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吃酒席一般随礼多少?宾主之间有哪些礼节呢?

竹篱茆舍墨客


我老家皖西大别山区安徽霍山的,大别山主峰海拔1777米的白马尖的山脚下就是我所在的村子。要说到农村吃酒席随多少礼,这个也是比较讲究的,我记得小的时候随礼只要1块钱、2块钱、5块钱就可以了,如今50都不够了。而且每个人随礼的多少也有讲究,不是你想去多少就去多少的。

首先说说在我们老家吃酒席一般都随礼多少。

拿接儿媳妇为例吧,我们山区一般来说以村民组为最小集体,而一个村民组往往可能共同生活着几个房头的人。就拿我们村民组来说吧:22户分为两个房头,这两个房头的人最大的区分就是在辈份上,比如我们这个房头辈份比较高,另一个房头辈份上低了好几倍。但是只要这22户人家中有人家要办酒席,其余的21户人家家家户户都会来帮忙的,当然随礼肯定是必须的了。但是因为房头不同,所以随礼的多少可能会有所差异。同一个房头的一般随礼多一点。比如我堂弟结婚,村民组有的家庭随礼200元,有的则随礼100元。而100元目前来说是我们当地吃酒席最低的标准了。

村民组内因为随礼机会比较多,所以一般不会给的太多,礼尚往来比较频繁,正常都是200封顶的。但是村民组外的人吃酒席又可分为这几种人:一种是与吃酒席人家有亲戚关系的人,一种是一个村的,没有什么特殊关系的这种。

没有特殊关系的本村人,只要有往来的,一般吃酒席就是100元,不会太多了。

和吃酒席的人家有亲戚关系的又会根据亲戚的亲疏关系随礼高低不等,一般来说关系越亲,五服以内的,肯定随礼随的最多。今天像我们里比如舅舅家或者姑姑家随礼的时候最低都没有少于500元的,亲姐弟的肯定也更不能少于这个数。有的家庭像外甥结婚舅舅家、姑姑家、姐姐家之类的都是随礼10000元。这个随礼主要是根据主家的经济水平、人际交往来决定的,一般来说主人家经济条件好、互相交往的关系多,那么吃酒席的时候宾客随的礼金也就相对多一点,反之亦然。总之就是不同的家庭,随礼的多少没有统一的标准。

再来说说宾主之间有什么礼节。

在我们山区吃酒席一般人与主人之间没有什么太多的礼节讲究,但是有一类人是注重礼节这一块的,这一类人就是上面提到的与主人家有亲戚关系的而且关系不浅的人,他们前来吃酒席无论是喜宴还是白喜事上的宴席都有一定的讲究。在我们山里主要是通过放鞭炮来区分宾客的尊贵身份。比如外甥结婚,舅舅家来的人都是要放鞭炮迎接的,除此以外在宴席上也要安排身份、地为相当的人来作陪。以此来表示客人的受尊敬程度。

当然,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年轻人因为常年不在老家生活,所以很多繁文缛节、礼节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懂,所以就招代宾客这上面,也有很多家庭一切从简了。


醉美皖西大别山


对于这个问题,我应该有点发言权,因为我从18岁开始就做管事(执事)者。通俗讲就是礼物、礼金记帐的。(我是70年代的初中生,在农村算多少有点文化,以前是德高望重、辈份高的老人做管事的)

我村,乃至附近村,随礼没有固定的钱数,主要是看交情、看亲疏、看自己的家庭收入。一般情况是:

老人:随50左右(老人礼金要退回,不收的。有的人退的时候会搭一点进去,比如随50,会退100)

村里叔侄(朋友也一样):200左右

血表亲:600左右

亲兄妹:1000左右

都有明细帐目,礼物名称、数量,礼金数额。

再重复一下:主要看交情、亲戚的亲疏、自己的家庭收入,

我上下记过几百次帐,交帐的时候从没一个主人说某人给的少的。只是说,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辛苦过来,让大家破费了,我认为这点,俺们那还是可以的。特别是年轻人,从不攀比,都是大众化随礼,

我记得有2次吧,现在说出来仍然很感动的。

那也是办结婚宴,男方家条件不是很好,村里有几个年轻人,随礼200元,我记帐了。但另外每人又拿了1千元交给了男方父母,拒绝记在礼金帐上,因为礼金是礼金,要和大家一样。另外的钱,是尽年轻人的一份心,给老人的。真的很感动的。

我希望天下的人,都不要攀比,尽了自己的心意就行了

作为主家,办宴席,来的都是贵客,

别说给钱多就好钱少就不好,这样是要不得的

至于宾主的礼节:

