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山水盆景制作

山水盆景是指把山石置于浅口水盆(水底盆)中,盆中盛水不盛土,或只在山缝中放些土,以植物、配件作为点缀,以山石为主要造景材料和主要构景物,以表现山水景观为主的一类盆景。主要用于表现有山有水的自然景观,如太湖风光、桂林山水等,其养护管理方便。山水盆景按照其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分为水石盆景和旱石盆景两种形式。水石盆景主要表现大自然有山、有水的景观。石料经加工后置于浅水盆中,表现大自然层峦叠嶂的景观。水石盆景的盆中贮水,并有植物及小配件作点缀。旱石盆景主要表现大自然有山无水的景观,是将山石放置在盆内,盆中全部盛土,并按照自然景色的特征,种植树木植物,并点缀配件。

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山水盆景制作

一、造型类型

(一)立山式

山体形式线直立,山水盆景盆中各峰石的纵轴及纹线都垂直于或基本垂直于底面(图1-1)。常与其他形式搭配。

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山水盆景制作

图1-1 立山式

(二)斜山式

山体形式线倾斜,山水盆景峰石纵轴及纹线并不垂直于盆面,与盆面形成一定的夹角,具有强烈的动感,但要动中求稳,做到动而不乱(图1-2)。常与其他形式搭配。

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山水盆景制作

图1-2 斜山式

(三)横山式

山体形式线横卧,山水盆景山石长轴及纹线平行于盆面,山石层层相叠,如同云层,岩层两端参差不齐(图1-3)。常与其他形式搭配。

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山水盆景制作

图1-3 横山式

(四)悬崖式

山水盆景常用来反映自然界中悬崖峭壁的惊险之态,象征威武不屈和在逆境中拼搏进取的精神。一般主山呈明显的悬崖状,置于盆的一侧,山头向中间悬出。悬崖式山水盆景在制作时应注意悬出部位与整体的比例重心,由于悬出部分,重心往往会向前移动,因此一定要掌握重心,防止产生不稳定感。同时运用对比的手法,搭配其他造型,但悬出部位是整个造型的主体,主要观赏面的曲线对比要强烈,以大曲线为主,小曲线为辅。主峰朝向画面中心的山脚,可适当延伸,背向山脚必要时可以切除,使画面稳定均衡(图1-4)。主次要协调,配峰的形态应与主峰相呼应,即可作远山处理,配峰的山脚宽度应小于主峰的底脚宽度。如果配峰高则底脚宜窄小,配峰矮,则底脚宜左右拉开。山腰部位,应以消瘦为主,避免臃肿。

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山水盆景制作

图1-4 悬崖式

(五)孤峰式

孤峰式是指在盆内只放一块山石,为避免单调,也可用几块矮小的山石,在盆中适当位置加以衬托。山石不宜置于盆中央,也不宜紧贴盆边,一般稍稍偏左或偏右(图1-5)。

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山水盆景制作

图1-5 孤峰式

(六)怪石式

山体形状古怪,无明显的标准,只要外形奇特,能给人以美感即可。通常要求山腰部分要虚要瘦,整体应比例恰当,舒展大方(图1-6)。

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山水盆景制作

图1-6 怪石式

(七)延绵式

延绵式是指景物从盆的一端向另一端蜿蜒伸展,构成长长的延绵状山脉,表现群山起伏的景观。峰峦层次较多,但主峰只有一个,而且要有主次之分(图1-7)。

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山水盆景制作

图1-7 延绵式

(八)开合式

开合式是指盆中景物分作景物组合,在盆面上常形成不等边三角形布局。其中两组景物在前,一左一右分立布局,起到“开”的特点,同时另外一组景物在后,联络于前两组景物,起到“合”的作用,一开一合,景物要有主次之分,不可等量齐观,布置上也不能成等边三角形。

(九)对峙式

对峙式是指由一大一小两组山石组成,又称偏重式,分别位于盆的左、右两侧。较高大的一组为主体,较矮小的一组为客体,两组山石“形断意连”,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图1-8)。布局不宜太满,注意留空白。

