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故宮的房頂從沒有鳥糞,至今600多年還如此乾淨?

古今譚


北京故宮建造於明成祖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於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到現在確實有600年曆史了。

北京故宮在世界上也享有非常高的盛譽,是世界五大宮之首,舉世聞名。

我們現在看到的故宮,一眼望去,紅牆金瓦,金碧輝煌,氣勢恢宏,的確不愧為古代帝王居住的場所。最主要的是,看現在的故宮殿宇的屋頂,非常的整潔乾淨,金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泛光。

為什麼經歷了600年的風雨滄桑,故宮的屋頂還是如此整潔,甚至連鳥糞都很難看到呢?原因並不複雜,盛世中華才有了潔淨的故宮屋頂。

故宮的建造,充滿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因素。紅色的牆壁,金色的琉璃瓦,還有大坡度的屋頂,以及屋頂上精美的裝飾物。

故宮大坡度和比較光滑的屋頂,的確不適合鳥類站立。鳥類自然而然的就會比較少停留在故宮的屋頂之上,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鳥糞。加上故宮內的樹木也比較稀少,鳥的數量自然也很少,就減少了飛過屋頂的小鳥,空投天使的可能。

大坡度的屋頂,在雨雪、大風天氣下,也有一定的自潔功能,可以清潔掉一些屋頂的雜物。

不過,只靠這些是不夠的,故宮的屋頂還是會長上荒草,落上雜物,甚至積有不少鳥糞的。比如1900年,慈禧逃離北京後,故宮就是滿眼的荒涼,殿宇破破爛爛,屋頂上長滿了荒草。

因此,故宮屋頂之所以非常整潔,沒有鳥糞,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有專門人員,定期進行清理和維護的結果。而這一點,只有在盛世中華時才能做到,比如現在。

明朝時,設立有一個專門機構叫工部營繕司,負責京城所有官方宮殿、廟宇、園林的建造和修繕工作。清朝時,工部和內務府職能有所交叉,但是內務府設有專門的營造司,負責宮廷和皇家園林的建造及修繕工作,其他的建築由工部負責。

到了現代,故宮同樣有負責保養、維護的工作人員。他們有了更加先進的工程設備,對故宮進行保養、維護時,更加的便捷、高效。

故宮建築的維護人員,會定期對故宮的建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就進行維修,沒有發現問題,就對建築進行一下美容、化妝。原則就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一般情況下,逢年過節或者大典前夕,都會對宮殿進行打掃,美容。基本上,故宮3年左右就進行一次整體修繕;5年更換一次揭瓦、簷頭,以及容易風化、損壞的粱、椽等構件;10年左右會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整修。

特別是針對故宮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每年秋後都會進行拔除荒草,清理殿頂的工作。只是呢,因為三大殿的特殊性,需要由欽天監選擇專門的吉日,才能派工匠進行辦理。

而其他的殿宇,就相對比較自由,發現問題,隨時進行維護就可了。不過呢,宮殿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一些所謂的“冷宮”,可能維護就會跟不上了。

故宮六百年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守護者的辛勤維護,才有了今日依舊乾淨整潔,金碧輝煌的面貌。沒有鳥糞的故宮屋頂,也是由這些維護者的辛勤勞動換來的。


奕天讀歷史


故宮的屋頂確實比較乾淨,尤其是到太陽光強烈的時候,那滿房頂的琉璃瓦閃耀著金光,真是特別壯觀!

粗粗一看,這故宮的房頂好像還真沒有鳥糞(如下圖)

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第一個,有專門的洗掃太監負責清理,他們歸內務府管轄。宮女要不要爬房頂幹這活呢?暫時還沒有查到相關資料,畢竟還是男人上手比較方便。

其次,在很多資料裡都提到了故宮的屋面設計不利於鳥類在這裡停靠。除了琉璃瓦的釉面非常光滑,帶有一定的傾斜度外,有人還提出了當年工匠設計屋頂時採用了一種叫“鶯不落牆頂”的設計方式。

從字面意思來說,這種牆頂就是連“鶯”都不願意落在上面,怎麼辦到的呢?

