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一篇漂亮的SCI论文?

郁一文


我是

研途小贴士,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随着研究生培养的严格,很多大学的研究生毕业都要有要求,那就是要发表SCI论文,所以SCI论文的撰写,成了我们研究生必备的一项能力。那怎幺写好一篇SCI论文,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语言关

谈到写SCI论文,第一拦路虎就是英文这关了,绝大部分的SCI论文都是英文形式发表的,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得英文写作能力,但是,作为研究生的我们,英文并不是那么的好,所以这就比较头疼。特别是对于我们写第一篇的同学,更是困难。我给出的建议是,英文的第一篇写作肯定是模仿,可以下载十来篇和你研究领域非常相似的高水平文章,参考他们的句型句式,专业词汇的表达,好好的去咀嚼消化,把他们的句子变成自己的句子,这样大部分语法都能过关。另外你们在平时英文文献阅读的时候也要有意识的去记录专业词汇,相关句型的表达表达,并时常翻阅记忆,不断累积。

图表处理关

要想写出一篇容易被接受的SCI论文,你的数据很丰富还不够,你的图表要做的相当漂亮,你看了很多SCI论文也知道,高水平论文的图表没有一个是不漂亮的、简洁的、易懂的,所以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你方案的流程示意图,一定要清晰,要让审稿人很容易看懂,你重要的数据图表一定要制作的精美,简洁,有条理,让人很容易抓住重点,还有你拍摄的一些图像类图片,像一些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一定要能很好的说明问题,要直接而又有感染力。

内容写作关

这一关也是非常重要的,你辛辛苦苦做好的实验数据,科研成果,怎样用恰当,精准的方式表达出来很重要。总体而言,写作上要遵循5C原则,即正确(correctness)、清楚(clarity)、简洁(concision)、完整(completion)和一致性(consistency),要满足这几点要求,才是一篇合格的SCI期刊论文。

英文绪论(Introduction)就是英文论文难写的部分之一,写好了绪论,你的论文就成功了一半,应该在这方面花上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一定要有足够的层次性、递进性和逻辑性。先介绍下研究的现状,总结下大量文献研究的内容,指出过去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引出自己工作的创新性和意义,大体就是这么个逻辑

实验部分还挺好写,就是正确翻译陈述就好,接下来的结果和讨论部分又是一个难点,这部分主要是叙述自己的实现现象,然后将自己的现象与同类文献对比分析,然后

解释你数据和文献的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总结出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大体就是这个逻辑。结论部分就是最后的一个总结了,也不是太难。

好了,这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途小贴士


写SCI论文的技巧有哪些?

首先我们要知道,从有完整的试验结果,开始着手写论文初稿到论文正式接受发表,一般需6~16个月,平均在10个月左右。对于研究生来讲,如何合理安排SCI论文撰写时间表非常重要。这里小编就来和大家谈谈一些建议和设想。

(1)在实验有初步结果时,就应该着手开展SCI论文撰写的计划。先根据预期或初步结果查找最新文献,最好尝试写一篇你研究方向的英文综述(发不发没关系),这可以使你更准确掌握你的研究领域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你的专业英语也会有长足的进步。

(2)如果你英文基础好,而且你的导师英文及治学都不错,那么通常可以在完全结果出来后,再花1-2个月完成初稿(可同时统计数据和查阅最新文献),导师(或其他英文好的同事朋友)一个月左右可完成审阅定稿。

(3)SCI论文撰写投稿后,如进入审稿程序(有些稿件编辑会不送审稿直接退回作者),一般需等1-6个月,通常在2-4个月才有审稿结果和编辑答复。所以,不要刚投稿就写信催编辑。

(4)如你要求不高,运气好,一投即中(大多需小修或大修,直接接受的很少),这样论文会在6个月内接受,但许多人不甘心发“小”文章。所以,所投杂志会远高于杂志本身水平,甚至投到NEJM,JAMA,Lancet等(如有时间,不妨试试好杂志,能进入审稿程序,拿到高级审稿人的意见就有收获)。这样,得到的编辑答复往往是拒稿或者加做实验重新投稿。