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山水盆景制作

图1-8 对峙式

(十)高远式

常用来表现崇山峻岭、群山巍峨的名山大川风光,是一种常见的山水盆景款式。主峰高耸险峻,主峰山石可占盆面的大部分,配石低矮,以衬托主峰之高大挺拔。高远式山水盆景常选用刚直有力的瘦质型硬质山石,用椭圆形或长方形盆钵。为了形成上下呼应,常在山峰下部制造平台,在平台上安置亭、塔、茅屋等配件。

(十一)平远式

多为低矮平缓的远山,呈现延绵不断的景象。平远式用来表现水域辽阔的江南风光、鱼米之乡的景致。布局时应注意山脚的处理,特别是水岸线,要曲折多变。

(十二)全景式

常用以表现景致规模宏大、意境深远的景象,群岛夹峙或前后山重重叠叠。山石在盆中的位置切忌呈等边形状。多用长方形大理石浅口盆钵,盆的长宽比多为2:1。只有较宽的盆钵才能使山峰前后拉开一些距离,表现出远山的深远。

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山水盆景制作

二、立意构思

顾名思义,立意构思就是确立作品的意境,构思作品的布局。立意构思是山水盆景创作前所必需的准备过程,也是作者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创作动机,进行布局设计的过程。制作山水盆景时,山石的自然形态好的或有些加工得好的块石,可以独立成景。但对大多数山石来讲,往往要进行雕琢和拼组,这就更需要提前做好构思布局。在创作中,立意构思必须具有真实性,只有真实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也才能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在模仿大自然崇山峻岭和湖光山色的同时,传达出自然的情感。布局是制作山水盆景关键性步骤,直接关系到意境的表达和体现。

山石材料是山水盆景创作的主要素材,山石种类繁多,一般可以从大自然中采掘而得,其质地、形态、色泽都具有天然本质。选石通常“因意选材”或“因材立意”。“因意选材”即根据创作意图选择石料的种类、形状和色泽等;“因材立意”,即根据石料的种类、形状和色泽等因素来决定创作意图。例如选择石纹直立简练、形状长条、轮廓自然的砂积石作为盆景素材时,最适宜表现挺拔峻峭、高耸入云的山景景观。选材时还应注意素材的质地、种类、“因意选材”皴纹一定要统一,一个盆景,最好只选用一种素材,色彩差异不可太大。选材时还应注意适当的多选择一些山石,给制作留出余地。在思考时,应先仔细观察准备加工的山石,根据立意要求和材料特点全面考虑。山石布局是山水盆景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将加工好的山石按照一定的原则布置在盆中。整体布局包括正确处理山水盆景的大小比例、远近虚实、山石与水面的关系、种植与点缀等。

山水盆景在整体布局时,先确定主峰的位置。主峰是盆景制作的重心,布局时应先将主峰放在设计框内进行构思,确定主峰在盆内的最佳位置。再根据主峰的形态考虑配峰的形态和位置。主峰朝向面的布局是视觉的中心,也是作品布局的重点,所以山脚要低矮,不能遮挡主峰,这样既可以突出主峰,又能使视野具有可穿透性而显开阔。配峰的形态和位置应考虑整体造型的需要,讲究气势、韵味和对比关系。主峰、配峰有两种概念:一种是如果作品中有大小几个山峰组合而成,大的山峰称主峰,其余称配峰;另一种是以组的概念存在的,大的一组山峰即主峰,余下的一组即配峰。要明确主峰和配峰在一组的主配关系和在总体布局中的主配关系。配峰与主峰在风格上要统一,在形状、数量上要有变化。主峰配峰位置确定以后,才能解决“远近之形”。主景居前,衬景是远山,视觉上的近大远小,使远山显得既远又小,此类山石叫远景山水。雕琢时,近景的主体要精细雕刻,远山则不宜过细雕琢,只注重外形处理,使起伏尽量模糊,要遵循“远山无脉”的原则。近景山水的加工,则均应仔细雕琢。

