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神操作:讓老對手給我打工

常程之後,小辣椒手機創始人王曉雁又被雷軍收入麾下。

1月3日,小米發佈新的組織調整,意外地出現了小辣椒手機創始人王曉雁的身影任命其為中國區副總裁兼銷售二部總經理,向盧偉冰彙報。而在前一天,前聯想集團副總裁、手機業務負責人常程剛剛加入小米,擔任小米集團副總裁,負責手機產品規劃。

先是與常程上演了一出化干戈為玉帛的好戲,隨後又收割了一位圈內友商高管王曉雁,雷軍的“神操作”令人咋舌繼盧偉冰、苗雷之後,他又接連“策反”兩位曾經的老對手為自己效力,化敵為友的本事可見一斑。而小米,也似乎成了手機圈二級梯隊大佬再就業的新舞臺。

相逢一笑泯恩仇

雷軍“化敵為友”招攬兩員大將

2020年伊始,小米接連迎新,人卻都是不打不相識的“舊人”。

一個是紮根聯想19年的元老級人物常程,一個是出身中興通訊、縱橫手機江湖20載的小辣椒手機創始人王曉雁,兩人都是手機時代變遷的親歷者,也是小米崛起的見證者與模仿者。作為曾經競爭激烈的對手,他們都曾與小米在手機市場有過正面交鋒,最終卻只剩小米“依舊笑春風”。

“小米模式”是中國手機市場鉅變的一個分界點。小米之前,手機還只是傳統的製造業,小米之後,互聯網思維打入這個傳統行業大殺四方,給傳統手機廠商以警醒,也給新品牌的崛起帶來了新思路,而常程與王曉雁都是在這個時候,與小米產生糾葛。

受小米互聯網思維的影響與啟發,出走中興的王曉雁在2012年創立了小辣椒智能手機品牌,專門針對互聯網進行銷售,連營銷模式都是和小米一樣的“預售+搶購”模式,是典型的小米模仿者。從時間上來看,王曉雁覺醒得其實很早,小辣椒的起步也相對較早,和小米發售第一款手機的時間差不了多少,也曾是紅極一時的互聯網手機品牌,一度被認作小米強有力的競爭者。

小辣椒與小米曾在性價比層面大打價格戰,小米有“紅米”搶佔中低端市場,小辣椒就推出“紅辣椒”與之對戰,且價格始終緊貼紅米售價,你賣699,我便賣698.5,總是比紅米便宜5毛錢,王曉雁也稱得上是為雷軍添堵的第一人。

相比王曉雁,常程則更加激進。2014年,為應對小米的互聯網思維衝擊,聯想成立獨立運營公司神奇工場,打造互聯網手機品牌ZUK系列專門針對小米。而常程,從聯合創始人到CEO,是ZUK系列的締造者,曾揚言“要和所有人競爭”,其中自然包括小米。

但不得不說,ZUK的入局到底遲了一步,2015年下半年推出第一款手機時,互聯網手機的浪潮已經接近尾聲,儘管常程為發佈會也曾多方奔走、激動落淚,但失去戰略先機的ZUK最終還是敗下陣來。2018年,常程攜已式微的聯想手機再度殺回市場,此時的常程比ZUK時期攻擊力更強,除了發佈新品之外,“碰瓷”小米成了常程的日常。

雷軍宣佈MIX 3為首款滑蓋全面屏手機且擁有專利,常程便稱“聯想滑蓋專利早500天”;小米主打性價比,常程便說“聯想手機性價比已經全面超越小米”;雷軍意欲率先發布搭載驍龍855芯片的小米9,常程便攜聯想z5Pro GT截胡首發。最激烈的時候,常程一度連續四天“碰瓷”小米,是叫板雷軍叫得最兇的對手,沒有之一。

然而這兩位曾讓雷軍頭痛不已對手最終卻投向了小米的懷抱。這背後,聯想積重難返、小辣椒迷失在智能手機的浪潮中,常程與王曉雁都有著很充分的理由另謀出路,但雷軍化敵為友的本事仍不得不讓人歎服。

雷軍出手

小米快成了友商高管“收割機”

常程與王曉雁並不是雷軍第一個化干戈為玉帛的案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在常程之前,上一個引爆科技圈的小米“新人”,是盧偉冰。或許是巧合,2019年的同一天,雷軍宣佈金立集團前總裁盧偉冰正式加入小米,擔任小米集團副總裁,負責紅米產品線。不僅入職時間都恰好選在了新年的第二天,就連命運也都和常程驚人相似盧偉冰也是手機圈響噹噹的營銷達人,也曾在金立時期公開與雷軍叫板。

