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炮战中为什么有人说印度总是吃亏的一方?

战武奇兵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媒体的误导,倾向巴基斯坦;

其实,印巴的冲突基本是这几种模式。

第一,巴基斯坦武装分子渗透发动攻击。

以克什米尔冲突,基本都是巴基斯坦使用非正规军武装分子进行渗透,袭击,攻击之内。

第二,印度空军还击。

印度吃亏以后,会第一时间使用空军还击。毕竟印度空军实力比较强,而且可以快速反应。

巴基斯坦一般会出动空军或者防空部队进行对付,双方拉锯战,通常是印度占上风。

第三,双方自觉降低冲突规模,停止空军对战,转为炮战。

边境冲突需要控制,一旦演变为全面战争,对谁都没好果子吃。

一般空军冲突双方有损失以后,就会逐步停止空中交手,改为炮兵对轰。

而炮兵对轰也是小规模的。

比如今年2月的炮战。

首先是巴基斯坦武装分子搞了路边炸弹,炸死印度军队40多人。

2月26日印度空军出动12架幻影2000,轰炸了巴基斯坦境内的武装分子营地。它们投下1吨的炸弹,成功炸毁了整个武装分子的训练营地。

这次巴基斯坦出动“枭龙”战机进行拦截,但没有交战记录。

随后巴基斯坦没有空军攻击,而是直接沿着印巴实控线向印度方面12至15个地方发动了猛烈炮击。

炮击后,印度军队就受伤5人。

随后印度军队炮击报复,巴基斯坦伤亡不明,但说平民死伤十多人,看来军人也不会多。

这种小规模的炮战,说明不了什么。

其实,印度传承苏联的特点,很重视炮兵的建设。在印度陆军师下,都配属一个炮兵旅。每个炮兵旅下辖3或4个炮兵团,虽然叫团,但是只有三个炮连共18门炮,规模和我军的炮兵营差不多。

印度甚至还有3个炮兵师,他们分别是第40炮兵师,第41炮兵师和第42炮兵师。每个炮兵师下辖三个旅,两个炮兵旅和一个混合火箭旅。

但印度炮兵主要问题,是火炮型号太多,后勤供应难度大,而且很多火炮比较老旧。

即便先进火炮,型号也比较复杂。

就这两年时间,印度刚刚装备的大口径火炮,包括114门由FH77改进而来的“丹努什”45倍径155榴弹炮,145门M777超轻型39倍径155榴弹炮,引进100门韩国K9型52倍径155自行榴弹炮等。

目前印度炮兵实力大体是这样:1000余门M46加农炮、300余门FH77B155毫米榴弹炮、550门D30式122毫米榴弹炮、1000余门IFGMK系列105毫米野战炮,以及其他10种口径的杂类火炮。

在火箭炮方面,印军购买俄罗斯的龙卷风火箭炮及自产的皮那卡火箭炮约100多门,此外是老式的BM21火箭炮。

就数量来说,是很大的,性能大体也算可以。

印度早在10多年前就知道了购买3200-3600门的火炮,目前还在慢慢实施。

然而,巴基斯坦炮兵水平也不行。巴军中主要装备的火炮有美制的M198式155毫米榴弹炮、M115式203毫米榴弹炮、M59式155毫米加农炮、M114式155毫米榴弹炮、M110式203毫米自行榴弹炮、M109式155毫米榴弹炮,以及同样是苏联造的M46加农炮。


这些火炮比印度的还要陈旧,早已过时,唯一优势是型号相对较少,维护起来简单。

巴基斯坦向中国求援,购买了A100型远程火箭炮,SH-1式155毫米卡车炮。

因军费有限,巴基斯坦没有大规模购买火炮的计划。



话说回来,克什米尔高原地区,现代化火炮未必有用,还不如二战期间的轻型迫击炮。


萨沙


总的说来不仅是炮仗印度吃亏,而是边境小规模冲突印度全部吃亏,据现在统计数据,自从最后一次印巴战争结束到2017年底,两军共爆发局部冲突100多次,每次都是印军死伤超过巴军。这主要是跟两国的国情跟建军理念有关系。从国力上看,巴基斯坦比印度弱得多,这就造成了一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现象,巴基斯坦的部队缺乏资金购买先进武器,那么就只能从单兵素质上下手,巴基斯坦军队的训练强度更高,可以这么理解,巴基斯坦的单兵战斗能力强于印度。

