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讓中國的學術界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在 1999 年之前,人們並不認為重複發表或者用中文和英文各發一次有什麼不合適。超過 20% 的受訪者認為重複發表和自我剽竊在自己的領域很常見。而在國際學術界,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學術不端。

  如果不處罰這種不當行為,學術界容下了更多類似行為,從而滋生更多的學術不端和重複犯錯,進而浪費國家資金、玷汙國家榮譽,並腐蝕人們對於科學研究的信任度。如此一來,中國的學者想要與其他國家的學者開展合作將變得非常困難。

  但如果按照國際標準嚴查學術不端,就會發現學界的很多常規操作其實都是不規範的。制定根本行不通的高標準就會讓不遵守規則成為一種常態。

  如此看來,"學術不端"讓中國的學術界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現如今最常見的避免學術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查重”,但是也不能完全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

  中教數據庫學術平臺彙集了國內外常用的8大查重系統,可以讓大家多維度進行查重。

  另外中教數據庫研發了智能審稿系統和智能審稿系統,這兩大系統相輔相成,從作者的寫作階段到審稿階段避免的學術不端的現象發生,也可以說是自發性的避免學術不端的產生,是一個好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