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你想要的高效閱讀方法都在這本書裡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閱讀的最終目的是希望提高自身的知識量,最好是既能快速看完一本書,又能記住其中的精華內容。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之前特別流行的一個閱讀方法,叫做“量子波動”快速閱讀法,按照各教育機構宣傳的話來說,就是書中的文字快速成像,看完一頁大約3-5秒,基本上能過目不忘。

其實,它不過是一種披著科學的外衣騙人的把戲罷了。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只要有閱讀需求的人都希望能掌握高效閱讀的方法。

日本作家原尻淳一曾說過:“從小學到大學,主流的教育都是要求我們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就行了,從未有過培養閱讀方法的教育。”

這段話放在中式教育裡也同樣適用,所以,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閱讀一本書,還能便於記憶呢?想必我們可以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找到答案。

此書的第一版是由莫提默·J.艾德勒撰寫,後又與查爾斯·範多倫一起將該書大幅度地修編增寫。今天我們讀到的這本書,就是他們的合作版。

《如何閱讀一本書》主要針對不同的讀書目的和讀物,讓讀者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以此提高理解力和閱讀效率。本書大致從

閱讀層次、不同讀物的閱讀方法、閱讀的最終目標三個方面展開論述,但每個大框架底下還包括了多個知識點。所以,接下來我將著重分析大框架底下的3個精華部分:

  • 閱讀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
  • 如何提高對一本書的理解力?
  • 不同讀物的閱讀方法:以實用性書籍和想象文學為例,談談如何閱讀這兩類書籍。
《如何閱讀一本書》:你想要的高效閱讀方法都在這本書裡


01 閱讀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

一般來說,閱讀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基礎閱讀的年齡段大致從幼兒園到初中,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從牙牙學語到認識拼音讀一些簡單的讀物,再到快速記憶詞彙並能根據上下文推測生字。

這個層次是我們未來進階高層次閱讀的基礎,基本上每個人都是從這個階段成長起來的。所以,基礎閱讀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很容易就能掌握。

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日本書評家印南敦史曾在《快速閱讀術》這本書中寫道:“以前的我讀1頁書就要花費5分鐘,然而自從我成為專業書評人後,每個月都要為4家網站撰寫60本書的書評,這樣一來,我的每年閱讀量大約在700本以上。”

那印南敦史是如何實現高閱讀量的呢?想必這和他運用的檢視閱讀密不可分。

檢視閱讀一般可以分為以下3個步驟:

  1. 封面、序和後記:這三個部分基本上涵蓋了你想要的大部分內容,比如這是哪種類型的書、本書的主題是什麼、關於作者的介紹等等。
  2. 目錄:大致看一下目錄,對整本書的框架有個瞭解,看看是否有你想要的內容。
  3. 略讀:第一次讀的時候,從頭到尾讀一遍,遇到有共鳴的地方或不懂的地方就標記一下,不要停頓下來,等到第二次再去翻看這些地方。

應該說,檢視閱讀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瞭解一本書的主要內容。如果你有寫書稿的需求,不妨試一下這個方法。

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讀得就比較細緻了,我們不僅要知道一本書的大致框架是什麼樣子的,還要能夠用一句話概括整本書的內容,確定作者已解決和未解決的問題,最後還要能夠評論這本書的優缺點。

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就是閱讀幾本主題相同的書,找到這幾本書的相關章節。比如我最近想要學習閱讀方法、提高閱讀速度,我就找來了《如何閱讀一本書》、《快速閱讀術》等等,然後將其中講到的關於閱讀方法、閱讀速度羅列出來,加以實踐成為自己的知識。

應該說每一種閱讀層次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基礎閱讀是所有閱讀層次的基礎,而主題閱讀裡面又包含了檢視閱讀與分析閱讀。閱讀的層次越高,對我們的理解力要求就越高。

《如何閱讀一本書》:你想要的高效閱讀方法都在這本書裡


02 如何提高對一本書的理解力?

