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赚钱?跟范蠡学学就行了


想赚钱?跟范蠡学学就行了


春秋战国500多年思想和文化辉煌灿烂,有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孙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家,百家争鸣;有伍子胥、白起、李牧、等兵家名将,功勋卓著;更有管仲、蔺相如、商鞅等政客,昭焕今古。

在群星熠熠中,他仍是最光彩夺目的一个。他让濒临灭亡的国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时果断退隐江湖;他和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的爱情让人津津乐道;他前半生从政,叱咤风云;后半生经商,如鱼得水。

他就是人称“经商鼻祖”和“商圣”的范蠡。

范蠡功成身退,隐居定陶,十九年间,三致千金,创造了世人景仰的财富神话。

他的经商诀窍是什么呢?快和草媒君一起走进范蠡吧!


1 审时度势知进退,他急流勇退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穷途末路之际只得选择投诚,范蠡也身在其中。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并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卧薪尝胆”。

然而,范蠡在越王勾践消灭吴国之后,却选择却激流勇退,隐姓埋名,化名为鸱夷子皮,遨游于山水之间,开始了后半生的实业生涯。范蠡有着清醒的头脑,他深知伴君如伴虎。放着好好的高官厚禄不要,偏偏创业经商,说明范蠡看到了市场上的商机。

想赚钱?跟范蠡学学就行了

当然,他能毅然决然丢官而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非常自信,就算自己离开了政坛,仍旧可以大有作为!这种自信,不是每一个开国功臣都能具备的,因为这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才能。范蠡弃官后,他经商的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中国早期的商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现在的创业者也是如此,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认识,才能少走弯路。


2 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抢占先机

商场如战场,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大谋略家、战略家,范蠡认为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一定会是理想的货物贸易之地。于是,他就在定陶开始了自己的商业生涯,果然,19年间他三获千金,成为世贾,陶朱公的美称也由此而饮誉古今,留名青史。

他对市场有着敏锐的判断力,范蠡贩马的故事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早些年在定陶的范蠡赚钱并不多,后来他发现吴越地区马匹急缺,于是就想从齐国收购马匹,卖到越国。但是,路途遥远,强盗盛行。于是他就找到了一个贩卖麻布生意的商人姜子盾,这个人经常往来于南北,沿途的强盗他都打点好了。他张贴“广告”,大意就是新建马队,优惠大酬宾,吴越线上免费运输货物。果然后来姜子盾找上门来,请求帮运麻布。就这样,范蠡的马匹和姜子盾的货物相伴相行,安然到达目的地,范蠡的马匹很快被抢购一空,范蠡狠狠的赚了一笔。

想赚钱?跟范蠡学学就行了

夏天的时候要购买皮草商品,冬天的时候要购买布匹商品。天气干旱,出现旱灾时要购买船只,当出现洪涝灾害的时候要购买车辆。“夏则资皮,冬则资絺(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这是范蠡宣扬的一种超前的商业思想,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赚取差价、获得收益,所以他成功了。


3 低买高卖薄利多销,他深谙买卖逻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范蠡对市场有着超前的认识,早在2000多年前,他就领悟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当商品价高时,就要毫不吝惜地抛售出去;商品价低时,就要大量收购。他认为商品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度的,上涨到一定限度就会下跌,下跌到一定限度就会上涨。加快资金周转,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于是,他凭着自己的这套经营谋略,精心经营,家累千金。

想赚钱?跟范蠡学学就行了

司马迁说过:贪买三元,廉买五元,就是说贪图重利的商人只能获利30%,而薄利多销的商人却可获利50%。

薄利多销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很多人往往不能实践。当初,沃而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决定将分销店创建成折扣店,实施薄利多销的时候,许多股东都因为不看好而退出。但沃而顿正是通过薄利多销而把沃而玛从美国推向了全世界。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薄利多销是不可缺少的经营战略之一。

一代“商圣”范蠡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他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还在影响着大众。范蠡的经营诀窍在今天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和时代内涵。

陶朱公范蠡著有《陶朱商经十八法》,分为三谋和三略,是为:人谋,事谋,物谋;货略,价略,市略;这三谋三略,乃陶朱商经十八法之要义。后世还流传有陶朱公《商训》、陶朱致富《十二戒》等,草媒君把陶朱公商经全文整理给大家,希望对创业的朋友能有所启发!

