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表扬,孩子才能更优秀?

您家孩子是否也会出现下面的情形:一起玩儿游戏,孩子输了就哭,只喜欢赢;做事情需要家长陪着,求表扬;遇到一点挫折就气急败坏,很受伤。

以上情况,都跟孩子接受过多的表扬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尽量少表扬,要更多去鼓励孩子!

少表扬,孩子才能更优秀?

表扬会更注重结果,或者给到孩子一个标签,比如说:“你很聪明”,“你很漂亮”,“你是个天才”等。鼓励会更多地去看到孩子做一件事情的过程,描述她的状态,去关注到努力的行为。表扬更像是给孩子一个标签儿和定论,孩子可能就会被束缚在里面,为了避免这个标签儿和和定论失效,他可能就会去避开挫折,避开挑战。长期表扬,会让孩子依赖于他人的评价。而经常鼓励会让孩子从过程里,从努力中去认可自己,让孩子更加自信、自立,形成一种自我效能感。接下来我给大家看一个图表,表扬和鼓励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

少表扬,孩子才能更优秀?

因此,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少表扬,多鼓励,这样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几种鼓励孩子的方法。

少表扬,孩子才能更优秀?


不看结果看过程

很多家长喜欢赞美结果。如果说:“考试拿了100分,你太棒了,妈妈为你骄傲!”我不赞同总是赞美结果。很多时候我们太多关注结果,考了100分就很棒,那下次没有100就不棒了吗,妈妈就不会为我感到骄傲了吗?

我们都知道,过程远远比结果重要。因此,我们要学会用描述过程的方法去鼓励孩子。

比如说孩子画了一幅画,很漂亮,我们去鼓励孩子的时候,尽量去描述过程。例如:说:“我看到你画画的时候,手握笔,握得非常的自如,然后线条也很流畅,你在画画的时候眼睛很专注,一直画了20分钟才停下来,然后画面的颜色搭配很漂亮……”每一次鼓励的时候,不一定要把所有的点都跟他说完,每次说到其中一到两个点就可以了。

少表扬,孩子才能更优秀?


表达“我”的感受

有的时候可以在第一种技巧后面,增加一些我们自己的感受,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欣赏。比如孩子饭后帮忙收拾碗筷,可以说:“儿子,妈妈看到你今天主动把晚饭的碗筷都收拾到水槽里,而且把它洗得非常的干净,妈妈觉得在家务上轻松了很多,妈妈特别的开心。”当我们这样去表达的时候,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让妈妈又轻松又开心,而且自己是可以做得非常好的。所以下一次,孩子还愿意去帮助妈妈。

少表扬,孩子才能更优秀?


慧眼发现细节

误区:家长很善于发现孩子的缺点和问题。比如说他做作业写了十个字,有九个字都写得不好,然后家长就会忍不住评价,这里这样不好,那里那样不好,要这样这样才好看。我们都很善于去发现孩子的不足,以为不提出不足,孩子就不会有进步。而孩子会接纳吗?往往结果就是,孩子生气,干脆把笔一扔,我就是写不好,不写了。或者,重写了,但忍不住在心里咒骂:妈妈真讨厌,字真讨厌。然后在潜意识里,孩子就会把写字和不愉快联系起来。从而没办法爱上写字。

少表扬,孩子才能更优秀?


所以我们要去发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哪怕九个字都不好,总有一个字相对而言好一些。可以用启发式的提问:“你觉得这十个字,哪个字写的最好啊?”然后再让孩子自己去指出来,可以接着鼓励:“你真的很会发现!你很会欣赏,你写这个字一定特别用心”。接着,一起来欣赏这个字,这个字,它好在哪里?比如说结构很漂亮啊,没有超过格子,大小合适等等。在欣赏这个字的时候,孩子就知道其它的字该怎么写了。就这样,当你用心去发现,只要孩子有一点点好,都可以通过鼓励为他赋能。让他情绪高昂,能量十足。这样他在生活中也会越来越配合,学习自然越来越轻松,越来越优秀。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用在孩子身上同样是这样。孩子不缺少优点,只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

少表扬,孩子才能更优秀?


四、关注品质

什么才是对子终身发展有好处的呢?是一次考试的分数还是一次比赛的胜利?都不是,伴随终身发展的一定是品质。

关注品质就是对孩子的一些值得欣赏的行为总结成一个品质,其实孩子有的时候对自己的一些品质是非常模糊的,所以需要我们去帮助孩子确认自己有一些什么样的品质,那下面的这种方法就是非常的有用,比如孩子写完作业的时候,我们可以这么说:“儿子妈妈看到你从5:00~5:40,这40分钟都一动不动,你都没有离开过房间,这个就叫做有专注力。”这样就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专注的品质。再比如:“儿子,妈妈看到你调好了闹钟玩游戏,当闹钟响起来的时候你就关掉电脑了,妈妈觉得这个就叫做有自制力。”自制力同样也是一个品质,此外,还有很多包括有勇气,善良,有毅力等等这些好的品质,我们都可以通过鼓励,让孩子更加的了解自己的品质,从而从关注他人对他的欣赏,慢慢变成自我欣赏,自我肯定。如果不断的从这些小事情上面去积累这些自我肯定的时候,它就会慢慢的越来越自信。

少表扬,孩子才能更优秀?


通过这几种方法去鼓励孩子,孩子才会感到有价值感、重要感和自己被需要,孩子的感受就会很美好,为了有更多这样的美好感觉,孩子的言行就会朝着这个方向进一步努力。孩子也就会越来越优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