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最终归于平庸,那么我们所谓的努力和所谓的诗和远方有什么意义?

谷原明


好像那么一点点的道理,到60岁的时候,生活最终归于平淡,我们不再喜欢名牌服装,不再喜欢跑车,觉得粗茶淡饭足矣,那么为什么现在要这么努力呢!

这里面存在好几个问题,一是今天和明天的问题;二是如果贫困潦倒,老年生活也将悲催;三是年轻时候不努力还能干什么呢!

一,我们一边说要“活在当下”,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讲要“未雨绸缪”,事实,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坦白地讲,现在的中国你不用特别努力,也能衣食无忧,就做一份3000块钱的工作,照样吃得起猪肉挨不着冻;但是,我们不可能光为自己而活,当父母年迈生病,当孩子需要更好的教育,这些都得花钱,我们难道撒手不管么!

这里面可能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问题,绝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的一生是有遗憾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比自己过得更好,能够比自己更有成就,但是很多数据表明,现在名校的学生很少是贫寒子弟,如果没有接受很好的教育,想出人头地变得越来越难,那么教育的忧虑,就成了全球精英社会的普遍现象。

二,即使退休以后,不同的物质条件,也会有不同的退休生活。随着国家越来越富裕,社会养老体系越来越完善,尽管如此,公立和私立肯定是有差别,免费和花钱那肯定不一样, 你也不想奋斗一辈子以后,想吃什么还得等着公家来安排,随心所欲不好么!

三,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人是有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在每一个岗位,努力都能得到更好的报酬,也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和荣誉,当垂垂老年的时候,可以给后代讲述,您这一生社会做的那些贡献,或者得到的那些奖章,那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努力,难道等老年的时候,你怎么给孩子回顾你的一生。

归根到底,生活很简单,人类是群居动物 ,我们努力,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 同时也能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如果蹉跎岁月,到最后我们才真的会一无所有。


都是我辈中人


我想这个问题用我最近的经历来回答挺贴切的,

1、我毕业师范类,05年开始带高中,半年后,辞职,去广东闯荡,一直从事销售行业。这一干就是15年。从销售经理到总监,工作量越来越少,当然压力也越来越大。每年往返于全国各地。

2、自己经历了太多的远方。与太多的人擦肩而过,独自一人去到戈壁滩图,独自一人去到玉龙雪山,独自一人去到松花江畔,独自一人站在海参崴前,独自一人畅游博鳌论坛,独自一人站在凤凰城畔。太多的远方,也有太多的理想。

3、19年11月,大儿子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妈妈管不了,我只能辞职回家,放弃打拼多年的事业,回归平庸,我是那个站在燃气灶前的厨师,我是那个敦促学习的爸爸,我是那个父母身前的孝儿,我是那个体贴温柔的丈夫。

生活回归了平庸,我发现我失去了很多光鲜,失去了很多的自在,失去了诗与远方后,我可以抱着老二,晒着太阳,慢慢给老大和老二讲我的诗,介绍我的远方。我喜欢这个平庸的我,毕竟生活需要一起过。


人生的奔波


生活不是诗,但我愿意赋予生活淡淡的诗意。即使生活最终归于平庸,但我仍会用尽全力,去过好平庸的人生。

童年时,志存高远。父亲常常在故居庭前的红土地上,席地而座,同我和兄妹数星星;讲一个又一个西游记的典故;讲一段又一段张炎将军和他的追随者在红土地上战斗的故事。那一颗一颗闪烁的星星,那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总把我的心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后父亲平反,我随母从农村迁粤西鉴江小城。不久父亲亦从地区市局机关退休回到小城。父亲虽然工资级别高,但我们兄妹众多,父亲亦习惯在经济上帮助他人,支出常常大于收入。父亲无余钱给我买书,便带我到小城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父亲言身传教,说读书要多读经典,多读伟人的传奇。做人要知行合一,厚德载物,有生之趣。于是在我的少年时代,一本又一本的文学经典,一篇又一篇的伟人诗篇。筑成了我精神上的灯塔。

年少轻狂,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父亲是部队机关的笔杠子,从小便指导我写文章。老师是文联作家。在恩师的提隽下,参予组织靑年文化艺术协会,出版会刊青年报。时任北大毕业的县长为会刊题字,并将茅盾文学奖的奖金捐给这年轻的文化协会,殷切的勉励我们年轻人要有诗和远方。我年少的初心,曾在鉴江河畔的红土地上轻轻的安放。那是我心中最美的一朵花,生活不是诗,只是我愿意静静的等待一朵花开,用尽前力赋予生活一点淡淡的诗意。