可是,改投另外一份杂志直到得到审稿意见,需要再花3个月左右的时间;听取退稿意见重新做实验(许多人根本不可能)及再次投稿原杂志共需3~6个月,结局还不一定是好的,而且时间也耽误了。所以,正确定位论文水平真的很重要。

(5)寻求编译公司服务对于忙碌的临床研究人员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对于研究生,尤其博士生,如果有足够时间且英文水平尚可的话,也可以争取自己完成初稿和定稿,再寻求编译公司SCI论文撰写服务。英文不好且时间不足的话,寻求外援就很有必要了。

希望同学心中对SCI论文撰写有个时间表以及完成时间表的行动规划。

语言不过关被拒?辑思编译来帮您!辑思编译--为科研学者提供SCI/SSCI/EI论文一站式服务。


辑思编译


本文来自科学网,群组›经验交流区›科研经验›。作者昵称:bbrc1


我的第一篇SCI英文投稿经历获知第一篇英文论文被接受已经有几天了,心情慢慢平静下来,一直也想写写自己的经验,但是看了几篇精华贴后越发感觉诺贝尔上面牛人太多,暗下决心以后要坚持上来看看。


写这篇帖子的目的主要为两点:一是记录下自己的投稿经历,毕竟对我来说能中这篇文章还是有些敝帚自珍的味道,二是潜水这么久了,献上一篇自己的原创,能搏诸看官会心一笑是最好不过了,在此抛砖引玉,草草下笔,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话休烦絮,进入主题吧。


我是在MSEA上面投的文章,不敢对期刊作太多评论,主要讲投稿过程。开始文章的创作是在去年7、8月份了吧,之前刚投了一篇中文的,等待中。文章的创意主要来自我的大老板,他是单位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包括以后的论文修改啊,很多都要归功于老师的帮助了。大概在九月的时候完成了中文的初稿,然后把它翻译成英文(在是否需要先写中文再翻译为英文的问题上我还不大清楚),老板帮改了以后,我自己又改了一下就开始寻找刊物了,那时候我还没有开始接触诺贝尔,参考了几篇文献后,选好MSEA后。通过Elsevier进入了期刊的首页,那时什么都不懂,所有的东西包括文章的格式、语言和各种处理方法都要由Guide for Authors上面的介绍一一看来,着实吃力。


按照上面的介绍把自己的文章大概的处理一下就投出去了,投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什么叫“cover letter”,搜索然后请教课题组的师兄,然后在网上搜索了一个模板套用一下,就于2008年10月22号匆匆投出去了。很必然的,在几天后的某一天,我收到了编辑部的退稿信。


摘录部分如下:

Dear ***,Your manuscript has been checked against formal technical criteria (structure of submission, adherence to the Guide for Authors and English language usage). I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we will not send your manuscript to the journal editor, as the English language usage has not met the desired standard.Before submitting future manuscripts, we strongly advise that you either seek the assistance of a native English-speaking colleague, or consult http...................


我心里当然不好受啦,但是回头去看看稿件,我甚至都没有好好的核对系统返给我的PDF版本,到处是错误,图表格式不对并且一股脑都放文档里面了,现在想想都有点脸热啊。


其后认认真真的看Guide for Authors,然后请教图片的处理方式外加一些语言的修改。 在两个月以后将修改后的稿子再次投了过去。其后过了十来天发现Elsevier 上面的作者的“Main menu”显示需要修改,但是我的通讯老板并没有告知我有邮件,我对该投稿系统也不熟,因此就发了一封信过去问,很快的期刊经理就给了回信,并附上了审稿意见。


初看意见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应该指出的是,在投稿时要指定审稿人,我也不知道怎么指定,就在主页上复制粘贴了几个大牛上去,审稿意见充分体现了该审稿人的学术修养和水平。没有说明是大修还是小修,指出了好些问题,比如语言还需要修改、误差棒和误差限的标定,模型和数据的相关问题,结论写的太长,有一处直接引用的数据格式还被骂了(虽然有点委屈还是虚心的接受了,这就是科研的态度啊)....


