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葬後,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怎麼出來?

每天拍攝生活趣事


縱觀歷史中的帝王大多數都信奉侍死如侍生的觀念,有些帝王在登基沒有多久就讓一些能人異士為自己選擇百年之後安眠之所,一方面是為了王朝基業,一方面是為了自己死後依然擁有帝王的待遇。

古人都信奉鬼神加上帝王乃是天下第一人,其墓地勢必富麗堂皇,裡面更是有多不勝數的奇珍異寶,如此多的珍寶也必定會引來墓葬的天敵盜墓賊。古人都認為人死之後入土為安才是天道,如果墓葬被盜墓賊盜伐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打擾和不敬,一個墓葬想要避免盜墓賊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墓葬不被盜墓賊找到,古代帝王也是如此。

古代帝王的墓葬一般都是選擇集天地之靈氣和日月之精華之地,盜墓賊之中又有很多精通此道之人,一般帝王墓葬都會選擇隱藏墓門,讓盜墓賊只能知道帝王地宮所在地,墓門讓他們難以找到。古代帝王想要萬無一失,有些帝王會把修建大幕的工匠全部處死,古代工匠自然也是知道其中的道理。

我們比較熟知的莫過於秦始皇陵,當年秦二世胡亥為了讓秦始皇萬事安寧就把建造秦始皇陵的工匠全部活埋,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走漏風聲,那怕到了清朝也是有很多工匠被迫殉葬。工匠們自然知道修建皇帝地宮的危險,他們一般都會有兩手準備來應對這樣的情況,工匠們這麼做也是無奈之舉,主要還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身家性命。

古代帝王修建地宮快要結束的時候,工匠們都會用自來石的辦法讓最後一位工匠安全出來,當然這個方法最終結果或許工匠們被官兵所處死,也有一些工匠比較聰明用另一種辦法來保全自己的性命。

所謂自來石頭就是一塊人工開鑿而成的1.6米高的漢白玉石條,古人先將石門門軸上下兩段做成球裝,在兩扇門齊門之處鑿刻一個凸起的石槽,自來石下部同樣有一個石槽,最後一個工匠出來的時候,把自來石放在地面的槽洞上,在讓它慢慢傾斜,當關上石門之後石條就會沿著球狀軸滾動到槽內,從而推著關閉徹底關閉石門。

當然這是工匠們理想的辦法,這樣也就預示著他們不用給帝王殉葬,不會被後世之君下令活埋。但凡事情沒有絕對,也有後世之君為了保住先皇地宮的秘密下令將這些工匠活埋在地宮之中,面對這樣的情況古代工匠依然可以從地宮之中出來,如果在地宮完成之時,後世之君下令將工匠活埋在地宮內,這些工匠就會利用只有他們知道的隱蔽地道逃生,這些地道基本上官兵是不會知道的,如果後世之君先令人處死工匠然後在進行淹埋,這樣這些工匠只能葬身於地宮之內了。

雖然古代工匠的智慧讓我們敬佩,可是這麼做他們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歷史中有些工匠那怕從地宮之內逃脫出來依然難逃厄運,只能說在古代他們的性命如草芥一般,工匠在修建地宮的過程之中只能盡最大的努力保全自己,福兮禍兮只能聽天由命亦。


豫北老崔


皇帝下葬後,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怎麼出來?我來說說我知道的吧!

工匠的智慧!

在很早以前,皇帝下葬之後都是要留下一名工匠在陵墓裡,用作從墓室裡面栓鎖住墓室大門,以防止盜墓賊輕易的進入,而這名留下來的工匠最後會因為墓室裡缺氧而死。當然也有聰明的工匠會秘密地在墓室裡留下個出口,最後從這個出口秘密的溜出去!



後來,為了避免這種殘忍的事情再次發生,聰明的工匠們發明了一種叫“拐釘鑰匙”的工具,這種“拐釘鑰匙”能從墓室外面把墓室裡面的栓鎖落下,從裡面將墓室封閉,這樣一來既避免了工匠們的死亡,又防止了盜墓賊盜墓!

而“自來石”的發明更是展現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智慧!當皇帝下葬之後,從外面關閉墓室大門,墓室裡面的“自來石”會從墓室裡面自動將墓門鎖死,這也避免了工匠們的死亡!


當然,這些工匠都算運氣好的,如果碰到要求殉葬的皇帝,這些工匠的命運就悲慘了,例如:統一六國的秦始皇,他的陵墓修建動用70萬勞工,當陵墓建造完畢之後,為了保住陵墓裡的秘密,參與建造的工匠都被活埋進了陵墓中為秦始皇殉葬!


