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國歷史僅3700年,蘇聯專家著作稱:中國明明一萬多年

我堅決反對你的意見,但我寧願犧牲生命也要捍衛你說出這意見的權利—易中天

易中天:中國歷史僅3700年,蘇聯專家著作稱:中國明明一萬多年


易中天,我國著名的歷史學者,自從他在央視欄目《百家講壇》開講三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以來,易中天這三個字開始被人們真正所熟知。易中天先生的歷史講堂既通俗又深刻立體,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可以說他是許多人文化和歷史的啟蒙者。如今他卻因為他這些年的言論陷入了輿論的風波。

這些年來他在演講中一直強調,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一個錯誤說法,他認為這五千年的歷史不能被全部稱作文明,應該被稱為文化。

一個文明是否在歷史上存在過,需要確鑿的考古證據來證實(目前發現的二里頭文化可追溯至公元前二十一世紀)。他在自己的作品《易中天中華史》中赫然道:"三千七百年以來,我們的命運與抉擇"。因此也受到了不小的爭議。

易中天:中國歷史僅3700年,蘇聯專家著作稱:中國明明一萬多年


"國際共識"是否適用中國歷史?

易中天提出來的觀點其實並不是特立獨行,早在上個世紀民國時期就有顧頡剛為代表的一批疑古派歷史學家

易中天先生提出中華民族只有三千七百年的歷史,他的主要依據是什麼呢?這個所謂的國際共識主要是來源於西方一些學者的觀點:即國家的建立是文明起源的前提,城市的出現是國家建立的標誌。因此西方人也常常因為沒有確鑿的考古證據,而否認夏朝的存在。

易中天認為中華文明的歷史只有三千七百年,本身作為一家之言是無可厚非的,可是問題出在易中天對歷史的看法實在是太武斷,他曾經說過以後就不能再說中華文明有五千年的歷史了。使用西方的所謂"國際共識"來套用中國的歷史,真的合理嗎?

考古學的證據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總是會出現一些新的發現,就像民國時期曾經出土過殷墟甲骨文,前些年又發現了二里頭遺址,誰又能保證在未來的某一天,不會有新的發現呢?

易中天:中國歷史僅3700年,蘇聯專家著作稱:中國明明一萬多年


歷史文獻所記載的文明起源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觀點最早是由我國晉朝時期的學者張輔之提出來的,他談到史家名著《史記》時曾經說過"遷之著述,辭約而事舉,敘三千年事唯五十萬言"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在司馬遷之前的時代中華民族約有三千年的文明歷史,可是易中天卻將它完全否定了。

黑格爾曾經說過"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如果要講世界歷史那麼首先應該從中國的歷史說起","如果沒有中國悠久的文化,那麼就沒有世界文明"。前蘇聯歷史學家司徒盧威在他的著作《古老的東方》一書中寫道"中國有一萬多年的歷史"。反觀《劍橋中國史》與《哈佛中國史》,兩本著作都是從秦漢開始,對於先秦及上古時代隻字不提。

漢朝史學家司馬遷編撰《史記》時,是從黃帝時期開始記載的,但是的確很難判定他所記載的是真是假,於是歷史學家普遍採用"可信的作為信使,可以的存疑"這種嚴謹的科學態度來看待歷史,將那些暫時無法考證的都留給後人考證,這不才是一個史學家應該具備的態度與精神嗎?

易中天曾經宣稱《尚書》與《國語》這兩部著作因為後人不斷的更改,因此變得不可相信,《史記》中也有不可靠的地方。如此輕易的就下了斷言,這恐怕也不符合一位歷史學者的求實精神吧。

易中天:中國歷史僅3700年,蘇聯專家著作稱:中國明明一萬多年


自相矛盾的言論

早在上個世紀民國時代,考古學家們就在河南澠池仰韶村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發現了文物—彩陶,這個時期被稱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距離我們大約有七千年的歷史了,當時出的文物十分精美,大多數是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器物上的彩繪美輪美奐,非常的具有藝術價值,這也反映了新石器人們生活的部分內容以及創作者的聰明才智。

按照易中天先生之前說過的言論:"文明包含了三個要素,哲學、宗教、藝術"。那麼新石器石器所出土的這些文物,難道不能稱得上藝術嗎?關於哲學,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河圖》、《伏羲八卦》他們出現的時間都在距今七千年前,這些不可以納入哲學的範疇嗎?考古學家們也發現了人類早期的圖騰,距今約七千年,這難道不是信仰的標誌嗎?

如果按照易中天先生的觀點,中華文明的歷史應該在七千到一萬年之間啊,哪怕退一步來講,易中天曾經在書中說他以二里頭文化為界,之後才是中華文明的歷史,那麼他又是如何準確的判斷,二里頭文化一定出現在三千七百年前呢?

時間會解答所有答案

西方人僅僅憑藉神話故事就找到了特洛伊,而我們卻因為夏朝是否真實存在過而爭論個不停。清華大學的教授李學勤曾經這麼說過:考古遺址的屬性不能僅僅憑藉文字就可以證明,很多情況下有的遺址根本就不存在文字的證據。

比如之前考古學家施裡曼發現了特洛伊城,可是直到今天,關於特洛伊城的遺址都沒有發現過特洛伊這三個字。可是所有的人都堅信,特洛伊城一定深藏在那幾個地層之下。

易中天:中國歷史僅3700年,蘇聯專家著作稱:中國明明一萬多年


一個文明的歷史不能僅僅憑藉文獻記載為證據,歷史是複雜又多變的,誰又能保證口口相傳下來的故事不是信使呢?而易中天輕易的就否定了《國語》、《尚書》不可以相信。史學家可是因為這個問題爭論過幾百年啊,他們都沒有否定這兩本著作的歷史價值,而易中天輕易的就否定了它們,其學術態度可見一斑。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就是以確確實實的證據來證明中華文明確實擁有五千年的傳承,良渚古城及之後的陶寺古城就是早期國家的實證,考古學家認為這些遺址的發現都一一表明瞭早在夏王朝建立前,就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

易中天的觀點只是一家之言,他不能夠代表真理,真理需要實踐證明,而歷史更是需要拿出確鑿的證據,妄下結論並不可取,我們對於歷史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