據說是將屋脊上筒瓦的寬度設計成大於鳥類的趾間距,這樣鳥兒就在上面站不住,沒有鳥來,自然就沒有鳥糞,同時,整個屋頂的坡度也比較大,也是為了防止鳥類長時間停靠。

關於這種說法,小君在官方資料裡還沒有查找到相應論述,但根據我多年去故宮的目測經驗,確實屋頂正脊也好,垂脊也好,它們的寬度貌似真的比鳥類趾間距大,故好像還真沒有鳥類願意在上面多待!

不過也不是沒有例外,在秋冬,尤其是是冬天的時候,故宮裡有一種鳥特別多,那就是烏鴉,有時黑乎乎的站在屋頂的大鴟吻或者其他地方,不知道有沒有拉粑粑呢。

其實如今故宮開放的區域並不多,咱們能看到的也算是它的重點區,像乾清宮、太和殿之類,而像很多偏僻的宮區咱們也看不到,因此,到底是不是整個故宮的屋頂都那麼幹淨,沒有鳥糞,這還要打個問號?

不管怎麼說,這樣的屋頂設計確實讓鳥糞幾乎沒有,但小君覺得,要是在明清兩朝,能讓這屋頂如此乾淨,沒有鳥糞的功勞可能還要最終歸結於“人”,那些辛苦打掃的宮人們。


宮殿君


故宮的房頂沒有鳥糞,有幾種假說,1)我認為首先還是結構,鳥的爪子小,在寬大房梁又傾斜光滑的地方,鳥是呆不住的。雨水傾斜而下將房頂衝乾淨。

2)房頂有小屋,便於打掃和隨時趕走鳥兒,鳥兒長時間不能在房樑上坐窩,就失去了留戀玩耍的興趣 。前幾年聽說山東孔廟也是沒有鳥兒盤旋,我專門找了相關資料,也是因為鳥類沒法停留、嬉鬧和坐窩,所以就不愛去了!

3)有的說建築材料有特殊味道,可以趕走鳥兒,但我也曾親眼見到鳥兒在故宮房頂上呆了一會,沒有什麼異常。蘇州的陸慕鎮是專門做御磚的地方,材料就是當地的發黑的泥土,不同的是挖出來後要先露天放上個三個月,做丕的時候比通常的磚要多壓實幾遍,然後再開始按步驟做和燒,據說用這種泥土燒製的磚能耐用和越用越發亮,其它倒沒什麼讓鳥不能聞的味道!



總的看來,還是人們在維護著它的寧靜和完美!


黃蜂二師兄


如今有關故宮的說法那也是傳得越來越邪乎,什麼有關妖魔鬼怪一說那也是在民間傳的神乎其神。總之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但是在我眼中,這個問題其實跟迷信扯不上半毛錢關係。

其實故宮的房頂沒鳥糞,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我記得小時候待在農村,跟著大人一起上房頂曬東西,那種屋簷的形狀跟故宮是一個樣子的,但是這些屋頂上面也是沒有鳥糞,所以我感覺這種屋簷本來就是很難招鳥的,因此沒有鳥糞自然是正常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到鳥一般都停在哪?電線杆上面的電線上,然後就是樹上,停人家房頂上的鳥好像還真的就不常見。

此外,故宮的自淨能力非常強

什麼是自淨能力,是說故宮自己能清掃衛生麼?當然不是這樣,而是說故宮屋頂的材質是比較特殊的,我們可以看到故宮的屋頂金碧輝煌,這些都是琉璃瓦啊,琉璃瓦有一個非常好的特點就是不容易沾染灰塵,即便是有鳥糞,下一場雨之後,髒東西也都順著屋簷流了下來,所以有髒東西這也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