唐古看今


但凡是工匠,就有一門吃飯的玩意,反正是餓不死。

但,作為封閉地宮的工匠,工作總是戰戰巍巍,小心翼翼,因為一個搞不好,就給帝王殉葬了。在歷史上,就有記載,給秦始皇建地宮的工匠,最後就被殉葬了,原因是知道太多了,怕引來盜墓者。

後來,帝王們是不讓工匠殉葬了,但工匠得將墓門設置巧妙,要保證最後一位出來後,墓門上鎖後,很難打開。這如何做到?

三個字:頂門石。

說起頂門石,不得不說老祖宗們還是很有智慧的,在墓門後面設置一道獨特的裝置,在最後一位工匠出來,墓門緩緩關閉,再也不能從外面打開,除非炮轟。

這個獨特的裝置,就叫“頂門石”,也叫“自來石”。將這塊石頭立到墓門靠墓裡那一側,離門大概有1--2米的地方,讓頂門石底部在一個凹槽裡面,隨著墓門關閉後,有工匠通過裝置慢慢把頂門石拉近,最後頂住墓門。

此後,無論如何也打不開墓門了。這是工匠們偉大智慧的體現,更是為了自我保護設計出的絕招。

自從有了頂門石之後,工匠們再也沒有被殉葬在墓裡了。中山靖王劉勝的墓,被挖掘之後,就看到了頂門石。

總之,後來頂門石就成為了王侯將相墓室的標配了。當然,主要就是為了防範盜墓者。

另外,為了防止盜墓,在墓門口設計通道,放置很多的大石頭,讓盜墓者無法穿越重重石頭,打開墓門。

當然,到了近代之後,盜墓變得容易了,因為炸藥出現了。無論多麼牛逼的墓,只要官方想挖開,就沒有做不到的。而私人盜墓炸墓,那是違法的。

只是,那種缺德事,現在政府不組織去挖掘罷了。對於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墓地損害,國家允許進行搶救性挖掘。僅此而已。

(地宮工匠)

還是現在好,身有一藝,不怕吃不上飯,也不怕受到生命危險。這才是工匠們應該有的待遇。


藍風破曉


自古以來,幾乎每位皇帝從登基開始就在建造自己的陵墓,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秦始皇陵,關於秦始皇陵我們至今都沒能看清它的真面目。皇帝下葬自然會有無數陪葬品,這些陪葬品放在如今都價值百萬,為了避免有小偷去偷陪葬品,皇帝往往會命令工匠在設計時增加無數機關。而且為了保證這些機關不外洩,皇帝下葬時這些工匠們也會成為陪葬品,永遠留在地下,這樣就沒人知道陵墓內的構造了。所以古代的工匠大部分都是陪葬的,幾乎沒有能夠出來的。


不過也存在一種說法,工匠是可以從墓穴中出來的。在20世紀60年代發現的明定陵中存在一種特殊結構,這種特殊結構保證了最後一個工匠能夠從墓穴中出來。之所以會讓工匠從墓穴中出去,首先是因為明朝有個固定,皇后和皇帝一定要葬在一個墓穴中,因為不知道皇后和皇帝誰先去世,不論誰去世了,都需要將這個們關上再打開,就需要一個瞭解門開關的人。再者是因為工匠的手藝需要流傳下去,如果工匠們都殉葬了,那麼江山社稷所需的工匠人才也會大大減少。


所以為了保證工匠們能夠出去,在明定陵中發現了一種“自動門”的裝置,這個自動門的原理非常簡單。在石門上和地上都有兩條縫隙,在地面的縫隙上有一塊石頭,如果石門完全關閉的,這塊石頭恰好能夠抵在這兩個縫隙上,從外完全打不開石門。那麼工匠是怎麼從這樣的裝置中走出去的呢?

工匠在出去前不會完全關閉石門,將石門半開著,然後把巨石壓在石門上,等到工匠出去後,巨石會隨著石門的關閉,滿滿地往下滑,直至上下兩端都恰好卡在縫隙中。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工匠們因為知道自己要殉葬,所以在建造陵墓的時候,還打造了一個秘密通道,確保他們自己能夠逃出去。關於這一種說法,在清朝慈禧太后陵墓建成之後,有一位叫做姜石匠的人從陵墓中逃出來了,併成為幫助孫殿英進入慈禧太后陵墓的引路人。


以史正衣冠


皇帝下葬後,修建陵墓的工匠往往有兩種下場。一種是修建陵墓的人包括工匠會被殺死,成為皇帝的陪葬;另一種則是皇帝仁慈工匠們能夠活下來。

歷史上,秦二世胡亥、成吉思汗、慈禧都殺害了修建陵墓的工匠。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贏政在出巡途中於沙丘駕崩,兩個月後秦始皇棺木運回咸陽,在臨潼下葬。然而根據制度,秦二世胡亥下令,秦始皇的所有後宮女人全部殉葬,而胡亥也沒有放過當過給秦始皇修陵墓的工匠,凡是參與修建陵墓內部的工匠也都全部殉葬,古代殉葬制度真是一點人性都沒有!

