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从安迪的冷静说起

看过《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小说或电影的人,无不被安迪冷静、睿智、果敢、不达目的不罢休、对命运不屈服、自制力超强......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可在这众多的个人特色里,他的冷静是他的创造者描述最多的。

安迪同狱友一起被送到肖申克监狱的时候,众人均被他柔弱的书生气所蒙骗,连在这个石头旅馆待了38年阅人无数的瑞德也不例外。肖申克的阴暗及压抑令同批送过来的其他犯人都发怵,唯有安迪接受了眼下的处境,冷静地走过了通往监狱的大门。

《肖申克的救赎》:从安迪的冷静说起

这里的冷静,是认清现实,不做无谓的挣扎,保存精力应对未知的生活,所以能平静的接受命运的另类馈赠。

安迪遭遇博格斯四“姊妹”最严重的一次欺辱时,被迫跪在地上的安迪脸上带着惯有的微笑冷静地跟博格斯对峙着,仿佛他们之间谈论的是股票和债券,即便此时的博格斯拿着八英寸长的剃刀随时都有可能刺入安迪的脑袋,即便此时的安迪大腿间还在流着一滴滴的鲜血。

这里的冷静,是对博格斯几人的蔑视,更是对于尊严的守护,是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反抗。这中反抗有知识及智商把持,所以胸有成竹的冷静。

安迪同瑞德一起修缮房顶时,冷静地同正在为税收问题而抱怨的警卫队长哈力谈判,即便此时残暴的哈力想的是用一颗子弹的方式还是扔到楼下摔死的方式来结束安迪的“贱命”。

这里的冷静,是睿智果敢的抓住机遇,是对人性贪婪的认知,然后利用渊博的学识拓展人脉、改善处境。

《肖申克的救赎》:从安迪的冷静说起

瑞德语重心长地对安迪说,在肖申克这种地方拥有希望是非常危险的,安迪虽然有点震惊,却依然是冷静的,只是默默的为申请假释失败的瑞德准备了他在自由之身时喜爱的口琴。

这里的冷静,是拥有丰富阅历及见识的人才会拥有的开阔心胸:我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是我尊重你的人。只有放下心中的戾气,才能海纳百川。

安迪的冷静贯穿全文,直到他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暴雨天逃出肖申克时,瑞德这个记录者对于安迪的冷静依然还在继续书写着。

01 那个靠冷静闻名的救赎者,是受冷静所拖累进了肖申克

安迪的冷静是世人所追捧的,那是上天的厚爱恩赐,是完美解决问题的法宝,是成功者的标配。可大众在追逐这份冷静时,大抵都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是受冷静所拖累进了肖申克,被判终身监禁,虽然是模范犯人,却在三番五次的申请假释时,一次又一次地被驳回。

作者笔下的安迪是如何被冷静所拖累呢?

《肖申克的救赎》:从安迪的冷静说起

“安迪走上证人席为自己辩护,他很冷静、镇定、不带感情地述说自己的故事。”

“他在陈诉时一直保持冷静和淡漠的声调。”

安迪冷静淡漠地说,在发现太太出轨后开始酗酒甚至想过自杀。

他说起自己的故事时,就像播放唱片似的,仿佛在告诉陪审团的人说:信不信由你。

他的冷静,使得所有人包括他的律师都不相信他所说的话。

这里的冷静是不近人情、冷血、残忍,让人不寒而栗。

他的冷静让太太背叛了家庭,他的冷静让他蒙冤入狱,他的冷静让他在入狱后的十几年中每次申请假释都不通过。

你看,看似完美的冷静性格在这里又有什么好呢?如果冷静的后果是这样的,你还会追逐吗?

