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客拋售房產,這是不是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效仿李嘉誠了呢?


被譽為商界精英,長時間佔據亞洲首富的稱號,李嘉誠當然不是一個凡人了。即便如此,李嘉誠也不是神仙,他老人家何曾想過要面臨英國脫歐的巨大風險?一段時間以來,炒房客紛紛掛牌出售房子,其實並不是效仿李嘉誠,而是看見房住不炒的政策不僅沒有放鬆,而且越來越緊。山雨欲來風滿樓!雖然炒房客曾經很風光,但是風險來了,仍然慌不擇路了。由此可見,炒房也是此一時彼一時的,畢竟,識時務者為俊傑啊!


hi123


首先根據提問,我們可以看到一位投資者在北京有60多套房子,這就屬於投機客炒房的行為。然而開始拋售手中的房產規定以外的房價的下跌,也許是因為他投資資金鍊出現了短線的資金稀缺,需要緩解資金壓力造成的。

儘管目前很多投資者想出售手中的房屋,但並不是效仿李嘉誠。在房地產行業當中,第1個開始房地產轉型的是萬達的老闆王健林。他在萬達的發展當中,一共經歷過4次轉型。最後一次轉型是輕資產它拋出了手中的萬達酒店萬達廣場,投身於萬達金融。

而在國內拋售房地產,最早的要屬李嘉誠先生。在2013年李嘉誠就開始拋售手中的房產。總共用了兩年時間就將國內的房產,拋售一空。很多人疑惑,2013年正式,國內房地產行業發展的起點,為什麼李嘉誠先生作為房地產行業的大亨,會率先拋出手中的房產?這也是因為船大難掉頭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其實李嘉誠先生在國內10年前就已經開始做房地產,而在房地產行業它到2013年盈利已經超過100倍。所以對於它的獲利來說已經非常滿足,對他對房地產未來發展的眼光來說,它藉助了19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後果,所以他率先拋出了手中的房產,這是最佳的明智選擇。

2、李嘉誠先生在房地產開發的過程中發明了很多新的名字,比如說公攤面積,這件事情當時在香港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導致了民工開始大面積罷工。而李嘉誠先生的這一舉動,對後來的購房者深受其害。

3、關鍵一點是李嘉誠對自己的兒子非常瞭解,他知道自己的兒子在用人方面沒有自己獨到的方法,難以支撐房地產行業在劇烈爭奪之中的發展,所以,這是造成他拋出房產的關鍵原因。

4、最重要的一點是,李嘉誠先生已經放眼未來看到了,10年後房地產發展的趨勢,他早就知道房價不可能一直漲下去,終歸有一天要回歸,無網鄉,19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沫一樣,那它將會遭受嚴重的損失,長痛不如短痛,所以,他及時的拋售了手中的房產。

綜合來看,在2020年,國內很多投資房地產的投資客,和個人投資者漸漸的看清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趨勢,開始紛紛拋出手中的房產,這要比李嘉誠整整晚了6年時間,相信在隨隨後的一段時間之內,除了剛性需求者,不管是團隊炒房者和個人炒房者,都將逐步拋出手中的房產,誰率先拋出手中的房產誰獲利,越往後可能手中的房產難以變現。


社長財經


記得前段時間李嘉誠在接受記者採訪是曾說:2019年會很危險,經濟會比較困難,建議大家不要去買房。李嘉誠作為地產界的前輩說出這樣的話,的確需要引起大家的警覺,從我們自身的生活感受來說,現在去買房的確不合適,先不論它到底什麼時候會跌、跌多少,至少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房價應該不會再大漲了,因此,如果你已經等待了好幾年沒有出手買房,那不妨再等兩年,或許你會節約不少錢,而如果你手中現在握有多套投資性住房,個人認為,應該可以適當的拋掉一部分,手中持有一定的現金,以後無論房價漲跌,你都掌握著主動!

目前,全國的空置房達6500萬套,空置率達21%,全國的房地產總市值達450萬億,另外,2018年還有5億平方米的商品房待售,這麼龐大的市場,每上漲1000塊錢得需要多大的資金來推動啊,如果沒有了資金繼續向上推動房價,那下跌就在所難免了,這跟股市是一樣的道理。

另外,從2018年的出生人口來看,新生人口1500多萬,死亡人口993萬,淨增人口只有500多萬,離人口負增長似乎只有一步之遙了,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再加上80後已經逐漸退出了房地產剛需的行列,而90後作為新的剛需人口總數比80後少近5000萬,因此,未來接棒房地產上漲的剛需越來越少,這也是許多炒房客拋掉手中房產的一大原因!

