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謝謝你蹲下來!”想理解孩子,請先靠近他的世界

“媽媽,謝謝你蹲下來!”想理解孩子,請先靠近他的世界

“媽媽,謝謝你蹲下來!”想理解孩子,請先靠近他的世界

身為父母,“愛”很簡單。

我們只需要給孩子肉眼可見的一切好的條件,包括吃飯穿衣,包括教育條件,甚至包括孩子犯錯時我們義正言辭的“教育”。

這一切都是“可視化”的,是簡單粗暴不需要思考就能辦到的。做完了這些,我們就可以安慰自己,已經盡到了做父母的本分,給了孩子我所能給的一切。

的確,愛孩子很簡單,可對於孩子來說,被爸爸媽媽理解才是最渴望的事情。

“媽媽,謝謝你蹲下來!”想理解孩子,請先靠近他的世界

想要理解孩子可不容易,讀懂孩子行為的潛臺詞這件事,是所有父母一生的課題。

我曾經看過一個故事叫《大人的世界全是屁股》,翻閱之後我想了想,的確如此。

假如你蹲下來,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世界,會發現這個世界有時候很無聊,來來回回,都是大人的大屁股晃來晃去。

“媽媽,謝謝你蹲下來!”想理解孩子,請先靠近他的世界

打個比方,我和兒子說好了去逛一家商場,到了門口他卻無論如何不肯進去,只是拉著我的手要求回家。

我好說歹說,他就是不為所動,正當我氣急敗壞忍不住要批評他的時候,看到他的鞋子髒了一塊,我彎腰為他擦鞋子。就是這一彎腰,使得我得以從他的角度看到商場門口,那個半開不開的門恰好形成一個怪獸嘴巴的形狀,黑洞洞的,看起來可怕極了。

我也就明白了他死活不肯進去的原因。

你說,為什麼懂孩子那麼難?

因為“懂”孩子,要求父母必須蹲下來,以一個孩子的思想高度,去思考琢磨,我的孩子為什麼這樣?他突然發的脾氣緣何而來?他天外來筆的這一行為究竟代表什麼?

當你從孩子的角度去觀察,你會發現,自己才是“幼稚、不可理喻”的那個人。

“媽媽,謝謝你蹲下來!”想理解孩子,請先靠近他的世界

在《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書裡講過這樣一個事例。

一個很靦腆的小姑娘送了她一隻胸花,說是“送”,其實是小女孩一言不發“扔”到李躍兒身上的。

李躍兒戴著它,下課以後到別的輔導班去了。小女孩偷偷跟著她,也不說話,就是盯著她看,一下午都快過完了,李躍兒才突然明白過來:

小女孩之所以一直跟著她,就是在欣賞她戴上她送她的胸花的效果。

想通了這一點,她的胸口被酸脹的感動撐得沉甸甸的,忍不住撲過去,給了小女孩一個大大的擁抱。

平日裡總是聲稱最愛孩子的我們,卻往往用大人無趣的思想,去誤解孩子最美好純淨的心靈。

她慶幸自己那一刻福至心靈,不至於因為大人盲目蠢笨的猜測,傷了孩子的一顆赤誠之心。

“媽媽,謝謝你蹲下來!”想理解孩子,請先靠近他的世界

親子之間的關係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家長關心的頭等大事。很多父母常常百思不得其解,認為自己好吃好喝供著孩子,為何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卻如此劍拔弩張、一點就爆呢?

我掏心掏肺對孩子,為什麼他卻和我漸行漸遠,連一句多餘的話都不肯對我講?

究其原因,是不夠“懂”孩子,無法解讀出孩子行為背後的情感需求。

“媽媽,謝謝你蹲下來!”想理解孩子,請先靠近他的世界

對孩子來說,他們的表達能力不像成人那樣成熟,能準確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只能怯怯的期待著大人們的回應。

如果無法解讀孩子行為的潛臺詞,孩子期待的心靈就會格外受傷.....

