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为何从“书法四大家”中被除名?恶人的艺术成就活该被抹杀?

T.P.D.


对于蔡京的书法历来颇多争议,有一种说法说蔡京本来是在宋四家之中,因为人品不好,才被蔡襄替代的。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站不住脚,因为没有谁规定过宋四家的蔡是蔡京,网上很多人是人云亦云。我曾经就这其中的一个,后来学习书法史对书法的认识提高之后,才明白宋四家始终就没有过蔡京的位置。

而关于题主的,恶人的艺术成就活该被抹杀的说法,其实现代我们来评判蔡京的书法,已经是站在一个客观的基础之上的,并没有因为蔡京的人品问题,对他的书法有太多的恶评。

蔡京《节夫贴》

关于宋四家的问题

关于蔡京与蔡襄的争论起源是这样的,明初有个大画家王绂写了一本书《书画传习录》,但是这本书写好之后,直到清朝嘉靖年间才被世人发现,发现者是无锡的嵇承咸,然后此人想借机出名,于是把原作重新编改了一下才刊刻出来。

虽然后来刊刻的《书画传习录》有很多可疑之处,但碍于王绂的名气,里面确实也有很多真知灼见,所以大家比较认可这本书。此书的卷三“书事丛谈”中,作者提出了关于宋四家之“蔡”是蔡京的说法,这也是关于蔡京为宋四家之“蔡”的最早出处。因此后世人就以王绂为靠山,说蔡京才是宋四家的“蔡”。

世称宋人书,则举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端明书焉。端明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书画传习录·卷三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蔡京当时的上首领导人,宋徽宗赵佶对蔡京和蔡襄的评价吧:

京从兄襄,深悟厥旨,其书为本朝第一。而京独神会心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可与方驾,议者谓飘逸过之。——宣和书谱·卷十二

蔡襄尺牍作品
宋徽宗是一直非常欣赏蔡京的书法,认为他的书法是本朝第一,可以与蔡襄并驾齐驱了。而蔡襄的书法之前欧阳修和苏轼都评价为“近世第一”。由此可见,那么欣赏蔡京的宋徽宗也认可了蔡襄的书法比蔡京强的论调。

再来看看南宋时期,另外一个文艺皇帝宋高宗赵构,在书法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他对蔡襄的评价是:

高宗皇帝天纵游艺,尝评公书为本朝诸臣之冠,且有入格律、度骅骝之褒,天监在上,谁敢措词。——宋集珍本丛刊·周益公文集·卷四七

到了元代的时候,才首次有人把苏、黄、米、蔡四人放在一起评价:

宋人不及唐者,不独人不专习,大抵法唐欲溯洄至晋而有未至焉。李建中后,蔡、苏、黄、米,皆名家——跋张于湖寄马会叔侍郎三帖.许有壬
先朝评书者,称苏子瞻、蔡君谟、黄鲁直、米元章为四大家,并驰海内,纵横于夷岛之间——跋蔡君谟书寒蝉赋,宇文公谅

所以大家可以看看,王绂之前,宋四家的入围人选,始终就没有蔡京的事情。

蔡京书法

关于书品和人品的论述

古代的书法评论,人品和书品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西汉学者、著名辞赋家扬雄《法言》:

“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就是说通过书画,能看出小人和君子的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呢?王僧虔这样论述书法: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神采是什么?就是书家的人品、学识、修养的体现,所以说“字如其人”。清代有着“东方黑格尔”之称的文艺理论家、语言学家刘熙载说: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

蔡襄《扈从贴》

再次提出书法是能反应书家人品、志向、情绪、心境的。所以,若是人品有问题,书法自然不被重视,而书法作品所反应出来的“神采”也妙不到哪里。我们再来看看欧阳修对颜真卿书法的评价:

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递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随与纸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鲁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必宝也。

欧阳修的这个思想,后来就成了后来书法评论家评判前人书法的标准了。欧阳修认为,过去写字好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很多书法墨迹没有保留下来呢?因为只有贤德之人的作品才能传递久远。就像颜真卿,即使书法不好,但后世的人看见他的墨迹,也会当宝贝。

所以从以上两点来说,蔡京根本没有可能进入宋四家。蔡京的书法不错,但并没有高出蔡襄,再加上人品的问题,不被后世所爱,因此他的作品也传世不多。


翰墨今香


蔡京为何从宋四大家中被除名?恶人的艺术可以活该被抹杀吗?

