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苏麻喇姑死的时候,她会说“从没爱过伍次友,一辈子只爱过康熙一人”?

星驰


二月河前辈的康熙王朝,算是一部神剧了。即讲述了历史,又讲述了帝王心术。在作品中有这么以为女子,一辈子未嫁,年轻的时候便出家了,但是他却能在皇帝的身边留一辈子。

这个女子就是题主所说的苏麻喇姑。

今天我就从历史和影视剧两个角度来谈谈苏麻喇姑的往事吧。

题主提出来的问题是,在苏麻喇姑去世的时候,在他给康熙爷的信里边会写,一生只爱过康熙一人?

这个问题要剖析开了来讲。

首先,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在真正的历史上,苏麻喇姑这个角色确实是存在的,但是她却不是像电视剧中的一样,跟康熙是同龄人。在历史上,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的侍女,她将近大了康熙40岁。在康熙长大了以后,苏麻喇姑就已经是老人了。

因为二月河前辈写书是非常尊重历史的,所以在作品中,二月河前辈也是没有改写的太多,只是改小了苏麻喇姑的年龄。对于苏麻喇姑的出身和他的所作所为几乎是与历史相符合的。

所以在剧中苏麻喇姑给康熙爷的信中这个“爱”大家就要仔细的去想想了,真的是处于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是对于弟弟或者子侄的爱护,还是更加广阔一点的,是对于大清江山的敬爱。这都需要大家自己去好好想想了。

第二,苏麻喇姑对于伍次友的感情。

大家看康熙王朝的时候,在剧中康熙拜伍次友为师的时候年年纪还很小,还没有亲政呢。而在电视剧中,苏麻喇姑并没有比康熙大几岁,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伍次友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苏麻年纪确是还不大,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情窦初开,对于男人有了好感,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

再来看看伍次友,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中,是并没有伍次友这个人物存在的,他只是二月河老师为了剧情的丰富,虚构的一个人物。

刚刚我也说了,二月河老师在写作的时候是非常尊重历史的,既然历史上没有这个人,他最后怎么可能跟苏麻在一起呢?所以伍次友和苏麻的感情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是个悲剧了。

而且苏麻是谁,是康熙帝身边最能说上话的女人,苏麻对于康熙来说,苏麻的存在是仅次于孝庄的。苏麻的地位甚至会远远超过康熙的妃子们。苏麻更加像是康熙的姐姐一样的存在,在清朝这么高的地位的人,真的算是皇亲国戚了,走到哪都是需要人家来跪拜的。

而且康熙是谁,不能说是千古一帝,也是绝世的帝王了。在康熙的世界中,苏麻就是自己的女人,就是自己的禁脔。就算是自己的老师也是不能夺走她的,就算他不能做自己的妃子,她也是必须留在自己身边的。

而伍次友也是一个明白人,他知道,苏麻对于自己的感情只是昙花一现,很可能就是女孩子在犯花痴而已。

在退一步来说,就算苏麻真的喜欢自己了,自己能够和康熙争女人吗?

不可能的,让一个皇帝惦记自己,还是因为抢了他的女人来惦记自己,怕是伍次友晚上连觉都不敢睡了吧。所以聪明的伍次友没有跟康熙提出任何非分的想法。而这个时候的苏麻还完全不知道伍次友的想法,他还在一心一意的以为伍次友会求康熙把他带走呢。直到苏麻知道了伍次友要走的那一刻才知道真相。

这时的苏麻简直是快疯了,他不知道为什么伍次友没有带走自己,他不直到为什么自己爱着的男人没有求康熙放她走。

其实这个时候的苏麻已经开始对于伍次友生出了间隙。他开始恨伍次友,为什么他没有带走自己。她恨伍次友为什么没有向康熙开口让康熙赐婚。

直到这件事过后不久,孝庄找到了苏麻。给苏麻下了旨意,让苏麻嫁给康熙,做康熙的妃子。直到这时苏麻才明白了伍次友的心。

伍次友太聪明了,他早就看出来了康熙喜欢苏麻。伍次友不敢跟皇帝争女人。

而也是在这时,苏麻才彻底放下了伍次友,身在皇家,苏麻更加清楚跟皇帝争女人是什么下场,这时的苏麻对于伍次友开始死心了。因为他知道,他心中的伍次友和真实的伍次友不太一样了,苏麻心里甚至有一种,伍次友不跟康熙要自己是怕康熙杀了他的想法。在他心里伍次友已经是一个矛盾体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苏麻是不可能嫁给康熙的,因为在历史上她比康熙大了太多了。