山水盆景是神游艺术,是聚天地之灵秀于咫尺间的造型艺术,是以三维空间来体现的。山水盆景造型的空间意识及构图是体现其艺术性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空间形态中,设计何处是山、何处是水、何处是楼阁寺观、何处是桥梁、何处是人物车舟,需要设想空间、安排比例、置阵布势等。空间构建时注意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相结合。焦点透视是从一个角度观察对象,而散点透视是将直视、仰视、俯视结合起来,流动地观看景物,逃脱了焦点透视的束缚,完满地表达了丰富的空间关系。盆景构图重要的是空间的艺术处理,需要把盆景狭小的空间划分成若干区段,取得扩大景深的效果。即在垂直高度和水平方向安排适当的层次。空间构建时还需注意比例尺度,盆浅、配件小、树低矮,便显出山的高耸。盆景不是模型,无需按绝对比例,可以为突出某一主题而不完全按照比例,有时也可以采用艺术夸张的手法。如局部树木体量可大些,使盆景郁郁葱,更富生机,但在总体上要遵循事物形象间协调的比例关系,否则弄巧成拙,失尽真意。在置阵布势时,要注意动静互衬以及露藏的手法。水动山静,树动石静,人动物静。在山水盆景创作中,石得水而活,水得石而出。通过不同因素的组合可表现动势,如直线静止、曲线流动、三角形稳定等。露与藏是山水盆景造型艺术的主要表现方法之一,只露不藏,一览无余,观赏者就没有想象的空间,意境也就会显得肤浅。因此在制作山水盆景时,峰峦要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山峰之间的疏密关系要疏中有密、密中有疏,主体部分要适当密一些,客体部分要适当疏一些,要刚柔并济,露中有藏。在山水盆景中,挺拔雄劲的山峰应以直线为主,以表现阳刚之美;低矮、轮廓比较圆的峰峦应以曲线为主,以表现优雅的曲线美。主体组山石的前面可以胶合一些比较矮并有一定姿色的小石,以增加层次。客体组山石是衬托主体山石的,用石比较小,数量也相对比较少,但也要高低错落,有层次感。有一幅“深山藏古寺”的图,画面上并无禅寺,只见禅家循曲径上山。曲笔达意,古寺藏而不露,却可领会于心。苏州园林为世人称道,原因之一是小中见大,不是一览无余,耐人寻味。

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山水盆景制作

三、素材处理

山水盆景在完成构思布局之后,即进入石料加工制作阶段。

(一)确定山石观赏面

仔细观察选出的石料,报据立意选择山石的主观赏面和做峰顶的一端,以确定山石的下端,为锯截做好准备。对于硬质石料,一般应先用钢丝刷、螺丝刀等将选出的石料表面泥土清理干净。仔细观察挑选出来的石料,对其色泽、纹理、形态等仔细观察,反复对比后确定山石观赏面。

(二)锯截山石

根据立意构图确定山石下端的锯截线。为了使锯截准确,锯截前,最好先找准切割线的恰当位置,找出其妥善的高度和倾斜度,用彩色笔做好标记,或将山石下端要锯截的部分放入水盆中浸一下后迅速拿出,再用笔在山石干湿交界的地方画一条线作为锯截的参考线。软石锯截一般使用手锯。锯截时,锯条要直立,握锯的手一定要稳,以免产生偏差,影响锯截效果。锯截时一定不要图快,太快了锯条易退火不耐用,而且也容易弯。正确的做法是有节奏地慢慢锯。锯截争取一次成型,第二次会加大难度。在锯截的过程中,使用金刚砂轮锯时,为避免石料产生大量的热,可在锯截时一边用水枪向锯截的部位喷水冷却。如果硬石石料太大时必须劈开才能使用。较大的石料,一般情况下,都是美丑合一的不规则几何体,需要根据构图要求进行锯截,选择什么地方该留,什么地方该去。不论是硬石还是软石,山底与盆面接触的部分,一定要求平稳。而锯好的山石一般锯截面不够平整,可以放在水泥地面上来回摩擦找平,或者用平挫挫平,也可以放在砂轮上磨平。这样可以使锯截面与盆底充分结合,在与盆底粘合时不易损坏山脚等薄弱处。

