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柬埔寨记:友谊与民俗

01 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提起柬埔寨,我的眼前便浮现出一场场盛大而热烈的欢庆场面,歌如潮,花如海,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在这样的背景衬托下,我们亲爱的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他美丽的莫尼克公主便神彩奕奕、风度翩翩地向我们走来了。

美丽的鲜花在开放,在开放,

五大洲的朋友来自远方。

亚非拉人民手挽手,

友谊的歌儿高声唱,高声唱。

……

连载|柬埔寨记:友谊与民俗

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清贫的岁月里人们最最重要的一项文娱活动就是看电影。每次在放电影之前,总会先放映几部时政类纪录片,诸如《新闻简报》、《西哈努克亲王访问南京》之类的,好像是为正式放映的故事片作一个铺垫。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的形象就是通过这些或长或短的纪录片走进了我们寻常百姓的视野,成为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一晃四十多年都过去了,弹指一挥间。2020年农历春节的大年初一,我带着满满的回忆和向往踏上了由深圳飞往柬埔寨首都金边的航班,开始了我们的新年之旅,去探望那位我生命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和他的国家。

连载|柬埔寨记:友谊与民俗

走出金边机场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十二点钟了。刚下飞机,我就感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当然不是柬埔寨人民的热情,而是因为当地炎热的气候。机场外面冷冷清清,只有一辆旅游巴士孤零零地停在接机口处。据前来迎接我们的导游说,柬埔寨一年当只有两个季节,那就是旱季和雨季,气候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热。如果我们再把这种热细细划分一下的话,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热、很热和非常热。

柬埔寨就算是再热,又怎么能比得了我们当年欢迎西哈努克亲王时的热情?

这位导游名叫金泰山,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说话风趣幽默。在车上他自我介绍说,他的父亲是越南人,母亲是中国广东湛江人,而他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柬埔寨人,从小就出生在柬埔寨,现在家住金边。说起金边的历史,自然就不能不提到在柬埔寨历史上最有名的吴哥王朝,那是柬埔寨历史上最为强大的一个时期,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化。后来由于外敌入侵,吴哥王朝的国王不得不丢弃家园一路南下,最后流落到金边才定居下来。

现在的首都金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还是一个繁华热闹的都市,有“印度支那的小巴黎”之称,只是在后来的战乱中才逐渐衰落下来。内战结束后,经过十几年的重建,目前的金边全市人口已经恢复到500多万人,其中华人就占了50多万。在柬埔寨,人民币、美元和柬埔寨币是可以通用的,兑换起来也非常方便。

连载|柬埔寨记:友谊与民俗

说着说着,导游当场从随身的皮包里掏出厚厚的一叠柬埔寨币与我们进行兑换,一千元的柬埔寨币可以兑换两块钱人民币。我们每人都兑换了两百块钱的,因此每个人手里都有了两百万元的柬埔寨币,立刻都成了传说中的百万富翁。

当晚我们入住于金边的金界大酒店。金界大酒店又叫作金界娱乐城大酒店,是一座位于金边市中心的五星级大酒店,集客房、娱乐、博彩、购物和餐饮于一体。每个新入住的旅客,都要在大门口经过严格的安检,与机场上的安检类似。

进入酒店后,在通往酒店前台的一条长廊两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博彩机,聚集着一群一群的男男女女,不时有惊叫声和欢呼声响起来。据说这里是柬埔寨唯一可以进行公开赌博的地方。但天色渐晚并且明天还安排了旅游行程,我们一行也无暇旁顾,在前台匆匆办理好入住手续就回房间睡下了。

连载|柬埔寨记:友谊与民俗

02 6号公路

早上一觉醒来,天已经蒙蒙亮了。看看窗外,天暗云低,苍茫一片,仿佛山雨欲来的样子。我抓起枕头边的手机一看,哎呀!早上六点半了,想起昨晚领队小欧说七点钟要在楼下大厅集合,不禁浑身一紧,急忙洗漱一下,背起行李就窜进了电梯,三步并作两步赶到楼下餐厅。

