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二、紅六軍團長征中的“神來之筆”

1935年2月初,蔣介石在以重兵圍攻中央紅軍的同時,又調集湘鄂國民黨軍大批兵力對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發起“圍剿”,妄圖把紅二、紅六軍團消滅於大庸、永順、桑植之間的狹小地區。

面對敵人的大軍“圍剿”,紅二、紅六軍團和根據地人民進行了英勇的鬥爭。在半年多的時間裡,戰鬥30多次,先後殲滅了敵人2個師、1個旅和1個師部,斃俘敵師長各一人。戰鬥至8月,不僅勝利地粉碎了敵人的“圍剿”,更有力地配合了紅一、四方面軍的長征。紅二、紅六軍團也得到壯大發展:有兵力2.1萬餘人,並建立了一個擁有八九百學員的紅軍學校。

對於紅二、紅六軍團在湘鄂川黔邊的節節勝利,讓蔣介石惶恐不安。1935年秋,蔣介石決定糾集140個團,對紅二、紅六軍團發動新的“圍剿”,由陳誠統一指揮,採取“軍事、政治、經濟三管齊下”的計策,“四面包圍、築碉推進”,妄圖聚殲紅二、紅六軍團於龍山、永順、桑植之間的狹小地區。

根據敵我各方情況,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軍分會多次研究,認為在當時的敵情條件下,在原地區已不利於我軍作戰,為了保存有生力量,決定紅二、紅六軍團主力轉移到貴州石阡、鎮遠、黃平地區活動,在廣大無堡壘地區進行運動戰,爭取在那裡創建新的根據地。為了保證部隊順利轉移,軍委分會組建了紅五師和紅十六師,並將部分機關人員補入主力部隊,將紅十八師留在根據地掩護主力轉移,並指示該師當鬥爭條件不利或主力離開黔邊時,可及時轉移與主力會合。

11月上旬,紅二、紅六軍團集中在桑植地區進行戰略轉移的進行思想動員和軍事、物資準備工作,部隊指戰員精簡行裝,每人只帶3天糧食,兩三雙草鞋,以便輕裝前進。出發前,紅二、六軍團分別在駐地舉行突圍誓師大會,宣佈突圍注意事項,號召全軍指戰員發揚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勇猛前進。賀龍在桑植縣劉家坪召開的紅二軍團全體大會上講話說:“現在,我們二軍團已經有3個師8個團,六軍團也建立了紅十六師。我們兩個軍團已有1.7萬人。比起剛剛會師的時候,擴大了1倍還多。蔣介石搞來140多個團圍攻我們。我們在根據地堅持了1年的鬥爭,人民支援紅軍盡了最大的努力。可是,這裡山多、田少,加上敵人燒殺掠搶,養不了我們這近兩萬人的紅軍嘍!所以,我們要從內線轉到外線,打到敵人後方去。”

11月19日晚,紅二、紅六軍團主力從桑植和轎子埡地區出發,開始突圍。

紅二、紅六軍團的突圍,是從突破敵人的澧水和沅江防線開始的。紅四十九團作為先頭部隊,在團長王烈和政委陳宗堯的率領下,日夜兼程疾進,經過兩晝一夜急行軍,在20日下午4點,進到澧水北岸的張家灣一帶。

澧水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跨越湘鄂兩省邊境,以洪水迅漲迅落而聞名遐邇。張家灣處於澧水的上游,兩岸山深林密,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國民黨軍在南岸築有密集的碉堡群,把沿河的船隻都拖到了南岸,妄圖阻止紅軍渡河前進。

為了迅速搶佔澧水天險,為主力突圍打開通路,王烈和陳宗堯研究決定:組織部隊向澧水南岸發起強攻,強行渡河。但是,第一次搶渡並沒有成功,所有的竹排、木筏都被敵人的炮火打散了,戰士的鮮血染紅了湍急的澧水河。王烈、陳宗堯強忍悲痛,命令部隊迅速趕製竹排和木筏,準備在天黑時分,再次發起強渡。他們接受第一次渡河的經驗教訓,決定集中所有的重武器壓制對岸敵人的火力,掩護突擊隊渡河;同時,挑選水性好的戰士組成突擊組進到澧水的上游,在安壩渡口潛水偷渡,襲佔南岸的楊林鋪渡口。

天黑後,戰鬥再次打響。團長王烈讓政委陳宗堯在岸上指揮,自己親率一營戰士,乘著木排竹筏,跟在突擊隊後面奮勇強渡。紅四十九團戰士經過兩個小時的浴血奮戰,終於成功渡過了澧水,攻克了國民黨李覺部設在南岸灘頭的碉堡群,突破了敵人苦心經營的封鎖線,為主力部隊殺出了一條血路。戰鬥中,王烈不幸犧牲。