另外在陽光強烈的時候,在故宮的上方是非常的刺眼,鳥兒肯定不喜歡在這樣的地方落腳了,因此都紛紛避開這個地方。最後一點就是,清朝皇宮裡的太監和宮女實在是太多了。皇帝一聲下令,今天皇宮大掃除,那麼所有太監宮女動起來,基本上一刻鐘之內,屋頂就能擦的能照出人影來,所以無論怎麼說,皇宮屋頂有髒東西都不敢想象,所以乾淨了600年這也自然是正常現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故宮的建設利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鑄造技術,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怎麼會沒有考慮到衛生情況呢,所以我覺得這個擔心始終都是多餘了。另外與故宮有關的那些迷信說法,還請大家不要再傳了,因為講究科學始終都是我們探尋問題的最基本方式,如今故宮都已經成為景點對大家開放,所以有哪裡有那麼多秘密可言呢。


凡塵了事


故宮就是原來的紫禁城啦,紫禁城上有很多烏鴉啊,烏鴉在紫禁城不拉屎?

這話說的!哪有鳥不拉屎的道理!


當然了,故宮確實很乾淨,這是事實,但背後是有原因的。

首先呢,紫禁城房子多,但樹很少,皇帝怕人刺殺嘛!所以,有鳥光臨也待不了多久,一會就飛走了!


再說了,紫禁城邊上不是有皇家園林南海之類嗎,那裡有水有大片的樹林,那你是鳥的話,肯定也去那不是?

除了南海北海,還有圓明園頤和園啥的,還有天壇,那樹有多周高大還沒人,鳥不要太喜歡,是去得最多的地方了!

誰沒事幹喜歡呆在光禿禿的紫禁城屋頂上呢?


就算偶爾鳥在紫禁城屋頂上拉屎,那也沒啥,因為紫禁城得的屋頂全是琉璃瓦,又都是流線型的,下了雨,雨水一衝,不就完事了嗎。

你看,完美的解決方案,完美的回答!


吳不得220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是兩個方面原因:

第一,設計時候就考慮到鳥糞的問題。

古代大型寺廟、房屋,都需要考慮到鳥糞的問題,因為清理起來很困難。

尤其是故宮這種屋頂結構,人攀爬清洗有一定的危險性,難度很大。

所以,設計之初就將屋簷設計的相當傾斜、光滑,讓鳥類難以站得住。

當然鳥類還是有可以站得住的地方,只佔故宮頂部的很小一部分。

這樣一來,不但整個故宮趕緊多了,清理起來也容易多了。

第二,琉璃瓦的作用。

故宮頂部採用了大量的琉璃瓦。

琉璃瓦非常光滑,鳥類站不住,一旦下雨就很容易將鳥糞之內的異物衝乾淨。

如果是白天有太陽的時候,琉璃瓦在陽光下會有很強的反射光線。

鳥類是不喜歡強光的,不願意在這裡多停留。

第三,其實故宮屋頂還是需要定期清潔的。

每隔一段時間,內務府就會有專門的工人來清潔屋頂。

這是很危險的活,要用梯子和安全繩,不然很容易出危險。

而且故宮屋頂很多,清潔起來也很費事的。

當然,還有迷信的說法是,故宮自古以來都有很多冤死的妃子、宮女、太監。

一些是被迫自殺,一些是被人害死。

可以說,故宮是全中國冤死鬼最多的地方,而且不斷有人冤死。

這些冤死鬼形成很大的怨氣,人感覺不到,但鳥類、貓狗等小動物感覺得到,不敢來這裡棲息。


薩沙


“故宮,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為何故宮的屋頂能夠保持乾淨衛生。幾百年依舊沒有太多汙漬,尤其是故宮的房頂上很少看到鳥糞。這背後包含著古人的什麼智慧呢?