喜事就简单多了,就是道喜,说吉利话。

丧事就复杂啦,简单点就是给孝家安慰,说节哀,要到灵前烧香、跪拜、叩手……当然,如果你是血亲,(三代以内有血缘关系的)礼节不能这样简单了事,否则挨骂的。(还有很多礼节看当地风俗咯)

就啰嗦到这啦,谢谢了……🙏🙏


异乡客——劉


我们那要看办酒席人家的意愿,才会决定随多少礼。有些要800元,有些要1800元,还有些是不需要随礼。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随礼的差距这么大?下面我来为大家讲一讲。

在农村吃酒席一般随礼多少

1.800元的随礼:一般是发生在同一个家族,有人结婚时,一户最低需要随礼800元。这个同一家族的人,随了礼之后,是可以全家所有的人,一起过去参加婚礼。婚礼一般菜品都是较贵的,肯定是值随礼的那个价钱。

2.1800的随礼:是发生在我奶奶娘家那边的。这个随礼当初是那边两兄弟,同时建了个别墅的乔迁之喜。两家合办连续吃两天两餐,据说那天的一桌菜要花4888,是我吃过最贵的一次。从中午1点多开始吃到下午四点左右,上的菜太多,很多小孩都是菜没上到一半就吃饱了,造成了很多浪费。

3.还有种不需要随礼:是专对那些关系不是很亲的亲友与朋友们。不管是什么酒席,只要你人到就可以了。关系亲的也只有婚礼才要随礼的,别的酒席基本上,也很少会收份子钱的。

宾主之间有哪些礼节呢

在我们那没有什么特别的礼节。无非就是在开席时,大家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如果是开席后,主人与他们同宗的人,要轮流到各桌上打通关。打通关的意思就是,主人敬每一桌的人每个人喝一杯酒,如果那桌好说话的,只要敬全桌人一杯酒就行了。

综上所述,在我们那随不随礼,全看办酒席人的要求。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如果你收了份子钱,那你的菜要贵,白的要茅台酒,烟要中华。你收的钱越多,就一定要办的越好。但如果不收份子钱,是没有这个要求的。


果乡农人


在农村吃酒席一般随礼是多少?宾主之间有哪些礼节?在我们这里农村有人结婚,一般的亲朋好友随礼现在都是二百至三百元。但是,如果是直系亲属就不止是这个数了。首先是哥哥和姐姐:叔叔和大伯,一般情况下都是给一千至二千元。如果其中某个人条件很好,有可能给五千至一万不等。其次,就是姑姑和姨妈,一般最少也得给五百元。条件好的就给一千元。总之,我们农村结婚一般随礼的情况现在基本上就是这种水平。

下边再简单的说说宴席上的基本礼节。首先,是正席桌上的情况。正席这桌是最讲究的一桌,首先是新娘坐正席,其次是:伴郎:伴娘:新娘家人(姑:姨:婶:嫂:姐),新郎家人(姑:婶:姨:嫂:姐)。如果新娘正席桌是八人或十人的话,多余的人数一般都是从新郎家的亲属里边往下减,尽量保留新娘家的亲属。

以下就是两桌头席,一桌是男人桌,一桌是女人桌,男桌上是双方亲家必须要在起,剩下的就是双方的直系亲属,但是,这一桌上的人最低的辈份也要跟双方的亲家是平辈才行。女桌上的规距跟男桌上基本是一致的。剩下的所有人就可以随便坐了,一般都比较熟悉的人坐在一桌上。

宴席吃到一半的时候,新娘新郎开始拜席,按桌一一敬酒问好。最后宴席接进尾声。

以上就是农村婚宴上的基本礼节。现在农村结婚跟县城里结婚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县城里的婚庆公司来主办。饭菜全是包桌,有五百一桌的,也有八百一桌的。这就要根据自家的条件来办了。总之,东家只要掏钱就行了!


少利17


我们那里农村一般街坊邻居一般是50-100元。如果是沾亲带故的亲戚礼金会多点200-500元不等,具体根据关系亲疏会有所不同。

首先农村接客比较重视,重要亲戚比如舅舅舅伯、姑父姑爷等这些尊贵的亲戚,必须要上门提礼品去通知酒席的时间。和城区打个电话接客不一样。

其次送礼金的时间根据办事内容也不一样。婚嫁考学等喜庆的事宜要白天去送礼金,若丧事就一定要晚上去送礼金,且送礼金的时间不能晚于出殡的时间。生小孩的满月酒要提喜鸡蛋去送礼等等

再次酒席会更注重娘家的亲戚,比如说宴席对象是小孩,那小孩妈妈的娘家这边应该是当天最贵重的宾客了,会让这样的亲戚坐正堂,然后舅舅舅伯会坐上席,若席位安置不当则会得罪宾客,每一桌娘家亲戚会安排一个本家来陪酒端菜,以尽东道主之谊。


豆豆妈的幸福日记


农村的酒席随礼多少? 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而是根据宾主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感情了来决定的,其实在农村吃酒席,与在城市吃酒席也是一样的,随礼多少也是看宾主之间的关系或者感情来决定的,宾主之间的关系深,感情铁,那随礼的钱一定会多的,宾主之间的关系一般,感情也一般的话,那随礼的钱就是随大流了!