而那些仁慈的帝王,而那些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自有過人的辦法出來,他是從外面封閉地宮,這就是墓門防盜機關設計—自來石。

古人在長期的觀察與實踐當中,發明了一種可以從裡面自動鎖住墓門的機關。當皇帝下葬後,所有人撤出墓地,只留下最後的工匠來關閉幕門。

當工匠從外面把墓門緩緩關閉的時候,門後的自來石由於自身的重量而落下,由於設計這時候會剛好卡在門後的卡槽裡面,把木門死死地頂住,這樣就可以從墓門外面封閉陵墓大門,工匠也活了下來!

這種自來石是天然的石頭,呈長條狀,一般是兩邊寬中間窄,高度約1.6米,重量大約在幾百斤左右,因此用他來鎖住的墓門很難打開。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考古學家挖掘明定陵時,有兩扇1.8米寬,3.3米高的石門,大門關著,從門外面並沒有任何鎖子或者門栓住東西,但是石門推不開,之後,專家用手電筒從門縫裡看到石門是被一塊石條給頂住了。

知道了原因,經過專家幾次實驗,專家用鐵絲繩套加木板才打開石門,石門打開後,專家一研究才明白,古代工匠先把石門的門軸上下端做成了球狀,然後在石門中間門縫位置鑿了一個凸起的槽,最後在門內地面上距離石門不遠處再鑿一個洞,最後一名工匠出來前,會把自來石放到門內地面的槽洞上,然後讓它慢慢地傾斜,當關上石門後自來石就會順著球狀軸移動到石門的石槽內,從而工匠就從外面徹底的關上墓門。

如此巧妙設計的自來石,保住了工匠的命,也讓睡在帝陵裡面的皇帝能夠安心的享受地下的榮華富貴,畢竟帝王的陵墓都是有很多金銀財寶的陪葬品,而這些陪葬品歷來都是盜墓者對帝王陵墓不斷盜掘的原因。

清末民初時孫殿英盜慈禧太后的陵墓,最初挖掘四處亂挖,找不到墓門,之後,找來了當時修建的工人,對他嚴刑拷打加上威逼利誘,搞清楚了墓道門的位置,但是他沒能手工打開墓門,最後只能一包炸藥炸開了墓門!

古代工匠用他們智慧發明了很多墓門機關,自來石只是其中之一,他們用這種巧妙的設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為盜墓者製造了不小的麻煩,在這裡我們不得不向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點贊致敬!


南山居史


據我瞭解,皇帝下葬後,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自然有辦法出來,其中有明的出來的方法:“槓桿法外側封門法”、“拐釘鑰匙法”。也有暗地裡的方法,即如果皇室準備將最後的工匠一起陪葬時,工匠們偷偷為自己留的出口,叫做“木栓頂門”法。我會依舊自己所瞭解的知識,簡單做一下講解。


1️⃣“槓桿法外側封門法”:

古代能工巧匠很多,掌握了很多高超的建築技術。而千百年來,眾多皇家陵墓的積攢下來的修建技術也是爐火純青。

而其中“槓桿原理”在很早的時候我國古代的工匠們就已經掌握了,並在諸多建築中使用到了這一技術,省時省力。

而如果皇帝下葬後,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就是依靠槓桿原理,將一塊巨石先通過地宮大門上方的空洞通過繩索吊起來。然後,所有人退出,並且把大門死死封住,任何人無法再進入。此時,人們再從外面通過槓桿,把地宮大門裡的巨石緩緩放下,剛好完全頂住了地宮的大門。


2️⃣“拐釘鑰匙法”:

“拐釘鑰匙法”是修建陵墓的工匠們發明的一種特殊的鎖門方法,很是巧妙。大致原理就是用鋼絲捲成一個彎鉤,然後從門縫裡面伸進去,從而把“飛來石”套住,用力頂起石條,門就可以打開了。

後來考古人員,

3️⃣“木栓頂門法”:

