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习惯是初学书法的大忌?

馨泉丁毅书法工作室


我曾与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某前任领导有过接触,谈到书法,她说喜欢写草书,原因是“草书简单”,笔一拖线条就出来了。

额的个神啊!

学习书法,最最忌讳的就是对书法缺乏敬畏之心!!!不临帖,不讲法度,信笔而书。

“有的领导干部楷书没写好,直接奔行草,还敢裱了送人。”

这是某次会议上,以打老虎出名的领导的讲话,说的就是那些不讲规矩、不习法度的人。

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很大的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一套严谨的规则和法度,其一笔一画都有自身的规律,而绝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简单”。

练习书法一定要临帖,这正如我们学习任何学科、从事任何工作,首先要搞清其规则一样。开车要先懂交通法规,开公司要先懂《公司法》,而书法的规则和法度则都在古人的经典法帖之中。

所以说,不临帖、自以为是、信笔而书,实乃学习书法之大忌。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初学书法,应有五忌。五忌不绝,功必不成,学无大益。

一是临不进帖。初学书者,多从楷书临摩入手。临帖如拈针刺绣,费眼累手搹屁股,枯燥而极易倦怠,由点画到结构,由形貌到神采,邈邈且漫长。于是临着临着就不规矩了,固癖动作也来了,时不时的夹带一些个人色彩。此为第一忌。


二是见异思迁。刚开始时学柳楷,学了段时间发现欧楷更有范,于是弃柳学欧。学欧一段时间,又感觉赵楷更有味,于是弃欧再学赵。得陇而望蜀,小猴子下山,没有恒心定力,注定会一式无成。此为第二忌。





三是一曝十寒。想学艺精又不愿勤勉刻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练一阵丢一阵,坚持不下来。这就像续薪烧水,烧一把火,断歇两个时辰,锅里的水是永远也烧不开的。此为第三忌。


四是浅尝辄止。不够谦虚谨慎,小成则喜,临读法帖望文生义、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求其大概。初学贵专贵深,搞熟搞透一招一式,远胜过流于皮毛的书学百家。此为第四忌。





五是急功近利。笔墨章法还只是一知半解,临摹的功夫还没过关,就想自开门户扬名立万,根基不牢地动山摇,不仅难有建树成就,往往更易走火入魔,甚至沦为江湖丑书。此为第五忌。




抱庸妄谈。


抱庸詩書


初学书法,最忌不遵法度,自以为是。

书法是非常深奥的一门艺术,赖以表达的仅有几个点画和点画的组合和字的排列,但表达的内容非常丰富深厚。最重要无论何方高人,写书法必须戴着法度的镣铐跳舞,没有法度的写字,连书法都不是。

难就难在,法度的把握,又不是懂理论懂原理就行,必须日复一日老老实实临池,读帖临帖,反复练习,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连书圣都得这么干。

对于书法用笔操作的理解,在一天一天的实践中才能悟道,不能凭空想,也不能仅靠老师的传授。

书法需要悟性,但空想不能代替临帖,否则非但不能深入堂奥,反而闹出幼稚无知自以为是的“丑书”笑话还振振有词。

其次,写书法忌讳没文化,纯技术不能叫书法,无知“丑书”的反面——美书,就是书写者以为书法就是单纯炫耀技术和表现肤浅的匀称光洁的美。

书法这个文化不是文凭,小学生钻研书法很深,于古代书法见多识广,对古人的高雅心领神会,也可以说有(书法)文化。

说白了,书法,表达得越丰富越深刻越好,而不是好看就是书法。

好看只适合写标语写春联,如我,写了30年标语没发表一幅书法。

初学书法,读帖入门,练基本功,不要好高骛远。所以,第三戒又来了。

没有基本功的“创新”就是耍流氓,想钱想疯了。

书法,“以用笔为上”,可有些人为了“创新”竟然拿针管射墨——请问,笔都没有,怎么用笔?提按顿挫,笔势笔意,如何表现?握笔,中锋、侧锋,还有用墨等等,从何展现?

初学书法的人很少有人会如此狂妄,但稍有体会就目空一切,“大胆创新”的人太多太多。

学了几年,动不动瞧不起王羲之的美,瞧不起黄庭坚的丑,瞧不起帖,瞧不起碑的人太多太多。

写些莫名其妙自弹自唱还要哀叹天下无知音,这是很多“书法天才”的现状。

不错,艺术需要时间来发现来裁判,例如梵高生前只卖出一幅画,但书法却是最需要花时间在练习的艺术。

你比张芝、王羲之聪明?

他们天天洗笔,搞得“池水尽黑”。

怀素写光了多少亩的芭蕉叶?

