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农村人都赶着往城市跑?

洗衣生活百科


小莹来回答: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说实话农村生活节奏慢,没那么大的压力,环境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的,但是适合养老,不适合需要奋斗的我们这些年轻人。现在农村普遍都是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较多,偶尔有年轻人也是怀孕的妇女,或者孩子几个月还小需要带孩子出不去的。

一、 为什么说农村好还要争抢着去城市里,拿我们老家说,我娘家挺大的一个村庄,但是小学只有一到三年级,四年级以上就需要去乡镇上,不能住校,学生每天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车一天来回四趟的跑,路程是二十分钟,家长有农忙的时候也不可能每天接送,但是上四年了才十来岁真的不放心孩子自己骑车去上下班。所以好多人就在市里买房子,让孩子在城市上学。我婆家村甚至没有小学,孩子上学只能去别的村庄。

二 、小学三年级就该学习英语了, 但是农村学校的英语课是语文老师代教的,她们好多自己发音都不标准,还需要在电脑上学了再教给学生。

三、 农村就业很难,想挣钱只有去外地打工,我是选择在县城买套房子,我儿子能在市里上学,我能在县城找个工作陪伴他,至少我不去外地他不当留守儿童一年才见一次。

国家政策好了,越来越注重农村人,给农村有种地补贴,六十岁以上补贴。但是现在跟八十年代不一样,不能只靠种地为生。



未来可期612


现在的农村也慢慢的发展起来了,大家也不用担心没有饭吃,基础的一些设施很多,也慢慢的完善了,按道理讲,在这样的环境之家,大家相处会更喜欢回家,但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现在农村,再也不是以前的农村了,很多人都不喜欢回去,人情味越来越淡,这到底为什么? 现在的村子真的没有以前好了,因为现在的农村,大家都聚少离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喜欢外出打工,不在忙地里的农活了, 以前大家没有外出打工的时候,大家都是靠着一亩三分地吃饭,大家出了种种田,就是靠喂养家畜贴补家用,做这些事情,空闲时间多,基本上都是乡里乡亲聚在一起聊聊天,拉拉家常,大家的感觉越来越深厚。 对比现在大家都想要富,都在为了梦想外出打拼,个个都忙着赚钱,那见面的机会自然就少了很多,人情味自然就淡了,现在的村子很多人很长时间才回村里一次,回去之后有时候连自己村里的相亲都不认识了,更别谈什么感情人情之类的了。 其实作为一个普人,我能够理解,外出打工想让自己活得更好,但是现在很多时候,绝大多数在拼搏的人,慢慢的都喜欢在城市里扎根,到了孩子出生,很多年轻的一代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地是在哪里了。 咱们中国人最讲究传统,做人也讲究落叶归根,外面的世界固然繁华多彩,但也不能忘记生咱们养咱们的地方啊!有时候多回村里看看吧,不是要你扎根在农村,最起码也要让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老家是在哪里!





美那么简单15183


我是从小在城镇长大,说句可能很多人不是很喜欢听的话,我个人真的非常非常的不喜欢农村,小时候只有每一年暑假,寒假的时候,会回农村去看爷爷婆婆,但是回去的话都呆不了几天,在我印象里的就是颠簸的公交车,一下雨出门不方便,蚊虫多,生活环境不好,然后想买一点什么也不方便,最主要的是我是一个胆子很小很小的人,乡村里对我来说,周边到处的坟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毫不夸张的说我长这么大,只在晚上天黑出去过一次,还是去表哥家,不过7,8分钟。但我必须要说的是,乡里的人确实很善良,很质朴。我并没有任何优悦心理哈。唯一能体现我优悦的地方就是家里面的表外公,会留好吃的,给我回家吃。表哥表姐没有的哦。

现在我要说的就是我的表哥表姐,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初中还没有毕业,就去城里面打工学技术,经过10多20年的奋斗,现在自己当了一个小老板呢,娶了一个大学生老婆,在城里面也有了自己的房子。父母接到了城里。表哥说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呢,有更多的机会去过好的日子,城里环境好(不要和我说什么空气哈,两码事),出门去哪儿都方便,有了小朋友,老人年长,医院都是个常识,但住城里确实要方便很多,小朋友也有了更多增长见识的地方和机会…但是农村里的房子也是给老人修的好好的,偶尔他们也会去农村里面过一段时间。住城里也好,去乡里也好,不是人的改变,只是结合当下对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已。