反复查看了审稿意见后,我还是不知道如何入手,提出的大部分问题对我都是问题,周围的人不知道,网上问也没有满意的结果。那时快过年了,先过年,回来已是二月份了,很多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开始有点着急了,因为编辑给的最后期限是四月15号,于是整天泡在网上,进展甚微,有一天晚上睡觉我脑海中突然灵光闪现,让我想起了一篇文献中的方法,第二天去试了,但是....仍然无用。


有个师兄建议我去问参考文献里面的作者,我写了一封邮件去问,对方很礼貌的回答了我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我需要的,但后来点醒了我,让我知道那个方向是不是正确。在反复尝试以后,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虽然问题本身很简单,但是让我感慨坚持是多么的重要。因为我那时我开始怀疑是否投的期刊太好,自己还达不到要求,已经有要放弃的意思了。


耐心的写了回复稿并修改以后(我的英文水平还凑合,基本都是自己写的),我于3月中旬再次投出去了,当时并没有抱太多的希望。但是让人吃惊的是,在一个星期后,在我查看稿件处理情况是,被告知已经被Accept了,太让我意外了.....


回头看看,感慨良多,仿佛有一种重生的感觉,总结几点如下:

1、细节很重要,比如作图时的误差分析。

2、态度很重要,一定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急匆匆的就把稿件投出去,在投之前一定要好好的看看“Guide for Authors”,否则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

3、不知道的多请教,牛人多了去了。

4、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轻易的放弃。

5、对待审稿意见要认真回复,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态度一定要端正说了这么一大堆也不知道有几个人能看全,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多发文章。


足智多谋,谦虚谨慎。我是《三观纠正器》,欢迎向我提问,给你专家意见。



三观纠正器



SCI论文,技巧真的很多很杂,只能说一些你需要注意的地方吧,这样可以提升你的接受率。

实验设计

一般,你的论文来源于你的实验,或者在开题的时候查阅大量文献后,写的一篇综述。实验性文章,你的实验设计一定要做好,误差分析、对照、测试方法等一定要规范,不能随便搞搞,因为这些都是审稿专家关心注意的地方。比如,你的实验就没有对照,就算写好了文章投稿,审稿人也会质疑你的数据准确性。

数据分析

好的数据,不仅来自设计,后期的整理分析很关键,一些常见的分析方法要掌握,同时也可以跨学科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提升你的文章质量。图表要做的美观。

初稿撰写

第一次撰写,尽量模仿着来,多看别人的文章,自己学着写,后期多修改,要注意的时候,投稿之前,做好查重。初稿完成后,自己修改几次,然后请导师帮忙指点后再修改。还可以再联系一些外籍专家帮忙润色,提升稿件质量。

寻找合适的期刊

和导师讨论,结合你的数据和成果,考虑合适的期刊,也可以尝试冲击下更好的期刊,一定要导师推荐好审稿人。

当然,以上写的比较杂,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如果你有什么疑问,可以关注我,我们保持交流,或者私信。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帮助。


帅小西De


写SCI没想象中那么难!

但是,语言真的是非英语国家论文的最大障碍。如国内的老师曾 把论文投到一个影响因子低于1,叫《植物学报》的SCI search期刊上,结果被拒了。润色修改后,同样的研究方向,却成功发在该领域最著名的the Plant Cell(影响因子10)上。说明有时候不是科研成果的问题,而是论文的表达方式,所以在这方研究对象面多多加强。

当你开始写SCI论文的时候,要研究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者有擅长这个领域的人指导你,毕竟研究方向决定发表SCI论文的成败,也能更好地指导你写SCI论文。

之前说到,写SCI论文,英语表达是很难的一点。所以如果想要提升,就尽可能多写,多比较。如果你有写作方面的困扰,这两本书推荐给你们,《How to Write &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和《How to Publish a Paper in the Top Journal》。先独立写论文,再对比导师修改后的地方,多检查多总结。论文写作可以根据每个板块的特征来写。

先说Introduction怎么写。这一部分都数是文献,主要任务就是展示你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你在这个领域有什么“新鲜”的发现。

Materials and Methods相比比较容易,把文献中相同的内容借鉴参考,进行修改,跟自己研究方向契合就行。

有经验的作者有的会从实验结果(Results)开始动笔,按照时间顺序,分成不同的小节,每节在开头介绍实验目的介绍一个观点,使每个小段落之间形成科学逻辑,串连成一个可读性的“故事”。