聪明如苏东坡,说什么“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但还得说,“书贵难”。

总结:初学书法,要循序渐进,舍得花时间,下笨功夫,练好基本功。


大悔忆智冰


不谈那些一曝十寒和经常换贴的,就谈一个人一直临一个帖子的大忌,我觉得是还没单字精临,就不断的节临片段或者同临,这样就完全等于在抄字,不是练字。反复练一个字的时候才会觉得这个字自己要不断改进。看起来这样练字很慢,实际上是最快的。

自己的心得体验,分享一下


日色冷青松yf


由于近几十年来教育的普及,现在恐怕没几个人不会写字了,因此以书写汉字为基础的书法艺术似乎也已经普及了,人人都可以拿起毛笔摔两下子了,丑书不就是这种心态的产物吗?

其实,书法学习看起来不过就是用毛笔写字,而是一个极其漫长、极其枯燥、极其孤独的学习过程,比起其他艺术门类更复杂、更系统,要想掌握书法艺术,需要具备的心理条件、个人先资、用功程度、文化修为,甚至道德修为都更高、更严格。

针对题主的提问,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初学书法的大忌:

1、设定实现某种目标的期限

学习书法取决于很多个人条件,人家三年入国展,你可能终生白忙乎,因此不能给自己设定学习期限,下死命令。这会影响学习书法的心态,让自己越来越心浮气躁,也就成不了气候。

2、随性而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就算是真的去钓鱼,也不能这样,书法更不能想学就学两天,不想学就放几天再说。我有深切的体会,比如学习草书时,许多特殊的汉字符号需要记忆,由于这些符号与其代表的汉字实在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因此记忆本身就很困难,一旦三四天不使用,记忆就悄然归零了,需要如此反复很多很多次才最终在脑海中打下烙印。如果不坚持书写,那就等于作无用功,怎么看都不划算。


3、临死贴,临死贴,临帖死

我个人坚持认为,临帖要有一定的辩证看法,有一定的扬弃态度,临摹的字帖也应该有主次之分,不能一味模仿,死临到底。比如有人临《祭侄文稿》一定要追求跟颜真卿一模一样,连人家笔误涂改也要临摹,

我觉得这是很可笑的事情,既然要一模一样,难不成我们还得找个人取自家侄儿性命?

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我看其他答主都多次提及,我就不再赘述,顺祝题主及路过的各位,学习进步,新春愉快!随文附上我的近期书法作品两幅,请大家点评!有兴趣的人可以关注我的书法账号“永书101”,永书我先行谢过!


永书101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是贯穿中国文化的核心传统艺术。现代人学习书法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日常的汉字记录方式已经被电脑键盘和手机录入,甚至是语音输入说代替,一般人用硬笔写汉字的机会都很少了,更不要说用毛笔。而书法的主要创作工具就是毛笔、宣纸,所以书法学习要围绕毛笔的特点展开,简单来说,一是要掌握毛笔的特性,二是要掌握行笔的方法,三是要掌握字的结体姿态。


下面具体来说初学者容易犯的一些错误或者忌讳。从大的方面来说,一是格局低下,江湖气重,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不肯下功夫临帖,或者不会临帖,无法真正领会书法的最核心的字法、笔法;二是朝三暮四,没有恒心,书法学习首先要专一,深入学习某一书法家的某一帖,学的越像越好,这个就是书法家的底子和基础,也就是字的出处,这个很重要。在专精一家的基础上再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特点。从小的方面来说,学书法不能有一些硬伤,一是简繁不能混用;二是字法不能错,对于没把握的字要查字典,楷书、行、草千万不能自己创造字体,篆书实在查不到的可以根据偏旁部首的篆字写法凑字,但要少用,所以一般篆书创作字数都不多;


三是笔顺不能错,特别是全新行草书的笔顺要搞清楚。


张伟评论


钢笔字毛笔化是大忌!所谓的江湖书法就是指这类字,体现不了用笔用墨。


三省堂主凌云逍遥


关键是格调和高雅的欣赏水平的高低。也就是眼光的层次感。知道那个好,那个不好。这是写书法的一个人最重要的。

我们这里就有一位书法协会常务付会长。说起来头头是道。什么体都能写一下。但是一看就是 毫无功底。实际上就是画字体。形式上像个字。实际上差之千里。用行内的话说,还没入门。

这种人大家都还不好意思说。由他去吧!


森林野狼30801284


三心二意,眼高手低,心猿意马。


庚己青堂


眼馋别人学书法而自己没有学习习的决心,也不想受苦,这样的人是学不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