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李嘉誠建議大家不要買房,保留一些必要的現金流是非常必要的,高負債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個人的壓力會非常大,所以,我非常贊同李嘉誠的看法!

如果你是炒房客,不妨聽聽李嘉誠的建議,拋掉一些房產,降低自己的負債率,你會過得更輕鬆一點!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一般的炒房客和李嘉誠的眼界比起來,那肯定不是一星半點。李能做到不賺最後一個銅板,炒房客有幾人能做得到,在18年房價大漲的時候,也一定還有很多的炒房客當時拼命貸款衝入樓市。

我想,現在的炒房客中一些眼光比較敏感的人已經開始拋房,但能否順利脫手還是一個問題。而大多數炒房的人還在做著房價大漲坐等發財的美夢,根本沒有想要拋房。

有人說真正的炒房客已經成功買出房產,在旁邊看後面接盤人的笑話。我認為基本不可能,90%以上的炒房客還困在樓市裡。現在的房地產還是屬於炒房人的天下,有幾個會捨得把手中的房產全部拋出,即使拋房也只是手中的一小部分。現在沒有更好投資機會的情況下,會全部拋房拿著錢存銀行嗎?

要想實現住房不炒,不通過兩三年的穩房價調控是不會發生的,所以現在什麼炒房客集中拋售房產只是一個偽命題。房地產最大的難題是真正需要住房的人已經根本買不起房,沒有交易量,以前在一個戰壕裡的開發商和炒房客就會變成激烈的競爭對手,爭奪僅有的房屋交易量份額,房地產市場如果交易量不能保證,無人買房,那時才可能真正出現開發商與炒房客競相拋售的情況。


河邊居士118


現在不是拋售套現不套現問題了,是賣房子保住財富、維持企業運作,確保生活繼續問題。

一,由於高房價和高物價擠壓,現在基本很多產品和服務需求市場在萎縮,沒有人消費了,先是汽車和服務業,現在連衣服都不好賣了,做企業,做服務於和實體的都虧了,沒有市場但是固定的支出是有的,工人工資,房租,機器折舊,水電費等等,所以都在賣房套現維持經營和企業正常運作,2016房價大漲之前,做企業是賺了不少錢,所以手中屯了不少固定資產,現在就是把固定資產套現。

二,賣房維持生活,由於高房價和高物價擠壓,市場失去了需求市場,不少企業降薪、裁員、關門、破產,這時候城市工作的人們找工作難了,不賣房就要貸款吃飯了,有的貸款吃飯都貸不起了,不得不賣房維持生活,理論上現在賣一套房一輩子都不用工作,如果是一二線看還可以幾代人不用工作也足夠生活,房子賣掉把錢存銀行,每年取出的利息就是他們上班一年的收入,工作又不好找,工資又低,你說不賣房怎麼辦?賣了房子大不了去小縣城租房子也可以去農村租房子。


劉華銀mark


有一定程度上面的效仿,但是並沒有完全效仿,可以做到在李嘉誠拋售房產之後立即拋售房產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面的效仿,小財非常贊同問題描述裡面的一句話,那就是:只要房子不漲,就是虧損,背後就是因為炒房客使用了太高的槓桿,貸款金額巨大,如果房價不上漲,那麼需要支出鉅額的利息,等於虧損。

李嘉誠和房地產

李嘉誠的財富的迅速增長是離不開房地產行業,他曾經投資了很多的房地產行業,他在國內的經濟還沒有迅速發展的時候,就買入很多的房地產項目,那個時候的房地產價格非常便宜,等著經濟迅速發展,房價也跟著升高,於是,李嘉誠的房地產價值越來越大,升值了很多倍。


李嘉誠更加明白房地產是不可能一直上漲的,所以在2014年時候,他就開始逐漸拋售價格比較高的房地產項目,然後分批逐漸賣出房地產項目,有關的數據顯示,房地產在內地拍手的房地產的項目的價值達到了100億元以上,李嘉誠對於房價的認識是清醒的,沒有沉迷於一直讓房價上漲的環境,而是選擇了及時拋售獲利,然後轉向投資其他的行業和領域,比如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基礎能源產業等等。

炒房客應該拋售房地產嗎?