岁月如歌,轻轻飘过。弹指间人到中年,旅居他乡廿十余载。我总爱在有月亮的晩上,轻轻的在珠江河畔上散歩;面对那悠悠的珠江水,凝望天上一颗一颗闪烁的星星,我的思绪总会不经意的飘到千里之外,回到粤西那熟悉的红土地,回到我那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如今,在红土地上战斗半生、清贫一生的父亲已别我而去,再也不会在星空下讲一个又一个西游记的典故。年少时曾一起写下无数诗篇的好友已天各一方,疏于联系;我的文学梦亦人在他乡无处安放。我用尽全力,过着平庸的人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生好时节

人到中年,常爱傍晚登山,依山而上,一步又一步的会当凌绝顶。观天上云卷云舒,赏地上花开花落。登上珠江河畔上最高的峰,凝望粤西红土地的天空下一颗又一颗闪烁的星星,我总会久久不忍离去。星星为什么那样闪耀?因为父亲曾在红土地的星空下,同我讲了一个又一个诗和远方的故事,星星为什么那样温馨?因为在一颗又一颗闪烁的星星下,父亲用战斗半生、知行合一的一生,对我的言身传教。让我学会生之趣,学会爱和简。

我用尽全力,过着平庸的一生。所谓的努力、所谓的诗和远方或许并没有什么意义,我只是用尽全力去追求生命的本真,过好当下,寻找自己内心天然喜欢的一份生之趣,游之乐,诗与远方的一份温情。





瑞坤朋友圈


你好,我是十二,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

“我上那么多年学,熬那么多夜,做那么多习题,顶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参加残酷的各种考试。

然后实习,谈恋爱,分手,工作,加班。

我这么辛苦,竟然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

可是,如果不努力连普通人的生活都过不上。

在我看来,努力的意义是为了发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是对自己负责,是想要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


十二聊情感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富翁和渔夫》的故事.有个富翁去海边度假,见到一个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便问渔夫:这么好的天气怎么不去打鱼?渔夫说:今天的鱼已经够了,现在要休息了.富翁不解:天气这么好你应该去打更多的鱼,以便买更好的船,赚更多的钱.渔夫问:哪又怎样?富翁说:那你就可以不用出海,只用舒舒服服的躺着晒太阳就好啦!渔夫说:可是我不正是躺着舒舒服服的晒太阳吗?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渔夫:反正努力到最后也还是为了晒太阳,何必努力.富翁:未曾到达的远方都叫流浪.没有努力过的人生都叫枉然.只有阅尽铅华的人才有底气回归平凡.是的,看似都在晒太阳可却有完全不一样的心境.一个还在为生计.一个却在享受努力后的淡然.当然你想选什么都是你的选择,毕竟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上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万事万物都是客观存在,人的深刻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存在的反应.“洗尽铅华始见金,退去浮华归本真”.

只有曾经努力,奋斗过,有诗和远方才配上一世芳华.看尽人间百态,尝遍世间冷暖,千帆过尽,即使平庸,也能潇洒自如,这一世我来过!



一行清泪2


如果生活最终归于平庸,那么我们所谓的努力和所谓的诗和远方有什么意义?

叔本华说过,人的一生要么庸俗,要么孤独。我的一生即庸俗又孤独。所以,我想拿我的偶像高以翔来说一下。

高以翔1984年9月22年生于中国台北,妈妈是马来西亚的选美冠军,爸爸是富二代,自己经营着产业。他们于高以翔四年级的时候举家去了温哥华。高以翔回忆说,读书时也有人歧视他是黄皮肤。但他努力的学习,特别是后来🏀篮球场上表现巨佳,不但征服了男孩子,还征服了许多异国他乡的女孩子。他颜值出众,家境优渥完全可以躺在家族的荣誉薄上生活,但他没有。

他会摩托,汽车,游艇,飞机。球类,台球,篮球,高尔夫。户外滑雪,冲浪。跆拳道在幼时就闯到黑带。他带言,模特,制作服装。在我眼里他除了不会生小孩,什么都会。可是,他走了。他的生活戛然而止了。但是因为他的努力,他让几百万的高粉记住了他。他让外国友人记住了他,记住了在遥远的东方曾经有个优秀的中国人,在我们这炫灿了一把。他会让许多年以后,人们提起2019年会说。那年我记得,那年高以翔走了。