在电视剧里边,苏麻为了不嫁给康熙,关了自己的禁闭,在康熙纳妃的当日死活不开门,完全惹怒了孝庄太后。但是闹出来这大的动静,苏麻还是得以了善终。要说苏麻可不止是违抗了皇命呀,他还违抗了孝庄的懿旨。他一次性违抗了当时天下间最有权力的两个人的话,这如果换成别人,哪怕是魏东亭我觉得都是够直接问斩的罪名了。

从这里有能看出来,康熙是真的喜欢苏麻,要么就凭着苏麻这么闹,早就下了天牢了。而不是最后让苏麻带发出家。在皇宫大内可以随意的行走了。

最后在苏麻圆寂的时候,苏麻给康熙写的信中,说道,自己这一生只爱过康熙一人。其实这个时候的苏麻也是个矛盾体了,人老了,对于人情世故看的更加的明白了,苏麻现在也明白了,当年自己对于伍次友的感情大概是叫爱慕而不是爱情吧。而自己对于康熙的感情大概才是爱吧,可能是姐弟之间的姐弟情谊,也可能是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意。但是苏麻是个聪明的女人,他不愿意做康熙的妃子,她不想卷到后宫的争斗中去。她只想安静的陪康熙过一生。


平凡的帝企鹅


正史上的苏麻喇姑比康熙帝(玄烨)大40岁,而且她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洁癖,一年当中只有除夕当天夜里才洗一次澡,并且还要把自己的洗澡水喝掉,以此来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

苏麻喇姑用喝掉洗澡水的方式来赎罪,喝掉自己的洗澡水真的能洗刷掉她身上的罪孽吗?苏麻喇姑到底犯了什么错,要用这种方式来惩罚自己的胃呢?这个或许野史有记载,在此就不做详细介绍了,想知道的下期文章再做详细解释。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下文中提到的伍次友、康熙帝(玄烨)、苏麻喇姑之间的“三角恋”关系:

正史方面剖析

从历史的真相来分析,历史上并没有伍次友这个人物,而是作者二月河他老人家为了剧情需要和满足观众而虚拟的故事情节,但是不得不说这段故事很有曲折离奇,虽然有点狗血,但是这段三角恋关系举足轻重的反射出了一入宫门深似海的难处和无奈,又反射出康熙帝确实是个有勇有谋的好皇帝,种种迹象表明陈道明版《康熙王朝》中的苏麻喇姑确实爱真爱过伍次友这人,虽然此爱刚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中了,但是苏麻喇姑也以代发修行三十年来证明了她对书生伍次友的爱,也捍卫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也证实了爱超过生死的伟大。

傻傻分不清楚的糊涂“爱情”

苏麻喇姑,真身是蒙古人,本名苏墨儿,进宫后孝庄太后赐名(苏麻喇姑),出生在科尔沁部落的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但是她从小酷爱学习,堪称大清时期的“女秀才”。

看过陈道明版《的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的侍女,也是康熙帝(玄烨)的侍女,又担任康熙帝的“姐姐”。

顺治帝(福临)在位时宫中曾有恶疾(天花),在康熙帝(玄烨)出宫躲避瘟疫时曾担任康熙帝的启蒙老师。

两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即使主仆又是学友的关系,让康熙帝产生了错觉,而且孝庄太后也看穿了康熙帝的心思,下懿旨让苏麻喇姑嫁给皇帝为妃,但是遭其断发拒绝。

