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氣亂髮脾氣,家長不妨試試“踢貓效應“,比說教更管用


孩子生氣亂髮脾氣,家長不妨試試“踢貓效應“,比說教更管用


有一天,一個父親在公司遭到了老闆無緣無故的批評,於是憋著一股火,回家之後看到孩子在沙發上跳來跳去,就把孩子臭罵了一頓,無辜的孩子心理也不好受,也有一肚子的怨氣,朝著身邊的貓狠狠踢了一腳,結果貓逃到了街上,一個路過的司機為了避讓,就把旁邊的孩子撞傷了。

這就是所謂的“踢貓效應”。

如果一個人的情緒受到外界影響的時候,就很容易變壞,就會向身邊的弱者發情緒,受到情緒攻擊的人就會尋找下一個受氣目標,這樣形成一個惡性傳遞,負面情緒不斷延續,最終流落到沒有辦法還手的貓身上。

在生活中,我們也能意識到,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越哄,孩子負面情緒越大,在孩子眼中,家長的哄就是把家長放在“弱者”這一角色中。

從“踢貓效應”中我們可以看到,父親就是事情的導火索,可能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就像現在的很多家長一樣,輕易就把負面情緒帶到了家裡面,孩子稍微不聽話,就“棍棒教育”,家長可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任老師,孩子模仿家長,很容易養成生氣亂髮脾氣的壞習慣。


孩子生氣亂髮脾氣,家長不妨試試“踢貓效應“,比說教更管用


如何利用踢貓效應教育孩子?

1、主動幫助孩子尋找壞情緒的“源頭”

每當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的時候,家長們就著急管教孩子,非打即罵,絲毫不和孩子們溝通,其實他們的壞情緒也是有源頭的。

正確的做法就是學會耐心詢問,搞懂孩子們為什麼會有壞情緒,找到這個壞情緒的源頭,引導他們正確的發洩。

2、讓孩子認識到壞情緒的危害

孩子也許不知道自己的壞情緒會給身邊人帶來負面影響。

當孩子再次對父母發脾氣的時候,父母要冷靜,對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比如“媽媽不知道你為什麼會發脾氣,但是媽媽很難過”。

大多數的孩子心理還是覺得父母是有權威的,絕大多數孩子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都會冷靜下來,這個時候家長還可以教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懂得自己亂髮脾氣會給對方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3、父母樹立榜樣,不要亂髮脾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任老師,從孩子身上就能看出來家長什麼樣,所以如果孩子負面情緒太過於頻繁的話,家長們就要考慮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問題了。

家長們要以身作則,只有管理好情緒,避免“踢貓效應”,才能讓孩子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通過讓孩子對“踢貓效應”有一定的瞭解,讓孩子認識到壞情緒的錯誤性和給別人帶來的傷害,這種方法比說教更管用。


孩子生氣亂髮脾氣,家長不妨試試“踢貓效應“,比說教更管用



感謝您的閱讀,免費送你智慧父母私密課程,讓你在親子教育路上少走彎路,做一個高能量智慧父母,輕鬆收穫幸福家庭。點擊我的頭像關注後,私信發消息:01,即可免費獲取。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