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这5大困惑,看特级教师怎么破!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的英语老师特级教师赵盈,在首届北京名师名校长论坛上,

提出了英语课堂上存在的几大问题以及新的考试政策给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她还给出了解决方法。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赵盈老师的演讲内容,相信会对各位英语老师有所启发。

1

英语教学中的这些问题,你的课堂上存在吗?

1.课堂上教师的教大于学生的学。大部分还是教师主导型课堂,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

2.课堂教学模式化。教学形式不灵活,或是没有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只关心知识点的传授。

3.教师对语篇的深入分析不足。教师对语篇分析的不够,挖掘的不深,导致课堂上失去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契机。

英语教学这5大困惑,看特级教师怎么破!


4.情感态度价值观生硬贴标签。教师为了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生硬地教学,而不是自然地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培养。

5.为应试而教。考什么教什么,学习不系统,不深入,一切为了考试,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初衷。

6.听力与口语的教学的缺失。由于以往的考查中听力考查力度不大,而且没有口语考查,因此在许多课堂上听力口语的教学活动常常被忽略掉。

7.课堂上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关注知识多,关注人文性和培养能力少。

2

中高考改革,给英语老师提出了这样的挑战

今年4月,北京发布了高考与中考的改革方案。中考英语由原来的120分降至100分,其中60分为卷面考试成绩,40分为听力、口语考试。高考英语总分仍为150分,一年两考,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

1.更加注重英语的工具性

中高考加强了听力口语的考查,要求学生加强实际的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势必会加大对学生听力口语的培养,这样就可彻底杜绝“哑巴英语”。

2.更加注重英语的人文性

新考试内容要体现立德树人,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深挖教材,进行更多地有关人文性的设计,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和培养。

3.更加注重能力的提升

新考试增强试题的选择性和开放性,给学生创设更大的思考空间和展示个性才华的平台,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学生除了知识的获得,更多的是要获得能力的提升。“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对于能力的提升没有作用,因此,教师要设计活动,要提供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语言应用,从而获取相应的能力。

3

解决这些问题,咱们英语老师该做些什么?

我们的课堂存在那样的问题,我们的考试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变化,怎么将学生培养成有用之才呢?

1.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不以完成多少进度为标准,而是要以学生学会多少为标准,每节课成功与否要看学生学到了多少。教师要让学习发生在课堂,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例如要设计学生内化的时间和形式,让学生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个体的和小组的学习。

要重视听力和口语,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学会使用所学语言。学生要在做中学,做到活学英语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样的英语课堂会更有活力,学习也不会再枯燥无味。

2.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必须要提高文本解读能力,真正做到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提出的,解读“文章在讲什么(what),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why),作者是如何写的这篇文章(how),文章中的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教师要思考教学活动的设计,如让学生获取何种信息,提升学生何种能力,促进学生何种价值观的形成等等。

3.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仅凭学习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阅读面要广,应加大泛读量。读什么怎么读,这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北师大开展的SSR(Sustained Silent Reading)就是一种成功的泛读模式,而肖鹏主编的《高中英语主题语境阅读》系列丛书可以为不同年级提供很好的泛读材料。

《高中英语主题语境阅读》1-5辑再版,

每辑都配有自测题。

有需要者请按此出版社微店

4.课堂行为要做出改变

1)教师课堂上依旧要重视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但要注意培养的方式。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学习多总结规律。教师要多设计活动或是情景,让学生多进行知识的体验和应用。

2)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路。问题设计要有逻辑,由浅入深,通过追问,层层递进,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提升学生的思辨意识,增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课堂上教师要安排学生的自学时间,小组的互助学习时间。教师的问题设计要有层次,在关注全体的同时,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

4)要做一个“懒老师”。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要设计活动让学生完成。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自己动脑思考,学习知识,增强能力。

4

5问5答

面对新考试和新课程标准,英语教师的困惑

困惑1:我的学生这么差,我怎么培养能力?

能力分成很多种,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高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例如让学生通过观察例句总结出一个词的用法,或是一个语法现象的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语言的规律,这本身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逐步增强。

困惑2:课时那么紧,我怎么又抓知识又抓能力,又抓读又抓写呢?

教学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因此课堂内容上的选择很重要。没有教师可以做到面面俱到,教师要在教学中每次侧重一个点。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就要进行整个学段乃至整个学期的教学规划,这样就可以适时地适当地完整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知识和各种能力了。

困惑3:学生听写单词时都会,而应用单词时就不会了。

如果片面地学习一个知识点,学生记忆就不会深刻。知识必须放在情景中,学生是为了表达一个内容而使用了该词汇。如果每次的词汇学习都建立在情景中任务中,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另外,单词听写难度很大且较为枯燥,结果必将事倍功半。

困惑4:学生特别想表达,也比较会表达,但只要落笔就有错误。

学生思维特别活跃,热爱学习英语,这是值得肯定的。学生落笔就错,说明教师在这个方面设计的活动太少。教师应该在每次口语活动之后都要进行笔头的落实,例如词汇拼写小竞赛,将口头表达转化为文段等等,加强知识的准确性。

困惑5:学生认为只要背好单词,就可以学好英语了。

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理解的偏差反映了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了英语词汇的背诵,而没有将词汇学习建立在语篇的基础上,更忽视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变得枯燥,无意义。要想改变学生的观点,首先要改变教师的做法。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要多样化,考查形式也要多样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