不同形状的山石可根据其形状特点进行处理。长条山石,斧劈石、虎皮石(石笋)、钟乳石等多为长条形石料。这些长条石料中有的一端姿态较好,有的两端都具有山岭形态,在锯截时应区别对待,只一端形态较好者,应根据造型需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好的一端,截去不佳的一端。而两端都具山岭形态者,可巧妙地将其分为一大一小、一高一矮,高者为峰,矮者为峦或远山,从而获得两块好的石料。对于不规则的石料,粗看浑然,一无是处。但如反复审视,就会发现其虽不规则,但四周多棱状突起,如巧妙地将其截为三四块,甚至七八块,即可获得几块大小形态不同、姿态不一的石料,按材取用。

(三)雕琢

石料经过锯截后,便可进行雕琢加工了。硬石和软石的加工有所不同,软石可以通过雕琢成形,而硬石由于质地坚硬,加工困难,因此可进行局部小范围的简单加工。硬石纹理较好,自然形态奇特,质地坚固耐久,因此又是制作山水盆景的上乘材料。

1.软石雕琢

软石雕琢好比在一张白纸上绘画,可以随心所欲地雕出各种造型和各种斑纹来。软石雕琢可分两步进行。雕凿时要先对整块石头进行全面审视,根据石头的自然纹理,观察哪些部位适宜雕凿洞穴、峰峦、峡谷、岗岭、斜坡、悬崖、峭壁等,打一个大体轮廓,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细部雕琢。

打轮廓时可根据自己的立意构思,先用小斧头或平口凿砍凿出基本轮廓来,这和绘画时打轮廓一祥,只追求粗线条和大体形状。这一步很重要,影响到整个山石造型,最好一气呵成。山石大轮廓要放在远一些观瞧,整体造型效果才能显示出来。

大致的外形轮廓确定以后,就要对细部着重刻画了。多用小刀、螺丝刀或雕刻刀等,对于不同的软质石料要分别对待,如质地不匀的石料(砂积石等),雕前可先轻轻地试探一下,然后再根据其软硬程度来用力,否则石料疏松处如用力过大,容易出现大块碎裂。对于有天然石纹可保留的石料,在加工时,须使雕凿纹与天然纹协调一致,尽量不露人工痕迹。对于不同造型的雕凿方法也不尽相同:一般峰峦雕凿的刀法是由低而高,由前而后,一条条雕上去,形成一层层山峰;每一条的刀工是由上而下,而山脚处刀工多是由下而上、由外而内。小型石料一般用手拿着雕凿,大型山水盆景的石料则必须放在平台或桌面上加工,并要正确使用工具。加工出栽种植物的洞穴和山石的纹理,一般按“顶部、上部、中部、下部”的顺序完成。最后还要对重点脉络部位作进一步的夸张处理。可采用废旧铝条的斜断或锯齿进行处理,区别于其他线条脉络,使主次对比更强烈。最后可用砂轮将全山凹凸之处轻轻磨过,使其线条更柔和自然。

2.硬石雕琢

硬质石料质地脆硬,雕琢不易,着重于选石上,常常不雕或把雕凿当作一种辅助措施。如果由于纹理缺陷等原因,确需雕凿时,一定要注意与原来石料的纹理一致,确保石料的自然观赏性。硬质石料在雕凿之前,常常将锯好的石料放入清水中清洗,去除石料表面尘土等。硬质石料主要用钢签或手工锤敲凿,凿时用力要适度,凿子顺着石纹移动,宜小不宜大,不能操之过急。宁肯增加凿的次数,否则石料会出现一片片碎裂。植物种植槽也应在雕凿中考虑进去,多留在山侧凹进去的部位或山脚乱石、平台之后,也有留在山背面的。在这三种情况下可采用腐蚀方法处理山石。一是想造成一种特殊意境和特殊环境(如雪景或梦境),而采用稀盐酸或稀硝酸把石头表面腐蚀处理,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二是石料经雕琢后容易留下人工痕迹,一般情况常用钢丝刷刷去残迹,如果痕迹重不自然,可稍加腐蚀,再用清水洗净,可使其面目一新。但多数石料经腐蚀处理后,显得石色光泽消失,枯燥无趣。英石、钟乳石不能用腐蚀方法,会使得其面目全非,使其原有纹理破坏严重。三是使用燕山石制作山水盆景时一般要对石料进行腐蚀处理。燕山石原始石料表面纹理不明显,但是用稀酸浸泡后会显现出形态各异的优美纹理。此外,由于盐酸、硝酸容易腐蚀,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事故。腐蚀处理后,一定要用清水把石料表面沾着的稀酸残液清洗干净。