其次,现代战争中体系作战概念越来越明显,印度有钱,印度建军思想全部套用西方的国家,他们的武器装备繁多,这就要涉及到一个各兵种配合的问题。在局部战争中,这种干仗反而会吃亏。比如,美军的综合战斗力惊人,但是拿掉武装直升机,美军连叙利亚政府军都打不过。

在局部冲突中,打的基本上是遭遇战,这种战争拼的更多是单兵素质,所谓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敢打会打的人总是会占便宜的。不过两国真的打起来的话,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还是印度占优。


优己


印巴间的炮战隔三差五,已经不显稀奇!

还真如问题中所言,每次在新闻中看到有关印巴炮战的消息,印度好像都是吃亏的一方?

这是什么原因呢?巴基斯坦真的每次都占了便宜吗?


其实不尽然,甚至可以说,大多数时候,巴基斯坦都是吃大亏的一方。

但由于咱们这边的喜好不同,因此褒贬不同,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特别是自媒体,最爱就是贬低和嘲笑印度。

无论何时。

自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后至今,印巴间的炮战不下百余次,印度炮兵装备有美军先进的M777榴弹炮,而巴基斯坦则用155毫米榴弹炮进行还击。

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印度并不是每次都吃亏的,就拿2017年的印巴边境冲突来说,9月27日,印军在边境展开“阿琼行动”,造成巴方19人死亡。

29日,印度向巴方一侧开火,造成巴方3人死亡,4人受伤;10月2日冲突再次导致巴方1人死亡5人受伤。

虽然在2019年,印度不仅战机被击落,飞行员被俘虏,看似损兵折将,但印度却完成了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完全控制。
如此看来,印度的这些损失,倒也算是值得,严格来说,19年的冲突,还是印度获利更多。


Mr农村大姚


印度军队中炮兵是非常重要的兵种,每个作战师都下辖一个炮兵旅,从数量上来说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印度炮兵的质量确实不敢恭维,其装备五花八门不说,有许多炮都是报废的。

主要是因为印度的军备主要向美国采购,而美国出售给印度的武器大多是自己淘汰的,最为关键的是,美国还不保修,武器坏了还要印度花钱请美国修理。而印度也没有那么富裕,所以有的武器坏就坏了,也就没有修。仅仅就这样,印度愣是三十年没有添一门射管火炮。可想而知印军的炮兵战斗力了。

巴军中的火炮同样型号庞杂,尤其巴基斯坦受限于自身军费的拮据,很难像印军那样大手笔采购,但巴军的火炮的性能和实用性确要远远优于印军。而且印度虽然有钱向美国买军备,但美国的目的是以赚钱为主,向印度贩售的都是美军淘汰或者不用的军备,而且这些军备还不是都能适应印巴对峙的前线的环境。

但巴基斯坦主要向中国购买军备,虽然局限于经济原因,不能像印度那样大肆购买,但巴军所买的军备大多数都适合在前线使用并且可以发挥出很好的配合效果。

所以说在印巴对峙地区常常发生的炮战之中,大都吃亏的是印度一方。虽然说印度的经济发展比巴基斯坦要先进不少,但军事实力上却是远远比不上巴基斯坦。现在打仗,虽说不再是单纯的拼军力,但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说连跟人家拼的资格都没有。尽管印度在经济上领先,但他们军队的战斗力也摆在那里,难以具备一战之力。只发展经济而不整治军队,同样是畸形的发展,最终也
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微笑二二


呵呵,这个提法不是完全正确的。印巴之间共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如果从战果看,这三次大冲突,印度的战绩要比巴基斯坦好太多了。特别是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大胜,一举肢解东西巴,东巴独立成了今天的孟加拉国。