死灰复燃的爱,爱在心,不在身

苏麻喇姑临近圆寂时给远在漠北的康熙写了一封“情书”,此书简单明了的表达了对康熙帝的爱,但是此处的爱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男欢女爱,而是包含了她对大清朝的爱,以及对孝庄太后的敬爱,她此时此刻对康熙帝表明爱意是想康熙帝安心在外抵御外患,因为她知道此时此刻她只能用谎言来让康熙帝安心和放心。

亦或许是这封情书是苏麻喇姑的“忏悔录”,她后悔拒绝了孝庄太后的好意,当初没有嫁给康熙帝为妃,后悔当时对伍次友的爱只是一时冲动,让荷尔蒙迷惑了她那幼小的心灵,后悔自己枯坐三十年的楛蝉。

综合以上分析,正史中的苏麻喇姑根本不可能和康熙帝相爱,年龄相差40年,可以说是康熙帝的祖奶奶辈分了,不溶于社会,不溶于宫廷,更不溶于历史。

《康熙王朝》中的苏麻喇姑晚年对皇帝的爱也不是男欢女爱,而是国家之爱,亲人之情。

大家觉得我分析的有没有道理,觉得涨知识的朋友,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我追溯历史传奇,下一个传奇历史更精彩。


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


苏麻喇姑在《康熙王朝》以及大清历史上都是一位奇女子。剧中的她与康熙青梅竹马,长大后是一对红颜知已。然而,苏麻喇姑却宁愿青灯黄卷,也不愿意嫁给康熙。为何苏麻临终前又说只爱过康熙?

苏麻喇姑的经历,让她无心争宠后宫

在清代,再浓的情感也难以跨越身份的沟渠。苏麻喇姑的出生就决定了她不敢奢望自己能与康熙产生爱情。她从宫廷伊始,承担的角色就是康熙的姐姐。康熙得了天花,他去找芨芨草;康熙不愉快,她在一旁排忧解难;康熙娶赫舍里,她比谁都高兴。

苏麻喇姑来自民间,全村就她一人活了下来,刚进宫时还差点被埋了。这段曲折的经历,会让她天生的缺乏安全感。对于皇权,苏麻心存敬畏,小心翼翼,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感。

孝庄在苏麻喇姑还是个小丫头的时候就已经提醒她,不要对皇上有非分之想。苏麻对孝庄的话铭记于心,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惯性,如同套在心里的紧箍咒。

与伍次友情投意合却又有缘无分

知道伍次友的出现,苏麻喇姑被他高风亮节的风度所吸引,才有几分朦胧的情愫。

伍次友与苏麻一样,来自民间,同时又才气纵横。两人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一来二去之间产生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可是此时,康熙又打起了苏麻的主意,想纳她为妃子。苏麻陷入了两难,如果跟伍次友走,康熙不会放过,自己又知道那么多的宫廷秘闻,结果肯定不会好;如果当了康熙的妃子,苏麻会觉得对不起伍次友,何况皇宫的妃子那么多,康熙爱得过来吗?

苏麻只能想出一个折中的方案,自己带发修行,既全了自己、康熙、伍次友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对宫廷的逃避。带发修行,也暗示着苏麻尘缘未了,还对红尘有所牵挂。

当李光地告诉苏麻,伍次友早在八年前已经去世的时候,苏麻吞声忍泪,还质问为什么没早点告让她知道。她为什么流泪?因为她心里还牵挂着伍次友,心疼伍次友被人监视,对康熙故意隐瞒消息的不满。

与康熙感情的复杂性

苏麻皈依佛门后,康熙对她也更加敬爱,两人成了一对知心朋友,不似夫妻胜似夫妻,就连一向温婉的容妃也会吃醋。

苏麻喇姑临终前,写给康熙的信里有一句:

“皇上,丫头这辈子只深深地爱过一个人,他就是弟弟玄烨,就是皇上。”

