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頂級富豪們的身後,原來還有這家機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先輩們早已總結出了一句生存黃金法則:居安思危。如今社會節奏之快,競爭之激烈,比這句話誕生的時代不知加劇多少倍。洶湧湍急的社會大環境下,任何一個企業和個人,想要風平浪靜、一帆風順地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

社會競爭之激烈,容不得一絲怠慢與差錯。然而殘酷的現實是:當我們看到了事情的發生,才去想辦法時,往往已經晚了。

讓我們把時間往回倒退。

2019年12月1日,北京K歌之王的經營者還未感知到,公司的經營即將迎來一場寒潮。

2019年12月2日,西貝莜麵村的管理者還未察覺到,餐廳的生意即將遭遇重創。

然而,就在2019年12月3日,一位經營小龍蝦生意的老闆剛剛走出鹿鼎策劃的大門。她已經瞭解到,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生意必須要收縮經營,馬上採取防守戰略。她拿起手機,召集公司緊急會議,商量對策。

中國頂級富豪們的身後,原來還有這家機構

01>>

風雲變幻,斗轉星移。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們做事業也好,做公司也好,十分有必要去了解,自己所處行業的衰旺狀態和生命週期;去審視自己是否真正建立了足夠的風險預案;去時時考察自己的公司是否具備“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持續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

有人做到了,有人沒做到。

災難似乎總會從一個刁鑽的、意想不到的角度向我們襲來。大環境出現變故的時候,難道我們只能束手待斃?

變故,正如一輪巨石般轟然而過,有人被碾為齏粉,也有人早已提前避開,安然無恙;有人傾家蕩產,多年努力付諸東流,也有人提前佈局,保住本錢,留得青山常在。

您也許會問:天災人禍面前,我們一個小小的老百姓,是多麼的無力!我們難道能提前預知?

是的。只要您真正用心去看,是可以提前預知的。

歷史上,提前預知的例子不勝枚舉:

您可知,姜太公手中的一柄魚竿,早已預知了商朝的命數;

您可知,諸葛臥龍未出茅廬,早已預知三分天下;

您可知,偉大領袖毛主席,早已預知了八年抗戰的偉大勝利,並在抗戰之初就寫下著名的《論持久戰》!

02>>

預知,真的那麼神奇嗎?那麼玄妙嗎?是封建迷信嗎?其實,都不是。預知,無非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的精準掌握與熟練應用。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若我們預測:2020年北京市朝陽區,12月5日的平均溫度,一定低於7月5日的平均溫度。您覺得這是迷信呢,還是我們熟練地掌握著氣候規律呢?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觀測和預測的。把握住了規律,往往就把握住了事物發展的命脈。

比如餐飲行業,要不要經常把握大環境的脈搏,找尋自己的戰略節奏?

比如股票、證券行業,要不要時時掌握各路風向標,保證自己正確的投資方向?

無論哪個行業,提前掌握了大環境的動向信息,都能從容佈局,進可攻,退可守,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您或許會問:規律是很重要,難道你們能觀測和預測規律嗎?

我們當然能。這些年來,我們指導和幫助過的企業與社會精英實在太多了。把專業做到極致,就叫宗師。

國內唯一完整依託道家古三式傳承,結合現代相關學科理論,以預測、策劃、設計為主的獨立智庫機構

任何行業,都有龍頭。在國內信息策劃行業,可稱為扛鼎之人者,是鹿鼎策劃嗎?就讓實力和實例來說話。

我們曾公開設百萬現金相贈,於策劃行業內“華山論劍”,期望懸賞業內高人對我們指點一二。這百萬現金,至今仍無人能領。

03>>

什麼叫“智庫機構”?在古代,很多權貴府中都有自己的“幕僚”,今天,叫做“智囊團”。很多傑出的企業家與高層管理者,已經在我們“智庫”的幫助下,運用華夏五千年沉澱精化的思維,把自己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賺得盆滿缽滿。您還在苦思冥想、束手無策時,運用“智庫”的富人們早已提前登上通往成功的火箭,把競爭對手遠遠甩在後面了。

相信了再看到,是富人。看到了再相信,是常人。看到了也不信,是窮人。您想當哪種人呢?

您不用智庫,別人在用。您不看規律,別人在看。人生如戰場,棋慢一招,技遜一籌,您還拿什麼和別人競爭呢?機會總是留給做好準備的人,可是後邊還有一句呢:做好準備的人,誰跑得快誰拿這個機會!

我們不可能事事都去預測,一天只有24個小時,但世間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而我們的業務又很多,實在太忙了。因此,您不來問,我們不會主動去說。但您若來問,放心吧,天下大小事,盡來一掌中。

您看過熱劇《琅琊榜》嗎?

您好,琅琊山中琅琊閣,瞭解一下。

中國頂級富豪們的身後,原來還有這家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