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父母总是想控制、安排自己孩子的未来?

艾華戀萌


父母在规划孩子的未来的同时也是在规划自己的未来,因为给孩子规划的未来是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经济和精力的。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如果父母完全不规划才不负责任呢。

但是父母在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进去孩子的内心感受,甚至实际情况,以至于偏离了方向。父母会安排他们认为对的路让你走。但是如果你不满意,你一定要心平气和的和父母去谈,你还年轻,你希望未来的世界让自己去闯闯,比如闯两三年,就算失败了你也有回来重新开始的机会。让他们不要抹杀掉你自己愿意去奋斗的未来。你知道父母都是为了你好,但你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你不会甘心。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父母思想意识和眼界跟不上未来形势的发展从而导致规划错误,反而误了孩子。

为什么要安排她的一辈子呢,因为我这一路太辛苦,我不想让她也经历一次;而且殊途同归,可能有点丧,但是大部分时候,事实如此。





刘飞影音圈


说说我的想法。

豪无疑问,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是有一些人认为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很专制,或是强势的那种,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或方法去做,在孩子青春期叛逆的时候,往往会因想法不同、意见不和闹得两败俱伤,互不理睬,甚至孩子参加活动、遇到重大选择时也不愿和父母交流,导致亲子关系冷漠。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长大后很多人说我从小独立,不依靠父母,其实现在看来是和父亲的关系不好,曾多次想离开那种专制垄断的家。但父亲去世后,想到以往种种不愉快,其实都算不了什么。

父亲对我的学习和特长要求严格,是希望我出类拔萃;父亲对我的自由活动限制,是怕我接交不好的朋友;父亲踏足我上班的地方,是想感受一下我的压力或成就;父亲宁愿把养老钱交给投资公司,也不愿借我购房,是因为怕我在婚姻中受伤害……

你明白了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现在之所以有这种感受,是你的父母用他们的方式去保护你,他们的目的是希望你过得更好,在他们看来你是他们的依靠。

解决矛盾的方法只有一个——沟通,孩子需要成长,家长也需要成长,沟通方式非常重要。如果见面三言两语不和,那就写信、微信吧,双方不争不吵,冷静思考去解决问题。


朵flower


现在一般的父母都还是传统的思想观念,总是觉得自己吃过得盐比孩子多,不会坑孩子,可是谁这样子却真的是把孩子带进误区

孩子从小的教育,一直到上大学的阶段,父母一般都会陪在孩子的身边,我也不例外,爸妈从小到大一直都告诉我好好学习,以后要做一名工程师,可是我的理想确是想做一名医生,父母就这样把我的人生提前规划好了

有一次我就对父母说,我说我以后的路我想自己去规划,无论以后对与不对,我都想按照我自己的意愿去工作,去生活,不想让别人规划我的未来,父母就突然间明白了,孩子大了,一定要让自己去选择

自己的未来要自己去把握





长春小匠vlog


没有哪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爱过了也会错位。尺寸的把握很重要,要不会适得其反。我爸受体制的影响,我们姊妹俩也烙下深深的痕迹。老子说的永远是对的。老子说什么你就做什么,没有商量和迂回!在父母面前,我们长多大也是个孩子。小时候自己始终不理解,等自己有孩子了也就慢慢懂了。所谓的安排是不想让孩子走父辈曾经走错的路。现在社会发展速度这么快,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将来的选择就业的方面更广。现在扎实的学习,全面进步。未来属于下一代!


Jiawen新闻


这样的父母存在认知局限。往往越是不了解自己的人越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困境,这些父母也不了解孩子。他们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反映的就是双方认知的差异,父母想封闭式地限制而不是开放性地引导,孩子想挣脱就不足为奇了。

父母要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有不如孩子的地方,辈分和威权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要成为自己曾经反抗和厌恶的那种家长。想让孩子有出息,超越自己,父母最好的办法不是管教,而是是做好自己,给孩子做好的榜样正三观,其他的及时放手就好。因为三观正的孩子运气不会比父母差。



农民工老四的日常


千万注意:

等你长大了,做父母了,也这样!