再来说说我的公婆,他们在乡镇教书,省吃俭用,在县城买了房子,在市里买了房子。寒假的时候,老人跟我说,还是觉得在城里面生活更安逸。出门很方便,买东西也很方便。要知道,他们每次都是给我各种灌输,乡里的菜有多好,没有打农药,肉有多香,鸡蛋有多香…其实我们家开车回去接老人上来玩,只要一个小时往返就两个小时,但是老人总觉得不想麻烦孩子,每次一坐车要绕一大圈,光来就花了大半天的时间。这次寒假,我给老人订了动车(平时老人不愿意,也是因为刚买了房子在市里,而且我这里现在转车不方便,老人没办法,才同意),直接高铁回家,半个小时就到了市里的家里,再转一趟车半个小时,到了县城的家里。因为老人是切身感受到了,交通给他带来的便利。所以,这次才会给我说,还是觉得住在市里面更好。我们还开玩笑说,以后小女儿读书,周五放假啦,这一趟高铁直接坐回去,陪爷爷婆婆,也辅导作业,到了星期天晚上又让他坐高铁给我送回来。

而且大部分人年轻的时候在外面工作也好,打工也好,随着年龄慢慢成长,习惯了城里面各种便利的生活,回家很难再适应农村的生活,有这个能力能够在城里给自己安一个家,我觉得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实在喜欢农村,以后老人之后把城里的房子卖掉,再回农村里面去,修一套房子也不是不可以的呀。





我家有俩好吃嘴儿


这么说,一到城市你就发财了,不见得,我们这里在乡镇住的收入也不比城里人差,自建房两三层从上,基本都有车,有的不只一台,想住城市的要看什么地方,如果农村发展不起来的贫困地区也只有想办法住城里,我们这里去城里住欲望不大,因为我住的这里乡镇什么都有,商品房,超市,酒店,工业园,小到高中,加油站,步行街,车站,菜市场等都有,还有必要去城市吗🤔


小易7715


在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出了我的个人情怀。于我而言,农村在我的印象里,有很多乡土人情的韵味。当然,我的家乡也是在农村,我也是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人;对于,人们向往农村的心理,我还是很有感触的;人们会比较向往农村的田园生活,向往农村人们的淳朴,还有那一点乡情,是寄托我们思念的地方,寄托温暖的港湾。

而现在,脱离了农村生活,但在我的意识里,我的根源还是在农村,那个民风淳朴的家园。曾经在农村的时候,多么向往城市的生活,向往城市的繁华;终于,在自己拼出了一片天,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乡情是一种让人无法忘怀的东西,乡情是会让人上瘾的东西,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在记忆里,家长的味道永远都是那么清晰。

而城市,再怎么繁华,也抵不过乡情。在城市里发展,走的越远,就会越孤独,越是孤独,就越会想起家乡的那抹浓浓的色彩。

而城市,是能够激起人们奋斗的激情的地方,想要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只能赶往城市;也正因为在城市落脚了,才发现,原来曾经拥有的东西是那么美好。

好了,说了这么多,满满的都是乡情,满满的都是回忆。



三点火火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农民尽管文化成度不高,他们也知道城市比农村好。只要有能力做事,收入稳定,他们也愿意在城市里生活。这一点,只要是个正常人,谁都看的明明白白的。毫无疑问。


平安是福123123


农村人往城里跑的情况是一个三部曲。

一开始做生意成功的大款有个别的到县城买房,很便宜的,也就六七万一套,而且房子还不错,后来由在县城发展转为去各省城发展后,便卖掉县房在省城买房,也不贵,一套十万就行,也很好。因我处农村青年长到十七八岁,只要大学无望马上去省城父辈处帮忙做生意,基本全卖装璜材料,后来干门厂、楼梯制作安装等建筑装修这一块,就是再没技术,一周就学会安门,到各小区干家装,安一个门一百元左右,一人一天可安四五个,吊顶或铺地板一天也几百元,家中五十六七岁到七十岁的都在老家工厂打工,一天一百到三百不等,妇女八十元到一百元,再加上每人一亩地也不耽误种,收种全部机械化,拉粮车到村上收粮也是机械化,种大蒜一亩三千到七千不等,粮食一千左右,六十岁以上老人一月一百四十元,这样下来凡在省城(个别也有在中等城市)干生意的全买了房子,一百万左右,分期付教,有的孩子结婚时再买,有两个儿子的全家三套。

第≡步曲是最近五年婚姻逼迫男孩到县城买房,家有两层三层楼不行,上下十几间不住,不买县城的楼房退婚,没办法,家还要化二十万盖楼房,还要五六十万买一套县房,于是形成怪圈。

其实这种跟风很叫年轻人吃累,房贷、车贷、门市部一年十几万、厂房一年十几万、小孩上学、汽车消费、吃穿花销加起来,一年挣三十万不剩钱,但是在农村别家都有你没有,你就是穷光蛋,你的儿子就娶不上。没办法,不这样全完。


霜月飞鸿


城里的生活的压力是大 ,城里的教育水平先进,医疗水平又好,农村和 城市里根本就没法比,这就是农村的短板。

为了孩子们的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只能到城里来了。


用户杨立峰


有的农村人为什么喜欢居住在城市里,那是因为现如今社会发展快速。

尤其是在农村,这几年为了脱离贫困,往小康生活发展。现在在农村也是有了很好的发展,房子盖起来了,路也是平坦的水泥路。但是村里人为了孩子和其它缘由还是要往城里去的。

1.在农村,孩子上学是个问题。在农村没有学校,就算有也是四、五个小孩子在学校里读书,有一两个老师专门教学。孩子接触的人少,见到世面也少,长期来,会造成孩子的眼界小。那搬到城市读书就不一样,在城市生活的孩子见过世面,交的同学也多,看待问题就会全面很多。