小財認為炒房客應該拋售房地產,國內2018年的房價的變化程度非常小,基本上是穩定的狀態,沒有大幅度地上漲,對於加了很大槓桿買房的炒房客來說,成本很大,銀行的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就是一筆非常高的成本,在未來的幾年之內,房價除了一線城市之外,其他地方的房價預計都會下跌,而一線城市的房價可能會穩定,雖然有著泡沫,但是人口的數量巨大,不會漲價的房子對於炒房客而言是虧損,所以炒房客也是應該拋售房產。


小財說一說

當全民開始買房投資的時候,基本上可以賣出房子了,現在賣出房子,雖然未來的房價可能有一絲上漲的可能,但是最起碼可以穩定賺取豐富的利潤,如果晚了時間拋售,或許已經無法賣出了。


財道


2019年9月我國M2即廣義貨幣達到195.23萬億,大致相當於美日歐總和。 雖然我們看到M2不斷的快速增長,但是分析央行總資產增速並不高,2019年甚至是負增長,由此可見M2的高速增長對應的是貨幣乘數的放大,就是說是通過商業銀行金融創新將貸款快速增加導致的廣義貨幣量的增加。

此外,是央行貨幣投放模式的改變。從2016年開始,央行貨幣發行的錨從依託我國實際收取的外匯轉向商業銀行債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發行之錨放棄美元。通俗的講,就是央行發行貨幣的依據不再是美元外匯佔款,而是商業銀行向居民、企業、政府發放的貸款。即過去是根據外匯佔款決定發行多少貨幣,商業銀行根據這些貨幣總量發放多少貸款,現在是央行根據商業銀行發放多少貸款決定發行多少貨幣。這樣表述可能不完全準確,但大致就是這麼個意思。

也就是說,我們廣義貨幣的增長,主要是因為居民、企業和政府向商業銀行的貸款融資增長,借款人拿著這些錢去投資,居民去買房、企業去投資、政府搞基建。這是M2即廣義貨幣增加的主原因。前幾年國家刺激經濟的政策,商業銀行開閘放水,是貨幣供應量疾速增長的基礎。

現在的物價水平和製造業成本的快速上漲,已經不允許央行繼續執行以往一樣寬鬆貨幣政策,所以今年管理層反覆強調不再寬鬆,因此房地產引擎的熄火就成了必然。這也可能是為什麼潘石屹快速清倉離場的原因。經濟現象背後其實也有經濟規律可循!

國家今年反覆強調房住不炒,那就得順著宏觀政策走。


用戶7543612405289


李嘉誠曾經公開表示,千萬不要炒房,買樓要量力而為。這句話李嘉誠並不只是說說而已,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商人,早早就看到了內地房地產的趨勢,因為自身在房地產中的體量太大,所以李嘉誠早在2013年的時候就開始拋售房產,從山腰賣到山頂。事實上,李嘉誠在房地產上的投資收益頗豐,在面對不良趨勢的到來,將資產變現是非常正確的做法。

事實上,2019年以來有不少企業開始剝離房地產業務,即使是大的房地產企業也開始謹慎拿地,一些中小房企甚至已經宣佈破產,可見房地產這個行業已經到了十字路口。行業從粗獷發展到精細化轉變,不是所有的房地產企業都能繼續賺錢,即使是大企業賺錢也會變得艱難。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企業開始拋售房地產業務,開始效仿李嘉誠,跑得快還有盈利,跑得慢就只能留個本錢。還有很多炒房客看到樓市已經不能輕鬆賺錢之後,也在開始拋售房屋。

我們都知道炒房客不可能只通過自己的資金去炒房,絕大部分都是利用高槓杆去撬動房地產的蛋糕。以北京一名手握60多套房的炒房客為例,這個就是屬於典型的投機行為,在面對房價滯漲的情況下,時間拖得越長,成本越高,而且無法明確房價是否還會繼續上漲,在短期資金鍊斷裂之後,不得不通過拋售房屋來回血。但是有一個問題是,炒房客不完全是效仿李嘉誠,他們也許只是拋售部分房屋,在確保解除高槓杆風險的前提下,保留一部分房屋繼續投機。我相信炒房客不會全部都撤出房地產市場,不然房價肯定會下跌很多,但是現在並沒有出現這個情況。

炒房客拋售房屋,就好像股民融資買入一隻股票,股價卻一直沒有上漲,持有的時間越長付出的利息成本越多,到最後如果下跌,還會面臨爆倉的風險,只能減倉落袋為安,相信炒房客也是這種心態。假設明年房價行情繼續滯漲,拋售房屋的炒房客將越來越多,但投機之心不死。


商界書生


不請自來!題主所述拋房新聞是小道消息還是被驗證過的實事?在幾線城市拋房?憑炒客智商不會在人口輸出的三四線城市買房投資!