印巴之间是世仇,长期以来冲突不断,冲突的热点地区就是克什米尔地区。在这个地区,印巴之间是三年一大打(相对而言),年年都小打。印巴的三次大战争中,有两次就是在克什米尔地区先开打的。


(第三次印巴战争时,印军的锡克士兵)

克什米尔地区是一块夹在中、印、巴三国的三角地带,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人口1600万,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是一个高寒高海拔地区。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时,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巴方占据克什米尔的2/5,印方占据3/5。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双方仍是冲突不断。

(印军炮兵正向克什米尔地区开火)

1999年,双方在此地又发生了较大冲突(也称卡吉尔战争),双方出动了数千军队,最后印军将巴军赶出了己方的控制区,印军再次取得胜利。但在这次冲突中,巴方军队在炮兵运用方面却十分成功。因为巴方进攻印军是以克什米尔民族武装分子的身份出现的,巴军方不好大张旗鼓出动,于是就在后面打冷炮支援,竟然收到奇效。或许这就是人们认为巴方火炮胜过印军的原因?

(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大红大紫的中国火炮--GHN-45加农榴弹炮是巴军的主力)

其实这也是高海拔山地作战的特点决定的,克什米尔地区山高坡陡、河谷深遂,虽鸡犬相闻,但要见面就得走上几个小时,是不适合大部队、机械化作战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双方架起大炮隔山互轰。巴基斯坦早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早在1988年的一次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中,巴方军队就发现印军装备的瑞典火炮射速快、射程远、精度高,压过了自己。于是就紧急从中国引进了一批先进火炮,这才后来居上。就这样,印巴双方现在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基本上就是以大炮互轰为主的了。

(印军近年引进的美国的M777超轻型榴弹炮,在克什米尔地区也是威力不可小视)

2016年,印巴双方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冲突,双方又大炮互轰,造成了数十平民士兵伤亡。

最近一次是去年的7月,巴方炮火准确地摧毁了印军的两边境哨所,造成印军4人死亡;印军也随即还击,炮轰了一支巡逻的巴方军队,造成一辆军车起火,4名巴方士兵阵亡……随后双方又是炮火不断,一度有冲突升级的危险,好在在国际调停下达成新的停火协议,冲突才告一段落。

据巴军方称,仅2017年一年时间,印军就向克什米尔巴方地区炮击542次之多,克什米尔地区,恐怕是一时半会不会消停下来的了。


50后男人


一、首先来看看,两者的军事规模:印度的军事规模排在世界第四位,而巴基斯坦受限于国力(主要还是经济)其军事规模连排名世界前十都不用想,两者实力相差悬殊。常规力量上,陆、海、空三军,巴基斯坦哪个也比不上印度,并且还不是差的一星半点。

两个拥核国家就这么斗了多年

二、印度武器装备都是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空军有从俄罗斯购买的苏27系列、苏30战斗机,美国的F16战斗机其它还有许多三代、三代半战机,还有与这些战机配套的武器系统:导弹等。陆军有大量的从俄罗斯买的T72、T90坦克,从西方购买的装甲车。还有各种防空导弹、火炮、火箭炮等等。海军方面,现有一艘航母在役,还有一艘国产的在建,为数不少的驱逐舰、护卫舰、常规潜艇等,还租了俄罗斯一艘攻击型核潜艇——目前处于“趴窝”状态。

两国争斗的原因就是图中深色部分:克什米尔地区,其归属问题

巴基斯坦相比印度,就差的多了:飞机比不过印度、舰艇更不用比、坦克等差的更远。

这是打累了?签订停火协议。用不了多久,歇够了再接着打

三、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土地面积、人口资源等战争潜力方面,印度也有着巴基斯坦无法相比的优势。

综合来看,在常规力量上,巴基斯坦根本就无法与印度相比。但是这两个国家都是核武拥有国,重要的是双方都在对方的核武的攻击范围内,并且两者都没有反导系统(尽管现在的反导系统的战斗力值得怀疑,但是至少是有了这么一个东西),这就使得印度轻易不敢发动中、大规模的战争——一旦惹急了巴基斯坦,核武可不是那么好消化的。也就是说: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中、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本上不存在。