確實古人比今天的人更花心思在每一件作品上。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400多年20位皇帝生活辦公的場所,見證了歷史上許多重大事情的發生,而故宮的建築藝術手法更是集中國古代建築之大成。無處不體現著古人對於建築整體和細節的靈感和智慧。



故宮的房頂上沒有鳥糞的原因,其實有三:

其一,故宮作為明清時期的皇家宮殿,故宮房頂上的琉璃瓦,選材上等,做工細緻,寬大圓厚。其表面光滑且寬大,不利於鳥類腳爪的抓握,因為天上飛過的鳥兒很少在北京故宮的房頂上停留駐足。這樣就保證了鳥兒在故宮房頂上不會留下太多汙漬。雖說鳥兒大腸較短。排洩頻繁且隨處可見。但是故宮房頂很少看到的。


其二,故宮的房頂採用的是黃色的琉璃瓦,故宮的宮牆全部粉刷成了紅色,熟悉鳥兒習性的應該都知道,紅色是鳥兒最害怕的顏色,現在很多機場等限制鳥兒出現的地方都會採用紅色來驅趕鳥兒,而紅黃相間的故宮在陽光下,會散發著耀眼的光芒,不僅僅彰顯了帝王九五之尊的尊貴,又能夠起到驅趕鳥兒蚊蟲的目的。可謂是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其三,故宮的環境有專門的部門和侍衛太監宮女們負責清理。我們都聽過故宮裡有粘杆處一職能部門。粘杆處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驅趕空中飛來的鳴蟬、鳥兒等,以免影響到皇宮之中皇帝和諸位大臣商議國事,辦理政務。以及皇帝和後宮諸妃的休息生活。


當然萬事沒有絕對的,故宮的屋頂上也並非一塵不染,因此,我們會見到經常有工作人員對故宮的房頂進行修繕檢查,以確保故宮的環境保持乾淨。而“不拉屎”的故宮屋頂,確實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充分發揮創造力和人民智慧的最好寫照。

我們有義務保護好故宮博物院,更有義務去弘揚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和文化。而不是簡單的照搬建造冰冷冷的鋼鐵牢籠。很多人更是為了換取一處安身之所而將自己揹負巨大壓力!


珞珈山的貓


大家好,我是史海閒聊。我來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故宮的房頂從沒有鳥糞,600多年了為何如此乾淨?

故宮的房頂並不是從來沒有鳥糞,而是少有鳥糞,又加之因為屋頂琉璃瓦和高度的原因,一般人看不到房頂的鳥糞。

(真實的故宮帶鳥糞的房頂)

故宮屋頂少有鳥糞有如下幾個原因:

  1. 前朝三大殿周圍沒有樹木。
  2. 大部分鳥類都懼怕紅色,對黃色也敏感,而故宮紅牆黃琉璃瓦的建築風格使得鳥類一般不願意靠近。
  3. 宮內有專門的趕鳥隊。
  4. 故宮屋頂上的五脊六獸會讓鳥類害怕。
  5. 宮內有一大群御貓,它會對於鳥類起一定的驅趕作用。
  6. 會有專人對宮殿進行維修和清掃。

故宮也叫作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皇家的住處,在建築佈局上按照《周禮·考工記》中的“前朝後市”所建造,形成了以三大殿為中心的前朝和內廷,宮後苑。而前朝三大殿為了顯示皇帝的威嚴,建造時要求宏偉壯麗,明朗開闊,所以三大殿的周圍是沒有一草一木的。

而鳥類都喜歡待在樹上,前朝三大殿因為沒有樹木的存在也就減少了鳥類的停留,自然不會留下太多的鳥類糞便。而且鳥類也不是很喜歡屋頂,農村許久未住的房屋頂也並不會有許多鳥類糞便的存在。

故宮作為皇家住處,其建築造型風格十分特別,處處都彰顯著皇家的威嚴。

故宮內都是紅牆黃瓦,而紅色和黃色正是大部分鳥類所懼怕的顏色。特別是紅色,鳥類對於紅色的反應特別大,現代機場都是用紅色驅趕鳥類。而黃色的琉璃瓦十分耀眼,特別是在太陽底下直視會讓人睜不開眼,而且坡度偏大的宮殿屋頂也不是鳥類們選擇停留的合適地點,這樣屋頂上有鳥糞的機會也會大大減少。