苏麻喇姑到最后一刻,也是把自己当成康熙的丫鬟。她对康熙的爱,是一种姐姐对弟弟的关爱,是奴婢对主子的敬重,是平民对皇权的敬畏。

女人的情感,比男人细腻,在表达上也会比较含蓄,有时候宁愿深藏也不愿表露。苏麻的话,在心里埋藏了数十年,如果过早地说出来,是对康熙的一种伤害,这不是她的初衷。(本文由秋媚创作)

了却孝庄的心愿

苏麻自知天命不久,向孝庄辞行。当孝庄提到“当年把她许配给康熙”的时候,苏麻的心里充满了委屈,却又不敢违背孝庄的意愿,只能用眼泪诀别。

她明白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可是她又将写给康熙的信烧了。

当时康熙领兵在外,粮草大营又被焚毁,战况岌岌可危。苏麻喇姑知道,信只会扰乱康熙的心神。信是有形的字,情时候无形的念,,以康熙与她多年相处的感情,彼此之间早已心意相通,苏麻不需要文字表达,康熙也能领会到。

苏麻喇姑始终恪守本分,做好了宫女的本职工作,也尽到了对康熙的姐弟情。她过着朴素的生活,避免了后宫与朝堂的争斗,让自己与康熙的关系有了一个良好的结局。


秋媚读史


简单的说一下,这句话的出处应该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临死前写给康熙的一封信。

原话应该是这样说的:“皇上,丫头这辈子只深深地爱过一个人,他就是弟弟玄烨,就是皇上。”

在这部电视剧中,苏麻喇姑全村都死于天花,自己在宫中也险些被“活埋”,后来冒着死亡的危险给玄烨送药,其实就是一份对“婆婆”的报恩之情。

后来留在宫中照顾玄烨也只是“姐弟之情”,后来苏麻喇姑渐渐长大,知道了上下尊卑,虽然是对玄烨情深意浓但是她深深的知道自己的身份绝对不可能和康熙结合。

因为她对玄烨的爱所以甘愿牺牲自己,为了玄烨不被天下耻笑所以她不能做康熙的妃子,康熙大婚之日曾经跑到苏麻喇姑屋中表白,但是苏麻喇姑知道这个时候康熙和皇后的结合是为了对付鳌拜,所以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引起皇后的不满。

所以这个时候苏麻喇姑为了绝了康熙的心思,不得不为自己寻找“下家”,这个时候伍次友出现了,所以伍次友就成为了苏麻喇姑心中的替代品。

后来随着事情的发展,苏麻喇姑孤独终老,但是这一辈子她处处维护的是玄烨弟弟,是皇上,而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木头文化


历史上却有苏麻喇姑其人,但她与康熙之间是不可能产生爱情的。不过,我们又很难否定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苏麻喇姑是爱康熙的。这种爱,是怜爱、慈爱甚至于溺爱,绝非《康熙王朝》中所讲的情爱。因为,历史上的苏麻喇姑与孝庄同龄,是玄烨的祖母辈。

苏麻喇姑是蒙古人,家境贫寒,曾是随孝庄出嫁的侍女,她的蒙古名音译为苏麻喇【苏茉儿】,意思为“大半口袋”。由于苏麻喇与孝庄同龄,几乎经历了清早期的许多重要政治事件,而且还对年幼的玄烨进行过教育,故而在宫廷中颇受重视,又被尊称为苏麻喇姑。

历史上的苏麻喇姑,对康熙是颇有恩情的。清朝时天花尚为被攻克,常常夺走人们的性命,清廷内部对于未曾出痘的男子都格外慎重,在天花流行的时候甚至会让那些未曾出痘的皇子们搬到离宫去居住。顺治朝时,年幼的玄烨便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皇室家族的孩子,即便是搬远了,还会得设法加强教育,并予以悉心照顾。负责玄烨培养和照顾玄烨的人,便是苏麻喇姑,这份差事是孝庄皇太后钦点的。苏麻喇姑虽然出身贫寒,但精通多种语言和文字,且陪伴孝庄期间也曾经历过很多风浪,因而颇为睿智。