巴基斯坦的沙欣导弹

不考虑核武的情况下,若发生中、大型规模的战争,巴基斯坦肯定是要吃大亏的——印度的野心不仅仅是印度洋。

现实中,印巴冲突更多的是小规模的战斗。在这方面,巴基斯坦却要强于印度,每次都是印度吃点小亏——巴基斯坦的士兵在个人的作战素质、作战意志方面要强于印度。

印度烈火-5洲际弹道导弹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唯一的两个拥核国家间发生战争的,世界上仅此一例,也可算是:奇葩。巴基斯坦采取的策略就是边境上强势:消灭印度的“妄想”,以免印度得寸进尺。


翡翠猫猫


印巴炮战中为什么有人说印度总是吃亏的一方?其实道理很简单

印巴冲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由于英国人的坏心眼,1947年印巴独立的时候,二者矛盾的焦点克什米尔地区就已经留下了,这么多年来印巴围绕克什米尔地区已经爆发了多场战争,但奇怪的是,在冲突中,本来相对强大的印度却不敌巴基斯坦,据不完全统计,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最后一次战争是在2017年的年底,而两军总共爆发了100屡次冲突,每一次都是印度的死伤超越巴基斯坦。

那么印巴炮战中,为什么有人说印度总是吃亏的一方呢?

虽说印度的经济和军事都强过巴军,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印度军方的炮并不一定强过巴基斯坦,大家知道印度人的装备是万国货,很多子弹和武器是不配套的,所以有的印度军队直到打起仗来才发现,自己的炮弹塞不进发射筒里,在印巴冲突中,印度愣是三十年没有添一门射管火炮,这真是笑话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印巴两国的矛盾,说到根上还是英国殖民者留下来的。当年两国同属英国殖民地,在二战结束后英国迫于印度人民独立的要求,只好将政权交给印度人民。

可是英国殖民者哪有这么好心,表面上移交政权,背地里却搞些小动作破坏和平。殖民者一手制造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使得印度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冲突越来越严重。

最后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可谁能想到,这并不是矛盾的结束,确是矛盾加深的开始。

要说印巴炮战印度总是吃亏,这种说法显然过于片面,至少在三次印巴大战中印度是占了便宜的。

第一次印巴大战,也就是克什米尔之战的起因是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在英国殖民时期,克什米尔依附英国,他表面上独立,实际也是英国的殖民地之一。

这不英国殖民者退兵后,印巴两国都希望克什米尔加入自己。可人家克什米尔有骨气,就要自己独立,谁都不加入。


好吧,既然你油盐不进,这下既得罪印度,又得罪巴基斯坦。那就只剩下开战这一条路可走了。

巴基斯坦率先开战,不过人家有理由,那就是解放巴基斯坦的劳苦大众,克什米尔解放军就此组成。

而巴军一进入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帮主就逃往印度。这下可好,印度也有理由了,那就是我们要替帮主夺回家园。两国话不投机立马开打。

最终结果导致克什米尔彻底沦陷了,当年要求的独立到底没有实现。不过巴方占领了克什米尔五分之二,印方却占领了五分之三。

而且印度占领的还是克什米尔最富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这哪里是吃亏了,明明是占了大便宜。

第二次印巴大战可以说各有胜败,谁也没占多大便宜,谁也没吃多大亏。不过第三次印巴大战可以说巴基斯坦是吃了大亏,连自己的领土都丢了。


第三次印巴大战,印度利用巴基斯坦的内部矛盾,使得巴基斯坦分裂为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

在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日益激增的情况下,印度决定出兵东巴,帮助东巴独立。最终印度依靠其优势的空军力量成功取得战争胜利,在西巴战场上重创巴军,帮助东巴独立为孟加拉国。

