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業寺的這一段山路

今天陽光明媚,十點半了忽然很想爬山。於是在黃良鎮接了同學小衛,上環山路,從灃峪口開五分鐘的車程,車停在淨業寺下,十一點二十二分開始爬山。

小衛讓拿一瓶水,我覺得累贅,沒有要。整了整輕薄的羽絨服,把衣服拉鍊拉到脖子底下,防止走風漏氣,受了風寒。我想以最快的速度登上山嶺。

淨業寺的這一段山路

人不能用相同的方法獲得不一樣的感受。這次登山,我緊閉嘴巴,不發一聲,想象著口中銜枚的行軍者,氣沉丹田,步履沉穩,不著急也不停歇。開始這一段兒,是有名的陡峭,很多第一次來的人往往就是輸在這裡,知難而退了。越是這樣越不能怠慢,提著一口氣,掌握好節奏,絕不改變。

淨業寺的這一段山路

空中不時吹下落葉,在面前飄過,偶爾還會打在肩上,讓人感覺到冬天的蕭索。臺階上滿是樹葉,沒有人清掃,卻更顯得自然,宛如在秦嶺的畫境中穿行一般。走了二十分鐘後,路開始右轉,左邊有一排茅草覆頂的櫥窗,道路平緩,人的運動也似乎過了極限,步伐一下子變得輕鬆起來。“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我不想休息,加快了速度,走到“真境中”,時間是十一點五十分,這一段山路用時二十八分鐘,汗水打溼了衣背,鍛鍊的目的正好達到。

淨業寺的這一段山路

人們都在平臺上玩耍,一株大樹開得正好,葉子閃著金燦燦的光芒,看著銅錢大小的葉子,我以為是槐樹,不過樹幹表面光滑,應該不是。還好樹上掛著標識牌,皂莢樹,一百八十年。

淨業寺的這一段山路

等了片刻,小衛上來了,他問我,今天上山為啥不覺得累呢,速度還快!我說,大約是咱倆沒有談話,氣都用到了正項吧!

已故功夫大師李小龍先生的截拳道理論告訴我們,人和目標之間只有“方法”二字。當我們根據個人的天賦和專業選定了目標之後,在向目標邁進時,不需要任何個人的雜念,做就好了,做就是一種成功!

淨業寺的這一段山路

注:石頭上寫的字是,“於平常處見禪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