陶朱公五字商训:

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

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才,取之有道”;

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

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陶朱公经商十二则

1、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2、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3、能安业,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4、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5、能敏捷,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6、能讨帐,勤谨不怠,取行自多。

7、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8、能辨论,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9、能办货,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10、能知机,售宁随时,可称名哲。

11、能倡率,躬行必律,亲感自生。

12、能运数,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陶朱公经商十二戒

1、勿鄙陋,应纳无文,交关不至。

2、勿优柔,胸无果断,经营不振。

3、勿虚华,用度无节,破败之端。

4、勿强辩,暴以待人,祸患难免。

5、勿懒惰,取讨不力,账目无有。

6、勿轻出,货物轻出,血本必亏。

7、勿急趋,货重争趋。须防跌价。

8、勿昧时,依时贮发,各有常道。

9、勿固执,拘执不通,便成枯木。

10、勿贪赊,贪赊多估,承卖莫结。

11、勿薄蓄,货贱贮积,恢复必速。

12、勿痴货,优劣不分,贻害非浅。

想赚钱?跟范蠡学学就行了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

1.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2. 价格要定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3. 费用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4.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5. 货物要百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货价减;

6. 钱财要明慎,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端生;

7. 临事要尽责,切勿妄托,妄托则受害大;

8.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9.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10.主心要安静,切勿妄动,妄动则误事多;

11.工作要精细,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12.谈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13.出入要谨慎,切勿潦草,潦草则错误多;

14.用人要公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15.优劣要细分,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16.货物要修正,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17.期限要约定,切勿马虎,马虎则失信用;

18.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失良机。

商圣陶朱公经商“三谋三略”

一、《三谋》:

《人谋》

用人要正,忠奸定兴废。

大事要慎,妄托受大害。

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

处事宜静,浮躁误事多。

言行宜和,和气能生财。

做事宜勤,懒惰百事废。

《事谋》

用度宜俭,奢华财源败。

做工宜精,粗糙出劣品。

货期要准,马虎失信用。

交易要速,拖延失良机。

进货要严,滥入货价减。

出纳要谨,潦草差错多。

《物谋》

优劣要清,混淆耗损大。

存物要整,散漫难查点。

价格要明,含糊多争执。

赊欠要审,滥出亏血本。

帐目要清,糊涂弊端生。

查帐要勤,懈怠滞本金。

想赚钱?跟范蠡学学就行了

二、《三略》:

《货略》、《价略》、《市略》

积著之理,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

范蠡说的“三略”是聚财的原理,他归纳为三点: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意思是说,货物的品质要完美,要注意价格变化规律,莫要使货币停止流动。

务完物是《货略》的核心,他说:“以物相贸易, 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审贵贱是《价略》的核心,价格问题颇为复杂。范蠡主要强调:“论其有余不足则贵贱之。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范蠡说的价格原理,就是货物供求关系的有余与不足;他指出了价格变化中物极必反的规律,“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乃是范蠡经营商业的名言。

《市略》讲资本金营运策略。范蠡的“无息币”就是说货物、资金都要不停地循环,运转。他说,如此“则币欲其行如流水。”币即钱,钱即泉,川流不息,乃至大汇。

想赚钱?跟范蠡学学就行了

大商之道!

大商与小商的区别:

于已有利而于人无利者,小商也;于已有利而于人亦有利者,大商也;于人有利,于已无利者,非商也;损人之利以利已之利者,奸商也。

大商之经商,有如伊尹,姜子牙之于治国;孙子,吴起之于用兵;商鞅之于变法;其学问之精深,道法之玄奥,意气之宏远,境界之高明,岂是空想妄论之辈,俚谚俗语所能达到的。

大凡天下之学问,万事成败,皆不出道与术这两大范畴。道是河,术是舟;道是舵,术是桨。无河无以载舟,无舟难以渡河。无舵则无方向,无桨则无动力。所以,道是方向,术是方法;道是法则,术是谋略。谋者,韬略也,汉书艺文志云:谋略,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天下之谋略,无论应用于何时何事,时谋,地谋,人谋这三则。

“两权相害取其轻!”

“无事时如有事般提防,方可弥意外之变;有事时如无事般镇定,才能消局中之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