总结来看三次战争,印度依靠其优势的兵力以及政治外交等方的面因素,占了较大的便宜,并没有吃多少亏。谁让你巴基斯坦内部都不安稳,让印度有可乘之机呢。

虽然这些较大规模的战争印度占了便宜,但是局部小规模炮战,以及小规模冲突印度都是吃亏了的。自新世纪以来,双方局部小规模战争以及炮击,伤亡人员印度要高于巴基斯坦,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印度高。

就拿最新一次印巴炮击来说。最近一次发生在今年3月18日,印军称巴基斯坦违规开火导致印度一死三伤,印度将进行有效反击。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迫于各方面压力印度不好对巴基斯坦开火,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就从结果来说,还是印度吃亏了。

印度为啥老是吃亏,我认为有一个原因还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我国近些年来对巴基斯坦有不少经济以及军事方面的援助,巴基斯坦也被称为巴铁。

这不巴铁最近又曝光了一个事件,他们驾驶着中国造坦克冲上海拔3000多米的山巅。这也创下了巴军的记录,就算放在世界也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他们在山顶插上巴基斯坦国旗,宣扬着国威,此举无疑就是在向印度示威,告诉印度巴基斯坦可不是好惹的。

印巴的局部炮战仍在继续,边境间小冲突也是数不胜数。不管以前哪方吃亏,为了两国人民和两国的未来发展,愿两国能尽释前嫌。


史之策


据印度时报3月12日报道,在11日印巴边界交火中,印度克什米尔邦北部巴拉穆遭受到了炮击,疑似是由巴基斯坦发射的122毫米火箭炮,据印度表示,炮击还造成了4名平民受伤,消息正在进一步确认。此消息目前并没有得到巴基斯坦方的证实,但是可以证实的是就在短短的11日-12日的24小时内,印巴边界发生的交火次数高达17次,双方均有士兵受伤。

对于印巴边界的交战事件可能早已司空见惯,毕竟这里也并非近期才开始交火,而是冲突长达数年,但是值得注意的此次的炮击强度十分高,也算是印巴双方交战时间持续最长、范围最广、最激烈的冲突之一,而据透露,此次的炮击是由印度首先挑起的。

据悉在此前印巴双方激战后,经过了十分短暂的停火阶段,不过在日前一支印度特种兵部队在巴边境侦查的时候,违规做出了越境活动,这个特种兵部队在越境活动中遭到了不明武装力量的袭击,导致了一名印度指挥官失踪。在得知事发后,印度快速向巴基斯坦指电,要求巴基斯坦能够让印方越境去寻找失联的指挥官,但是遭到了巴基斯坦十分果断的拒绝。然而这种拒绝却让印度恼羞成怒,甚至认为这是巴基斯坦指挥的武装分子袭击了印特种兵部队,随后印度开始对边界线上巴控阵地进行炮火打击,甚至执意派出部队进入巴控境内搜索,这便引发了双方的交战,而在此次交战中,印度疑似出动了FH-77B榴弹炮助阵。

据巴方指挥官表示,十分显然印度此次的炮击是早有准备的,可能在早前印度就将重型榴弹炮运至了边境前线,而只等着冲突爆发后,印度便使用榴弹炮进攻,甚至还动用了武装直升机,据悉炮击造成了5名巴基斯坦士兵伤亡,多个前线哨所被炸毁。巴基斯坦也随即展开了报复性炮击。

在印度第一轮炮击短暂结束后,印军正准备发起第二轮炮击是,自己的多个阵地却优先陷入了一片火海,此次的炮击让印军防不胜防,12个炮兵阵地和哨所均被损毁,这让印方不得不停止第二轮炮击。据印军方表示,此次遭到了大口径重型炮弹袭击,疑似是巴基斯坦使用了122毫米火箭炮进攻。目前次事件还没有得到对方回应。


利剑防务观察


就单个部队战斗力而言,巴军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强于印军的,所以小规模冲突往往巴军占便宜,但是大规模战争状态下,印军的规模就发挥了作用了,巴军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所以大战时往往巴军吃亏,这个吃亏不是说战损比,而是像东巴被肢解之类的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