苏麻喇姑当时每天往返于皇宫与玄烨住处,暗示教授玄烨,并悉心关照玄烨的饮食起居。也正因如此,后来的康熙皇帝对苏麻喇姑极为敬重。受此影响,整个苏麻喇姑在清宫中的地位也是常人难以比拟的。

美中不足的是,苏麻喇姑一生未嫁,早年陪伴孝庄,后来独居深宫。为了避免苏麻喇姑寂寞,康熙帝还特意将自己的一个皇子交由她来照顾。苏麻喇姑则是尽心尽力,好生教导,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了谦谦君子,甚至没有参与九子夺嫡。这个皇子,便是康熙的皇十二子胤裪。

至于《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跟伍次友之间的情愫,则是影视剧演绎的结果。当然,在这部剧中,苏麻喇姑成了康熙的同龄人,简直可以用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来形容。也正因如此,导演才安排了她在临终时刻意留下了肺腑之言:“从没爱过伍次友,一辈子只爱过康熙一人。”


夕阳下的晚枫


看过《康熙王朝》的人大多都知道苏麻喇姑,这也算一个被上天眷顾的人儿。

她与康熙青梅竹马却又不愿嫁给他。那么为何她临终时要说出一生只爱过一人,那就是弟弟玄烨呢?


苏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初名苏茉儿,或苏墨尔,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她出生于一个贫苦牧人的家里,后来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成为了二小姐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而这位二小姐就是以后的孝庄文皇后。

布木布泰嫁与皇太极,而她作为贴身侍女自然也随主人嫁到了盛京。在清宫陪伴布木布泰学习的过程中,她凭借聪慧的头脑和不懈的努力精准的掌握了满语,还写的一手漂亮的满文。这也为她后来成为康熙的启蒙老师打下了基础。在康熙身上,她是“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苏麻喇姑在大清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她与康熙算是青梅竹马,她虽说是康熙身边的丫鬟,但带给他的更多的是一个姐姐的照顾和陪伴。她虽然在宫廷,但是却也深知宫门深似海的道理,她对皇权,一直抱着敬畏的态度,

生于民间的她,安全感是其所在的深宫大院中不能带给她的东西。而康熙皇帝对于她来说,是难以高攀的皇权的代表,她只能把自己的感情隐藏起来。虽然长大以后的他们是一对不似夫妻胜似夫妻的红颜知己,但是却也止步于此,她终究没有对康熙说出自己的感情。

而对伍次友的感情,只能说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懵懂感觉,伍次友与她一样来自民间,才气纵横,所以她可能被伍次友身上那种与深宫中的人们所不同的高风亮节所吸引。或许这仅仅是一种新鲜感,谈不上是爱情。


在康熙想纳她为妃的时候,这次她看清了自己对伍次友的感情。她对伍次友虽然欣赏,却不愿和他走。虽然知道自己对伍次友的感情不是爱情,依旧对他心存愧疚而不愿与康熙在一起,当然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她不敢赌,康熙有那么多妃子,如果自己也成为他的妃子,能吸引住他多久。所以这次她选择了带发修行,带发也正好证明了她尘缘未了。

她对康熙的感情是复杂的,这当中有姐弟亲情,有平民对皇权的崇拜之情,也有青梅竹马的男女之情。而她也恪尽职守,尽到了一个丫鬟应尽的职责,她的小心翼翼,她的懂得取舍,都使她与康熙之间收获了一个良好的结局。


她过世的时候得到了康熙的厚葬,康熙帝曾指示皇子:祖母事出,留七日再净身入殓。而这个目的就是想回宫后再亲眼看一看额娘,向其遗体告别。但后来他计算着发现十五日才能回宫,于是再次降谕,让皇子们将苏麻喇姑遗体再留七天,等到他回宫后再定。康熙帝为了回报苏麻喇姑对大清所做出的种种贡献,报答她对自己“手教国书,赖其训迪”和抚养皇子的恩情,康熙皇帝按照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的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置于一处。