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山水盆景制作

四、制作过程

石料加工完成以后,进入山水盆景的制作,首先要根据立意构思选择合适的容器,即配盆,然后在容器中进行石料的拼接胶合,成型后,再进行植物栽种与点缀,即可完成一盆山水盆景。

(一)配盆

山水盆景为方便贮水,一般采用无眼的水底盆。山水盆景的配盆讲究造型轻巧,一般多选用盆钵狭长、盆边薄、盆口浅的水底盆。首先浅盆更容易衬托出山的雄伟。其次浅盆可以将山船坡脚的曲折起伏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使景观层次更丰富。再次浅盆便于安置配件。材质一般以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等为好,其次是釉陶盆,特大型山水盆景也有采用水泥的。颜色通常选用白色、淡蓝、淡绿、淡黄等浅色,少选用黑色、紫砂、陶瓷、釉彩等盆。具体选用时要根据盆景的表现内容及山石的色彩而定。其形状一般以长方形或椭圆形最为常见适用,偶尔用正方形、圆形、船形、海棠形、长六角形等式样。形状以简洁大方为好,可以根据造型形式考虑配以不同的盆。如开合式和廷绵式山水盆景宜配长盆或超长盆,用来表现画面的开阔境界;怪石式等高耸的造型可用短盆、方盆和圆盆等来衬托山体的高耸。总之,盆的大小和形状要根据盆景主题来选择,用盆过大,会使山峰显得矮小而失去气魄,用盆过小,则显得景物拥挤闭塞,缺乏开阔的意境。

(二)拼接胶合

拼接胶合是制作山石的重要一步,也是最后一环。有时在制作大型山水盆景时,缺少或没有大料,只好用小块石料拼接而成。经加工的石料,如果造型的某些部分不足,也可用拼接方法弥补。若在雕凿过程中不慎碰断了某个部位,也得采取拼接胶合的办法来补救。在布局完成以后,为防止胶合时石料错位,影响后期效果,可以给石料按主次关系编上号,并用笔大致在盆中勾画出山石的位置轮廓,给以后的胶合工作作一个参考。为了使石材和盆面胶结在一起,可以在胶合之前在盆面上铺上一层报纸作衬纸,然后用喷壶向报纸上均匀喷水,使报纸与盆面结合紧密。也可以用塑料布代替报纸,用手轻轻将塑料布整平,防止气泡产生。也可以不铺衬纸。

软石胶结一般采用400号以上水泥,按水泥和沙1:1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按3:1的比例在水中加入107胶水,再倒入水泥和沙的混合物中反复搅拌。用白水泥和颜料调和成与山石颜色相近的胶结构可以使胶结效果更自然。胶结时由于软石易磨损,因此软石底部要抹上一层水泥,防止搬动和摩擦时造成底部损坏。石与石的接触面上要抹上水泥,接缝外水泥要及时用挤干、洁净的毛笔去除。软质石料需要能够吸水以供山石上栽植的植物所需,因此胶合时必须留出吸水线路,防止中间隔绝水分,造成石的上半部分断水,影响植物生长。胶合完成之后要将锯截时产生的粉末撒在山石的胶合处,使其更自然(图3-53)。小型山水盆景胶结3天左右,中型山水盆景胶结5天左右可基本牢固成型。然后向报纸上喷水,使其湿透,用手将报纸延盆景边缘撕去,即可进行下一步植物栽种。

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山水盆景制作

图1-9 山石拼接胶结(1)