Discussion部分应该是SCI论文中最难的。这里要求结合自己的研究和他人的研究,还要找出相似性和差别。写这一部分的时候,在延申方面,可以不要局限在自己的领域,适当放宽。

最后说一下,SCI论文不是一下就能写好的,当你准备写的时候就要做好不断被修修改改的心理准备。


EditSprings


1.确定论文题目

论文写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选择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论文题目。题目的选择需要结合个人的专业研究方向与手中已经拥有的想法。优先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与方向,可以节约时间与精力。及时地将自己的想法与指导老师沟通,请老师把把关,避免走弯路。同时要考虑自己能否将想法用文字很好地组织表达出来,选择一个自己能坚持下去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研读大量与自己的论文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勤思考多总结,保证其可行性。

2.列好提纲

选好论文题目后,不要急于下笔,先整理一份论文提纲。列提纲时要作全方位的考量,多加思考。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亮点,别人写过的东西都是陈词滥调不值得下笔,必须要有新意。根据论文题目整理好自己的写作思路,先主干后枝叶,论文才能如大树般稳固茂盛。

3.收集相关资料

论文的重点在于论据能否支撑你的论点,证明其正确性、合理性。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注意其可信度与权威性,才能使你的论文更具有说服力。将相关材料整合分析,从中汲取有价值的部分丰富自己的论文内容。在收集资料时一定要将其出处记录下来。

4.撰写绪论

绪论是一篇论文的基础部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根据你搜集、整理、分析的文献完成文献综述,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从原始文献中得到的东西。其内容应当包括引言、正文、结论,附录。文献综述的全面性、丰富性关系到论文的重心、创新点、闪光点,对论文写作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5.全文撰写

将论文题目、相关资料、绪论都准备好之后,就可以开始撰写全文的工作了。事先做好计划安排,合理分配写作时间,才能高效率地完成论文。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写作,切勿拖沓,更不能中断。严格把握论文写作的标准与质量。

6.整理格式

完成全文的撰写后,根据相关格式要求进行格式修改。

7.精心修改

以“十年磨一剑”的严谨态度审视修改自己的论文,通读全篇,看能否说服自己。注意行文的思路与结构,乃至每一个标题、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也可以请指导老师指出自己的论文的不足,加以修改。

(资料来源:中国论文网http://www.jinduodian.cn/)


依然ybc


其实,从SCI发表的角度看,怎么写显而易见是从期刊杂志的角度看最为客观。

那么从审稿人的角度看,一片文章的命运往往在审稿人打开它的一瞬间就决定了。一个熟练的审稿人会在接到文章后用几分钟的时间通读一遍,从而对作者和文章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在这里,审稿人最喜欢两个极端:一是通篇充满了细节上的小错误,可以直接reject的那种,再就是所谓的well written,提几条不痛不痒的意见就可以放过的那种。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最节省审稿人的时间,编辑那也能交待的过去。当然审稿人不会直接告诉你拒稿的原因是这些小细节,他会告诉你文章创新性不够,研究没有意义,方法老旧,更不要说那些他都懒得一一指出的小错误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躲过审稿人的这头一板斧,我们即使做不到well written,也要尽可能的减少文章里的细小错误,从而给自己的文章增加机会。

另外,有时poor writting,不代表真正的语言有问题。实际上许多文章语言经过润色过了,基本没有问题(当然任何文章挑毛病,总有一两处),但是由于其它一些问题,给编辑一个不好的印象,如cover letter中写得不规范,或图表的标注不确切,编辑一旦印象不好,马上就会给你下一个“poor writting”!所以我们经常见到同一篇文章,一个reviewer对语言表扬,说well written,另一个reviewer则痛骂。

我们总结了十大主要细节,总结如下,让大家在这些文献进行参考:

1、一定要有吸引力的题目,思路清晰的摘要,和漂亮的图。这三者是决定文章命运的关键。实际上大部分reviewer,审稿的方法是快速看一下文章题目,摘要和图,如果这三者不满意,这篇文章基本就Over了。至于意见太容易了,诸如说你文章语言有问题呀,不符合杂志要求呀,或质量低呀。实际上,这些意见有时审稿人根据没有认真看。如果题目,摘要,和图三者过关了,一般来说,只要是内容质量不是太差,基本都会给出较好的意见的。我们知道,一定要让reviewer心情愉快!不要挑战他的心情!因为这些reviewer大多是大忙人,没有心情给你慢慢看的。