轻撷棠梨


对康熙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两个女人,一个是孝庄太后,另一个就是苏麻喇姑,其实“苏麻”的叫法算是《康熙王朝》的一大漏洞,她本名叫苏麻喇,不叫苏麻,或者苏麻喇姑,“姑”是一种尊称,在她死后宫中的人怀念她,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同孝庄太后一样,她的称呼也是剧中一大漏洞,孝庄文皇后是她死后她的谥号,没有人会用谥号自称,更不可能提前知道自己死后的谥号,实际上她要自称或者别人称呼她,应该叫昭圣皇太后,到了康熙这一朝,就要变成昭圣太皇太后,这也算是剧中一大硬伤吧!

但是只讨论电视剧情的话,苏麻喇姑在临死前给康熙写了一封信,上面写到从来没有爱过伍次友,只爱康熙一人,但写完之后有把信烧掉了,可以看出苏麻喇姑的矛盾心理,连她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更爱谁一些,所以又把信烧掉了,

实际上苏麻喇姑对康熙的爱更早一些,但是惧怕进入皇家,她不喜欢皇家后宫的争斗,因为她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对于后宫中的恩怨情仇,明争暗斗已经看透了,一旦嫁给康熙,就要面临后宫中尔虞我诈的生活,这一点是苏麻喇姑一直躲避的,后宫诡谲,苏麻喇姑嫁过去,那就陷入了皇室权利的斗争中去,她就不再是康熙心中的姐姐,由于她和康熙的关系特殊,那么她会成为了一颗政治博弈的棋子,最终会被政治磨得感情殆尽,容妃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苏麻喇姑很清楚,入了后宫,一旦得了君王宠爱就再也不能置身事外,就要变得和其他勾心斗角的女人一样,再也回不去当初单纯的姐弟关系,势必造成于后宫争宠,即使仗着皇帝宠爱,但明招易躲,暗箭难防,这也是她最不喜的地方,从皇上怀疑魏东亭,苏麻喇姑反应那么大就可以看出来,长大成人的康熙已经展露出帝王之术,再加上从小就被孝庄太后灌输了康熙是主子,她是奴才的想法,在她暗生情愫的时候自己只能把它压下来,尽量维持明面上的姐弟关系,这也是最好的结果,但是这时伍次友出现了。

苏麻喇姑非常欣赏伍次友的学识和为人,对于伍次友的态度,由刚开始的敬佩,逐渐转为仰慕,最后变成爱慕之情,让她又觉得此人可堪托付,以为跟伍次友能出宫过平淡的日子,远离皇宫深院尔虞我诈的生活,但是她一直小心避免的卷入权力斗争,最终还是无法躲避的卷如进去,并且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明珠在逼那个死风尘女子之后,伍次友曾言辞激烈的训斥过明珠不该看轻那个女子,指出明珠曾经做过乞丐,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明珠这个小人就记恨在心,他心知皇帝非常看重伍次友的意见,同样皇帝也看重苏麻喇姑的意见,在强强联手的情况下,他明珠恐怕要被伍次友压一辈子,所以他就出阴招拆散了他们两个,清除自己仕途上的威胁。

伍次友是个正人君子,明珠是小人,君子如水,小人如油,水油不能相融。

这个时候的苏麻喇姑可以说应该是有些怨恨康熙的,自己最亲近的人,一手打破了自己的梦,恰恰这个时候康熙又转过身来想娶苏麻喇姑,作为一个女人就算她再爱你,也不可能在你,毁掉她幸福梦想的时候还答应嫁给你,所以苏麻喇姑出家了,这也是她对康熙的不满的体现。

苏麻喇姑临终之前给康熙写信,写完之后又把它烧掉,未免不是出于对伍次友的一种保护,因为康熙是皇帝,这封信真让康熙看到会让伍次友有生命危险的,事实上康熙在明珠和苏麻喇姑面前评价伍次友说。

