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市直防控工作队:下沉就是要沉进“小事”里

万物复苏,草木萌动,澴川大地春光渐浓。

1月31日以来,孝感市逾3500名市直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入户排查、小区值守、物资保供等防疫工作,在城区80个社区,留下冲锋陷阵的身影。

3月5日,记者采访了4名市直驻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队队长,在他们不同的故事里,记者读懂了同样一句话:下沉就是要沉进“小事”里。

【集市守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讲述人 郭振兴 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

市直驻鸿城社区防控工作队队长

今天是我在八里街守卡的第29天,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来,我认识的,我不认识的,都是一个目的:买东西。

八里街是孝感有名的批发街。老百姓要买烟酒副食、锅碗瓢盆,部门单位要买办公用品,学生们买文具,大多来这里。疫情没发生前,这里每天车水马龙,600多米长的街被挤得水泄不通。

街里头有223个店面,一楼卖东西,上面住人。很多商户在年前备足了货,疫情打乱了他们的计划,这里被迫停市。主街两头和街里面的巷道,一共6个口子被封,只在西边街口留了一个活口子。

我很能体会商户焦急的心情,但疫情凶险,一家营业就会带来“破窗效应”,值守在这儿的17位同志,只有一遍遍劝说:病毒传播力极强,一旦染上再多钱也成了纸。

依旧有商户偷偷开门,趁着夜色,悄悄往外丢货物。东西两头的街口,我们24小时把守,难的是里面错综复杂的巷道,连接隔壁理丝社区,防不胜防。

鸿城社区属于孝南区,理丝社区属于高新区,这涉及两个辖区的沟通协调。好在高新区是我的“老东家”,一听说难处,加强了那边的值守,把巷道里的隔挡也加固、加高了。

里面的人想卖东西,外面的人想买东西,每天不断有人来。我的任务就是守好西头的这道卡,跟来人解释、做工作。有人能理解,有人愤然离去,还有的人指着我们鼻子骂,我们也只有笑着说:请理解。

遇到熟人,我也不能“开口子”。同志们都看着呢,他们会说,你是纪委的,你都守不住,我们怎么守?

前天有个准备复工的企业,想找里面的熟人买白糖,这是他们生产原料,我们想了个办法,让社区负责代购的志愿者带着他去超市买。

企业准备复工,说明胜利就在不远处了。真好,沉寂了这么久的八里街,真希望它能早日恢复以往的热闹。

【对比菜价,帮居民“菜篮子”省钱】

讲述人 周显甫 市应急管理局政治部主任

市直驻桂桥社区防控工作队队长

11点40分,手机响了。坏了,我忘记跟刘妈妈的约定了。

她的儿子前几天进了乾坤商务酒店的集中留观点,因为肝损伤,不能吃调味料,刘妈妈每天做饭,我帮忙送。上午11点半、下午5点20分,是我俩约定的时间。

骑着电动车一路狂“飙”,把饭送到,心里的愧疚感才少了些。这车还是向社区居民借的,这些天全靠它,跟着我跑超市、送奶粉、买尿不湿,找五金店买灯泡、下水管,找文具店买课本、习题册……社区居民对我们的态度,就是通过这些小事慢慢改变的。

桂桥社区有物业小区、单位小区和5个村组。随着疫情的升级,村组和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在物业小区和单位小区,我们动员了物业和单位的自治力量保供。但在村组,为他们提供生活物资,基本得靠社区和工作队。

我牵头村组居民保供。刚开始,不管是卡口登记还是微信群里,大家说话都“夹枪带棒”,对我也爱搭不理,总是“吐槽”:买菜难,菜价高。

后来我通过市农业农村局,联系到了云梦的蔬菜供货商,建立了“35元爱心菜”这条长期稳定的供货线,大家的态度慢慢变了。

问题又来了,整天吃萝卜包菜,大家想换换口味。我又当起了“团长”,跑了好几家超市,选了一个不管对接、不管打包、不管配送、离社区又远的作为“合作伙伴”。为啥?因为商品能自选,价格最划算!

