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幼儿园咬了三个小朋友,不过每次都是别人先打他的,怎么去杜绝这一行为?

_70200179


个人觉得首先不管什么原因,咬人这个习惯是不好的,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推推撞撞也很正常,这样一般都不会受伤,但咬人就很难说了。

我儿子上学第一天被咬了几个牙印,我说没关系。后来又被咬破了手背,因为我儿子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把东西递到别人眼前,几乎贴到脸上的程度,很容易给别人机会咬到手,发现这个问题,我就开始教育我儿子,拿东西不能递太近!我也没有追究咬人孩子的责任,去医院打针的钱我自己出了,园长跟我说过几次,给她发票,我答应给,但实际没给,因为我儿子也有错误,抱着小朋友抢玩具,不管那个玩具是谁先玩的,他抱着别人,给了别人可乘之机,算是给他和教训了,以后他就不再这样了,我看了监控,光老师发给我的片段都抱了半分钟,老师也没及时干预,我也不敢怪老师,其实老师早点拉开他们就不会咬伤了,我把责任都揽在儿子身上,希望他以后在幼儿园里能有个和谐的生活

但不是所有家长都会息事宁人,对方家长有意见,首先还是要诚心道歉吧,我孩子被咬,对方家长一句话都没有,我心里很不舒服,毕竟看着孩子被咬破了手,很心疼,假如你孩子被咬了,你也会心疼的。再一个就是教育孩子,我告诉孩子是说咬人是不对的,别人欺负你,你可以还手,大声的凶他,再欺负我,我也会打你的,或者直接打他的手,不要去抢玩具,不要推别人,哎,孩子问题真的很难处理,慢慢引导吧。


wuyaling


首先说咬人就是不对。不是批评宝妈,而是说孩子的这个行为本来就有问题。

记得有次我带着儿子去老家玩,表哥有个二胎女儿比我儿子大半年,两人可能是因为同时去拿玩具(我儿子从不跟别人抢玩具,如果对方一直拿着他就很快松手了)他女儿误以为去抢,结果上去就使劲咬了一口,齿印特别深,当妈的当然心疼,他们来我家做客也不好说什么,就不了了之。后来我儿子一直躲着他女儿,一点儿也不喜欢跟她玩。



可能当时看她女儿的行为抢的了玩具占了上风,但是她失去了一个朋友。

咬人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伤害,最后受伤的其实是自己。别人受的是皮外伤,当别人都不跟你女儿玩的时候,你女儿受的就是内伤了。

其次,宝妈的思路也有问题。在你看来别人惹你家孩子,你家孩子才咬人,你有护短的嫌疑。

小孩子家哪有天仇大怨?无非就是你碰我一下我碰你一下,孩子长大就是在不断的规范行为,用不着通过咬人来保护自己,万一碰到一个厉害的角色呢?你女儿是不是要吃大亏了?或者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你有两个宝宝,这个把那个咬了,你还会犹豫该不该管吗?

在学校有老师,在家里有家长,在社会上有警察,不同的组织都有维持秩序的人。

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给他画个什么样的世界他就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小魔方959


其实归根结底不是“咬不咬”的问题,而是孩子如何和其他孩子“相处”的问题。

  • 孩子3-5岁这个阶段属于“感知记忆”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孩子在未上幼儿园时,基本是父母、长辈围着转。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别人”的感受,只考虑自己“喜好”,毕竟父母都会“让着”孩子。

  • 而读幼儿园后,周围的人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父母、长辈。孩子还是会下意识的把和父母相处的“放生”带到学校中。什么都是“我”想要的,“我”喜欢的,这个是“我”的。所以往往会发生互相争抢、打人、乃至咬人等行为。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孩子没形成和“其他孩子”相处的“规则意思”。

  • 而许多家长对这个时期孩子培养的误区,还在于“对错”上,比如是别的孩子先惹我孩子,别的孩子“抢”我孩子的东西,所以我孩子才会攻击他。而没考虑“咬人”或者“打人”这种反击本身也是错误的行为。

  • 这个阶段该怎么理解怎么教育呢?也就是说从孩子读书到未来的一生中,都会面临“人与人相处”的问题。有时候遇到什么事情不是最关键,如何处理才是最关键。这个时候家长就该好好的引导孩子,“以暴制暴”不是正确的处理问题方式。