此人虽是一介书生,但目光远大,雄视古今,可算是一个布衣天子啊,你要多动动脑子呀,

这意思不是明显的让明珠去杀伍次友吗,自古天无二日,地无二主,伍次友算是布衣天子,那他康熙算什么?这不是要杀掉伍次友吗,只是在苏麻喇姑的反问下,康熙又否认了,所以苏麻喇姑这封信怎敢让康熙看到,苏麻喇姑参禅半生,看透了人生,悟透了人性,看穿了宫廷之事,却看不透康熙的人,写好的信只能在把它烧掉。


一个老男人历史


没有爱过伍次友?终身只爱康熙一人?拜托,“薛微”了解一下历史再问行吗?我知道这些都是影视剧里的镜头,但是影视剧开头不是还有那么几个字吗-------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真实的苏麻喇姑出生于1615年,蒙古族,而孝庄太后的娘家是科尔沁部落的一个贝勒。在苏麻喇姑10岁那年,被选中进入到贝勒府,从此一直跟随当时还叫布木布泰的孝庄太后。1625年,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苏麻喇姑就作为陪嫁侍女一起到了盛京(现在辽宁沈阳)

康熙出生在1654年,从年龄上来说,两人的差距将近40岁,即使康熙早熟,12岁成年,那时的苏麻也已经51了,别说孝庄太后不会同意,就是苏麻本人也不会有这个想法



两人的关系好吗?非常好!康熙刚出生时为了躲避天花,不得不由乳娘带出宫去抚养,正是苏麻每天骑马前去探望。饶是如此,康熙还是不幸感染了天花,在那段日子,苏麻就直接留在宫外伺候,想“送”他最后一程,没想,康熙福大命大,在乳娘的悉心照料下竟然转危为安。对于这个从死神手里走过来的孩子,苏麻异常喜欢,在康熙以后的日子里,苏麻不仅教他学习满文、汉文,还给他传输做人的道理。苏麻绝对称得上是康熙的启蒙老师



苏麻终身未嫁,前期所有的精力都用来为孝庄办事,康熙登位后,又把精力完全寄托在幼年的康熙身上,甚至说她将康熙视为己出,这份感情是长辈对晚辈的关怀和爱,和男女感情没一毛关系。而康熙也十分敬重苏麻,苏麻活着的时候把皇子交给她抚养,在苏麻去世时康熙正在外地,下旨必须等他回来见一眼遗容再下葬,而他回来之后一个时辰数次下旨增加陪葬物品,最后还打破祖训、按照妃嫔的级别下葬。以侍女身份得到如此殊荣的人,历史上也唯有苏麻


回眸满清


在《康熙王朝》里,苏麻喇(苏麻的叫法是《康》剧的一大bug)死的时候说,从没爱过伍次友,只爱康熙一个人。这是炒米在《康》剧里听到的最诛心的一句话。

炒米不拿正史上的苏麻喇来说事,就剧论剧。毕竟正史上苏麻比孝庄还大一岁,谈与康熙的爱情,太奢侈。

少年时期的苏麻喇在《康》剧里,被定义成是一个像贝雅特里齐之于但丁的这么一个角色,玩伴兼精神导师,是令人眼前一亮的。

苏麻喇在灵魂深处和康熙应该是有交流的,她女性的柔美与善良时刻感化着康熙那颗越长大越冰冷的心。

苏麻喇几乎是康熙年少时的精神寄托,但那不是爱情。但是伍次友的出现,彻底激发了苏麻喇的少女心。


伍次友符合了一个少女对爱情的所有向往。他才华横溢,勇敢执着,风度翩翩。苏麻喇也是一个勇敢且可以为爱不顾一切的人。

所以她可以向康熙提出让康熙把自己许给伍次友。但是那一刻,康熙失落了。虽然表面装得很大度。但是苏麻喇一旦离开,这对于康熙而言是重大的失去,只是康熙并没有意识到。

但是人越长大就越孤单,该离去的谁也阻止不了。但是别人可以,康熙不可以。所以伍次友看出来了康熙的内心的犹豫。所以伍次友并没有提出这个要求。


以至于苏麻喇非常痛心,而康熙在故意埋怨伍次友自己暗示了那么多,却没提要求的时候,实际上内心是松了一口气的。

虽然伍次友最终告诉了苏麻喇,自己为什么不选带她走的原因。那就是他看出了康熙是爱苏麻喇的。自己如果夺了康熙的最爱,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

