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少年閏土》: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1

如果問起我,從小到大的語文課文裡面,對哪一個人物最有感觸,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閏土。

重溫《少年閏土》: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一個陰沉沉的午後,外面格外安靜,家人也都午休了,時間彷彿凝滯。這時,突然有種想重溫童年記憶的感覺,我打開書櫃,再次翻開了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又看到了熟悉的《少年閏土》。

深藍的夜空,金黃的圓月,綠油油的西瓜地裡,一個帶著項圈的少年,舉起鋼叉,猛地刺向地裡的猹,這幅美麗的畫面,成了人生中最深刻的記憶。

少年的閏土,似乎不知道愁為何滋味,渾身上下都有著一股機靈勁。

雖然少年的閏土與魯迅身份相差很大,但孩子們的眼中卻沒有這種隔閡,他們在一起捉猹、捕鳥、撿貝殼,魯迅是他眼裡好哥們,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

說到捕鳥,小時候,我也曾用閏土的辦法,支起一個竹筐,然後撒下米粒,將竹筐系在旁邊的樹上,結果鳥沒有捉到一隻,有一次將鄰居家的雞捉到了,現在想想都覺得好笑。

孩子們的眼裡,這個世界到處充滿了樂趣,一株小草、幾塊石頭、一堆泥巴,都能玩出上百種花樣來。

正月到了,閏土也必須回家,結果兩個人都哭了。

這樣的友誼,可能只存在於童年的孩子中了。

重溫《少年閏土》: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2

小學語文課本只是節選,到這裡就此打住,讓我們幼小的心靈保留了美好的回憶。

等到初中時,讀到完整版的《故鄉》,看到那一幕成年的閏土,他囁喏著叫魯迅“老爺”的時候的那一幕,讓人不禁感到悲涼,因為他們之間已經有一堵無形的高牆。

就像一首歌裡所唱:“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對不對?”

中年的閏土,靠著種地,肩負著養活6個孩子的使命,早已成為了一個麻木的“木偶人”,對誰都要卑躬屈膝。

那個陽光少年早已不見了。

在那個封閉落後的時代,出身卑微的閏土,既沒有機會上學讀書,也沒有機會去滿世界看看,他只能將父輩們走過的路,重新再走一遍。

閏土,絕不是祥林嫂、阿Q之類“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人物,我們只能用同情的眼光來審視。

閏土的不幸命運,更多的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重溫《少年閏土》: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3

可是,閏土的悲哀,百年之後,我們卻仍然能感同身受,這就是經典作品的魅力。

曾經聽過一件事情,一家快餐店裡,一個食客嫌炒菜中的肉太少,與快餐店老闆大吵了起來,他說:“你不是青椒炒肉嗎?肉難道都炒化了嗎?”老闆說:“最近豬肉漲價了,我也是小本經營,不賺錢啊!”

食客認為自己是社會底層,理應得到照顧,可快餐店老闆也認為自己是底層,誰都不容易。

剛過去了2019年,大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太難了!”

大公司紛紛裁員,創業艱難,豬肉價格飛漲,生活似乎對每個人都很艱難。

然而,這樣的情況,以前就沒有過嗎?

以前大家覺得生活美好,不過是自己年紀小,有人給我們遮風擋雨,我們感覺不到罷了。

重溫《少年閏土》: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人到了一定年齡,只能自己給自己撐起雨傘。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真正等到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單槍匹馬面對生活時,才明白生活的每一天都是一場全力以赴的戰鬥。

曾有人說,只有在深夜裡痛哭過的人,才有資格談論生活。

沒錯,只有經歷了生活磨礪的人,才真正能懂得閏土的艱辛。對很多人來說,長大後都成了閏土。

那又能怎麼樣?只有抹去眼淚,繼續前行,也許永無出頭之日,但至少可以對自己說一聲問心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