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觉得学生学习有压力吗?为什么?

董成西爱就


学生学习有压力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几乎每位学生都会觉得学习有压力。适度的学习压力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它使学生在不断调整自己学习投入的过程中,来改变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绩。但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则成为学生学习心理的障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尤其在高三学生的复习备考中, 压力大的呼声不绝于耳,再加上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和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到更为广泛的内心冲突和压力。实际上解决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教师,特别是学生自己的协作和完善。

高三学生压力过大的原因:

原因之一:学生自己的过高期望

担任高三班主任期间,班上有一位女生,来自单亲家庭,特别好强,学习特别刻苦,成绩也不错,将自己目标定位为重本。在一次模拟考试后,成绩在500分上下,离重本还有大段距离,而平时成绩没有她好的同学,模拟考试都考得比她好,这使得她特别焦急,甚至感到一种威胁。此后学习越是感到力不从心,成绩后退。

原因之二:家长的过高期望

有的父母总是喜欢以言语相逼:“考不上大学,就别进这个家。”有的父母以过

分的关心施压,为了孩子能金榜题名,陪孩子挑灯苦读,送上牛奶、荷包蛋,跑前跑后关心备至。当学生看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原本不轻松的心里又要载上一份沉甸甸的亲情,即“温柔”的压力。

原因之四学习计划难完成

许多学生到了高三,特别是在冲刺阶段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有的同学甚至细到每天的所有课外时间(除睡眠外),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科有不确定的作业量,还有一些学科临时要占用课外时间进行测验,这样往往会导致计划严密的同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当自己的成绩一时不能如愿时,就会感到焦虑、心烦等。

总之,客观的说,作为学生,没有功课压力的人是很少的,完全没有压力的人或许不会有,有这种压力也未必是坏事。对此你怎么看呢?


云朵微课堂


我觉得非常有压力,我小孩上高二,住家里,走路到学校十分钟,每天早上6点要起床,晚上10点半之后才回家,最快要11点半才睡,担心她起不来,调了两个闹钟,他自己定在5:50,我的定在6:10,可谓双保险。于是每天6:10我肯定醒。

2021年高考改革,我小孩刚好赶上,二年级要进行结业考试,高中三年的课程两年要学完。学校每周上六天半课,周末的半天我小孩要额外参加物理的辅导,这门科目偏弱,且不说二对一每一课时收费150,就时间上来说,太紧张了。

所以,小孩在家,除了吃饭洗漱,几乎什么都不做,偶尔看看电视还要限定在30分钟内,实在是压力太大了。

高中阶段是考验天性和学习方法的时刻,像我小孩两方面都不突出,唯有靠时间来弥补。

初中阶段,我跟了他三年,还陪他学了一些课程,那时候也比较紧张,还好,中考比较顺利。现在高中的课程我帮不上了,全靠他自己,真是压力山大。

我们一个大家庭里目前有18口人,以前我爸爸是最忙的,天没亮就起床要去市场卖货,一直忙碌到晚上八九点才睡觉,中途时不时还要叫我妈帮把手,实际上我妈妈帮我弟弟带着三个孩子。我们兄妹每次逢年过节回家,都当做团聚的欢乐时光,只有我爸爸觉得家里回来了大把劳力,得抓住机会好好利用,最近几年对我们放松了很多。现在我觉得最忙的是我的小孩,爸爸只能屈居第二呢。

相比在重压下获取好的成绩,我更在乎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孩子每次考试,相比成绩排名,我更关注他的精神状态,我希望她自己能调整学习技巧,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家里尽量给他提供一个轻松欢快温暖的氛围。



现在的学生有压力吗?

答:学生有压力!压力山大!

我们都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我在70/80年代交接的时候,想走出我们的农村,去县城就要考个好中专,那时候还能分配工作!