但是这个隔阂实际上还是在苏麻喇和康熙之间种下了。但是真正”伤”到康熙的,还在于康熙嫉妒伍次友的学识才华,暗示明珠去处理掉伍次友的时候,苏麻喇立刻毫无顾及康熙的面子,戳穿了康熙。

在这种感情里,苏麻喇一直占据着“施予者”的地位;而康熙只是一个”被授予”的角色。

所以当孝庄将苏麻喇赐婚给康熙的时候,苏麻喇竟然连孝庄的面子都不给,以死抗争这桩婚姻。


因为那不是爱情,那只是精神寄托。在康熙对苏麻喇产生的精神寄托的时候,苏麻喇又何尝不对康熙拥有着精神寄托呢?毕竟苏麻喇也是无亲无故进宫的,而且康熙是苏麻喇拼了性命用草药救活的。康熙对于苏麻喇更是一个“作品”。

当若干年后,李光地身陷囹圄,找到在庙里枯守青灯的苏麻喇求援的时候。苏麻喇说,菩萨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不说话。这句话充分代表了苏麻喇拒婚之后几十年的处世哲学。什么都看破,什么都不说,因而愈为神秘。但是当她得知道伍次友死了的时候,心里不免还是慌了一下。


苏麻喇与伍次友的爱情才是最真实最美好的爱情。起于年少,执守终身,未尝如愿。得不到的才是隽永的。

可惜康熙在年少的时候,并没有明白这一点。在康熙的眼里得尽天下可得之物便是美好,却不知道欲壑难平,最终终会迷失。

但是当康熙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早就覆水难收了。天下已经成了一个偌大的天下,功业已经可比千古了,但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最爱的苏麻喇枯守青灯;少年夫妻赫舍里难产早亡;中年时期最大的感情寄托容妃被自己罚去刷马桶横死;最爱的小棉袄蓝齐儿,彻底与自己誓不两立。


其实按照这个逻辑下去,苏麻喇理论上是对康熙没有爱也没有恨,彻底淡忘康熙。

然而《康》剧的伟大编剧,为了彰显康熙的不世功业,选择一切都屈服于皇权,包括苏麻喇的爱情。

非得让苏麻喇在临终前,说自己不爱伍次友,只爱康熙。好吧,和电影《英雄》中无名最终屈服于秦始皇,有异曲同工之效。


炒米视角


我没有看过书 ,只看过电视剧 ,以下观点是基于电视剧的情节加入自己的猜想。

伍次友是在苏麻喇姑适合嫁娶的年龄遇到的那个人,如果可以她带着一种能离开皇宫,做个平凡人的期盼,和伍次友一起离开,就这样生活一辈子,但是伍次友最终没有选择和皇权对抗,去争取,所以她的梦破碎了。

苏麻喇姑在孝庄跟她说让她在康熙身边,做他的妃子的时候,苏麻喇姑的喜欢和欣赏是藏在心里的,她不敢,更不愿意做皇上的妃子,所以她用激烈的方式来拒绝孝庄的恩赐!正是这样聪明的方式让她安稳一生,陪伴了康熙一生,不争,不抢,不作为一个女人,而作为一个亲人在康熙的身边活了一辈子 ,陪伴了一辈子,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苏麻喇姑了不起! 康熙和苏麻喇姑一辈子相互扶持,相互了解,相爱更是亲人!由于一开始苏麻喇姑激烈的反对和康熙在一起,让康熙以为她并不喜欢自己,在生命的最后,苏麻喇姑本来要写信告诉康熙她是爱康熙的,但是最终放弃,遗憾一辈子就不再是遗憾了,亲人才能长久!

以上观点是一个电视爱好者的小猜测,不对莫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