2、标题尽量不要出现novel, new等字眼,也不要太长,简洁明确,有力。从逻辑的角度讲,写科技文章的目的就是报道新的进展,如果不新的话那也没有发表的必要了。从审稿人的角度讲,他首先不会因为你写了个new就会觉得你的文章非常有新意,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让审稿人觉得你在挑战他的经验以及智商,于是乎千方百计找你文章里不new的地方……。另外,许多题目喜欢用effect on...这类含糊的话,应该改为XXX促进或抑制XXX,这样更为明确的词语。中文杂志中经常会出现“初探”“初步研究”,这些都不能在SCI文章中出现。

3、Abstract里不要充斥大量数字。我们知道,人对数字是最不敏感的,abstract需要的是清晰的逻辑思路,引着编辑思路。切记,做实验的一些朋友有时候可能非常得意自己测出的某些最新数据,于是乎恨不得都塞到Abstract中以示强调,殊不知在审稿人眼中这些仅仅是一串串毫无意义的阿拉伯数字而已。

4、图与表的选择,能用图尽量用图表示,包括各种统计图。图更直观一些,表都是数字,很难理解的。如果一篇文章让reviewer看起来“难受”的话,结果不言而喻了。另外,近年来主张图尽量组合在一起,这样也容易理解一些。

5、参考文献和引用一定要规范,最好用文献管理软件来编辑,不要手工制作,费力且不讨好。软件来做,这样不会出错。我们医刊汇,对于所有的投稿文章,参考文献全部重新查找,并用软件生成,确保不犯各种小错误。

6、节标题的拼写一定要准确,另外小节,不建议用一个单词,而建议用一个短语或句子。经常看见的错误就是Conclusions,Acknowledgments不带s。这两个标题估计99%的人都要用到,而且孤零零就那么一个词,字号比一般的字还要大那么几倍,写错了话还真是着实扎眼。如实验结果一段,如western blot,有人在小标题就用western blot,让人不知道什么意思,这不是方法学一段。在结果中应该是XXX expression by western blot。这样会更清晰。

7、切忌超长段落。一般一个段落以3到5个句子为宜,千万不要追求一气呵成的感觉而堆在一起,那种动辄一页纸的大段落任谁看了都眼晕。如果要表达的内容确实多,可以适当的使用enumerate和itemize,可以让文章看起来简洁清爽。

8、图表切忌模糊不清。在审稿阶段图表和正文一般是分开的,图和表都是一页一个,图还会被放大到A4纸的大小。这就要求图的质量要高,如果是矢量图那问题还不大,如果不是的话那分辨率一定要高,最好自己先放大打印出来看看。***在图表制作时,都会做很多处理,包括像素处理,排版等,甚至重新做图。

9、科技写作常识要知道。科技写作是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则的,不讲规则只能是让审稿人觉得你是个新手或者杂牌军,这样拒起稿来几乎毫无心理负担。因此大家在写作的时候还是要稍微注意一下,比如名词缩写第一次出现注明,阿拉伯数字1到12出现在文中的时候要用text,数字不能做为一个句子的开头,等等。

10、文章的格式要符合规则。一般来讲通篇双倍行距,段落之间留出空行,正文跟参考文献字体要区分开。

当然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好的写作不一定能够保证它一定被录用,但是至少可以避免它过早的被reject,或者本来应该是minor revision的稿子给批成了major revision。以上只是本人总结的一些细微之处,但这些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希望跟大家多多交流。


草中的冬瓜


1.可参考思维导图的写法开始一篇SCI写作

2.最好的方法就是参考已经发表的SCI

3.多练习英语写作,初学者很难,写多了自然不在话下了,加油!



