伴侶還是沒有伴侶,只要是她所愛的,她都會大膽而熱烈的追求。

這樣的人物形象對於今天的年輕讀者來說是十分有吸引力的。如今的年輕人正處於一個新舊觀念衝擊矛盾的時代,一方面我們受著常規倫理的約束,另一方面又受著自由開放的蠱惑,在二者之間搖擺,找不到真實的自己。而《美丘》這本書,正是為讀者們提供了一個選擇的空間,你可以像美丘一樣,做一些無傷大雅的熱烈,也可以像麻理一樣,守護著自己規矩本分的自尊,無論是哪一種,只要是遵從於本心,都是新時代的年輕人美麗的樣子。

《美丘》:在蒼白絕望的青春裡,保持人生的底色

03

《美丘》之所以如此打動人心,除了它隱藏在故事中間的爆發力以外,更重要的一點便是整本書的敘述手法。正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這句古語其實就證明了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當我們以情人的視角去看待一個人的時候,她身上的美會被無限的放大,她的堅強與勇敢,都會帶上讓人愛憐的色彩。而這正是這本書的成功原因之一,石田衣良用第一人稱的旁觀視角來敘述整個故事,為美丘這個人物形象加上了“愛人的眼光”這樣的濾鏡,從而導致整部小說的人物魅力大大提升。

這種寫作手法自然不是石田衣良獨創的,但它卻時常能夠將一部作品襯托得出眾,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也是這樣一部作品。它以一個女人的臨終為契機,看似寫了一封飽含熱淚的“遺書”,實際上卻寫了這個女人整整一生的愛恨情仇,她是如何愛上那個男人,又是如何離開他,一字一句如泣如訴。而《美丘》也是如此,它通過男主角太一的視角,敘述了和美丘的相遇、相知、相戀,以一個愛人的角色,去誇大美丘身上那些動人的品質,釋放美丘身上的激情以及她對於人世的眷戀,在小說的最後,猶如一個不肯讀完作品的讀者一樣,不肯又不得不結束美丘的一生。這種結束故事的遺憾與讀者讀完故事的遺憾相互交織,產生了極強的共情。產生了很強的情感衝擊。

《美丘》:在蒼白絕望的青春裡,保持人生的底色

《美丘》是一部非常適合年輕人閱讀的作品,它的價值就在於為我們平凡的人生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它教會讀者珍視自己的生活,同時教會讀者去思考,什麼樣的人生才值得一過。

奧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他說“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雖然我們不見得有能力投身於他筆下的“壯麗事業”,但至少在自我人生的這次革命中,我們可以適當地讓自己活得瀟灑一點。“你會後悔嗎?”我想,當生命走向盡頭時,愛過、恨過、勇敢過、努力過、像美丘一樣絢爛過,想必就可以說是無悔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