所谓宾主之间的关系与感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宾主之间长期交往的结果,有那么一句话,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样宾主之间的关系与感情可能就会很深很铁的,虽然都是住在一个村子的村民,也有亲疏远近之分的,你来我往走得勤的,关系就会深,感情就会铁,也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感情吧!

所以,随礼多少就看宾主之间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与感情了,就是亲属,随礼多少也是不一样的,也是有讲究的,也是根据相互走动的情况,也是根据以往随份子的情况,来决定随礼多少的,他们家上次有什么事儿你随礼随了多少钱,这次你们家有事,他们也会随礼随多少钱的,这种随礼的方式,也是亲戚家中的一种惯例或者平衡,除非特殊的感情和关系,否则的话,即使是亲戚,一般人都会约定成俗遵守这个惯例的!

农村里随礼的事,由于农村的亲戚重多,所以,是同样亲情关系的人,在随礼的时候,甚至也会相互商量好了的,也就是说,凡是有一些相同亲近关系的人,再去随礼的时候也会在一起商量一下,如果要随500元礼金的话,那就都随500元的礼金,如果要随800元礼金的话,那就都随800元的礼金,或者说如果要随1000礼金的话,那就都随1000元的礼金的,大家也都会都会遵守这个约定的!

至于一般关系的村民随礼多少,也是根据当地随礼的行情,因为在哪个地方随多少礼金,在当地也都有一定行情的,在我们东北农村老家的地方,最普通的一般关系的礼金一般是100元,一般关系的礼金100元也是能拿得出手的,稍稍有点关系的礼金就是200元,500元的礼金那就是有亲属关系了,800元的礼金或者1000元的礼金,那就是比较亲的亲属关系了!其实,礼金的事也是礼尚往来的事,你这次随他的礼金多了,他下次也会随你多的,你这次随他的礼金少了,他下次也是会随你少的!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从善如刘L


农村酒宴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这个对请客人好还是不好?现在的酒宴,都没有那么热闹了,尤其是城市里,不管是哪里,到场的亲朋好友总是那么几个,而且可以看到,请的宾客大多都是独自,或者多带一个,所以才说没有那么热闹了,而在农村,随礼两百,却带着全家人去吃,那这个现象是好还是不好呢?

其实在农村,这种情况也是被大家普遍认可,我们小时候,谁家办喜事,父母送人情后,我们兄弟姐妹们都会去吃,而且在之前,农村人只随礼几十块钱。一个道理,现在农村还保留着这种传统,市里面少,省城或者大城市,这种情况基本没有。

都是乡里乡亲的,大家往来的比较多,都有一种情分,而这种情分,不光是因为感情的深浅而决定随礼的多少,有的时候大部分人是随大流的。而农村人在红白喜事上讲究的是亲戚来的越多越好,这样的话自己就倍儿有面子。所以一般在前一天主家通知亲戚的时候都会央求带着全家人过来,这样的话主家就会非常的开心。

应该说,大多数请客人,是不太在乎这一家人来吃的,大家都这样,不图回报,只图热闹和吉利,大家都不图收入和支出相抵更不图盈余,大家都把酒宴的开支看成是婚礼的成本。 一家都去没有什么,怕的是没有人去。你去的人越多主家越高兴,认为你这是在给他长脸的行为,说明你在村子里人缘好。如果你办事没有人去那场面多冷清。


用心感动人生


一般朋友或同学的100,两边表哥姐弟妹们200,两边亲兄弟姐妹们500,两边父母生日1000-2000。我们只分亲疏有别,每家每户每个地方不同。


醉后的温柔1


像亲戚现在一般都是二百到一千之间,当然还得看情况而定。他们给你们随多少礼,你也得还他们多少礼,礼尚往来吗对吧!像邻居村里的乡里乡亲,红白喜事,现在最少也得一百,少了真的拿不出来!


黑土地的白云


我是四川眉山的,我们家乡随礼要看是什么事,如果是生日宴一般随300元,吃两顿,如果是结媳妇或嫁女一般400元,亲戚朋友一般就随600~2400元。吃三顿,凡事随了礼的全家都去吃席,要不主人说你瞧不起他。人越多越好,越多越热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