科研指导


发表SCI论文对于科研人员非常重要。如何才能写好SCI论文呢?根据个人的经验来分享一些看法和心得。


1.内容要具备足够的创新性

SCI论文最强调的是创新性。如果没有创新性,语言写得再好,都是不可能被SCI期刊接收。


2.文章的构思一定要逻辑清晰

一篇科技论文,就是讲一个故事。你要阐述为什么做此工作?工作的重要性是什么?或者说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你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获得了什么样的新成果?获得的成果解决了前面提出的问题没有?如果将故事讲圆满了,那么你的文章也就离成功很近了。


3.图表要清晰美观

下面的两张图应该用上面那张清晰的图。因此,一定要具备画图,修图的能力。有人会问我不会PS,其实就用PPT就能搞定所有的图片。很简单,需要学习的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趣之化学。

4.摘要一定要写好

摘要要用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整个文章。摘要的好坏决定文章是被编辑否送审。摘要一般要求包括论文的背景/目的、材料与实验方法、获得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和研究的展望五部分。即“为什么做?”“怎么做?”“结果如何?”“结果影响如何?”这一基本逻辑来把故事讲圆满。摘要的第一句一般提出研究背景,指出存在的问题。接下来针对这个问题,阐述所采取的技术路线或者手段,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最后得到的结论,对这个研究领域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

5.结果与讨论部分

需要指出来的是在讨论部分一定要将你的实验数据分析清楚。然后将你的工作与前人的工作进行比较。具体要求如下:

a)结果与讨论部分,要求表述力图清晰简明。但是不要过于简单;

b)讨论深入,深入讨论背后的科学问题;

c)文字与图表,照片清晰且有机结合;

d)逻辑连贯。

写结果与讨论部分应该这样来写。

1)实验或计算结果和具体的分析判断应该逐项讨论。切忌堆积实验数据和结果。

2)在描述实验结果的同时,要与以前的研究结果(自己和他人的)进行对比。

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好,而是应该比较优劣。自己研究的长处和短处、同其它研究的长处和短处进行对照,不要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自己提前讨论短处和哪些问题尚未解答,以及要继续做的工作,这样有利于文章接受。编辑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要么直接拒稿,运气比较好会收到大修意见。

应该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结果的原因,可以大胆地去推断猜测。但是如果搞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别人的结果不同的原因,就最好不要推测,也最好不要批判别人的结果错误,而肯定自已的研究结果。

3)对背后的科学问题讨论必不可少

作者在研究中得出的见解。虽然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以作为结论的,也可以进行阐述。研究与以往研究一致不一致的结果可以阐述。如果不一致一定要尽可能给给出原因。

6.写文章的顺序

①首先根据期刊的要求,将所有的图表全部制作完。

②写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一定要将目前您的这个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阐述清楚,这个方向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然后针对这个问题,你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方案?

③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部分

完全可以按照目标期刊已经发表的文章来模仿写。可以套用他们的句子,不是抄他们的句子哦,注意是套用他们的句式。

④文章的结论部分。

⑤最后写文章的摘要。

7.选准一个目标SCI期刊,依葫芦画瓢

如何选一个目标期刊?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谷歌学术上,直接搜索文章的主题关键词。哪个期刊出现这个词最多,那么表明这个期刊比较喜欢发表这样的研究论文。

选好目标期刊之后我们就去下载这个期刊最近发表的文章,去期刊官网看这个期刊的投稿要求,具体包括这个图表的要求,文章的结构要求等等。

8.语言通畅,言简意赅,可读性强

根据发表的文章各个部分,依葫芦画瓢完成之后,那么接下来重点就要来检查语句的通顺性和语法。自己一定要多读几遍,最好是打印出来读,打印出来,检查错误更容易。如果是英语文章可以找一些英语比较好的同学或者是在国外的朋友帮忙看看。修改完之后,交给导师让导师帮忙修改。然后你再认真看导师修改部分,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你写作SCI论文水平必将得到提高。

强烈建议:

多读多看,多看高档次期刊文章,多模仿写,多总结!!!

大部分SCI期刊都是英文期刊,所以一定要不断的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如果觉得有用,请点赞,个人观点,个人感悟欢迎批评指正。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趣之化学


总结下SCI论文的写作流程:发现问题——>问题分解——>问题解决——>文章撰写

●选个热点方向,精读一篇论文

●寻找论文可以改进的地方,一般存在于:

- 参数选择或者设置方式

- 模型或最优化函数的简单改进

- 初始化或预处理步骤

●做实验,作对比

●选一个比原文低1-2级的地方发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