硬石盆景一般都是若干块山石经过精心布局组合成景的,胶合的材料以白水泥最为经济实用。白水泥加入颜料,调和成与山石材料相接近的颜色,方法和比例同软石胶结。也可以使用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和凝固剂按3: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适量水泥搅拌均匀即可。胶结的厚度要合适,太厚会加大山石之间的缝隙,太簿在勾缝时易挂滴污染石面。将要胶结的山石在底部及相互接触处均匀地抹上水泥,胶合时一定要上下左右轻磨一下,保证缝隙中的水泥均匀吻合,多余的水泥刮除,不足之处补上,必要时应立即做出相应的纹理。抹缝又有平缝、阴缝(凹缝)、阳缝(凸缝)的区别。平缝是抹缝与石面相平的一种抹缝方法,这种抹缝可增加大山石的平面效果。阴缝是比石面低的抹缝方法,这种抹缝可以区别两山分隔,增加层次。阳缝则是抹缝高于石面的一种做法,可以增加石面的纹理感。抹缝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切不可千篇一律。胶结时如果在盆面铺衬纸,一定注意衬纸要匀贴,因为衬纸干后收缩变形力很大,小的石缝会被拉裂。除了铺的时候要尽量平整外,还要经常向衬纸喷雾保持湿润,直到水泥硬后能移动为止,尤其是小型和微型盆景更要注意这一点。

针对不同部位,也有不同的胶合方法。可分为主峰胶合、补脚和固定。主峰胶合时首先要考虑主峰是否符合造型要求,如有不足之处,可用胶合法补救。如主峰过矮没有气势,可拼接一块底石,使其加高;主峰若无层次变化,可在其两侧各胶合一配石,高低搭配,以加深层次。在主峰形态完善后,即可进行整体胶合。整体胶合一般在浅盆中进行,以利于随时观察效果。首先在盆底铺一张纸作为垫底,以防止水泥与盆粘连。然后将主峰放在盆中定位置。如主峰底部不平稳,可用水泥抹干,使其立稳。与主峰胶合时要有收有放,不能把主峰抱得过紧而看不清主景面貌,也不能将主峰孤立裸露。待大小石料搭配布局完毕后,即将水泥砂浆浇灌各部接缝,把每块石料拼接胶合,连成一体,固定造型(图3-54)。另外在较大空隙处,不要将其用水泥砂浆填满,应注意留有洞穴和栽植槽。待几天水泥砂浆凝固后,即可洗去底纸,进行固定补脚。此时如发现空隙过大胶接不牢,应调整填补,这叫固底。山脚在山水盆景中也比较重要,处理得当可达到水随山转、山依水活、虚实相依的艺术效果。因此山脚水岸线应有曲线美,切忌平直。山脚处理可选用参差不齐的零星石料配以水泥浆分别将山体环抱表现。

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山水盆景制作

图1-9 山石拼接胶结(2)

(三)栽种植物

选择植物时应注意植物、山体、水体之间的体量比例关系。植物矮小,才可衬托山之高大,因此以叶细枝矮为好或以草代树。常用的木本植物有杜鹃、金雀、小叶罗汉松、五针松、榔榆、雀梅、福建茶、珍珠黄杨、瓜子黄杨、小叶女贞等。常用的草本植物有浦草、半支莲等。此外,在可以吸水的山石上,青苔的种植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应注意植物的姿态。山中树木并非一样,应随环境而异:悬崖树木倒曳,山峦丛林层叠,江岸树木多为临水俯枝,老树多悬根露爪。山水盆景植树还要讲求与山石走向保持一致。

山水盆景植树时应以少胜多,少则简洁,多则喧宾夺主。另外,还要注意植物的色调与作品的搭配。春山新绿,夏木华滋,秋江清远,寒林萧疏,乃自然之规律。山石草木的色调搭配也要体现季相。树木与山石色彩也应协调,意境之美有时不在五光十色,而在于和谐统一。