其实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父母总是愿意过多的干涉自己的生活,这样的问题不只出现在一个家庭当中,而且有些孩子长大以后也会如此的对待自己的孩子,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不谙世事,需要父母安排

父母照顾孩子,安排孩子的人生和未来,的确有其合理性,因为孩子太小不谙世事,很多问题和想法比较简单,容易冲动,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各种经验的父母来给支招,让孩子少走一些人生的弯路,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以后道路的选择是有好处的。

过度的爱就是变态

不过有一些父母总是过于相信自己的选择,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并且用爱的名义绑架和要挟孩子,有的时候他所选择的道路并不是孩子喜欢的,反而是父母最喜欢的,还有一些父母总是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我们说这种爱其实是一种变态,这不叫爱,这叫控制。

深层次原因分析:

出现这种父母控制孩子未来的现象,在我们国家的家庭当中广泛存在,从一般家庭到富豪家庭都有这样现象的出现,我们总结出了2点最重要的原因

父母能力有限:

第1个原因就是很多普通家庭出现这种控制孩子的现象,我们把它归结为父母的能力有限,因为父母没有太大的能力,所以他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希望自己的人生挫折和坎坷不在孩子身上再次出现,所以他尽量给孩子选择保险的方式和人生道路。

教育经验不足:

第2个原因就是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是富豪家庭,都会出现的父母的教育经验不足的问题,因为父母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所以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去判断,根本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出发考虑过问题,这种独断专行的判断方式,和我们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民主和谐的家庭作风是完全相违背的。

综上所述:

民主的家庭最和谐,和谐最利于孩子成长

其实在家庭教育当中,民主的方式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儿,和他商量属于浪费时间,而且他也做不了主,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方式,我们是要把这样一种方式,让孩子了解,让孩子参与,让孩子从中体会并且逐渐的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我们做家长的,当然要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保持自己坚定的立场,并且指导孩子要做一个有道德有原则的人,但是生活当中还有很多事情是需要跟孩子商量的,尤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懂事的普遍比较早,一个小学毕业的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就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判断未来的大致方向,所以我们不要再小看孩子,应该放手的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这样才能够让他快速的成长起来。


宇宙最好老师


不是有些父母,而是绝大多数父母!这个绝大多数接近100%!!

我们国家上下五千年,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影响中国文化思想的主要是孔孟之道~你也可以理解为:家长思想!主要大概就是:弘扬、践行孝、仁、义、礼、智、信等德行;对社会而言,是弘扬中华之德道……。

………一时半会写不完,关键写完没有钱。

总结一句话:多听话,多学习,多努力!不成才便成人!长大后(30-35岁),你会深刻体会到:假如时光可以重来,我一定好好学习!! —过来人忠言~



LuckyLuke南京


我们都知道现在有些父母总是用各种方式,

控制自己的孩子。

但其实父母们最需要控制的,

不是孩子,

而是自己那颗放不下来的心。

被控制下的孩子怎么做都是错:

“不要自己倒水,小心烫手!”

“不要碰那个,小心伤到!”

“这不需要你操心,你管好学习就行了!”

“听我的,别自己瞎弄!”

“我跟你说了你为什么不听?”

“都说了不让你这样干!”

“你要学这个,将来才有出息”

……

发号施令的话也许父母经常脱口而出,可能有些父母自己没过好,就把整个理想希望就寄托在孩子身上 操纵他们的人生,在他们眼里孩子没有独立人格,就该按照他们安排好的道路做,他们还觉得这是爱孩子,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行为正悄悄地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01

父母的控制会影响一生

如果你认为小时候习惯性被父母控制的孩子,长大后会自己改变,那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非常非常难!

比如,即便现在的我已经结婚生子,每次我从超市回来,我妈也必定会问:“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如果我不回答,母亲大人便会翻购物袋查小票价格。

查完之后,她会说:“这个那么贵,为什么要买啊?那个没什么用,真是浪费钱!”

然后我也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和审美,重新评估我的人生。并最终得出:“嗯,我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这样的想法。

在我妈控制与洗脑之下,她让我相信:“我这么懒,这么蠢,婆婆又这么不待见我,我一无是处,我照顾不好我自己的孩子!”

在父母控制之下长大的孩子,即便是有了自己的小孩,也是软弱无力的,就像从未长大,没有自信能够养育好他。照顾孩子的任务自然而然地又被长辈揽到身上。

我的孩子小福气上幼儿园之后我想带他离开我的父母,我妈便说,“你现在翅膀硬了,用不着我了,你走了再也别回来!我老了,没用啦!”可如果继续留下,我妈又会说,“自从给你带孩子,我多辛苦!这么大年纪了,还享不到一天福。”

我怎么做都是错,常常觉得很痛苦。

02

过度包办即是控制

如果说我是在我妈的控制之下长大,那么我弟弟就更加可怜了。

妈妈41岁生下弟弟,作为家里的唯一的男丁,弟弟从小,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种种细节不再描述,且说一下弟弟的现状。

弟弟现在已经25岁了,每天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打游戏。每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妈,我吃什么?”