兒子幼兒園裡有一個小姑娘,每次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搬著板凳坐到衛生間門口,老師一靠近她就大聲尖叫,不允許任何人靠近。後來老師以為這是她的習慣,就不再試圖安慰她,讓她一個待著。

有一天家長開放日,每個孩子的父母都去了,那個小孩的父母沒有過來。她又搬著板凳坐到衛生間門口。我走過去蹲在她面前,輕聲問她是不是需要幫助。她開始尖叫,並用手打我。

“媽媽,謝謝你蹲下來!”想理解孩子,請先靠近他的世界

我沒有動,我看著她對她說“如果這樣讓你感覺好一點,那就叫出來吧,阿姨在這裡陪著你”。她推搡我的肩膀幾下後平靜了一點,我說“阿姨可以握著你的手嗎”?

她不再打我,也不再尖叫,沒有同意,也沒有拒絕。

我牽著她的手跟她說“阿姨知道你有點難過,這個很正常,我也經常難過”。然後我又問“阿姨能抱抱你嗎?”她點頭,我抱著她,她用小手緊緊抓著我的後背。

這件事情之後,我去接我兒子碰見她的時候,她都會特別開心的跑到我面前說阿姨我今天在幼兒園幹什麼了、阿姨你看我今天手破了諸如此類。

看著判若兩人的她,我恍然醒悟:

她不曾在父母那裡得到回應,才會選擇用尖叫這種方式喚起別人對她的注意。

她的尖叫更不是因為她喜歡一個人待著,而是因為

她太缺乏和別人進行情感上的鏈接,用這種方式呼喊著求助:求求你們,看看我吧!……

不會表達自己情感需求,也沒人理解的她,就像一個溺水的孩子,掙扎著,逐漸下沉....

“媽媽,謝謝你蹲下來!”想理解孩子,請先靠近他的世界

我讀過一本書叫《我看見,我知道,我思考》,當時這本書吸引我注意的是原因是它的作者只有10歲,他叫中島芭旺,一個日本的小男孩。

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句話來介紹他:“我是一個哲學家,只是剛好十歲。”

看到這句話,我忍俊不禁,為這個小小哲學家付了款。

我沒想到在閱讀過程中,我幾次都酸了鼻頭。感慨原來孩子的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

“媽媽,謝謝你蹲下來!”想理解孩子,請先靠近他的世界

大人的世界是規範和秩序,是彬彬有禮的關心。

小孩的世界是混沌和雜亂,是擰巴但執著的愛。


其中對我觸動最深的是這段話:

“我希望有人關心我,所以哭泣。

但是我又在自己的周圍建起了圍牆,

因為我希望爸爸媽媽翻越圍牆進來。

可是,我卻說‘不要過來。’

因為我覺得,要是說出想讓他們過來,

他們反而不會來了。

......

人之所以哭,是因為需要關心”

合上書本,封面上那句被我忽視的話揪了一下我的心:“那些簡單卻重要的小事,大人都忘了......”

是啊,我們怎麼忘了呢?

哭是因為孩子需要關心,他希望我們看到他的心理需求,靠近他築起的那道圍牆,而不是從圍牆邊走開。

“媽媽,謝謝你蹲下來!”想理解孩子,請先靠近他的世界

高爾基說:愛孩子,那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愛固然偉大,可父母對孩子的愛往往是發自生物的本能。

懂孩子,則是有智慧的父母才會去做的事。

希望全天下的家長都能夠多一分耐心,蹲下來,靠近孩子築起的那道“圍牆”,去靠近孩子,去聽聽孩子的想法。

多理解他們,重新以孩子的視角去觀察,你會更懂孩子的世界。


嗨,這裡是搖籃網~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掃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這裡有專家訪談,有精彩的原創育兒知識,還有你愛看的明星育兒經~搖媽等你來哦!↓

“媽媽,謝謝你蹲下來!”想理解孩子,請先靠近他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