九天剑魔之九天凤舞


生活终将归于平庸,这是一定的。但我觉得经过努力过的平庸和没有经过努力的平庸是不一样的。有诗和远方的平庸和没有诗和远方的平庸也是不一样的。

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说,孩子,我为什么逼你读书,不是因为要让你出人头地,而是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你有更多的余地。没有不劳而获的人生。努力工作赚钱,来供养我们的身体。当我们通过努力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我们会想到更高的需求,就是精神需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人把人生比作上三层楼,一层住着温饱,二层住着精神,三层住着灵魂。如果只求温饱,那就永远住在第一层楼里。

有一次我听蒙曼讲唐诗,她说她讲唐诗的目的是让每个人慢慢生出一颗诗心。我想如果有一颗诗心,是不是一样的日子,会有不一样的情趣呢。

有句话说。世界上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有人说人生毫无意义,但我们给它加上了意义,它就有了意义。既然横竖都要在人世走一遭,何不带上一颗诗心呢!一样的平淡生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寻找情绪的出口


我觉得最终会归于平淡吧。

1、奋斗、努力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当父母亲生病需要很多钱的时候你可以不吝啬的拿出来,可以让他们住高等病房享受护士医生的优待。

2、为了你的孩子以后有更好的教育,上得起国际学校,请得起一对一私教,不让他输在起跑线上,让她吃得起无污染的绿色有机蔬菜。

3、固定每年一次的国际游和每年两次的国内自驾游。带着父母、小孩,开着你奋斗得来的房车,载着他们,去纯净高远的可可西里,去甜美浪漫的大理,去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安,去登蜿蜒曲折的万里长城...

所有的这些等等,都是你努力的理由,既然必须要来这世上走这么一遭,何不轰轰烈烈一场,去追求看得见的诗和远方...






Jannet


我们所谓的努力和所谓的诗和远方有什么意义?所有的努力和那心中的诗和远方,对每一个“不甘心现状”的生命过程和企盼生活更幸福的灵魂而言,都有着无数向上的美好经历和“初心依然”的自我欣慰。人是有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社会性群居“动物”,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争取优秀和卓越的权力,但是90%以上的人都会在看似“平庸”的生活中度过自己的一生。一个普通的人去和伟人、英雄、甚至成功的企业家、商人相比,会被看作“平庸之辈”,但这社会的主体就是他们,也只能是他们。不论是谁,他的人生中只要产生和出现过心中的梦想、心中的目标、心中的激越,心中的方向,并用热血和汗水拓展着自己人生的“宽度”,他的人生就不是平庸的人生,生命的价值就不能用“官多大”、“钱多少”来衡量。雷锋如果不牺牲,我们能认为他的一生是平庸的吗?一个人平庸的不是地位和享受,而是精神,因为你可以说我“穷”,但不能认为我“贱”。王进喜是石油工人,石传祥是掏粪工,雷锋是士兵,平庸吗?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成为了民族的楷模。你也可以成为这样的楷模,前提是你心里始终要有那份初心凝聚起来的诗和远方。


人心厚道


我们任何人最终都会归于平庸。也许曾经年少轻狂,从初试锋芒到叱咤风云,然后再到风轻云淡,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一直做生活的主角。

诗和远方是一个人的精神追求,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不那么枯燥,换句话说就是让我们活得更有意义。类同于毛姆大叔的《月亮和六便士》,月亮代表的是精神追求和心中的美好,而六便士却是枯燥、乏味、甚至让你厌倦了的现实生活。生而为人我们没有办法不去面对生活,但更要赋予生活以价值和意义才能不枉此生。我们知道动物只需要满足最低级生存的需求就可以了,而作为人类是要具有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满足,这就是区别。

当我们垂垂老矣感觉自己变成一堆朽物的时候,会感觉诗和远方甚至与你不再有任何关系,如果那样的话就真的变成了一个活死人,对生活没有任何期许也就是所谓的绝望。也有很多人年过半百之后往往就把生活变成了生活,认为此生再没有太大的变化,顺其自然地活着,其实你自己知道这是自废的结果。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忠告,看过很多文艺作品,也遇到过很多的人,他们可能没有太大的成就,可能已经步入老年生活,但生活优雅,那种对待生活认真的态度让我们感觉年轻人都自愧不如。曾经遇到两个老人,六十多岁,硬是把生活过成了让别人羡慕的程度,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屋里的花花草草错落有致,书香满屋,写字、读书、锻炼身体,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那就是他们赋予生活的全部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