他完全不工作(也不想)、不出门(除了去网吧),不社交(除了打游戏的队友)。

他就像是一只被圈养在家的宠物,丧失了一切生存的基本技能。我甚至无法想象,等父母老了动不了甚至离去的那一天,我弟弟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

如果站在局外人的角度,

我会很客观的说一句:

弟弟这辈子已经毁得差不多了。

我曾经想,

也许只要他活着,

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

父母大概觉得:我们会一直养你,

可是他自己的人生呢?

03

自闭,源于过于被控制

我之前的公司有个叫小D的同事。我刚去公司的时候,他每天最早来开门,打扫老板办公室,接着就坐下来打游戏。开始我以为他是老板亲戚,才这么有恃无恐。

可听同事八卦才知道,小D有自闭症,跟人沟通有障碍,父母离异后一直跟着妈妈生活。

老板租的是小D妈妈管的房子,碍于情面把小D收进公司,表面上是给他一份工作,实则就是做点“扫地僧”的基础工作。

每个月小D妈妈给老板300块,再经老板的手发给小D当“工资”。我听了之后觉得好感动,感叹这世上母爱的伟大。

有次单位聚餐,我们叫了小D一起,小D一开始还很开心,有说有笑,可转身接了一个电话,回来脸色就变了。

他支支吾吾地对我们说,“我不吃了,我妈让我回去,她好像没带钥匙,我得给她送钥匙去。”小D说完转身走了,大家好像都发现了什么。

其实平常的小D除了跟人交流少一些,说话时不看别人眼睛、说话神情有些逃避游离之外,跟普通人并没有两样。特别聊到他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游戏),还会眉飞色舞。

但一说起他的妈妈,他就会瞬间沉默,陷入一种自闭的状态里。也许,小D并不是真的自闭,只是他妈妈的爱让他窒息。

04

控制是最坏的教育

自从有了小福气,我常常会回头看自己的成长之路。

像所有的父母一样,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免不了地为他牵肠挂肚。担心他饿了、累了、病了、摔了,担心没有自己陪伴在身边,他是不是能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有位心理老师说过:“过度担心自己的孩子,就等于是在送给他一个紧箍咒”。这点并不夸张。

自闭的小D,背后是一个连跟谁吃饭都要干涉的妈妈。

我的弟弟,被娇生惯养,25岁不找工作、啃老、宅家,因为所有的衣食住行都已经被家人包办好了。

他们就像温水里煮着的青蛙,渐渐丧失了生命机能,渐渐的被这样的生活消磨尽生命,最后慢慢的死去。

05

控制欲的源头是缺乏安全感

控制欲强的妈妈,大多来自没有安全感的原生家庭。

她们年幼时或缺衣少食或经历骨肉分离、生活动荡。长大后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掌控,让自己的世界不再崩塌。

她们想把自己没得到的,通通都给孩子,对孩子的控制是因为她们自己强烈的没有安全感。所以宁愿孩子天天在家打游戏,荒废终生,也不愿意他们去外面的世界经历风雨。

但妈妈毕竟不能代替孩子活一生。孩子,也有自己的生命和独立的意志,他们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可高。

若为自由顾,两者皆可抛。

前人用生命和鲜血告诉我:

自由不仅仅是信仰,

更是人性的需要。

如果一个孩子,

连基本的自由和尊重都没有,

他的一生,也只能悲惨收场。

06

正确面对自己的控制欲

我对小福气也有控制欲。

他不收玩具,我会生气。他不按时睡觉,我会生气。他不听话,我也会生气。但我宁愿他跟我争辩,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的解释,也不要他盲目顺从。

因为我知道,我不能控制他,保护他一辈子。所以一开始就不能千依百顺地宠着他。因为我知道,如果我现在将他保护的面面俱到,将来他在社会上,就会头破血流。

所有他需要自己历练和经历的,他需要自己磨练才能够收到宝贵经验的,一样都不能少。

其实,父母们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那颗放不下来的心。爸爸妈妈们,父母的成长成就孩子的未来,从现在开始,学习家庭教育智慧,成长自己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鱼需吃草


为什么有些父母总是想控制、安排自己孩子的未来?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掌控感,主要出于以下三种原因: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原生家庭影响、对责任的曲解。

01:对自己的现状不满

理想很骨感,需要点东西让它“丰满”!