实际是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注重人品,及道德底线,因此诸如蔡京的书法艺术虽然很高,但是因为封建思想局限性,受到道德观的制约,把应该成为“宋四大书家”之一的荣誉,而被蔡襄替代。

这也不奇怪,因为书法在当今也是如此,从事艺术首先有一个磊落的境界,若是在精神层面有了小人气,普遍性会有笔墨局促不展。起码成不了豪放大气之气象。长时间情性表现出郁郁寡欢。无人礼赞,因为独有的小本事而无朋友可揽。在特殊性有的可能书法艺术有一定的水准,皆因了为人处事不佳,而不受大家的欢迎,更何况恃才倨傲,大家能喜欢,即是就事论事,就艺谈艺,或许大家宽宏大量。



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成为宋大臣以来,非常跋扈,生活腐化,在官场几起几落,终有心机暗算争斗,做到高官厚禄,尔后有败北衰落。后来民众有了不良印象。从而从上到下,一致认为此奸臣也。


狂喜淡墨a


道德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艺术也不能脱离道德的约束。为艺术而艺术是避世的噱头,艺术的存在价值,就是为了提升人的美感。而美是道德的表现形式。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是蔡京书法艺术和道德关系的绝佳比喻。牛粪上的鲜花再美,也遮不住牛粪的恶臭,更无法置之庭堂。中华文明自古对道德的评判异常严苛,这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根源所在!(重点,要考)!作为北宋四大奸侫之一,祸国殃民。因某一领域的突出表现而置之庭堂,会弱化他道德上的恶劣行径。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是严重的打击。因此,古人将北宋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中的蔡京剔除,由蔡襄替代,算是对蔡京道德的审判。



人说“书如其人”,那不是必然的,是大概率。不是说所有艺术杰出者都是道德高尚者,也不是所有道德高尚者都是艺术家。如蔡京、严嵩之流,书法之大家,道德之宵小。


再好的艺术,都比不上人性的美好善良。这也是艺术存在的根本原因!


归零140844425


因为它是大奸臣,所以书法国画除了基本功扎实画写很好以外更重要的是作者的人品素质道德这些是被正道人赞颂传承认可的才行,他人品差,没有人品,何来艺术上的成就?


万家美陈绍文


自古书品乃人品,

苏黄米蔡不惟官。

岳飞精忠青史名,

《出师表》迹永相传。

2019.5.25

图一为夲人草书李白 将进酒 ,图二为草书敬录毛主席 七律 长征 ,图三女儿孙于婷莲画,图四行书李白 行路难,图五行体榜书 比德如玉。








孙伯伦草書


“活该”,“抹杀”这有打抱不平的意思,不要为这事犯肝火。自古有“字因人贵”“字因人贱”一说,古时蔡京,秦桧,和珅,魏忠贤等等,近代的郑孝胥,姚文元,康生等都书法功力了得,有的甚至可谓大家,但国人重视气节,品行,这些奸臣,汉奸的字如果还广泛流传,被人追捧那又是什么结果呢?古人是慈悲的,不想让有瑕疵的人及其作品留世就是怕影响后人。况且,在以毛笔为工具的古代,书家辈出,这些人的作品多数也不是顶级的,没什么奇怪的。


tjsjsh


当代书画艺术家的艺术造诣真的一带不入一带吗?


西安大川文化


蔡京的字在宋朝、甚至整个中华史上都有浓重的一笔、好字.蔡襄不能说不好、个人认为不如蔡京、不想解释.


千羽621


这是历史的问题,本来蔡京字写得很好,说他是奷臣,因此将他除名换上蔡襄。明末董其昌人品低下,恶霸流氓,王铎也不是好东西,他们创了舘阁体,受清皇族吹捧,因此出名,但人民思想传统观念比较强,一般对人品不好的,厌恶。如秦桧闫嵩,写得非常好,但人品太差,不去赞美,不去宣扬,社会有变了,人们意识变了,不加评论了。


好人老孟


中国人特有的评判标准,即“德大于能”,一个人纵然贡献再大,成就再高,只要品德有瑕,就无权名垂青史。而奸臣蔡京, 无疑就是这种“才高德差”的典型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