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各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單的工作都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

用戶6653925996


為什麼現在各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單的工作都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


改行進入行政機關工作已逾14年,體驗過不同時段、不同環境下的工作狀態。結合親身經歷,談談個人看法和體會。

一、感覺“工作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有心態“作祟”的因素

關於這一點,不一定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

這裡先舉一個自身經歷過的例子:我2016年進入現在的單位,當時只有5個人負責一整塊兒的業務工作,團隊成員常常處於“5+2”“白+黑”的狀態,感覺很累、壓力大,但一天“窮樂呵”;如今業務量有所增加,但人員也增加了一倍多,“5+2”“白+黑”的狀況少了,大家還是感覺很累、壓力大,常常可見“愁眉苦臉”的樣子。

為啥?說到底是心態的問題。社會轉型期,公眾心理由“奮鬥型”急速轉向“享受型”,有錢沒錢買個車玩、錢多錢少花了再說……這種心態,體制內的人也概莫能免。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大家對價值的認同,從過去的“以苦為樂、以幹為榮”逐漸在轉向“輕鬆為大、多幹是傻”的狀態。

著名的“墨菲定律”顯示: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以此來解釋“工作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的狀態,應當可以從根本上找到原因。

二、感覺“工作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也有工作方式轉換的因素

行政機構、事業單位本質上都做的是服務型的工作。過去,大家幹工作大多采取的是“結果導向”,對於過程的把控不是特別嚴格,相對自由度較大,削弱了累的感受。如今幹工作,既要重結果,更要重過程,做到全程規範、嚴謹、到位,很多人不適應,感覺結果還沒出來,人已經累得不想動了。

還是以經歷過的事例做個對比。以前值班查崗,只要崗位有人、不耽誤工作就行;現在值班查崗,不僅要求人員在崗,還得“是誰值班必須就是誰在崗”才行,你哪怕臨時遇到再重要、再緊急的事情臨時找人頂替一下,或者規定兩個人在崗,恰巧抽查的時候,一個人出去辦個事,也必須以書面形式詳細說明情況、原因和細節。

就像上次那樣,一個基層單位被上級抽查,本來是兩個人值班,當時正值晚飯時分,倆人一商量,一個在崗,另一個去吃飯,輪著來。也是不巧,在崗的那個人年齡比較大,手腳不利索,話筒沒拿穩,一下把電話掛斷了。以為對方會繼續打,結果等了一會兒沒動靜,他就連忙回撥,對方一直佔線,等到終於撥通了,時間也過去了十多分鐘。就這事兒,本來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事情,再不行拍個照片發過去也行,但規矩在哪兒,必須說清楚當時的狀況。來來去去,小半個月的時間沒了,幾個當事人搞得很疲憊。

注重結果,更關注過程,更能體現合法、合理、合情的基本原則。因為“模塊化”運作,對於效率提升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問題在於,大家早已習慣了過去的工作老套路,一下子把所有的東西都轉變過來、並且快速適應,難度自然不小。這種狀況下,因為過程當中的問題,人員素質的問題,思維慣性的問題,等等一系列問題疊加,導致“簡單的工作複雜化”“單一的工作反覆折騰”等現象也就出現了。

改變這種狀況,必得通過每個環節、每個流程的精細化精準化,才能保證最終辦事結果的“一步到位”。否則的話,重複勞動、低效率工作的問題在所難免。

三、感覺“工作越來越多、壓力越來越大”,還有工作內容變化的問題

過去的工作主要體現在“條塊結合”上,各自把職能任務完成好,基本就OK了。現在對於整體統籌的力度比較大,任何一個單位,除了幹好本職工作,整體的中心工作也必須深度參與,自然任務加重了,頭緒增多了,壓力增大了。

繼續舉例子:以前抓扶貧工作,扶貧部門是主力,其它單位只是參與。現在脫貧攻堅為統攬,所有單位都是主力,所有幹部都有任務。以自身來說,以前搞好本職工作,參與扶貧工作協調服務就行。現在除了這些面上的工作,還要落實包抓3個貧困戶的具體任務,工作當然變多了。