《肖申克的救赎》:从安迪的冷静说起

“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都像一个滤网,网的大小和尺寸都不同。我的滤网流不过的东西,也许可以流过你的滤网,而且一点困难也没有。你的滤网流不过的东西,也许在我的滤网中通行无阻。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与生俱来的责任去转换这些堵住我们思想滤网的糟粕,最后会发展出某种才艺来。”

被誉为美国当代狄更斯的斯蒂芬·金这样解释自己对于恐怖的写作灵感。

斯蒂芬的“第一本畅销书”是14岁时根据《陷阱与钟摆》改编的小说,自编自印自卖,同学们很买账,但这些行为惹恼了校长。倒不是贩卖的行为,是校长认为他:很有才华,却总是爱看爱写那些恐怖的垃圾东西,白白糟蹋天分。

虽然他凭借恐怖及毁灭的主题发家致富,成为畅销作家富豪榜NO.1,获奖无数,甚至得到代表主流的“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颁发的“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老校长所属的“严肃文学”对斯蒂芬所属的“通俗文学”的质疑及鄙夷的声音依然存在。

年轻的时候,斯蒂芬被自己的网过滤不掉的“恐惧”思想所牵绊,影响了生活及前程。

可这有什么影响呢?他把这些堵住思想滤网的糟粕,转化为写作的才艺,加之坚持,曾经的那些“糟粕”却成就了他。

假若他因为外界的“阻挠”过滤掉自己思想中的恐怖天份,向所谓的“严肃文学”靠拢,那真真是文学界及影视界的一大损失及败笔。

《肖申克的救赎》:从安迪的冷静说起

02 你,有多久没停下来审视自己了?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说: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看《阿甘正传》的时候,心一下子就被阿甘的那句“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所击中。

那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遇到别人的挑衅只会逃跑,可他的逃避却成功地把他送入大学,成为球队的标杆,受国家领导人接见。

傻傻的绝对服从让他成为部队的优秀士兵并保住性命,不知爱国情怀为何物让他在休养中心自得其乐,没有世俗观念让他随时能接纳那个堕落又经常抛弃他的珍妮,不会解决问题的他遇到问题只会奔跑,却成为众多不明就里的人的领头人......

《肖申克的救赎》:从安迪的冷静说起

是因为上帝特意给他开了一扇窗吗?是的,上帝“让”他保持初心,对于事业、亲情、友情、爱情始终抱着最真诚善意温暖的态度,所以他收获满满,成为人生赢家。

信息的更迭太快了,快到我们还来不及去复制别人的可取之处,新的风向标就已经矗立在那了。所以,不知道去复制谁,盲目地感觉谁都比自己优秀,不管是否适合自己便追风东拼一点、西凑一点,样样都是开个头,样样都是半瓢水。所以,保持初心这几个字眼也从褒义的神坛下跌到中性的泥窖里。

像极了韩寒说的: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都成了盗版。

没了自己的特色,不知道自己是谁,更不知道自己生活的依仗来源于哪里。

别人的成功跟幸福是真实的,别人的方法也是真实的,可那些方法跟阅历、学识、生存环境等均有关系,如果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便贸然去复制,粘贴过来的一定不是同样的成功跟幸福,除了焦虑不堪,只剩下一堆质疑抱怨及不屑。

焦虑自己资质不如人,质疑抱怨别人方法不实用,不屑坚持的意义。然后重新再换风向标的同时把心里那个真实的自己压缩再推挤。

《肖申克的救赎》:从安迪的冷静说起

03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本书,有人一目十行,照样如跟著者深谈过一般,知晓书中的精髓所在。

一本书,有人一字不落,照样如走过场一般,脑子里不曾留下只言片语。

除了用心程度及技巧以外,也可能是患有失读症。如果不审视自己的实力,盲目的去跟别人比速度,的确有点自不量力。

杨绛先生曾说:无论人生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人要成为更好的自己,首先要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接纳自己的认知、接纳自己的脾性、接纳自己的家庭、接纳自己的身份、接纳自己的短处。

《肖申克的救赎》:从安迪的冷静说起

如张德芬所说:让这些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

吸引力法则这样解释周边发生的不如意事情:如果一个人老是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情发生在那个人身上了。

正如张德芬所总结的:凡事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跟真实的自己和解后,才能对已经发生的不可更改的事情臣服,臣服以后方能放下过往,留出空余的精力改变自己及心境,接纳优秀思想中适合自己的那部分精髓,元气满满的获得新生。

作者简介:茶沫,写自己的字,暖自己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