作为农村孩子孩子来说,走出农村的唯一出路就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初中的时候那时候有早自习,晚自习。早上要6点就到学校,晚上上到9点多,学校离我们家有7公里,每天风雨无阻的上了三年。中午回家有时候回家吃饭,饭都没有做好,只能吃煎饼和咸菜,想吃个馒头很难,吃个鸡蛋就是奢侈品,生活极其艰苦!裤子还穿布补丁的,鞋子还穿妈妈自己做的布鞋!星期六星期天还要回家干农活,作为家里的一个小男子汉,要在四季轮回中跟父母一起做农活,种小麦,收小麦,收玉米,刨地瓜,晒地瓜干,刨花生,摘花生,种土豆,种白菜,采烟叶,哄烟叶,给猪圈打猪草、拉粪犁耙田、放羊、放鹅。暑假期间还去建筑做小工,一天13块钱,这是我农村的少年生活和学习情况。

好不容易考了一个高中,去别的县城上学了,大约有30多公里,骑着我的破自行车去,每个礼拜回家一次,每次回去学校都是走近道去,刹车又不好,好几次都摔在山沟里,摔得鼻青脸肿!后来就从沙石公路上走,那时候大部分省道没有沥青路,高中是我人生的转折点,那时候道县城上学接触了很多新鲜的事物,看到了自己的清贫和无奈。看到人生的差距!看到了为啥有贫富的现象。更加剧了我要离开老家农村的想法!那时候上学调皮捣蛋,没有好好上学,高中毕业就去打工了。

后来参加工作了,一没有技能,二没有学历,三没有关系!怎么办!人生的苦恼随之而来,后来我的一个领导说,你还是好好上学吧,搞个学历,没有学历,你提不了干,你只能做工人,没有好待遇,没有好前途。于是我就自考之路开始了,专科、本科一路考来。后来慢慢考注册类,评高工!

从目前来看,现在的家长都很注重教育的投入,认识提高度很高!害怕输在起跑线上,害怕孩子的未来,害怕孩子没有好的工作!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的钱途,请家教,报培训班,报兴趣班,害怕孩子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和时代的节奏!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一旦学习不好,成绩不好,父母就会拿自身说法来教育孩子!拿自己的辛苦说自己的孩子!

父母伟大的地方就是把我们含辛茹苦养大!让我们有个好学业,有个好工作,娶个好媳妇,能在城里安家落户!希望孩子能能体谅父母的心情,体谅父母的砸锅卖铁的决心!体谅父母的坚强!这也是中国人的信心和信念!

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更不能跌倒在跑道上!为了有一技之长!为了学以致用!为了自己!为了父母!一起好好学习,一起好好读书!实现心梦想!2020一起加油加油!


杰哥勇闯天涯



我初三,南方小城。寄宿封闭学校在校生。

每天五点半僵尸一样弹起床,换衣洗漱早饭完必须马上赶到教室上早读,这一系列动作下来不超过三十分钟。

什么是早读?提高精气神,一天中头脑最清晰,学习效率最高时段??

不存在的,中学生保证八小时的睡眠,我们十二点钟勉强入睡,不到五个半小时的睡眠时间,什么精气神。

初三,十几岁的年纪,长身体呢,这样耗着,病倒的不在少数。

浑浑噩噩上完早读,可能成人眼中的课间十分钟是嬉闹打笑的十分钟——这也是不存在的,我想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的课间十分钟,十分有趣——

没有一个人走动,一眼望去全部都是趴桌上睡着的,零零星星三两个人出去打水上厕所。

不是糟糕的风气和氛围,我们真的睁不开眼,教科书排列的文字在眼中飘,不是夸张,人在最困的时候周围的所有东西都是动的。刚开始:这种生活还能承受,未成年嘛精神足得很,我现在收回我的话。

然后是早上第一节到第四节课,浑浑噩噩。上课没精神,但是又怕漏了重点没听,怕效率低,所以在我们的课上——

教室后黑板排站满了一排人。

怎么说呢,绝对不是老师的罚站啥的,是我们太困了,站着清醒,我相信不止我们学校是这样的。

悄悄说下,领导路过检查我们全部做贼一样跑回座位,想笑了。

然后就是中午时间了。我们早上的课是11:35下课,还可行。可哪有人敢走呀,一来班主任走到教室晃来晃去:“要吃饭的去吃饭,想留下学习的麻溜点刷题——”

然后真的有人去吃饭,完蛋。

班主任:“吃饭打冲锋,学习怎么不见得啊??就是态度不端正。难怪xx考试退步那么大,心思放哪了……”