比如说,别的孩子抢你的东西了,打你了。你不该用“打”或者“咬”的方式去处理。要不告诉老师,让老师处理。要不学会“商量”解决。比如你的孩子正在玩某个玩具,正玩的开心,别的孩子也想玩,打算来抢,怎么做?可以教你的孩子“商量解决”。如”我们换着玩,我先玩一会等会就给你“,或者"你先玩会,等会我又玩“,又或者”我们可以交换玩具“

  • 幼儿园阶段教会孩子如何与其他孩子”相处“,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这是一个”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

  • 千万不要放任孩子用”咬人“来解决问题。”别人抢我东西,我咬他,他就不敢抢了“。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暴力“是处理问题的最佳方式。

  • 你会发现生活中有些孩子,很大了还喜欢”欺负人“乃至”校园暴力“,处理问题喜欢用”暴力“的方式。都是幼儿阶段教育缺失的问题。


师说星语


有一个家暴男,老婆要离婚。其老婆婆委屈地说“我那儿子没啥毛病,就是儿媳妇不会说话,一说话呛着他,他暴脾气一上来,就忍不住动手!你看,别的毛病又没有,怎么就赖我儿子呢?”

这套语气,和问题中的逻辑是不是一样,我孩子没毛病,你们先招惹,我儿子才“屡次咬人”。

这种混蛋逻辑!

爱咬人,有点狂犬病的前兆,应该送医院,提前打点狂犬疫苗,省的张嘴乱咬!

要不然,对于有这种潜质的孩子,就应该以“危险品”处理,要么退学,要么开除!


Longsuixinyuan


咬人确实不对,不过凡事没有绝对,也分情况。别人招惹他才咬人,我觉得出发点没太多问题。问题是怎么招惹?因为小朋友抢玩具,还是小朋友动手打人?这算两码事。

如果小朋友抢他玩具甚至动手,那他还手我个人是支持的。如果是他抢小朋友玩具,小朋友动手再还手,这就得商榷了。这算谁招惹谁?所以事情经过没有清晰之前,我们不好评论谁对谁错,谁招惹谁。

而在遇到别人动手打自己,我对自己的孩子这么教育:

第一次告诉对方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对的,并告诉老师。

第二次告诉老师,如果你觉得应该还手就还手。

第三次一定要还手,推,打,踢,咬把你能用的所有方法都用上,让对方一次就再也不敢打你。

曾经在摄像头看过,我女儿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被别的小孩打,从视频上看出她在和打人小孩说些什么,然后打人小孩直接又是一下打过来,我女儿就跑去告诉老师,视频上和老师说什么,然后指向打人小孩的方向,而老师在听完后并没有做什么表示,就当没发生过,我当场留给老师发信息,问她:如果老师面对孩子寻求帮助选择无视,那家长怎么教育孩子“有困难找老师”?老师给的回复是,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家长不必太在意。后来我们就转学了


杨楊杨楊杨


坦白说,这个问题让人添堵:自己的孩子屡次咬人,不反思自己孩子的行为,却还认为都是别人先招惹他,就你这样的认知,个别家长怎么会没有意见?

以我的经验,家长没围攻你算不错了。

“别人先招惹他”,试问怎么招惹的?身体有接触,你的孩子误以为别人打他?争抢玩具?还是其他?

以你的逻辑,是否别人招惹他,别人就活该被咬?

那如果你的孩子有同样的行为,别人是否反过来咬他你也认为很正常呢?

话说的有点重,是因为我了解孩子之间的矛盾没有家长想象的那般严重,许多时候只是交往不当产生的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导孩子明白别人并无恶意,教会孩子正确交往,而不是为孩子的错误找理由。

如果孩子的错误一直被宽容,被原谅,孩子就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也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最终结果就是我们身边又多了一个熊孩子。

个别家长有意见怎么办?建议题主肯定要真诚道歉,恳请家长原谅,表示自己会抓紧时间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妈咪老师


打得过就不要咬


周志强154313422


报个武术班,不为学技术,只为身体强壮些,打人也要力气的。


江西一丰城


当一个问题不停的发生在你自己身上时,就得反思自己为什么别人遇不到的总轮到你。


嫁给金钱的狐狸


有人先招惹,还手是可以的,但是不能用咬的,推一下或者打一下都还好,小孩都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孩子被咬了真的不太好被家长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