每隔一天,我都会去趟超市,按照前一天微信群里的订单,逐一打包、分别结账。遇到牛奶打折、土豆特价,我也会告诉大家,然后又会收到一堆订单,卡刷“爆”了也“无怨无悔”,因为帮大家省钱了嘛。

有一天,群里俩人“扯皮”,分别@我,让我主持公道。说实话,那一刻我很开心。群众信任我们,说明我们真的走进了他们心里。

【精简表格,让网格员放下“轻装上阵”】

讲述人 汪书清 市人社局副局长

市直驻万福社区防控工作队队长

第一次跟着网格员徐红萍上门摸排的那天,她拎着三摞资料,每到一户门口,先翻资料,找到这户信息,再敲门、问信息、量体温、录信息,爬上爬下、气喘吁吁。

我接过她手中的资料,厚厚三本,一栋一本,很有些重。排查完3栋306户,已是晚上7点多,回来接着一页页翻信息,录入电脑,忙到晚上9点。

第2天、第3天……依旧如此。该怎么做,才能让大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在前期多轮排查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万福社区楼栋居民实有住户统计表”,每一户一个方格,上面注明门牌号。在家的住户,格子是空白的;不在家住户,格子是深色的,排查的时候可以直接略过。

这样,大家在入户的时候,只用拿一张纸。一栋楼的排查,1个小时就能完成,录资料方便了很多,配送物资也一目了然。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等,都是社区重点跟踪关注对象,往往一个人就是一页资料。

我们又“润”起点子,推出了“三色”预警机制,对这些重点人员,用红、橙、黄色分别标注,颜色会跟随治疗、集中留观或是居家隔离期满,及时调整。每个对象的资料只有一行,但追踪溯源的信息一样不少。

我们突击队有来自市、区、街道、社区四级防控力量共56人,为了整合起来由社区调度,我们又推出了网格长制。

将22栋居民楼分成5个网格,每个网格有1名社区网格员和3至4名楼栋长,楼栋长全部由突击队员担任,大家听从网格长调遣。楼栋长、网格员会把搜集、摸排的情况,反馈给网格长。网格长由党员干部担任,他们是网格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工作在网格里安排,问题在网格里解决。

通过网格长制,压实了四级防疫力量的共同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

【买体温计,跑了2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讲述人 胡春明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

市直驻东李咀社区防控工作队队长

刚来那会,为了尽快熟悉情况,我就跟着社区书记李德平到处跑。直到现在,我俩还是“黄金搭档”。

那时候,我们有4个工作队员、6个社区人员、5个街道干部。人员打散,分成了5个小组,每天要对1472户上门测体温。每组负责近300户,一组只有一把体温枪,大家不能分头行动,进度十分缓慢。

最“囧”的是,大多居民也不欢迎我们,怕我们每家每户跑会交叉感染。有的说,你们搞个体温计来,我自己测!有的干脆不开门,任凭你在外面敲多久。

无奈,我们商量出一个办法,在每家每户门外贴一张体温监测情况表,每户自己量体温,写在门外的表上,我们上门抽查。体温情况每天通过微信群报给楼栋长,再由楼栋长汇总上报。

但有些居民家没体温计,有的体温计损坏了,我和李书记跑了几家药店,都是无功而返。路过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说进去碰碰运气吧,没想到买到了8根水银体温计。

我们像发现新大陆,连着3天,用手机导航寻了2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买到了500多根水银体温计。

大家高兴坏了,第一时间分了下去。有的居民要付钱,我们一分未收,叮嘱他们一定要每天测体温,对自己也是对家人负责。

2月15号,社区急着封堵所有路口。那天又是风又是雪,大家抬的抬、拉的拉、拖的拖,累得汗流气喘的时侯,几个戴着安全帽、摩托车头盔、草帽,手里拿着电钻、撬棍、焊枪、扳手的人来了。

他们都是社区居民,组成志愿者队伍,帮忙来了。在那样冷的雪天,跟我们一起“战斗”到深夜。

没有“加班费”,他们带来的材料总要补贴些钱吧,结果他们说什么也不收!那一刻,我的鼻子酸了,心里有个声音不断告诉我,防疫以来,我们做的每一份工作,每一天的加班值守,值了!(孝感日报 记者李琦 通讯员褚威 郑伟章 王亚锋 李智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