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别称为什么叫“龙城”?有哪些典故呢?

太原的别称为什么叫“龙城”?有哪些典故呢?

太原,是我国北方的文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十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又告诉我们,在七、八千年的母氏系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殷商时太原为方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春秋末季,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486年的历史。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设置了太原郡,郡治晋阳。从始晋阳就叫做太原了。汉代并州刺使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 ,太原简称并亦来源于此。是时,太原已成为全国十三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


太原的别称为什么叫“龙城”?有哪些典故呢?

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太原是龙潜之地。历史上许多皇帝都与这座城市有过特别密切的关系,因此被称为龙城。

宋代封建王朝把晋阳叫做“龙城”,他们认为系舟山为“龙角”,龙山、天龙山为“龙尾”,晋阳正当蟠龙的中心,故常有“真龙天子”的出现。

晋阳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之一,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古城营村、东城角村、南城角村、南北瓦窑村、罗城村以及附近区域一带。

太原的别称为什么叫“龙城”?有哪些典故呢?

扩展资料

太原,山西省省会,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年建城史,“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都。

太原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自建城以来,是赵国、前秦、北汉三个政权的都城,是东魏、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六个政权的陪都。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