明清時期的故宮內住著當時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人,所以宮內一律的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伺候人的宮女太監都是各司其職,像雍正時期的粘杆處最開始是為了驅趕知了一樣,宮內也有專門的趕鳥隊。

鳥類十分喜歡築巢,特別是燕子喜歡去屋簷下築巢,這對於皇宮來說是十分忌諱的,所以趕鳥隊就應用而生。

故宮內宮殿的屋頂形制都十分特別,不同形制的屋頂最起碼有十種以上,不過所有屋頂上都裝飾五脊六獸,作為對角線中心的太極殿屋簷四角上更是有裝飾有十隻吉祥瑞獸。

這五脊六獸原本是有吉祥,裝飾美感和保護宮殿的三重作用,而這造型奇特瑞獸們對於鳥類來說,也會起一定的恐嚇作用。

故宮內養貓由來已久,整個明朝人都很喜愛貓,特別是明朝的嘉靖皇帝,他還專門在宮內為貓咪修建了“貓兒房”,並讓專門的太監宮女去伺候它們,所以貓在故宮內是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現在的故宮擁有差不多兩百隻貓,御貓對於故宮來說,不僅是抓老鼠。貓的飛簷走壁能力非常強,對於屋頂上少許停留的鳥類也能起到驅趕的作用。

不過其他的因素再多,保持故宮屋頂清潔最主要的還是人為因素。

故宮作為皇帝的宮殿,一直會有人對宮殿進行清掃,修繕和翻新,這也是故宮屋頂少有鳥糞的主要原因。

我的回答結束了,看完點個贊才走嘛,歡迎評論留言,我等你喲~~


史海閒聊


故宮始建於1420年,距今正好600年,然而過了這麼長時間,故宮依然雄偉壯闊,氣勢磅礴,一入皇宮,莊嚴肅穆之感便迎面而來,這可能就是帝王之氣吧!

有人會疑問,故宮佔地如此之大,建築如此之多,卻不見成群的鳥兒在此覓食、飛翔,也不見鳥兒在房頂搭窩,甚至連鳥糞都看不到,這如何解釋呢?


難道故宮有帝王之氣,鳥兒不敢褻瀆於此?

當然不是!

故宮的設計,是古代最頂級智慧的結晶,建造之初,設計師就考慮到了鳥兒拉屎的問題。

人有三急,鳥兒也有三急,人比較好控制,但鳥又不通人性,而且鳥兒的腸道很短,說拉就拉。

試想,皇帝站在故宮院子裡,接受群臣的朝拜,“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突然一群鳥兒恰巧飛過,有隻鳥兒沒有憋住,吧嗒一下拉了泡屎,不巧正好掉在皇帝的帽子上,這多尷尬呀!

為了防止鳥兒拉屎,設計師動了不少腦筋,他們主要採取瞭如下幾個措施:


一、少栽樹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故宮裡面沒有大樹,只有低矮的綠植。沒有了大樹,鳥兒就沒法棲息,沒法搭窩,沒法繁殖,同時夏天聒噪的蟬也沒法繁殖,而且,沒有濃密的大樹,也能防止別人偷窺,可謂一舉三得。

二、琉璃瓦

故宮房頂都是琉璃瓦,非常光滑,不容易落腳,鳥兒在上面根本站不穩當,瓦片與瓦片之間間隙很小,使得鳥兒找不到站立的空當,而且房頂都是坡屋頂,讓本就滑不溜丟的琉璃瓦更滑了!