想要提高對一本書的理解力,我們一共要經歷以下2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做一個有自我要求的讀者。

我們上了那麼多年的學,應該很清楚讀書這件事被人逼著學總歸沒有太大的效果。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讀得更好,那就得我們自己主動閱讀。

當我們閱讀完一本書後,我們需要對自己提出4個基本問題:

  1. 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用一兩句話概括書的主題。
  2. 作者在細節部分是如何說的:可以具體到某一章節的某一小節,作者是如何說的。
  3. 這本書說得是否有道理:如果你覺得有道理,那你就去實踐。如果你覺得沒道理,那你得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進行反駁。
  4. 這本書和你有什麼關係:比如我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為了學習閱讀方法,讀完後我覺得很實用就將其運用到實踐中,這就是本書和我的關係。

但如果我們只提出4個基本問題並回答出來,我想那是遠遠不夠的。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想要深刻理解,還得靠讀書筆記。

所以,第二個階段就是製作讀書筆記。

一般來說,筆記的製作共有三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內容概述。

這就是上文所講到的“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我們需要寫下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以及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就行了。

第二個步驟:書寫脈絡。

這就有點類似於思維導圖,就是將整本書的框架羅列出來,填充每一部分的細節,為的是瞭解作者是如何陳述他的觀點的。

第三個步驟:摘抄。

亞瑟·叔本華曾說過:“讀書最重要的是不讀死書。”

如果我們僅僅是將書中的好詞好句記下來,那我們不過是別人知識的搬運工。我們需要在摘抄的每一句話下面,寫下自己對於此句的想法,還可以列舉相關實例來證明此句,這樣我們才在筆記中添加了自己的思考。

提高對一本書的理解力是一件長久的事,不能急於求成。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持之以恆的反覆實踐,這樣才能在閱讀大量的書籍後還能記得書中的內容,擴展自己的認知面。

《如何閱讀一本書》:你想要的高效閱讀方法都在這本書裡


03 不同讀物的閱讀方法:以實用性書籍和想象文學為例,談談如何閱讀這兩類書籍

我們先來談談實用性書籍的閱讀方法

實用性書籍涉及到的方法論比較多,人們一般都是有某方面的閱讀需求,然後買這一領域的書籍,看看這些書到底教授了何種方法。

在閱讀實用性書籍時,我們要先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二是作者建議用什麼方法達到這個目的

這裡面也涉及到你是否同意作者所說的,如果你不贊同作者的話,那你就要提供一定的依據反駁。但如果你贊同作者的話,那你就要按照作者說得那樣在實踐中加以練習。

像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講到的方法主要就是針對實用性書籍,所以我們可以將第二部分所講到的方法與這部分相結合,這樣效果才會更加顯著。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想象文學的閱讀方法

大部分人閱讀想象文學,主要是為了消遣或找到心靈上的寄託,所以我們在閱讀想象文學時,千萬不要試圖找到共識、也不要用批判真理的標準去評判對錯。

所以說,在閱讀想象文學時我們一般要遵循以下幾個規則:

  • 將文學作品分類:想象文學除了我們常說的小說,還有詩歌、戲劇、散文等等。詩歌基本上是以表達個人情感為主的,而小說與戲劇則要牽涉到很多複雜的角色。雖然閱讀方法上沒有本質的區別,但我們要知道自己讀的是哪一種作品。
  • 抓住本書的大意:不管閱讀哪種書籍,這都是最基本的要求,我們要能夠用一兩句話概括出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
  • 故事結構:當我們讀完一本書後,我們要了解故事的開始、中間與結局。而中間部分又包括了:是何種事件引起了高潮?高潮過程是怎麼樣的?它有什麼影響?

此外,我們還可以將故事中的每個角色寫下來,從他們的語言、思想等等,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無論閱讀哪種書,我們都要意識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控制好閱讀時間。如果你第一天看了幾頁,過了三四天再看幾頁,一本書花了一兩個月才看完,估計讀完後你早就忘了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所以,規劃好看一本書的時間將有利於你更好地理解這本書的主旨。

《如何閱讀一本書》:你想要的高效閱讀方法都在這本書裡


04 結語

蒙田說過:“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

簡單來說就是,你沒看過沒學過,那不怪你。但是,如果你看過學過,卻還什麼都記不得,那就是你的問題了。

對此我想說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里,做事想要有成效,那就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閱讀也不例外。

我相信每個人讀完一本書後都是希望能記住其中的精華內容,那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不斷地運用上文所說的方法:提問、思考、做筆記。想要熟練的掌握這些閱讀方法用於不同的讀物,那還得花費一些時間。任何事情,只要你能持之以恆的做下去,相信你會看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