真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从此不到十二点十分左右没人敢走。

说实话留下背书我没啥意见,但是宿舍11:30吹预备哨,我们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间从教室走到食堂,排半个世纪长的队,再打饭,吃饭,再从食堂回到宿舍,二十分钟。

吃饱饭马上得躺床上,否则舍管扣分。

但是没有人睡觉,全都躲着被子里背书。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形成这个习惯,总之如果你一个人躺下睡觉,想着周围七个人都在背书,竟然有种很强的罪恶感,我也不知道这种罪恶感哪来的,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

然后午休是没怎么休息的。下午三节课也是浑浑噩噩。

每天考试,每天排名,每天挨批。

我想说的是晚自习了。

六点开始,十点半结束。

英语 化学 数学 语文 物理 这样的顺序,我们教室是装那种特别亮的灯泡,刺眼的那种我从数学时间开始就眼睛痛。

冷冷的金属质感。

一节晚自习下来我实现模糊不堪,视疲劳。度数猛增,但是没有办法。

一天结束。三点一线。除了食堂,宿舍,教室,没有别的地方。

还有我想讲讲住宿生活,关于洗澡。八个人,一间宿舍,我们10:30熄灯,我们可能是少有的晚自习下课比熄灯时间还晚的学生——原因和中午时间一样,没人敢走,谁也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所以我们摸黑洗澡。

试想一下,八个人,一间浴室,从十点半开始洗,何况还有洗衣服。

学校老师:学生十点半就睡觉,加上午休,每天够八小时睡眠。

是每个人一闭上眼就能睡着吗?

我们因为心理压力精神压力巨大,患上失眠的数不胜数。

我都不想上学了,这不是我想要的美好的校园生活。

有人说学习压力和以后的生活压力比都不算回事,但我们学校给我们灌输了可怕的思想。

就是差不多类似于成绩比什么都重要,你考不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你就是个废人了。

我天。

反正就是,浑浑噩噩,昏昏沉沉,人人都累,高度数近视眼镜人人都配。

这就是初高中生压力。


一秒萌萌哒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有压力了,就拿我自己亲身感受来说吧。

第一、来自于父母的压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我们每个家长的夙愿,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

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让我们下一代去帮他实现。

当我女儿从呱呱坠地的时候开始,我就已经对她寄予很大的企盼和希望。

希望她能健康快乐成长,希望她品德好、学习好,希望她能进入好的小学,考上好的初中、高中,重本大学,甚至是北大清华,希望她有一个轻松稳定的工作,希望她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希望她能成为我们的骄傲……

因此,在我女儿刚刚丫丫学语的时候,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她,叫她识字、背唐诗,给她报早教机构,什么开发智力。

三四岁左右,开始给她报舞蹈班,心想:女孩子学舞蹈,可以锻炼形体啊!

女儿上小学了,就开始报各种培训班:珠心算、英语、书法、写作、奥数,还有兴趣班:游泳、画画、滑冰。

周末,每当别的小朋友放假后可以尽情玩耍时,女儿还得背着小书包,我也得放下手上的工作,带着她奔波于少年宫。

从早上的8点上到10点,紧接着又小跑到另一个教室,从10点上到12点,也就是一上午的课,中途还没有时间休息。

下午的课程也是满满的,只有星期天下午,有半天的休息时间,而这半天她也不能尽情的玩耍,还要做学校布置的各科作业,还要复习、预习、阅读、写作业,等等。等一切作业做完,有时都已经晚上10点过了。

放寒暑假了,除了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另外还得做我给他买的一套试卷,还得继续上各种补习班,兴趣课。

心想:学了总比没学强,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吧!

但是,事与愿违!不仅孩子这样辛苦来回地奔波于各种补习班,也加重了我们家长的经济负担。

所以,我深深地反思自己:我这样做是真的为孩子好吗?

我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

在报补习班时,我和孩子商量了吗?在孩子跟我说“不”的时候,我尊重她的意见了吗?

在孩子跟我说“累”的时候,我理解她了吗?

家长们的期望本该是让孩子快乐成长,但是,我们很遗憾的看到,目前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

第二、来自老师的压力。

每天清晨送她上学,远远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小小的身躯,背着一个大而沉重的书包,心里真不是滋味儿,真是“压力山大”啊!

