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避嫌的公公,委屈的儿媳,不当是问题的儿子,这样家庭习惯对吗

常言道:“儿大避母,女大避父”,因为毕竟男女有别,儿女大了即使是家庭成员之间,但是异性之间还是需要有适度的避讳,如此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氛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树立一个正确的性别意识,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人格培养条件。

但是,有的家庭父母总觉得是自己的孩子没什么可回避的,在他们的观念里孩子小的时候觉得娃小不懂事,所以没关系。等孩子成年后又会觉得都那么大了,什么都懂了,何况和自己是血缘关系,没什么可遮挡的。

如此家庭观念教育下的孩子成年后也会觉得亲人间袒露身体,或者别的过分亲密的行为是一种爱的表达,是一种体现亲密关系再正常不过的互动。殊不知,在外人看来却是无法接受的事。

不避嫌的公公,委屈的儿媳,不当是问题的儿子,这样家庭习惯对吗

苏凤和南涛是新婚夫妇,两人是老乡,苏凤家是县城的,南涛家是离县城不远的小镇上。

大学毕业后,苏凤去了外省工作,在异地他乡说着普通话,穿梭在既熟悉又总觉陌生的城市里,总难免想念家乡的亲人,家乡的小吃,更想念在家里一出门耳边里都是浓浓的乡音那种踏实亲切感。

有一次,苏凤在一个饭馆吃饭,听着隔壁桌打电话说着她日思夜想的老家话,于是等对方讲完电话,她赶紧过去攀谈,之后互留了联系方式,对方告诉苏凤每个月她们都会组织一次同城老乡见面会,苏凤要是愿意的话以后也可以参加了。

后来苏凤就在老乡见面会上认识的南涛,两个人聊起来很投缘,没多久就确立了恋爱关系。

不避嫌的公公,委屈的儿媳,不当是问题的儿子,这样家庭习惯对吗

南涛的父母在当时的城市里买的有房,一个小三室,南涛平日里也是和父母住一起。

可能是一个人漂泊他乡总是孤单太多,于是遇见一个人就像飞蛾见了火焰,总想扑过去多汲取点温暖。

恋爱没多久,南涛就向苏凤提出结婚的想法,苏凤想自己的工作也不能说不做就不做了,若是换一个城市重新开始打拼,想起来就艰辛无比,再说自己对南涛也没有太大的不满意,虽然自己现在还没有弄清楚,对南涛是因为爱情,还是只是因为在这个城市太孤独的缘故。

南涛没有给苏凤太多犹豫的时间,他总是在两个人见面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给苏凤畅想将来婚后生活的甜蜜。

在南涛的积极努力下,苏凤半推半就的就答应了婚事。

不避嫌的公公,委屈的儿媳,不当是问题的儿子,这样家庭习惯对吗

虽然苏凤也清楚结了婚后肯定是和南涛父母住一起,但是她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想想同事朋友极力劝说她不要和公婆住一起。

于是,苏凤把自己的担心说给南涛,但是南涛一再给她保证,他的父母很好,不会出现她朋友同事给她说的那些公婆与媳妇之间会有的矛盾。

苏凤,听着南涛信誓旦旦的保证,心想,自己说不定很幸运遇见的是好公婆呢?

带着一半祈祷,一半侥幸,苏凤和南涛很快办了婚宴,和公婆住在了一个屋檐下,开启了四口之家的生活。

终究是自己的生活,快不快乐只有自己最清楚。

不避嫌的公公,委屈的儿媳,不当是问题的儿子,这样家庭习惯对吗

婚后第二天,苏凤就因为公公的一个行为,心里隐忍怒气。

起因是,这天早上苏凤正在卫生间洗漱,公公门没敲直接进去拿拖把。

苏凤心想:“明知道卫生间有人,怎么门都不敲,是故意的,还是习惯问题?”这种小事她又不好提醒公公,多难堪,于是只有隐忍不发,过后自己生气。

后来,有时候苏凤在卫生间时,公公就在客厅里喊着和她说话,第一次时苏凤不知道是该答应还是不答应?她想:“公公知道她在卫生间,还说话,那不答应,有点不近人情。”于是,就有了后来很多次的媳妇在卫生间,公公在客厅,两个人的聊天场面。

不避嫌的公公,委屈的儿媳,不当是问题的儿子,这样家庭习惯对吗

再后来苏凤在她和南涛的新房里,公公也是会随时闯进去,从没敲门的习惯。

因为公公的太多次“随便”行为,苏凤和南涛沟通过,可南涛的说法是:“都是一家人,他爸爸也是知道分寸的,让苏凤不要总是疑神疑鬼,捕风捉影,小题大做。”

听南涛那样的解释,苏凤就知道,公公的习惯问题和自己的老公没办法沟通了。可是她自己确实没办法忍受家人之间的这种亲密法。

想想成年后和自己的爸爸都没有过这样的不避嫌,爸爸去自己的房间一定会先敲门。有次自己耍赖让爸爸抱,爸爸都只是轻轻地抱了下。

不避嫌的公公,委屈的儿媳,不当是问题的儿子,这样家庭习惯对吗

如今,公公可以这么的不回避随意进出自己房间,越想越难以接受,再想想南涛的态度,苏凤不敢想象将来有了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环境?

苏凤开始后悔自己的闪婚。就因为一时的冲动,抱着一点侥幸就匆匆把婚结了,如今这恶果只能自己吞了。

我们说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是孩子的启蒙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往往家里的大人长辈总是忽视一些小问题,却是大疏忽的事。

​很多人更是从没想过,家庭成员之间也是需要分寸感,界限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