和聯想推出ZUK的初衷一樣,當年還是老牌國產手機廠商的金立推出ELIFE、IUNI等互聯網手機品牌,也是為迎戰小米。而盧偉冰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直言不諱的喊出了“以小米模式來反小米”的口號,與雷軍正面開槓。但隨著金立的全線潰敗,盧偉冰和如今的常程、王曉雁一樣,轉投了自己親手“撕”過的小米,歸入雷軍麾下。

在小米的這一年,盧偉冰坦言雖“不容易”,但也“還算滿意”,雷軍給了他很大的信任度與發揮空間,當然盧偉冰也算不負眾望。自去年1月盧偉冰接手開始,紅米在一年內發佈了5款新品,各個戰績不俗,

Redmi Note8系列甚至只用了短短3個月便實現全球銷量破千萬,成績比小米還要出色,2019年也因此被稱為紅米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其中盧偉冰的經驗與營銷能力功不可沒。

據小米內部人士透露,盧偉冰執掌Redmi一年,從市場角度上幫小米穩住了國內市場份額,內部評價非常高,並稱其為真正懂用戶、懂市場、懂需求的人。而盧偉冰也何其有幸,遇到了懂得自己的雷軍,得以在小米的舞臺上二次發光。

類似盧偉冰的案例,還有很多。努比亞聯合創始人苗雷、OPPO前高管王騰、摩托羅拉向徵,以及曾任職華為的安卓老張、高通王翔、聯發科朱尚祖等等,他們也有人曾在微博大罵小米並艾特雷軍,最終卻被雷軍“策反”。而雷軍,也成了不折不扣的手機圈高管“收割機”,就連羅永浩都在採訪中坦誠表示,雷軍是最理解自己的人。

這其中體現的,是雷軍的禮賢下士。據雷軍介紹,小米創立初期的半年中,其將80%的時間都用在了找人上,甚至曾為招聘一個人,在兩個月的時間裡談了17次,平均每次10小時,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與心力。

很多人都十分好奇,雷軍是如何說動了那些曾視小米為敵的老對手倒戈?雷軍的一段話似乎可以很好的詮釋這一問題:“不少創業者跟我請教(招人)的時候,我會問你花了多大精力多少時間,你不要跟我談三顧茅廬,你能不能三十顧茅廬,只要誠意到了,這個事情一定搞得定。

小米管理層大洗牌

手機圈二級梯隊的大佬們在給雷軍打工

瘋狂招攬圈內人才、空降高管的背後,是小米內部一場新老交替的大洗牌。

回顧2019年,手機銷量下滑、頻頻回購股票,小米過的並不順利。當智能手機逐漸進入存量市場,消費者已經從對性價比的追求轉向對品牌、產品、服務等各方面的綜合考量,行業的競爭也開始迴歸本質,曾憑藉互聯網思維叱吒一時的小米,也遭遇了天花板。

縱觀2018至2019年小米手機在全球市場的表現,雖然排名仍處於第四,但銷量與營收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而國內市場的情況就更為囧迫,IDC數據顯示,

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國內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30.5%,這也是小米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滑坡。

陣地不斷失守,小米迫切的需要改變現狀,但此時以黎萬強等人為首小米創始團隊似乎已經有些力不能及。在小米闖出手機市場的第一個十年裡,不可否認黎萬強功不可沒,他為早期的小米奠定了“性價比”的用戶基調,構築瞭如今看來仍十分強大的粉絲經濟,但當手機行業進入存量市場,這兩大曾經的優勢反而成了現階段小米轉型的最大阻礙,黎萬強的工作慢慢畫上句號,逐漸淡出中樞,2019年11月底,黎萬強正式離職小米。

黎萬強的離開彷彿讓位一般,盧偉冰、林斌、王翔、何勇等人紛紛晉升,不到一年時間,盧偉冰便直接提升為中國區負責人,而出身DST投資、於2015年加入小米的周受資則接管了國際業務,出任國際部總裁,與盧偉冰雙劍合璧,共同為小米的全球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

盧偉冰如今已經用一年的時間穩住了紅米的市場份額,實力證明了雷軍的選擇沒有錯,常程與王曉雁加入後,小米的營銷天團再添兩員猛將,雖然二者未來能為小米帶來怎樣的改變還有待觀察,但不難看出,隨著黎萬強、周光平、黃江吉、祁燕等人的離開,

小米的第一代核心管理層已經逐漸退場,第二代領導班子正在漸次組成。

當盧偉冰、苗雷、常程、王曉雁等人紛紛加入小米,雷軍的第二代權利核心幾乎聚齊了手機圈二級梯隊曾經的大佬們,小米的下一個十年,正在徐徐展開,下一個加入征程的“老朋友”又會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