她那沉重的书包里,除了每天都要学习的语文、数学、英语课本以及练习册、笔记本、作业本,还有课外读物、书法课本等共计十余本书,再加上孩子的水壶,文具等等共20来斤。

现在的孩子,总有做不完的作业,还有来自手机上各种作业,打卡,发视频等。

每天要背着那么沉重的书包,每天要背诵那么多的单词、短语、句子,优美的散文、古诗、必备课文,还有各种公式定理?

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班级排名,让孩子们心里那根紧绷的弦不敢有一丝懈怠,分秒必争。

小学阶段还好,越到高年级,初中、高中的压力就更大了,他们的学习时间相对来说更长了,睡眠严重不足了,学习的科目更多了,作业量更大了,来自身体上、心理上和父母、老师、同学上的压力更大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是的,如果你不努力,不拼搏,拿什么和富二代比?拿什么和富二代争?

第三、来自高考的压力。

高考的重要性,已经不用多说,很多学生或家长,就指望通过高考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高考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将是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至少决定了未来5-10年的人生走向。因此,高考承载了太多的期望,这种压力是无形的。

高考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每个高中生的心里,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放松。高考如战场,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

对于学生来讲,家长通常对子女的学业要求很严,期望过高。有的父母喜欢以言语相逼:“考不上大学,就别进这个家”。

有的父母以过分关心施压,为了孩子能考上大学,陪孩子挑灯夜读,送这送那,关怀备至,这样也会给孩子极大的压力。

看到他们孜孜不倦地学习,看到他们夜以继日地忙碌,父母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因此,亲爱的家长们,从现在起,对你的孩子们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尊重吧!

以上是我个人见解,望各位家长和孩子们参考与借鉴!

谢谢大家!

祝福大家!


学霸记


有压力。

我孩子也还是个小学生,这样说吧,在一年级就要开始背诗,百八十首吧。他们也很多不知道啥意思,但都摇头晃脑的背,放学时候,背着诗词歌赋列队而行,听着也蛮好听。但我孩子除了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其余基本滥竽充数啊。

再就是别的作业,主课的基本都有吧。这事我还是基本检讨咱自己原因。因为对于态度积极的孩子,学习也好的,那作业基本分分钟完成。但对于我们这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再加上孩子又超级墨迹,坐到书桌前,不是要喝水就是要吃东西,再加上不住的跑卫生间,基本不到10点完不了。

我们也知道孩子该早休息,但是,作业也不能不完成啊。有时候看着孩子困的睡到作业本上,心疼不?心疼,可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想想人家都会了,自己孩子不会,如逆水行舟的学习,不进则退啊,久了就差距拉大了。受难为的还是孩子啊。

适当的作业巩固学习,我觉得应该。孩子记性大忘性也大,不做点作业,基本生字都巩固不住。学习本就是不断的接受新知识,课门那么多,咋会不累。但作业要适当,考虑一下中下水平的同学,至少,咱得叫孩子有比较充足的睡眠啊!


木鱼千生


就目前的教育来看,小学略微好点,初中以后,不管学生还是家长还是有很大压力的。

首先,作息时间,初中后基本要求早晨7点前到校,下午一般5点半多放学,放学到家6点,不耽误时间,到家就吃饭,6点半或者7点的开始写作业,真正的大学霸可能早点,大部分学生写完作业也基本11点了,孩子根本睡不够,精力不够,耽误睡眠,也耽误长个。

其次,学业上面,初中从语数英三门功课,猛然加到七科,八科,到了初三九科,增加了6门课程,各科作业繁多,而且,学习难度加大,孩子压力也陡然间增大,如果家长再不细心引导孩子,开导孩子,局面会越来越紧迫。

再次,竞争激烈程度上,我们这代中年人小时候是放养长大的,不补课,作业适中,家长也没有那么高的期望,吃饱穿暖有学上就是好家长了,我们这一代因为受到知识的力量的引导,所以,也更加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导致,我们对孩子期望过高,也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中考录取率低,也导致竞争过于激烈,我认识身边的孩子,十分优秀的,也照样去上昂贵的一对一辅导,就是要考取更好的优质高中。