這種方法時那些修建宮門的工匠們迫不得已的自保行為,因為他們會擔心當陵墓修建完畢,皇帝下葬後,地宮最後關閉時他們最後一批工匠有可能會被用作殉葬。

所以,他們發明了一種叫做“木栓頂門法”的裝置。即再地宮大門中設計一個隱秘的小木栓,在地宮大門從外面關閉時,木栓插進去,看著宮門是關上了,其實是虛掩了。不是工匠本人,是看不出來的。

當外面的人都走了以後,這些最後的工匠就會偷偷用這個利用這個“木栓頂門法”逃出地宮。當然,他們出去後,四散逃命,隱姓埋名,從此偷偷過日子,因為萬一被皇家知道了,那肯定是死罪一條,搞不好還會滿門抄家。


回答總結:

所以,不管是上面提到的“拐釘鑰匙法”、“拐釘鑰匙法”、還是“木栓頂門法”,都是體現了這些修建陵墓工匠們的智慧結晶。真是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這些工匠才能在皇帝地宮的宮門封閉後,安然逃脫。


醉觀滄海


古代皇帝是一個朝代的最高統治者,而他的墓地也是在他活著的時候就開始著手操作,雖然許多皇帝都在追求長生不老之術,他們希望江山永固,自己永遠活著,但是,長生不老之術未免又太過於霧裡看花,水中望月,皇帝們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開始了自己墓地的建設,因為他們覺得活著的時候風風光光去世了,也得風風光光。


不管皇帝是壽終正寢還是抱病而亡,皇帝死後都由他的後人來主持葬禮並下葬,那麼皇帝墓穴中的最後一名工匠是怎麼出來的呢?

皇帝下葬的時候,會有很多的金銀珠寶,陪葬物品,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所以皇帝墓穴裡的最後一名工匠,按照常理來說,就是封死在裡邊兒,因為這名工匠他知道皇帝鎖門之地,而且對裡面的東西數目一清二楚,萬一引來盜墓賊怎麼辦?

對於這一點,那些皇家人士早就想到了,所以最後一名工匠是沒有出口的,就等於所以皇帝陪葬在裡邊,或者說去世以後,把他的屍體弄出來另埋他處,對於這一名最後一名工匠來說,他其實早就知道自己的命運命該如此,但是無奈何胳膊擰不過大腿,只能聽之任之 ,但是有的工匠還是比較聰明的,他在設計之初就給自己留了後路,比如他們在封鎖墓門的時候會藉助其他的物品或者是方法,把墓門先固定住,他們首先會在兩扇木門上進行打孔,然後再把一種拐釘鑰匙套在門石條上!

他們在關墓門的時候會輕輕的移動抵住門的石條,然後墓門就會慢慢的打開了,接下來他們就可以逃離了,當墓門完全關閉之後他們再把拐釘鑰匙慢慢的向前拉,最終整個墓門就完全鎖死了。這種辦法是那些木匠們比較常用的一個辦法,但是後來這種方法被皇室得知了,因此這些工匠還是難逃一死。畢竟一旦木匠們這樣做了,那就代表著皇陵的門形同虛設,這是極不安全的。

總結:古代的工匠雖然聰明,但是由於出身低微,一直被那些皇帝貴族操縱著,所以自己也沒有主宰自己命運的權利,一般聽之任之,他們這麼做的目的也實屬無奈,但是也有例外,據說是為慈禧太后修建墓地的最後工匠就逃了出來,後來被孫殿英所恐嚇收買,最終找到了,進入慈禧太后墓穴的方法。最後大肆挖掘,此事在當時影響很大。


佳寧說歷史


知史以明鑑,查古以至今!我是老泰迪。


導語:

自古以來皇帝下葬都要用著大量的金銀珠寶,大量的宮女僕人作為陪葬,以此希望到了另一個世界依舊享受榮華富貴的美好願想。

秦朝:悲催的工匠

古代沒有什麼高科技,只有較為廉價的人力,所以很多陵墓得修建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工匠,而為了不讓工匠們將地宮內的金銀珠寶拿出去亂說,新任皇帝自然也是會將其封在地宮裡。

秦朝曾有過這樣的記錄,秦二世為了將工匠們關死在地宮裡,曾謊稱工匠完工後去地宮裡領賞,工匠們剛完工準備領賞的時候,悲劇來了,大門封死,等到地宮裡沒啥動靜後,秦二世才算罷休。而這批人呢?事先也不知道等待自己的結局竟是這般,所以自然是沒留一手。

清朝:留一手的工匠

說到聰明的工匠,我們不得不說說為慈禧太后修建陵墓的工匠們。

說是孫殿英盜慈禧的墓,什麼方法都用了,可還是打不開慈禧的陵墓,萬般無奈之下孫殿英一炮將其轟開了,轟開後發現慈禧太后的墓碑裡有個“小機關”,只要拿掉這個“小機關”,陵墓的門就會很輕鬆被打開,所以我們知道,這批工匠是為自己留了一手。

原理:

這個小機關是什麼原理呢?接著往下看!