《小别离》中童文洁的经典台词,不知说过多少遍:“只要你好好读书,你就能进前一百,能进前一百就能进重点高中,只要你能进了重点高中,稳稳的你就重点大学呀,那我们还要送你出去干吗呢,学习不好才送出去。”看这句话,多么具有规划性,从100分到重点大学,再到出国,全是妈妈的规划。其实,这是妈妈对自己工作生活的不满造成的,期待孩子能补偿自己的优越感。一个普通的家庭,为了实现出(妈)国(妈)的愿望,没少引起家庭的矛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非常残酷又现实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生活,为人父母不是神,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想去追求。然而,被现实困难不断打击的人们,带着自卑的情结,呐喊着:世界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在自身上找不到优越感的父母,只能从别的地方找寻补偿的方式,来满足优越的目的。那么,此时离自己最近的孩子们,冲他们使劲,来补偿对自己现状的不满。

02:原生家庭的影响

当下的生活方式,总会被家庭基因所影响。

曾经听朋友说了一个小案例,在一次亲子训练营上,教练问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孩子挺直了腰杆说:我要当大学教授!教练继续问:为什么呢?孩子铿锵有力的说:我妈说啦,大学教授工资稳定,受人尊敬!妈妈在一边脸都青了,赶紧说:我哪有这样说过!教练转身问妈妈:这位妈妈,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妈妈笑笑说:应该是当一名医生吧!教练很好奇的问:为什么是应该?自己的梦想也记不得了?妈妈苦笑着说:我爸一直说,我就是做医生的料~~~

父母的原生家庭,带有安排、控制的家庭基因。许多父母最头疼的是,自己最痛恨什么样的教养模式,却不自觉在自己孩子身上践行这样的行为。其实,当他们真正的静下心来想想,会感到很迷茫,悔恨:我讨厌被人控制,讨厌父母给我制定好的未来,但为什么我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呢?

然而,回过头来再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控制的欲望不免会再次爆发。从小被催眠的应对模式,让父母活成了自己父母的模式。

03:对责任的曲解

孩子飞翔的翅膀,长在他身上,而不是父母身上!

一只小鸟,如果一个人用手去用力晃动它的翅膀,大喊着:你快飞!你能飞起来!你是一只鸟!这只鸟能飞起来吗?答案是肯定飞不起来,还会被吓得够呛。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一书提到:父母最重要的责任是让孩子学会喜欢自己。孩子成长的责任,寻求快乐、探寻价值感的责任,在他自己身上,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过多的干预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迷茫无措,会感觉自己无能,怎么会喜欢上自己呢?

然而,当今有多少父母还认为,孩子的未来是有父母来负责。在这样的父母面前,孩子永远是弱者,永远需要父母的指令、规划。

“我们等了一辈子,都在等父母一声抱歉;父母等了一辈子,都在等我们一声谢谢。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等到。”去年火爆的电视剧《都挺好》中最扎心的语句台词,都想表达爱,都想获得爱,却都在为此扛着沉重的责任。


翔翊007


在我自己年幼时,倒是没有被父母控制安排过,什么都是自作主张。而当自己成了父母的时候,却无端地产生了许多的控制欲。不知道,这是不是在心底的一种补偿机制所致?

年少时,自由散漫惯了。有时候,我甚至觉得父母的角色都是缺失的。我想,如果他们当初可以对我的人生多一点规划和建议的话,我就一定不是现在的我。

看到别人总是有父母对其作出安排,年轻时心里不屑一顾,而年长时又是无比的羡慕。

父母对孩子的干预,当然是因为爱吧,以及对自己梦想的一种延续。人这一生,总是有很多遗憾的。而待到孩子出生时,人们便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

也或许,这是对自己曾经缺失的一种补偿吧?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做好父母,哪怕是竭尽全力,因为我们不想自己的悲剧再重演。

正是因为这,我对自己的孩子往往显得有些戾爱。有些事,本来以孩子的角度来说,是无可指摘的,但是我却要对她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巴望着一切都是完美的结果。

我想,其他父母也是一样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