工作頭緒變多、任務變重、要求變高,自然帶來壓力變大。解決的途徑無非兩種:一是統籌計劃更加給力。先幹什麼,後幹什麼,要有清晰的安排,要不然,諸事攪在一起,又忙又累、心裡煩是必然狀態;二是效率提升勢在必然。時間還是那麼多,事情增加了,單位時間儘可能幹更多的事情,才能保證有儘量多的調整時間和充電時間,玩不像玩,幹不像幹,不僅不利於做出成績,更不利於調整自我。

最後囉嗦一句:在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變化的前提下,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工作節奏越來越快、管理方式越來越嚴謹、公眾需求越來越多元,等等,都是必然趨勢。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適應,方是長久立足之道。供參考!


水木空影


最近一個月以來,自己的各種材料,心得體會,還有領導的各種調研報告,專題研討材料,心得體會……讓我感覺前所未有的疲憊。九月忙的暈頭轉向,我對自己說忙完這陣,十月就好了,可十月依舊沒有喘息的機會,十一月的到來我只能對自己說,冷靜,冷靜,忙完這陣又可以忙下陣子了。此刻我突然想到我辦公桌上放著的兩份文件,11月15日號以前上交單位2019年工作總結,2019年工作計劃,我長長嘆了一口氣……

昨晚出差,在酒店裡洗澡後吹了頭髮,今早對著鏡子梳頭時看到自己前額的頭皮貌似露出的點更多了,再看看衛生間的地板上都是我的頭髮,我更加焦躁不安了……


櫻花巷yyx


從中央到基層,越往下同一個部門的人越少,導致指揮的多監督的多問責的多,落實卻在最基層。舉個例子,中央部委1000個人,省廳300個人,市局100個人,縣局20個人,鄉鎮站所2個人,1000個人安排的工作通過層層傳達,最後是2個人落實!還如,同一層面,監督機構越來越增編,人大、政協、紀委人越來越多,在編制不變的情況下,落實的人就少了


蕉下聽雨770


確實,現在體制內工作越來越多,壓力也越來越大。對於基層工作單位來說,更是如此。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任務多,任務重,任務緊

為了讓工作人員有所作為,不同部門制訂了不同的績效考核標準。一同學還說,有時候任務就如雪花般飄下。忙得頭昏腦漲,所謂的雙休根本不存在。

做得好不好,很難評判。但是量有沒有達到,肉眼可見。於是有了一系列數據化的目標,只能馬不停地地一個個去完成。這樣一來,工作量自然增加,壓力也越來越大。

遇到上級來視察工作,下面的人更是忙個不停。缺少的文字材料,要一一補上。市容市貌,也得立即派人做好工作。

有的,為了能儘早完成,還設置了截止時間。時間緊,任務重。不管是提高效率還是自己熬夜加班,都得在限定時間內完成。

二、事情千頭萬緒

行政單位也好,事業單位也罷,事情千頭萬緒。做好領導安排的工作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還要處理好與各方面的關係。

面對群眾上訪,面對輿情,面對兄弟單位,都是既要做好“面子”,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更要做好“裡子”,解決好實際問題,做出反饋。事後,得上傳下達,做好總結工作。

還有各式各樣的學習心得、思想彙報要寫。再加上,為了確實提高應對各式各樣突發事件的能力,還得定期進行演練。再加上網絡化時代,常常是下午開完會,寫好會議紀要,還得寫個稿子,發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

這樣下來,無形之中就增加了許多工作,卻不可避免。

三、一部分人仍處於閒散狀態,未能適應

雖然工作內容增加了不少,但一部分人仍處於閒散狀態,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因此,面對時間緊、任務重,只能徒然感嘆壓力大,不堪重負。

不僅工作完成得不好,還容易出差錯。這給別的員工造成了麻煩,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難題。

另外,體制造就了一部分定製化人才,隨著事業單位等的改革,這些人員面對別的工作,可能措手不及,造成手忙腳亂的局面。

四、隨著改革,縮減了一部分人員

近年來,隨著各地的陸續改革,縮減了一部分人員。尤其是勞務派遣制員工,按規定縮減到比例內。人員雖然減少,但要做的事並沒有隨著減少,自然就感覺任務多,壓力大。


何況,改革期間,一切還有待調整,自然沒有那麼得心應手。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犁蕉