題主下面一段小文……北京一名手握60多套房子的炒客已經開始在拋售房屋……此言經不起推敲?原因如下:


(1)北京從2010年限購至今從未解禁,外地人在北京買房需要連續5年社保或納稅證明方有資質購買一套住宅,北京籍人士只有購買兩套住宅的資質。即便有買60多套房的財力也是異想天開!有一種可能購買時間是在2010年限購前,意味著9年前買的房子已升值6倍以上。

(2)既然房子升值6倍為何拋售?無非是欠房貸!那麼問題來了:60多套房子即使之前全是零首付,現在賣掉10套房償還60多套總房款包括9年支付的利息仍然綽綽有餘,幹賺50多套房沒必要效仿李嘉誠拋售。正相反會繼續保留北京的優質房產保值升值,炒客懂得限購保護了資源使得自己更加珍惜所擁有的房產是多麼金貴,賣一套就失去一套的資源無資質再買回來了。
題主小文尾句:……與其說這類人怕賺不到錢,不如說他們怕賠得太狠……更不能成立!像題主所述手握60多套北京房源的炒客,已幹賺50多套房何來“怕賠得太狠"一說?應該更正為"怕賺得太狠“才符合邏輯。


題主或許說拋房的炒客是近幾年買的?意味著是二線城市的房子。二線城市大多數是2016年10月後實施限購政策,也就是炒客同樣在限購前獲取房產。那麼問題又來了:二線城市限購前的房價現如今幾乎都翻一番,不到3年時間房價翻一番"怕賠得太狠“之言難以服眾?莫非題主用這樣驚爆標題吸引讀者的眼球?

十多年前就有專家學者用過此招吸引讀者,用“腰斬”、"崩盤"等一連串驚爆之詞唱空樓市,後來經不住我國樓市實踐的驗證,最終讓唱空者黯然失色。

題主無須搬出大佬李嘉誠拋房事件嚇唬老百姓?他是超人,拋房退出國內樓市有自己的戰略考量。然而我等草民都是凡人,凡人思維跟不了超人思維,要麼超人就是與眾不同呢?


超人從2014年開始拋房,不賺最後一個銅板是他經商之道,所拋房款去英國投資,接見者是英國首相。

而我等凡人若是效仿超人之舉,在2014年將手裡的房產賣了所得房款去英國能幹嗎?充其量去英國旅遊,接見者是導遊。差距出來了:超人與凡人、首相與導遊。能比嗎?能效仿嗎?

凡人還是迴歸現實:2014年買房的民眾如今賣了賺的就是現在銅板,而當年賣房者少賺現在一半的銅板。超人乃雄才大略之輩,高瞻遠矚看世界萬物,我等凡人效仿不了、更比不了超人。


凡人仍需迴歸現實:2018年全國住宅銷售15萬億元,購房人平均年齡29.5歲,為全世界最年輕購房群體。

我等還是用凡人眼光看國內房地產現象:世界500強只有5家房企唯我獨尊!分別是:恆大、綠地、保利、萬科和碧桂園。說明什麼?我國城鎮化率剛到60%仍然需要房地產持續貢獻才能達到75%以上的目標。

因此產生:恆大老總許家印以414億美元身價榮登中國富豪榜首位、碧桂園以3.64億平方米儲備土地高居地產界首位、融創中國儲備土地2.18億平方米(大多分佈在一二城市)約3.29萬億元貨值列地產界首位。

1月23日,財政部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65096億元,同比增長25%,總額再度創歷史新高。意味著全國開發商拿地熱情高漲,對房地產未來預期充滿自信!

我國樓市說虛偽之言受到熱捧,說真話實話反而招噴招罵。2019年樓市咋樣?一切道聽途說的信息存在造假之賺?還是等到年底用數據來驗證2019年樓市的成敗?事實勝於雄辯!


皖江新四軍


李嘉誠老先生他真的無謂是華人首富,世界鉅商的稱號。👍💐💐💐他有勇有謀,看事精準!比如幾年前不撤資,不移民加拿大,今日他及他家人的情景,可想而知,凡有腦袋的都明白,……至少傷財,傷身,傷精神!😇回想起來他今天很值得笑眯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