栽植位置是否恰当,要看是否围绕视觉中心来安排。植物配植,从局部看有的是为了衬托主题,有的是为了加强透视效果,有的是为了加强各组景之间的呼应,有的是为了增加层次和分割空间。植物一般栽植于山石缝隙或预留的种植穴内。植物栽植时应符合自然规律,并与盆景的意境表达相一致。如高山顶上植树,应种植矮于山顶、枝干弯曲并耐旱的树种;山腰则宜种植悬垂式耐旱树种;山脚水边应选喜湿性树种。另外还要注意用树木来掩饰山形的不足之处。石缝种植一般要选里宽外窄的缝隙,填土要适宜,过少不利于植物生长,过多又容易污染盆面,可选择需土少的植物。种植穴种植是在加工山石时预留的洞穴中种植植物。洞穴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开放式种植穴口大底小,一般用于不易加工的硬石类山石,设在山峰的背面、侧面或留坡处,一般不设在正面显眼处,以避免栽种植物后遮掩山形及纹理之美。封闭式种植穴呈口小腹大状,适用于易于凿的软石类盆景,可设在山的正面。种植穴可雕凿而成,也可用小石拼接而成。种植穴下部要留出排水孔,以利于排出穴内过多水分。在封闭式种植穴内种植植物时,先把根系拢成一束,再将细铁丝的一端固定在茎秆上,用细铁丝从上到下将根系缠紧,然后将细铁丝另一端穿入穴内,并从排水孔穿出,再把根系拉入穴内。最后,松开固定在茎秆上的铁丝上端,把铁丝从下部抽出,即可使根系在穴内舒展开。在填土时可用纸围成漏斗状,将土灌入。

滋养青苔可消除开凿痕迹,使山石更加自然。滋养青苔的重点部位一般在山脚、山谷和山阴面,石形、纹好的部位不易滋生苔藓。滋生苔藓的方法主要有嵌苔法、接种法及自生法三种。嵌苔法,在青苔滋生处(潮湿少见阳光的墙角、地面等处),用利铲将苔产下一层待用,在欲铺设苔藓处刷一层泥浆,然后贴上事先准备好的苔藓,放于背阴处,每天喷水1~2次,数日后便可成活。接种法,选营养土数小块,研碎后放水调至糊状,将背阴处自然生长的苔取下,放于糊状泥浆搅匀,将其均匀地用小刷子刷在经雨水浸泡过的山石上,经常用细喷壶洒水,直至苔露出;还可将别处刮下来的青苔,除去杂质,研成粉末,浸泡于水中,喷洒到需要植苔的山石上,随后将山石连盆一起置于半阴的潮湿处,保持潮湿。自生法,雨季将山石放在树下等阴湿的地方,让雨水自然淋湿山石,经一段时间便能自然生育苔;或将加工造型好的山石放在雨中或河水中数日,然后用潮湿的稻草将山石包上,用尼龙绳捆好,置于阴湿处,常用水喷洒,在伏天约一周即可生苔。

(四)点缀配件

山水盆景中安置的配件要根据盆景的题材、布局、石料等因素来选用。在山水盆景中盆景配件虽然很小,但所起的作用却很大,它能够起到扩大空间的效果,也可以表现特有的环境,创造优美的画境和深远的意境。此外,它还有一定的尺度效果。所以,配件的点缀不是随随便便安放的。一般表现名山大川,宜选用古典的亭台楼阁和宝塔等。表现山野景色、田园风光时则宜选用茅屋、板桥、放牧等配件。配件还应因景制宜,如江岸高处可安置宝塔,而山腰和水岸则宜放置亭台,水面宽阔之处宜设舟楫,而礁石之畔则宜设人垂钓(图1-10)。配件不宜过多,要少而精。另外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其一是山石与配件的比例,配件越小,山体越大,反之亦然。其二要注意树木与配件的比例,如二者同放一位置,一般情况下,除古塔类外的配件不能大于树木。其三,配件与配件之间的比例,从透视关系来看,应遵循近大远小、低大高小的原则;同样远近的景物中,人物不能大于亭阁房屋,桥不能小于船只。

家庭盆景的主要类型及制作方法,山水盆景制作

图1-10 点缀配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