纵观孩子的教育,无不如此,纵然感叹这种教育的焦虑,但也无能为力改变什么,作为我们普通百姓,除了步步紧跟,还能做什么,能做的,就是搞好孩子后勤,做好心理辅导,别给孩子太大压力,我们要告诉孩子,我们能接受平凡,但我们不接受不努力的平凡就行了,孩子尽力就好。

姑娘同学女孩,上周四晚上压力过大,放学离家出走,把家长急坏了,后来找到了,我也感触颇多。还有动辄就跳楼的学生,真的让我们战战兢兢。

孩子学习教育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坚强乐观的性格,更是重要。

教育的路上,你我共同坚守,静等花开。



哲哲的小屋


作为一名90后,我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在上幼儿园中班,他们每天要识字,唱歌,跳舞,然后放学后回来给家长带一点作业回来[捂脸],周六日还给她报了口才班,舞蹈班,一个星期没有一天是在休息。这才是幼儿园,将来还有小学,初中,高中,压力会越来越大,做家长的都感觉到压力山大呀。社会进步的同时,人们生活节奏也在加快。


在下阿伟


孩子生来是无压力的,他本应该无忧无虑地驰骋于自然,可这一切,却早已成了泡影,写不完的作业,各种补习班,让孩子成了“牺牲品”,难怪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真不容易。

着实不容易,如果你还认为没有压力,那不过是说着违心的话而已。可是,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学习压力?各位当父母的想过吗?

这种压力,是我们强加给他的。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在孩子还只有2岁左右,就开始给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希望能让孩子有多种兴趣;上了幼儿园,就开始让孩子上小学的奥数,英语等等课程;而进了小学后,除了每天要完成老师的作业,双休日,至少有一天半是在补习或兴趣班中度过的,留给他们娱乐的世家你,不过是半天,而这半天,可能还要完成课程中老师要求的作业等等。

他有得选吗?没有。您每天都告诉他,“再不努力学习,人家张三就要赶上你了。”,“看看人家王五,门门功课优秀,而你离他太远了!”

家长的目标很简单,希望孩子未来能出人头地,能有所成就。父母的想法是很好的,毕竟现在的大环境下,各种学习的资源都很紧张,都需要靠实力去争抢。

所以,不少父母不惜挤破头去争抢。可是,孩子愿意吗?你问过他的意见吗?你可能会说,“孩子懂什么,他连选什么都不知道,不如我帮他选。”

就是因为你这种包办的思想,就是因为你从来都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凡事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结果,孩子成了一个只会按你指令,按部就班进行的人,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思考力和创造力,长大后,根本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这无形当中,是在害孩子。

也许你不以为然,但是,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不过是借你之手成长,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他们。未来是要靠他们奋斗的。

补习班或兴趣班,孩子不愿上,完全不用勉强他人,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性,让他形成自律、爱思考,有创造力的人,远远比上几个补习班要好得多。成绩绝不是我们第一看重的。孩子学到的本事和技能是他自己的,我们没有办法左右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伴他,引导他,和开解他。

孩子需要自己的童年,让他们能在玩中学,学中玩是最好的,这样他们才能快乐地成长。


教育新时论


认识到学习重要性的家庭学生压力非常大。

  • 通过商场比较,近几年成功的商业家,如腾讯、小米等均为知识人所把持,即使领军人物非知识人所掌控,但其核心部门也为知识人所集中,如华为等。
  • 通过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学历比较,各级国家机关领导人任职公示一般均有学历一项,人们能够发现,领导人一般均有较高的学历,而不象西方国家,如英国,限于几所著名大学。这正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的表现,我国各级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尽管有学历的要求,但不限于著名大学。
  • 每年的公务员招考,其实也是学生知识的较量,符合录用条件的考生,不论学生来源于何所院校,甚少笔试是不认考生是清华、北大,还是不知名的学校。

认识到知识对事业重要性的家长,认识到我国公务员的录用、领导人员任命没有歧视性家长,会主动给自己的孩子加压,甚至不惜财力与精力,送孩子到名牌学校就学,参与辅导、补习等,孩子的学习当然有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