而且琉璃瓦顏色金黃金黃的,非常耀眼,對於鳥兒來說,非常不適,在自然界裡,過於鮮豔的顏色往往是有毒的,有危險的,鳥兒會本能的躲避。

三、神獸嚇人

古代建築講究飛簷走壁,這飛簷就像雄鷹的翅膀一樣,有一種凌厲的氣勢,飛簷上面蹲著一尊尊神獸,有龍、鳳、狻猊、狎魚、獬豸等等,張牙舞爪,齜牙咧嘴。神獸具有驅魔鎮邪之功效,但同樣可以嚇走小鳥。


四、粘杆處

粘杆處,顧名思義,就是用長長的竹竿去粘知了。炎熱的夏天,知了太過聒噪,影響皇帝午休,於是專門成立了粘杆處,負責粘知了,當然也順便趕走小鳥。到了後來,粘杆處變成了特務機構,又稱血滴子,頓時殺氣橫生。


一半秋色


故宮興建於明朝朱棣時期,是封建統治權利的象徵,在建造時光準備工作就達到十幾年之久!這麼一個莊嚴、神聖的建築,自然考慮到了怎樣最大限度隔絕老鼠、麻雀、知了、蚊蟲之類的飛禽走獸!


試想皇帝正虎步龍行的走在宮殿之中,或者正在一群大臣面前裝逼,或者正與心愛的妃子花前月下,這時“啪嘰”一攤鳥屎落在了皇帝的頭上,這是多麼的尷尬和逗比……

所以故宮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此類事件,這也使得故宮房頂幾百年來從無鳥糞,乾淨如新!

1、環境佈置

故宮代表性建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三大殿門前未佈置樹林綠植,全是莊嚴肅穆的石瓦、木製建築,在彰顯皇權神聖之外,更是杜絕了飛禽們的生存繁殖環境。麻雀看著這片兒不錯,想結婚生子,對不起,沒蟲子;燕子覺得這地方挺好,想捉春泥,築暖巢,對不起,沒泥也沒樹……設計者將故宮的生態環境佈置的不適合鳥類生存居住。


2、房頂創新

工匠們在房頂設計上可謂是嘔心瀝血,近代學者將其命名為“鶯不落牆頂”,它的創新主要在四方面:

坡度創新。設計者將屋頂的傾斜角度設計為45度,既保證了屋頂滿足建築跨距要求,又使得鳥獸無法在上面駐足,站在45度坡上,受重心影響,有向下跌落的趨勢。試想咱們人類能夠站在45度坡上歡樂的生活玩耍嗎?

形狀創新。房頂瓦片形狀設計考慮到了鳥獸的腳掌大小,所有瓦片都遠遠大於鳥獸的腳爪,小鳥落在屋頂上腳部找不到受力點,沒有能抓能靠的位置,讓鳥獸無從下腳。

材料、工藝創新。故宮屋頂瓦片用的全是琉璃瓦,琉璃瓦表面有一層光滑的釉質,就像咱們現在的地板磚表面一樣,光滑、隔水!一方面,鳥獸站在傾斜、光滑的房頂上,感覺就像滑滑梯,身體止不住往下跑;另一方面,鳥屎落在房頂上,不會被吸附,下個雨啊,刮個風啊都會把鳥屎清理下來。



房頂具備心理攻擊能力。屋頂上屋脊、屋簷位置為了彰顯榮耀權威都設計了仙人、龍、鳳、獅等等雕刻。鳥類見到這類生靈活現的雕刻不知是假,心裡慌慌的,膽小的飛的遠遠的。膽大的接近一下,回去就吹牛逼了:“哎呀,臥槽!嚇死鳥了,我跟你說剛才我靠近那隻獅子,突然就腳下發滑,身體下垂……要不是我翅膀硬,估計都被吃了!”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故宮房頂成了鳥類的禁地!


3、房頂清道夫

故宮區域沒有適宜鳥類生存的環境,房頂針對性的創新設計雖然能夠杜絕鳥類活動,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總會有那麼些鳥在房頂上拉屎,也總會有幾攤鳥糞滯留在房頂上……

明清時代設置了專門的打掃衛生人員,同時每年也會定期組織軍隊、雜役開展“大掃除”活動。針對屋頂會有除草、除糞之類的清理作業。

故宮的生態環境佈置、屋頂創新設計和專門清理人員保證了故宮房頂多年來沒有鳥糞滯留,乾淨清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