其實這個小機關每個人都會做,也都懂。這個小機關就是“拐釘鑰匙”。“拐釘鑰匙”也就是“木棍頂門”,“木棍頂門”的原理就是在內部用棍子頂住門,外面的人打不開,裡面的人卻能輕而易舉出去。現在很多偏遠點的地方,人們可能還在沿用“木棍頂門”這一方法。

如下圖:

結語:

自古以來,活人殉葬是難免的,很多工匠沒留一手導致死在陵墓,而更多的是工匠們料知命不久矣,早早留了一手,出來後遠離京城隱姓埋名。這也就是古代工匠的聰明之處了吧!


老泰迪講歷史


很高興回答您的提問,我國古代皇帝下葬,除了秦朝時期的工匠們會被迫殉葬以外,之後的一些帝王下葬都不需要工匠殉葬了,而且他們封鎖墓門的方式也很特別。

皇帝下葬當天,除了扛夫,還有高舉旗傘的引幡人,拿著燒紙和旗幟等的儀仗隊,負責唸誦經文的和尚道士和奏哀樂的樂器隊,最後跟著的是皇室宗親和所有官員,聲勢極為浩大,這些人要走到陵墓的臺階才停下,最後由扛夫和封鎖墓門的工匠們進入陵墓裡,給皇帝下葬。

那麼下葬以後,最後一個工匠又是怎麼出來的?

第一種是利用自來石

工匠事先在陵墓門內放入一塊巨大的石頭,當皇帝的棺木被抬入陵墓,要封閉墓門時,工匠就將門外和巨石等重的物體撤掉,這時運用槓桿原理,門內的大石頭就會滾下來,剛好封住了墓門,利用槓桿原理,工匠們會在墓門上安裝機關,當他們關上門以後,門就會自動從裡面鎖死。

第二種運用封門石

工匠在墓門裡面設計一個斜坡,斜坡的凹槽處放著一個石球,當工匠關墓門的時候,凹槽處的石球一受力,就會順著斜坡滾下來,正好卡在門上,就能夠把墓門牢牢鎖死了,這個辦法在宋元時期被運用得最多。

第三種拐打鑰匙

到了明清時期,工匠們設計出了特別的鑰匙,叫“拐打鑰匙”,工匠們封鎖墓門時,先把一扇門關上,然後在外面撥弄條石,讓條石傾斜移動,最後死死卡住兩扇門,人們從外面就再也打不開墓門了。

所以,在工匠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藝下,很多負責封鎖墓門的工匠都能夠順利出來,而不用殉葬。


舊時光老影像


中國歷史上一共誕生了數百名皇帝,這些帝王在生前過著奢華的生活,死後也要建造豪華的地宮,所謂“事死如事生”。為了防止自己地宮的消息被洩露,也為了自己死後的安寧,很多殘忍的統治者會將修建墓葬的工匠在地宮內殺死,或者是將地宮大門封閉,工匠在地宮裡面活活憋死。

以明朝定陵為例,定陵是萬曆朱翊鈞皇帝的陵墓,1956年在郭沫若的牽頭之下開始對定陵進行挖掘,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打開明朝皇陵。而當時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沒有找到地宮的入口,因為墓葬上還有這一層厚厚的封土,所以當時的考古隊花了一年的時間尋找地宮入口。

就在眾人準備放棄的時候,突然一塊不起眼的小石碑引起了人們注意,上面寫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依靠著這條消息才找到了地宮的大門。定陵地宮的大門由漢白玉雕刻而成,重達四噸並且使用了特殊的關閉方法,當年修建定陵的工匠在外面將大門合上後大門就此閉合,因為在門內還藏有玄機。

原來在大門後面還有一根自來石,就是依靠這個石頭將大門頂住,所以想要依靠蠻力打開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使用炸藥。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不可能使用炸藥,考古人員在瞭解自來石的工作原理之後,用一根鋼筋做了一個特殊的鑰匙,而這個鑰匙就是用來打開地宮大門的。隨著機關被鑰匙破解,一陣金石之聲傳來,地宮大門就這樣緩緩打開,整個墓葬區映入了人們的眼簾,但是由於當時的技術手段還不是很成熟,很多珍貴的東西我們再也看不到了。

所以聰明的古人工匠也會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拯救自己的性命,自來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