此時,在慈利的國民黨軍將領樊嵩甫急電長沙的何健、劉建緒,要他們出兵,卻發現兩人攜款150萬去南京運動當選“中央委員”了。氣得他直接給蔣介石發電報說,“中央委員”的提名“鈞座當已成竹在胸,不如明白告知,讓他們免費冤枉錢和時間”。

突破敵人的澧江封鎖線後,紅四十九團於半夜時分牢牢地控制了澧江封鎖線的突破口,搭好了浮橋,陳宗堯剛準備讓戰士們休息一下,突然王震來到了紅四十九團。他對大家說:“同志們,睡不得,睡不得,這不是睡覺的時候哩,再堅持一下,明天晚上一塊睡吧!”他掏出地圖,以手指沅江渡口洞庭溪,對團政委陳宗堯交代任務說:“再走它180裡,把這個地方也奪下來!”

陳宗堯和紅四十九團指戰員不顧兩天急行軍加半夜激戰的疲勞,立即出發,於21日晚8時到達洞庭溪。偵察排一槍未放就收拾了渡口的敵人。正在尋找船隻,只見國民黨劉建緒部一個營駕著三條大船前來佈防。紅四十九團見狀,裝扮成國民黨兵,誘使敵人靠岸,將敵人全部俘虜。敵營長被俘後驚奇地說:“怪事,怪事,今天早上聽說你們還在潭口,怎麼這會兒就到了這裡?”紅四十九團審問俘虜,得到了敵人的口令,於是乘船渡河,在一槍未放的情況下迅速佔領太平鋪,敵人的沅江封鎖線就這樣被突破了。

紅二、紅六軍團突破敵澧水、沅江封鎖線後,即實行戰役展開。23日至28日,紅二軍團奪取了漵浦、辰溪、浦市,紅六軍團佔領了新化、藍田(漣源)、錫礦山,控制了湘中廣大地區。在這裡,紅二、紅六軍團休整了一週,大力開展群眾工作,獲得了大量人力物力的補充。紅二軍團在辰溪截獲敵運輸船隻,繳獲兩萬多匹布及大量其他物資;紅六軍團在新化廉價出售“官鹽”,既大大便利了貧苦群眾,又獲得大量現金收入。在這裡,兩個軍團共擴大了3000名新戰士,籌集了大批糧款。

紅二、紅六軍團佔領湘中,威震長沙。陳誠慌忙把“圍剿”改為“追剿”,企圖阻止紅二、紅六軍團西進,並將紅軍消滅在沅江、資水之間。以樊嵩甫縱隊4個師渡過沅水,向新化、漵浦間進,以李覺縱隊3個師從沅陵和盧溪向辰溪、漵浦挺進,這兩個縱隊是“追剿”主力,以陶廣縱隊3個師、郭汝棟縱隊8個團進沅水西岸,堵截紅軍西進;以中央軍嫡系的2個師13個團調長沙、岳陽防守,充作預備隊。

根據這一情況,紅二、紅六軍團即決定退出湘中,向貴州石阡地區轉移,並採取聲東擊西戰術,以調動和迷惑敵人。“追剿”途中,各路國民黨軍中央系和湘系將領為保存實力,互相推諉,故意行動遲緩,每到紅軍經過的地方,就以“收復”該地上報。蔣介石還趁機對“雜牌軍”進行“整編”,逼得二十八師師長王懋德公然抗命。

12月11日,紅軍從漵浦的潭家灣、底莊、橋江等地出發,連續9天向東南方向急進,擺出東渡資水的架勢。大量敵人窮追不捨,擁向湘東南。20日,紅軍進至高沙和洞口地區,突然轉向西進。22日,紅軍在瓦屋塘側擊國民黨軍陶廣縱隊,激戰半日,陶廣縱隊向漵浦、沅陵潰退,並拼命修築工事,準備抵抗紅軍的下一次進攻。出乎意料的是,紅軍部隊並未追擊,而是南取武陽,在綏寧以北的竹舟江渡過巫水,突然向北轉進,冒著大雪,沿高山峻嶺的崎嶇小道一路急行軍,在黔陽的江南街、託口再渡沅江,抵達芷江以西的冷水鋪地區休整,把追敵全部甩到了後面。

1936年1月1日,紅二、紅六軍團在芷江冷水鋪召開政治幹部會議,初步檢查了突圍以來的政治工作,進行了新一年的戰鬥動員,並提出了創建新蘇區的任務。3日,紅二、紅六軍團分別進入波州和晃縣的龍溪口一帶,擊潰和消滅了幾股土匪武裝,開展了強大的政治宣傳攻勢,接連不斷地打擊了土豪劣紳,並在人民群眾中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後經過便水戰鬥,殲敵千餘人,粉碎了敵軍的“追剿”,使其不敢貿然追擊,紅軍得以從容完成了從湘中向石阡地區實施戰略轉移的任務。紅二、紅六軍團長征中的此次行動,被後人譽為“神來之筆”。

(作者為湖南省茶陵縣文史研究會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