四下一看,怎么冷冷清清的,好像没几个人呢?诺大个餐厅里,空空荡荡,只有三五个外国人在用餐。我心里感叹道,他们倒真沉得住气呀!不过毕竟有人在用餐了,柜台上各式各样花色齐全的餐品都已经摆了出来,有东南亚特色的甜粥、米粉、面饼、菜团,有西式的面包、牛奶、香肠、咖啡……那我还等什么?既来之,则安之。先吃饱了再说。便找了张桌子坐下来,心神不定地吃着,边吃边向餐厅门口睃巡,希望能看到熟悉的身影出现。

直到我们的其他朋友出现,我才知道,原来柬埔寨和中国是有一个小时的时差的,我真的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笑)。

连载|柬埔寨记:友谊与民俗

我们今天的目标是柬埔寨的暹粒省,那里有闻名世界的吴哥窟遗址。大巴车穿过金边市区,走过湄公河大桥,行驶在贯穿柬埔寨南北的6号公路上。这条公路全长470公里,沿途连接着柬埔寨著名的地标古迹,因此也是一条最热闹的“旅游公路”。

据导游介绍说,6号公路最初是由中国赴柬埔寨联合国维和工兵大队的八百名官兵修建的,后来又由一家上海的建筑公司接手,中国政府为此提供了大量的援建优惠贷款。经过几次扩建修整,直到2018年6月才正式宣告完工。这是一条双向四车道的公路主干道,路况还不错,沿途两边高树耸立,姿态抒展,绿叶纷披,尤其是进入暹粒省后,夹道排列的树木群更是可以用“参天巨树”来形容,都有相当的年轮。每到夏季,这些高大的树木枝叶伸展,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遮阳屏障,成为一道特别的景观。

说来令人难置信,柬埔寨至今还没有公交车、出租车和地铁,6号公路上更是难得见到我们在国内公路上经常看到的一辆接一辆隆隆奔驰的载重大卡车。那么人们日常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基本上都是摩托车和三轮车。坐在车上向窗外张望,公路两边来来往往的都是摩托车,一辆接一辆,好像男女老少都会骑,车手通常的打扮就是头戴头盔,脚踩拖鞋,一身的轻衫短裤,衣袂飘飘,穿梭来往,或是一家三口,或是男女情侣,骑得那才叫一个生猛呢,风驰电掣一般,嗖嗖嗖一辆,呼呼呼一辆,真让人目不暇接呀。

柬埔寨的村庄跟咱们中国的村庄也实在没什么两样儿,所不同的只是这里的房子大多都是吊脚楼,可能是为了防止雨季泛滥的洪水吧。这些吊脚楼普遍离地有一米多高,有砖砌的,也有木头做的,有砖瓦顶的,也有茅草顶的。每个村庄临近公路的村口处,都开着几家小商店,旁边难免有一些堆积的垃圾。最令人兴奋的还是村庄周围不时出现的一座座麦秸垛。哦,不对不对,柬埔寨好像不盛产小麦,那就应该是稻秸垛吧,堆得高高的,雍荣华贵,金光灿烂。啊!我已经多久没有见过麦秸垛了,那里有我的童年啊!这些稻秸垛看起来无论是外形还是颜色,都与我童年时期常见的麦秸垛非常相似,让我在那一瞬间有种时光倒流回到童年的感觉。

连载|柬埔寨记:友谊与民俗

我们去公路旁的商店转转,打算买些水和特产,商店里中间的收银台里坐着一位衣着入时的柬埔寨姑娘。姑娘自然是个好姑娘,大眼睛,披肩发,胖胖的,苹果脸儿,好像全身上下都是圆乎乎的。我趁她心不在焉迅速按动快门给她拍了一张相。

没想到这下子倒惊动了她,猛地从座位上跳起来,冲着我连连招手说,哎哎哎——。我还以为她要向兴师问罪呢,谁知她接着又摆了个标准的双手抱胸的pose,冲着我一个劲儿地微笑。哦,原来她是喜欢我照相啊!我简直受宠若惊了,赶忙举起相机又认认真真地给她拍了一张。照完后她热情地凑过来,好奇地看了看相机上的照片,连连点头嗯嗯嗯地表示满意。

连载|柬埔寨记:友谊与民俗

在此后的几天里,这姑娘的笑容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当我在大小吴哥看到那些雕刻在宝塔顶上,由巨大的石块组合成的佛像时,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不正是柬埔寨招牌似的“高棉的微笑”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