對於這個問題,我感同身受!問題中提到的現象是普遍感受,讓我們一起分析下。

我們先談下年初中央出臺的一個政策,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

今年年初,央廳出臺《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提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對此,在廣大基層公職人員中引起強烈反響!這說明,基層工作量及壓力越來越大是普遍的感受。要說工作量和壓力,縣級以下絕對是最大的。



在中央出臺“減負”政策後,各地也相繼出臺了各種減負辦法和舉措。雖然各地根據實際制定措施有一定差別,但總的來說辦法大體上是相似的。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減負措施來逆向看下當下單位尤其是基層單位為什麼工作量和壓力越來越大。

一、減少文山會海。文山會海這個詞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我覺得形容的太貼切了。對公職人員來說,一個是會議多,另一個就是文件多。在忙的時候,一個會接一個會的開,甚至經常出現會議“打架”現象,除了會多還有就是會議時間長。其次,就是文件多,對鄉鎮基層來說,每天需要到縣直部門領取的文件都要跑好幾趟。

二、減少督導檢查。每年基層面對上級各項檢查往往疲於應付,這個檢查還沒結束,那個就來了。每次檢查都要準備材料、迎檢點等,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而迎檢完之後,還要把耽誤的工作補出來。

三、完善問責機制。現在大家感覺工作壓力大,一個很大原因是問責力度加大。啟動問責機制,是為了督促大家履職盡責,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務,這無可厚非。但部分地區問責機制的不完善,執行方式存在簡單粗暴、一刀切等問題,反而加重了黨員幹部的思想負擔。



除此之外,我覺得還有如下原因造成此類現象:

一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管理對象更多更細化,隨之管理任務加重。聯想下我們的工作實際,與之前相比是不是增加了很多工作量?這是基礎原因。

二是管理任務下沉,對應的工作人員並沒有增加。隨著國家不斷推行“簡政放權”政策,不少職能進行了下沉,但“活多了,人並沒有多”。

三是工作留痕要求嚴重,現在工作處處都要求拍照、錄視頻等等,加大宣傳力度等等。工作留痕嚴重,也增加了工作的負擔。

四是“鞭打快牛”現象,很多單位上班的人員都有這樣的感覺:一個人越能幹分給他的工作就越多。比如很多上班不久的年輕人反映,好像整個辦公室的工作都交給了他一樣,打掃衛生喊你幹,誰讓你年輕?打印文件還是你,誰讓你懂電腦?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渴望評論區見到你的高見!


大白i說事


第一,機構改革。這一輪的機構改革已經完成,主調是合併。監管也好、服務也罷,任務增加了,點更多、線更長、面更廣。

第二,履職盡責。人們的覺悟提高了,幹事創業成為了機關事業單位的主旋律。

第三,監督問責。抓落實的力度增大了,不管佈置的什麼任務都是要賬要結果的,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責的力度進一步增大,無論做什麼都要按照規矩來,丁是丁卯是卯,需要付出的更多。


沒法鬧了


因為各種各樣的形式主義要求太高了!領導在會場上發言講減負,實際工作中,必須要留痕!本地區,本部門的貫徹落實方案,簡報,政務信息數量還要年終考核。


用戶52787840144


工作細化,新的工作增多,比如網站管理,綜治管理,扶貧,打黑除惡,放管服等等等,都要求專職人員負責。但是市縣一級單位編制有限,本來內設機構就少,一個科股要對應上級的幾個處室,原有人員不變的情況下工作量增加了,專職變為兼職,還要應付各種考核檢查。


瓦里伊娃


縣級來說,一月工資五六千,兩口子加起來一萬三,行了吧?但是,如果僅僅靠這一萬三,大家可以想想買房 生孩子養孩子 各種人情事事 突發事件 醫療 等等,大家自己想吧?

說句實話,大多數人都是靠父母幫襯,沒有父母,光靠自己的工資,呵呵,呵呵


用戶4622933289659


拉倒吧,這個提問不知是何居心,是不是覺得退休養老才悠閒,你可瞭解企業工人?熬夜加班,每月三千多沒有什麼福利,沒有社會地位,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半輩子交給了企業,還要承受著下崗失業的恐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