带孩子在城里就读,大人就可以一边带孩子一边上班,减轻生活负担。

2.还有就是在我们农村没有工厂,在家里就种一点地,那多余的劳动力没有工作地方,就没有收入,为了生活,也要往城市里跑。虽然在家种地种菜,温饱是没有问题,但是谁不想过得更好一些呢!哪怕来城里累一点,至少一个月还有点进帐。如果在农村也有工厂,村民们就可以在家有班上有钱赚,就会大大的减少往城市里搬了。

以上我是根据我们村的现状总结出来的。对此你们大家有什么看法,为了生活和孩子有时候也是没有办法,农村风景虽好!但是还要往城里去。





社会小蓝


关注【乡村关中】分享新锐思想,解答实事求是,评论有理有据。洞察社会万象,打开脑洞天窗,开启新生思维。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时代,农村人经过几辈人的辛苦劳动,唯一的梦想就是洗脚上岸,有朝一日过上城市的人生活。因此,每一个农民都从小教育子女好好学习,将来去城市生活,当城市人。 我是【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技从业者,“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不管任何时候,农村相比城市都是贫穷落后,艰辛困苦,无限劳累,也毫无优越感,这是每一个农民最直观的体会。如果让农民与城里人站在一起,农民的一切状态都无法与之相比。这两种天地之差的生活状态,自然决定的农民都要奋力往城市跑,尤其是当下城镇化建设极力推进的过程中。那么针对这些情况,作为“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具体有以下原因:

第一,农民穷怕了。

虽然现在农村的面貌较之前有所改善,但很多农村还依然贫穷落后,农民的生活还依然相当辛苦 ,一年四季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活。一辈子勤恳辛苦也无法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所以,作为任何一个农民他们真的穷怕了,都想给子女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他们早日进城,在城市里享受轻松体面的工作,赢得人生尊严和尊重。

第二,农民急切需要改变身份认同。

农民一辈子与土地为生,在土地里刨食,他们的身份被城里人一直称为“乡下人”。乡下人的标签就是各方面都十分落后,都不如城里人,况且劳作方式、辛苦程度、人生尊严、经济收入、生活习惯等等比城里人差得相当远。因此,农民需要进城急切地改变自己的身份,摘掉“乡下人”沉重的帽子,获得人们的身份认同。

第三,为了养家糊口迫不得已进城。

现在农民在家务农,靠种地这点收入勉强维持口粮,而想要家庭富裕必须进城打工。现在物价飞涨,农民种地投入不断增加,而产出的粮食价格与物价飞涨严重不能匹配,种地收入的钱远不如进城打工来得快来得多,虽然务工背进离乡,辛苦无比,但总比种地收入多,所以,他们为了养家糊口,迫不得已进城打工。

第四,城市发展的机会很多。

现在社会越来越开放,城市各项建设需要大量的农民工,比如建筑、修路、服务员、快递员、餐厅工作人员,还有更多的企业都招聘农民工等等,社会各方面需要农民工,且城市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远远比农村多很多。因此,农民为了寻找更好的生存机会,就选择进城打工。

第五,城市完备的配套设施吸引着农民。

城市配套的各种社会公共资源极其完备,而农村就相当落后了,比如,医疗、交通、教育、就业、发展机会等等,这些完善的城市配套资源吸引着农民。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享受城市的社会资源,更好的生活。

第六,在城市买房享受城市人的生活。

农村有些有钱人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物质需求也不断得到满足,而他们为了更好的改变自己的农村生活状况,改变自己的不被认可的身份,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咬牙在城里买房,目的就是为过上城市人的生活,享受城里人的一切,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也为子孙后代在城市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七,在城市能开阔人的视野。

无论农村如何发展,各项配套设施都无法与城市比拟,社会的所有机构和资源都城市里,而农村单一的生活方式,是无法取得各方面的发展,在城市接受新鲜事物强,在城市接受看到多,见识广,农民的视野开阔,就能根据自身特长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变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发展轨迹。

总之,农民能在城市里安脚扎营,说明这个农民有本事,有技能,有社会生存法则,而生活在农村显然在各方面都不能与生活在城市里相比。城市的诱惑力是每个农民做梦都想进入的,这不仅是光宗耀祖的伟大的事情,也是改变自身生存,改为子孙后代生存命运的大事。因此,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都希望能在城市里安身立命,彻底撕掉自己身上“农民”的标签,以期实现祖辈做梦都想变为城市人的 夙愿。


网友朋友们,你们对这个问题还有何高见?我在下面留言评论区恭候。


本问答权属【乡村关中】,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本题作答:职业农民、农技培训师“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基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